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大成拳者必修——四大基础桩法作者:赵祯永 佟… 文章来源:网络收集
一、浑元桩 立正站好,身体正直,后脑、颈部与脊椎成—条直线。抬右脚向右侧轻移半步,两脚分立与肩同宽,两手轻松上抬环抱胸前,掌心距胸口15厘米-30厘米。两膝微屈,十指自然撑开。全身放松,两眼向远方平视。两手有抱球之意,头有上顶之意,两脚有下踩之意,背部有后贴之意(图1)。初学者练此桩先以10分钟为限,逐渐增加时间,以身体感觉不过力为限度。 浑元桩为百桩之始,其它众多桩法皆由浑元桩演变而来。浑元桩为双重(两脚力量均分)桩,加上两手的环抱亦属轻松力度的姿势,为体力消耗最少的桩法,所以也是最容易进入放松状态的桩法。放松人体是大成拳桩功(包括其它所有功法)的第一训练要领。练功时,通过放松可以卸掉身体的僵滞之力,继而练出功力、抗重击力、快速反应能力等。浑元桩作为最易放松的桩法,对卸掉僵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它技击桩由于强度较大,初学者往往会因为不易放松,不仅无法去掉身体的滞劲,反而会增加新的僵力。所以,将浑元桩作为大成拳技击的入门桩法是正确的选择。 二、矛盾桩
立正站好,身体正直,后脑、颈部与脊椎成—条直线。左脚向左前方迈半步(或右脚向右前方迈半步),两脚呈稍息姿势。后脚落实,前脚跟虚起,两腿力量之比为前三后七。两手环抱胸前,十指自然撑开,前手高于肩头低于眉梢,后手低于前手,两眼顺前脚尖指的方向平视远方。意念中前手执盾,有铜墙铁壁之坚,后手持矛,有刺透坚甲之利(图2)。有了浑元桩锻炼的基础。初练矛盾桩即可以每次每侧站20分钟,此后逐渐增加。
矛盾桩核心的技击作用是锻炼攻防间架,,间架是一种基本技击姿势,对于实战中的攻防有重要意义。攻防间架的主要作用是在敌我之间控制一定的空间范围,并以稳固的身体姿势抗击敌方的攻击,有效地保护自己,并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力量集中于某处,给敌方以重击。 攻防间架的形成有赖于全身各部位的协作及全身意力的凝聚。在实战中,间架须保持不散,基本形态不变。也就是说,我们在刚刚进入实战或者与敌周旋时,间架是保持不变的,一旦发力触敌,则根据需要变转身体及手脚等各部位形态,发力之后又恢复了间架的固有形态。大成拳间架在实战中所起的作用是重要的,特别对初学者来说,有时是决定性的。大成拳间架功夫是通过站桩(主要是矛盾桩)来修炼完成的。 矛盾桩前后手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攻防关系,前手护,后手攻。大成拳间架即由矛盾桩演化而来,只不过在实战中两手的位置会因需要而不断变化。 三、托婴桩
立正站好,身体正直,后脑、颈部与脊椎成一条直线。左脚向左前方迈半步(或右脚向右前方迈半步),两脚呈稍息姿势。后脚落实,前脚跟虚起,两腿力量之比为前三后七。两手臂环抱胸前,掌心相对,十指自然张开:,前手稍高于后手,两眼顺前脚尖指的方向平视远方,意念中两掌之间托着一个婴儿 (图3)。其练功时间与矛盾桩相同。
托婴桩的主要作用是锻炼放人的能力。放人,是大成拳推手中的一种技击方法,指的是在推手过程中,主体(指放人者)抓住对方身体失衡的瞬间,或者主体在与对方接触和周旋时,通过自身角度、方向、力量的变化,造成对方身体失重,将对方掷出去的一种方法。 放人最常用的部位是手臂,亦可用肩、胯、膝等处,但无论用身体哪一部分放人,都要做到上下一致,整体配合。 经过托婴桩的锻炼,可以增长两臂上托、下按、外撑、内抱的力量,同时增加下盘的稳固性以及整个身体前冲、后撞、左突、右靠的能力。 四、浮云桩
立正站好,身体正直,后脑、颈部与脊椎成一条直线。左脚向左前方迈半步(或右脚向右前方迈半步),两脚呈稍息姿势。后脚落实,前脚跟虚起,两腿力量之比为前三后七。两手臂环抱胸前,掌心向下,十指自然撑开,前手稍高于后手,两眼顺前脚尖指的方向平视远方。意念中身体仿佛埋在云层里,两脚踩在游动的云朵上,两手之间好像扯着云絮,有一种撕拉拧裹的感觉(图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