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与养生之道:从头到脚说健康2 (9)
作者:曲黎敏
第17节:颈椎、耳部锻炼法
连载18
颈椎、耳部锻炼法(一) 上一讲我们讲了头、面部的锻炼方法。其实,头部、脸部的气血都需通过咽喉,所以,如果想让头部和面部的气血足,咽喉、颈椎这些要道就必须通畅。 颈部的疾患,里边为三阴经所主,外面为三阳经所主。颈项为三阴三阳气脉过跷之处,其气流利,过而不留。如果气虚,会造成颈椎的压迫。 扭转颈部——缓解颈肩不适 上下左右活动颈椎,是有效锻炼颈椎的方法。 因为三阳经都走肩部,所以在锻炼颈椎之前,我们可先把肩部松开,我先介绍一个准备动作:身体站直或坐端正,先将两手轻搭肩上,然后两肘尖努力相靠,再使劲打开,使膏肓穴有挤压感,然后再轮转两臂数次。 肩部松开后,我们就可开始抻拉颈椎。头先向左肩靠,再向右肩靠,接着再向前和向后。扭动时,尽量抻拉颈椎上的筋,低头时尽量低,抬头时尽量高。反复做七次,动作要缓慢,切不可用力过猛。年纪大的人如果抻拉颈椎有困难,可轻轻活动。 前后左右活动颈椎,目的是抻拉连缀颈椎的筋脉,而不是在晃头。每天抽出十分钟做一下这个动作,不仅可缓解颈肩不适,还能防治颈椎病。 搓揉脖子——预防高血压 搓、捏、掐、揉、按脖子两边的大筋,可缓解头痛,预防高血压。 从经脉的角度来说,胆经送气血到头部,胃经送气血到面部,膀胱经送气血到人的背部和头的后部,如出现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等病症,都是膀胱经有病的表现。 如果胆经、胃经、膀胱经等经脉不通畅的话(比如有血栓),我们就会感到头发木、发沉;如果经脉通畅但里面的营养物质偏少的话,血就上不来,头也会发麻或发晕。这时,人体就会调动肝经生发气血前来救急,于是就会出现高血压。 明了理,就便于医治。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治疗和疏通的是胆经、胃经等病脉,而不是强压肝火。 揉搓颈项两边可以放松颈项两边大筋的紧张度,对胆经、三焦经的通达都有好处。 心肾相交法——预防耳疾 耳聋、耳鸣是现在的常见病症,该病在西医那里比较棘手。如果用激素重调元气的方法,对年轻力壮者而言比较有效,其突发病例可以治愈;可对于年纪大、元气虚的人就不尽然了,用激素治疗可能刚开始有效,但时间一久就无效了,甚至导致终身不治。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造成耳病的原因。人体一共有六条经脉与耳部相关:首先是督脉,督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其次是三焦经,三焦经“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三焦不通就会“耳聋浑浑淳淳”(耳鸣);然后是小肠经,小肠经“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小肠经受寒、心情焦虑都会引发耳部疾患,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心开窍于两耳;胆经“上抵头角,下耳后”,如果过度压抑或受寒也会造成耳鸣;再者,《内经》言,“肾开窍于两耳”,所以老年人的耳鸣、耳聋通常与肾气衰败有关。 要想预防耳部疾患,首先要心情开朗,不要过分压抑或焦虑;其次要避开风寒;同时还要加强锻炼。 锻炼的方法为“心肾相交法”,我在《从头到脚说健康》一书里详细介绍过,鸣天鼓、按摩听闻穴、手心搓脚心都属于“心肾相交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经常“提耳”、“摩耳”,即上下揉搓耳朵,直到发热为止,这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连载19
颈椎、耳部锻炼法(二) 五劳与七伤 中医讲,人之所以得病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五劳”与“七伤”。 五劳的“五”是指肝、肺、脾、肾、心这五脏。 五劳分别是“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和“久行伤筋”。即看、卧、坐、立、行时间长了都不好,都对身体有伤害。 七伤指的是自然、寒暑以及我们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具体是: 太饱伤脾。吃饭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吃得过饱就会伤害脾胃; 大怒气逆伤肝。郁闷、生气,对肝脏的损伤最大。