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胆囊息肉,采取哪类手术必须根据病人的年纪、胆囊收缩功能、全身情况以及胆道情况做判断
○如果胆囊息肉合并胆结石或患者年纪超过50岁,建议切除胆囊
胆囊息肉和结石是老广的常见多发病,餐桌上鱼肉不断者更容易患上胆囊疾病。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胆囊息肉的发现率也越来越高,专家介绍,对于这类临床常见小病痛,很多病人却存在着“冰火两重天”的极端认识误区。
“不少患者都听说现在有了保胆技术,但何种情况要保、何种情况难保,他们却不甚了解,然而凭借搜索引擎掌握的一星半点知识、从病友那儿听来的一些个案,他们‘指挥’医生的积极性倒是越来越高。”专家表示,采取哪类手术必须根据病人的年纪、胆囊收缩功能、全身情况以及胆道情况做判断,患者凭借搜索所得知识或听病友介绍所得的答案往往有失偏颇。
文/记者涂端玉 通讯员梅枚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副院长、肝胆外科主任陈亚进教授、肝胆外科张磊副教授
病友做法两误区
误区一
不该保胆却硬要保
赵琴在单位体检时发现自己患上了胆囊结石,B超显示她的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嵌顿在胆囊管颈部,她起初对此没有太在意。但不定期的突发胆绞痛却逼迫她一年要到急诊“报到”好几回,医生建议她切除胆囊。赵琴一听就怕了:“啊?切了胆,那我以后岂不是没胆了?能不能实行保胆手术?我隔壁一位邻居就保胆成功了。”
“这位患者的意见具有普遍性。”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副院长陈亚进教授介绍,很多市民都有认识误区,以为胆是用来生产胆汁的,所以地位十分重要。“其实胆汁主要由肝脏产生,胆囊是浓缩存储胆汁的器官。切除了病变的胆囊,对健康基本没有影响,还可以矫正因胆囊疾病造成的消化系统失调。”他介绍,只有极个别病人在术后短期内会产生不适,但在药物调理下,也会逐渐恢复。
“胆囊切除手术开展已近百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技术也已非常成熟。因此,胆囊如果生了病需要做胆囊切除术,那么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必太过顾虑。任何手术都得权衡利弊,两害相权取其轻。像这位患者这样,胆囊结石嵌顿且合并胆绞痛,就必须切胆。如果硬保,结石不但容易复发,还可能引起胰腺炎、胆囊炎、肝功能损害,少数人还可能有胆囊癌变。”陈亚进表示。
误区二
可保胆者主动不保
刘伯常规体检意外发现胆囊内有一个小息肉,由于他有位同事患有胆囊息肉后不久就产生了癌变,刘伯非常恐惧,强烈要求医生切胆。
“我们详细检查后告诉他,他的情况非但不用切胆,连手术都不用进行,药也不必吃。”陈亚进介绍,小息肉和没症状、位置固定的小结石都只用实施观察即可,无须吃药也无须手术。“定期采取B超检查,了解息肉和结石的变化就行了,只要不是位于胆囊颈部,通常对消化影响不大。”
陈亚进表示,不少市民健康意识强烈,对于体内有胆囊息肉感到非常恐惧,希望一切了之,但实际上,只要专科医生检查判断后认定其“无碍”,即可放心大胆“带着”息肉生活。“如果在不必要条件下盲目切除功能正常的胆囊,会导致胆汁的肠肝循环和脂代谢发生变化,或导致消化不良,而且胆囊还承担了一定的免疫功能。”
提醒
保胆术远期疗效
有待证实
曾伯也患有胆囊息肉,他在当地医院做了保胆的息肉摘除手术后,不到半年,他又因为上腹痛和黄疸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已是胆囊癌晚期,肿瘤已在腹腔内广泛繁殖转移。
陈亚进告诉记者,目前流行的保胆手术,是通过各种手段取出结石或息肉而保留胆囊的生理完整。“这种手术必须选择好手术指征,对于像曾伯这种不能排除恶性疾病的一定不能选择保胆。”他表示,这种手术通常无法解决胆囊息肉和结石本身所合并的胆囊壁黏膜的炎症,用这个方法治疗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容易复发,且有恶变的风险。“保留胆囊的微创手术开展时间短,其远期疗效及并发症仍需要大规模的研究来证实。”陈亚进说。
建议
息肉结石并存
建议切胆
该院肝胆外科张磊副教授介绍,如果胆囊息肉同时合并胆结石或患者年纪超过50岁,都会增加癌变机会,所以对这部分病人建议切除胆囊。“因为单纯的胆囊切除,手术非常简单,腹腔镜手术两天左右便可出院,即使是腺瘤也不用特别处理。可是一旦恶变,就要同时切除部分肝脏,盲目保胆实在是得不偿失。”张磊说。
记者了解得知,也有观点认为,胆囊切除会增加结肠癌发病风险,对此,张磊表示,据目前国内外大量的实验和病例追踪,暂时还没有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来证实这类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