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中国汽车产业格局新变化3

 龙城76 2010-03-31

四大四小如何划分?

划分依据:政策指引+产销规模

    在新格局产生之前,中国汽车可以用“散、乱、小、差”来形容,如果说在中国汽车业初期的高利润时代,各地区各企业都想争分这杯羹,成为了这种格局存在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但是当中国车企不断发展,国外品牌相继融入,市场逐渐成熟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开始进入薄利时代。

    单体企业面临的就是生存能力的问题,而从行业角度来看,散乱的格局,良莠不齐的汽车企业,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浪费,有碍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成为了限制中国车企向世界水平的集团军晋升的瓶颈。

    车企数量:2008年,中国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有130多家,主要的汽车企业有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重汽、吉利、华晨、江淮哈飞长丰、福建汽车、昌河长城比亚迪等,销量排名前10位的汽车生产企业去年销售782.01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其余100多家企业合计销售159.5万辆。而其中,有近10家汽车生产企业在2007年~2008年是“零产量”。

    销量:2008年,一汽、上汽和东风汽车的销量分别达到了153.3万辆、172.1万辆和132.1万辆。2009前7月,上汽销量已经接近144万辆,一汽产销102万辆,东风达到97.18万辆,长安以78.93万辆紧随其后;北汽、广汽奇瑞比亚迪分别排在销量的5-8位。

    从销量数据上来看,还没有一家企业能达到《细则》上规定的年产200万辆的标准,提高产能规模虽也不能说是评定车企实力的唯一指标,但中国车企要想参与国际化竞争,不加快行业内的兼并重组,不去做大做强,恐怕也很难实现。   

政策指引:

    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规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力争到2010年跨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同期的《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明确指出“运用国家对重点企业的各种支持政策,集中扶持一汽东风、上汽集团等优强企业尽快壮大实力。”

    《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有这么一段表述:“到2010年,形成2-3家年产200万辆以上、出口量占10%以上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集团);4-5家年产100万辆以上、出口量占10%以上的骨干汽车生产企业。”

    2009年初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明确指出,通过兼并重组,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

    一汽东风、上汽车企“老三甲”,进入四大并不意外,尤其是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此外,产销规模也成为划分新格局的依据,长安汽车以产销规模最大,自主品牌轿车发展最快晋升四大就是最好的实例。

    08年销售数据:

2008年的“四大”销量数据

四大集团  08年1-12月各企业板块销量(万辆)
上汽 172.1
一汽 153.3
东风 132.1
长安

86.1

2008年的“四小”销量数据

四小集团  08年1-12月各企业板块销量(万辆)
北汽 77.2
广汽 52.6
奇瑞 35.6
重汽 11.2

新格局对中国车企的影响

    在原来的老三甲中加入一个小四,无非是想在四大中引入竞争机制,毕竟《细则》规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培养2-3家的年产200万辆产量的车企”,四大中谁想做剩下的那个呢?而四小当中也不乏有觊觎“长安”地位者,广汽和北汽昭然若揭的勃勃雄心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2009年5月,在与北汽进行一番激烈争夺之后,广汽挥师北上,5月21日,广汽集团与长丰集团在湖南长沙举行股份转让协议签字仪式,广汽集团由此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7月6日,广汽集团和菲亚特集团在意大利罗马签署设立50:50合资企业的基础协议,双方将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生产轿车和发动机,公司选址湖南长沙。

    而炒的沸沸扬扬的广汽、北汽争夺福汽事件,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尘埃落定,不过,根据目前获得的消息来看,北汽、广汽将分拆重组福汽基本确定。北汽将重组福建戴姆勒项目,未来将作为北京奔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奔驰”)的分公司,目前高管团队已经确定;广汽则以更高出价,重组东南汽车等项目。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中国车企正在一场酝酿了许久的变革中剧变,“重组”或将是中国汽车行业未来2-3年的主要话题。除了细则中明确“指导”了“全国范围的重组”和“区域范围的重组”外,国家在提出产能任务的同时不再批准新车项目,车企要想达到产能目标,只能通过兼并重组来实现。这也是国家对整体资源的把控体现。


    小评:中国汽车业经历了由最初的市场换技术,单纯的模仿制造,到现在自主研发高品质车型,不断推精推技术,这样一个漫长的学习和艰苦付出的过程,终于迎来了一次重要的蜕变。

    我们期待,四大四小的格局能够令中国汽车产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我们更期待,在汽车市场更加成熟的未来,决定车企存亡与发展战略的影响力能够取决于市场,而非所谓的上层建筑或者是地区间的角力与抗衡。(文/汽车之家 张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