而肝经绕着人的生殖器循行,所以,生大气就会伤害人的性功能。对于男性来说,大怒伤肝,容易出现性功能障碍;对于女性来说,肝经绕着子宫、乳房循行,一生气,就有可能伤乳房、子宫,像乳腺病、子宫肌瘤等病症,多与生气、郁闷有关。 久坐湿地伤肾。人久坐不动,对肾是有伤害的。 过食冷饮伤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家都有冰箱,儿童、年轻人都特别爱吃冷饮,这其实对身体的伤害很大。现在的小孩儿犯咽炎、扁桃体炎的很多,这多与过食冷饮有关。 忧愁思虑伤心。现代人生活压力都很大,年纪小的,想着考试升学;壮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怕失业,怕没时间顾家;老人们,总操心下一代的事情,怕生病,怕死。人的一生,真的是活到老,忧思到老。所有这些忧愁、思虑,对我们身体而言都是一种伤害。 六为风雨寒暑伤形。现代社会,“风雨寒暑”倒是很少能伤害我们了,我们现在出门就坐车,很少被风吹、挨日晒,这让我们远离了太阳,远离了自然,对筋骨和肌肤不利。 七为恐惧不节伤志。经常有恐惧的心情而不懂得节制,就会伤害肾脏。 旋转手臂往后瞧,祛除五劳与七伤 八段锦中的“五劳七伤往后瞧”就是一个针对五劳和七伤进行保健的动作。这个动作的核心要领有两个: 一是转头,即“往后瞧”这个动作。眼睛使劲往后看,眼神向后转移,这就锻炼了颈部后面的大椎穴。大椎穴非常重要,人体几乎所有的阳经都经过它。七伤是外界天地自然对我们身体的伤害,这种伤害必先伤阳的层面。这个动作通过扭动大椎穴,提升了阳的作用,使身体内部产生变化,对抗外界的伤害。 二是旋转手臂。我们的手臂,阴经在前,阳经在后,手臂从里转到外,再从外转到里,其实是把阴经、阳经都打开了。五劳是内伤,阴经主内;七伤是外伤,阳经主外。所以,这个动作在旋转手臂、锻炼阴阳经脉的过程中,可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 具体的做法为: 首先,两脚开立,微微屈膝,与肩同宽,两掌按于胯旁,掌与胯大概有一拳的距离。身体保持中正,头视前方,下颚微收。两手放在胯两侧时,就像在按着浮于水面的两个球一样,球有一个浮力,手要把这个球按住。 然后,缓缓起身,腿站直,两手下垂,两臂外旋,大概旋转45度;同时,头向左后方旋转,转到不能转,这样就压紧了大椎穴。做这个动作时,要稍微停顿一下,闭一闭气;这时重心在脚前掌,虚脚后跟。 再放松,身体重心缓缓下降,微微屈膝;头转正向前,目视前方;同时,两掌再内旋回来,按于胯旁。 同样的动作,在右边再做一遍。这个动作,一左一右为一遍,一共要做三遍。 第18节:肩背部锻炼法 连载20
肩背部锻炼法(一) 肩背疼痛目前是“世界级”的医学大问题,国外甚至为此专门建立了“疼痛学”。 肩背疼痛往往跟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过大、情志不畅和性生活不和谐有关。 从经脉来看,肩背部循行的主要是阳经,如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等。人体阳气不足,如肺气不足、三焦不通、膀胱经不通,都会引起肩背疼痛或怕冷。开合膏肓穴是最有效的锻炼肩背的方法。 膏肓位于两肩的肩胛缝里,第四胸椎棘突的下方,距离脊柱四指(从食指到小指)宽度的外侧。膏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中医典籍中有“运动膏肓穴,去除一身之疾”的说法;而我们都知道,一旦“病入膏肓”,人便无药可救了。 那我们如何来运动膏肓穴,来“去除一身之疾”呢?膏肓穴比较隐蔽,针不能扎进去,手也无法按到,想要活动膏肓,最好的方法就是自我锻炼。下面我介绍四个活动膏肓的方法: 双肩旋转法 两手自然下垂,中指贴住大腿两侧的“风市穴”,以肩为轴,双肩一起往前转动10次,这就是在“开膏肓”;然后,仍旧以肩为轴,两肩往后转动10次,这就是在“合膏肓”。 这个动作可以把膏肓活动开,充分松开肩背部。长期练习,能有效解决肩背痛的问题;而反复的前后拉伸又能使胸腔得到扩张,这也能有效防治心、肺疾病。 现代社会,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压力都很大,很多人一天到晚都伏案工作,很少休息,这对身体的损伤很大。伏案工作,膏肓等于一直处于“开”的状态,很少有“合”的时候,久而久之,人体的气机就都散掉了,对健康十分不利。 我一再强调健身生活化,双肩扭转这个动作简便易行,也不用专门找场地,我们在等车、等人,或者坐在办公桌前时,都可以常做这个动作,简单又有效。 反拳捶脊法 “反拳捶脊”也是一个开膏肓的好方法。 具体的做法是:把手放在人体背部,反拳沿着脊柱敲打。这样做可以把膏肓振开,又叫振髓法。