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霞尚满天

 要自由 2010-04-12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古句,常用来比喻人入老境的光景。这里面有赞美,也有惋惜。毕竟年岁不饶人,生命到了最后的一截子了。
现代社会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自是无疑,“老有所乐”也是毫不夸张,而能汲汲于“老有所为”,力图活出一种境界来的,则可称之为“莫道黄昏近,余霞尚满天”。
屈指算来,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文友,都陆陆续续卸任退休。心不为形役了,精气神又旺,依旧在干着一些于社会于身心有益的事。
老友谭谈年长我几岁,又因我们都当过工人,故称他为“师兄”。早两年他从湖南省文联主席的位子上退了下来,还任着中国作协的兼职副主席。他曾在涟邵矿务局当过矿工,至今乡音依旧,为人质朴、笃诚、率真。他出名很早,中篇小说《山道弯弯》获过全国大奖并被改编成电影。在公务、创作之外,历年来倡导在城乡基层建立“爱心书屋”,发动各界人士捐书。退休后,这项工作仍在他的关注之中,颇获誉声。此外他还时常应邀到工厂、乡村采访,为年轻文学者爱好者看稿、作序、讲课,忙得乐乐呵呵。早些日子,株洲县邀请他来参加一个大型采风活动。他的双腿虽正患“痛风”,但还是兴致勃勃地去了,访水电站,看诗画村,开创作讲座……他说:“老了还能为公益活动动弹动弹,就是一件大好事。”
春节前夕,按常例给一些老友寄拜年帖子。我在扇面纸上,书写了一首赠谭谈老友的七律:“镐柄锤头汗味浓,工人出处总关情。乡音未改思涟邵,品性从来重笃诚。《山道弯弯》名早著,书屋累累爱长存。祝君虎岁威风在,一啸雷霆岭岳鸣。”
和我同居一城的老画家何浩中,已过古稀,原为本市一书画院院长。他的脸上总是带着祥和的笑,谦逊、亲切,有师长之风。此生他专攻大写意人物画,尤擅长画佛,他画的笑弥勒、疯济公久享盛名。退休后,他屡将画作捐助慈善事业,热情扶助青年画家。去年深秋,我们应邀到潭邵高速公路采风,为第一线的员工画画、写字,浩中是此中的年长者。不料一个月后,他突然住院了。一检查,是胃癌晚期,于是动大手术,将胃全部切除。但没过多久,他出院了,神气活现,又开始参加各项社会活动。遗憾的是遵医嘱,烟、酒他都不能沾口。潭邵高速公路的“一把手”吴志建来看望我们时,邀请我们春节后重返旧地。浩中说:“我一定去!一定去!”然后又小声对我说:“到那时,也许可以喝点儿酒了,画济公要借助酒力呵。”我听了直点头。
几日前,我也用扇面纸书写了一首《贺何公浩中手术后康复》的七律赠给他。诗云:“寿鹤老梅笑倍馨,此生佛画最堪珍。咀今嚼古何用胃,审世知人但有心。腕底春风吹砚暖,楼头晓日镀窗金。丹青已许期颐约,犹盼深杯酒共斟。”
还有任过湖南一家出版社负责人的龚笃清,曾是北京师范大学钟敬文教授的研究生,又兼作家、名编辑于一身。可贵的是他多年来对历代八股文钻研甚深,并在这个方面独领风骚。退休后,青灯黄卷,伏案不辍,出版了《明代八股文史探》等一系列著作。我每收到他的赠书,钦服之情油然而生。要知道八股文在这几十年来,一直被视为封建的“垃圾”,谁肯去花工夫剖析、品评呢?他是个有心人,春访秋觅于书摊书肆,收藏了许多古旧的八股文版本,一一研读,深得此中三昧。最近,他又完成了《八股文百题》一书。他说“书中讲述的是一些学习八股文应当懂得却又苦于不易弄明白的知识”,这真是一件大好事啊。
人老了,并不可怕。“老有所为”,便是一种别样的美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