《繁星》《春水》阅读 一、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1900年(清光绪26年)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冰心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被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1946年赴日本,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担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1999年,冰心在北京去世,度过了她99个美丽的春秋。 冰心留下的散文、诗歌、小说及翻译作品共有700余万字。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它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二、《繁星》《春水》简介 《繁星》《春水》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歌颂和赞美母爱,对童真的追忆、描绘和赞美,对伟大自然的歌颂。用一句话归纳就是: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也有人把它归纳为一个字,那就是-----爱:对一切卑微弱小者的爱,爱母亲,爱小孩,爱雨夜中痛苦的征人;爱小花,爱小草,爱小动物,爱大海的每一声波浪的清响……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地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