久坐办公室的人可依此法经常敲打自己的背部,缓解肩背痛,疏通血脉。 像扇子一样开合 这个动作很简单,坐在椅子上,手放在椅子的扶手上,把后背像扇子一样向前打开,停一会儿,然后再慢慢挺胸,收紧后背,往后挤压脊柱。如此反复几遍。这个动作就可打开和挤压膏肓。做完几次后,人会感觉周身清爽,肩背病痛明显减轻。 “出爪亮翅势”:改善呼吸功能法 易筋经的“出爪亮翅势”也是一个通过开合膏肓来锻炼身体的动作。 “出爪亮翅”中的“爪”即是指手;“翅”是指肩胛骨。顾名思义,“出爪亮翅”就像亮出翅膀那样张开两只肩臂和手掌。这个动作是通过活动肩胛骨开合膏肓的,锻炼肺气。 具体的做法为:首先,两脚开立,两臂向上抬起,缓缓前伸,环抱至体前。然后两臂内收,两掌立于肩前。这时,要展肩扩胸,把后面的膏肓压紧。这是合膏肓的动作。合膏肓完毕后,两手再慢慢向前推,直到把后背完全打开。这样,后背的肩胛、膏肓也就完全打开了。这是开膏肓的动作。同时,掌心逐渐向前推,指尖向上。以上动作一共做七次。 这个动作开合了膏肓,通过伸臂推掌、屈臂收肘、展肩扩胸等动作,可锻炼人体的心肺功能,调节人体呼吸及全身气血运行。 连载21
肩背部锻炼法(二) 人为什么会上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我上火了”。那么,火到底从何而来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五脏之间的关系。 中医认为,五脏与五行相对应。用五行来界定五脏,一是可以形象地表达五脏的功能,二是可以表达五脏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中医重整体观,它认为五脏同五行一样,要相互制约,人体才能良好地运行。 比如,火性为“炎上”。“炎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炎”,“炎”是两个火,所以是热的意思;第二为“上”,表示火是上行的。 五行中的火与五脏中的心相对应,如果心火一直往上走,而没有其他因素来制约它的话,那就会“上火”。 我们都知道,水的特性是“润下”。“润下”也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润”,即它的特性是非常滋润的;另一个含义是“下”,它的运动方向是往下行的。 五行中的水与五脏中的肾相对应。如果肾水总是往下流,而没有其他因素来制约它的话,轻则腿发沉,重则腿水肿,尤其是脚踝、膝盖等大关节处,水肿会比较严重。 所以,在人身体中,肾水与心火是互相制约的。健康的身体,肾水可以上行滋润心,这样心火才不会一直上炎;反之,心火也可以下行闻暖肾,这样肾水也就能上行滋润身体。所以,不上火的秘密就在于肾水与心火相平衡。 当肾经经气不足,不能带动肾水上去滋润心,敛不住虚火的时候,心火就会一直上炎,人体就会“上火”。比如,患干燥症、口腔溃疡等病。所以在治疗上,我们就要从补肾阳这个角度去败火,而不是一上火就吃消炎药,那样越清火就越灭阳气,会加重病情。
要想补肾阳,一可以用药,二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肾与膀胱相表里,我们可以通过锻炼膀胱经来补足肾气,降低患病的几率。 去“火”妙法——“摇头摆尾去心火” 八段锦中的“摇头摆尾去心火”就是锻炼督脉、膀胱经、肾经的一个重要动作。可通过锻炼膀胱经,补足肾经经气,以使肾水上行,收敛住心火。 具体做法是:右脚向右侧旁开一步,两掌上举,屈膝下蹲成马步(下蹲有困难的人,蹲得高一点也没关系)。 起身,身体向右侧倾斜,然后俯身,胸口朝地,上体向右倾,眼睛看着右脚。 身体重心左移,同时,头往前、左摇摆,身体也随着旋转,眼睛看着左脚。 身体重心右移,成马步;同时,头向后摇,上体立起,随之下颌微收,眼睛看前方。 同样的动作,在右边再做一次。这个动作,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三遍。 “摇头”不算太难,这个动作的关键在于“摆尾”。“摆尾”真正动的点是督脉的根部尾闾处。所以,“摆尾”是通督脉的动作。古人把这个过程比喻为“过三关”:即尾闾关、夹脊关和玉枕关。人体气机从尾闾关到夹脊关运行缓慢,古人比喻为“羊车”,就像羊拉车那样,慢,但有狠劲;从夹脊到玉枕关,气机运行快了起来,古人把它比喻为“鹿车”,就像小鹿那样轻盈快捷;由玉枕关入脑则需大力,如同“牛车”。 所以,动尾闾过“三关”是非常难的。人在进化的过程中,尾巴已经退化掉了,所以不能像小猫小狗那样,通过摇晃尾巴来锻炼督脉。我们平时就很少能活动到尾闾这地方。“摇头摆尾去心火”就重新教会了我们来很好地活动尾闾,可刺激脊柱、督脉,加上摇头可刺激大椎穴,从而达到疏泄心热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