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中,我们探讨了夜间拍摄的时机和曝光等问题。这一期,我们继续探讨数码相机夜间摄影的曝光问题,以及防抖、降噪、白平衡等技术在夜间拍摄时的应用。 2、采用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还是评价测光 很多人都喜欢使用点测光,仿佛使用点测光是“专业”的象征。如果真是这样,那些专业相机就不用设计其他测光方式了。多数情况下,我们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或评价测光都会得到满意的结果。点测光在应用的时候会更麻烦一些,而且要求使用者对影调有足够的认识。 如果我们采用点测光,则应当针对场景中的暗影部分、中灰影调部分和高光部分分别测光,然后结合数码相机的动态范围选择一个合适的曝光组合。 在夜间拍摄中,无论采用什么测光方式,最终我们判断曝光是通过相机内的直方图。即使机内测光表在夜间无法正常工作,我们也可以得到准确的曝光。 3、采用手动曝光还是自动曝光? 如果测光表还可以正常工作,采用自动曝光,无论是程序曝光(P)、还是快门优先(S)、或是光圈优先(A)都会比手动曝光(M)方便很多。 快门优先的曝光模式(S)被用于方便地拍摄运动物体。在夜间摄影中,汽车行驶的轨迹、烟火、礼花等等都属于运动的事物,拍摄的时候最好找一个不运动的物体作为测光参考的对象。 当然在夜间拍摄中,我们可能更多地使用手动曝光(M),因为夜间光线太暗,常常超出机内测光表的测光能力,而导致测光表不能正常工作。还好我们有直方图,所以不用看测光表也可以工作。 当我们使用自动曝光时,可以设定曝光补偿,用它来修正曝光。曝光补偿的原则是“亮加暗减”。也就是说,测光区域内亮的部分多就需要适当加曝光,测光区域内暗的部分多则需要适当减曝光。 如果采用平均测光,那么,在夜间拍摄大场景时,我们可能需要适当减一些曝光,因为在这样的场景中,暗影部分一般在画面中占的面积比较大。如果拍摄街上密密麻麻排列的霓虹灯招牌,我们就可能需要适当加一些曝光。加多少、减多少,仍然需要我们通过直方图来判断。 4、高动态范围曝光技术 在具有很高动态范围的夜间场景中,数码相机很难把景物的影调完全捕捉下来。也就是说照片的暗部或者亮部总可能会有细节丢失。高动态范围曝光技术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当然在使用这一技术之前,我们应当考虑是否真的需要所有的细节。 通常可以使用两种方法获得高动态范围的曝光。一种是针对同一场景采用多次曝光,最后获得一张既有暗部细节也有亮部细节的照片。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相机中的D-Lighting或D-Range功能。 如果我们采用前一种方法,则至少需要两次曝光:一张针对亮部曝光,另一张针对暗部曝光。在这个技术的使用中应当注意场景中的运动物体,尤其应当避开带有高光的运动物体,如车灯。使用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在照片中获得很大的动态范围;缺点在于必须留意画面中的运动物体,拍摄机位不能移动。 数码技术为多次曝光提供了有效的后期支持,现在我们可以使用高动态范围(HDR)合成技术,将同一场景中不同的曝光数据整合在一张照片中,然后通过专用的软件将这张照片展现在我们面前。
后一种方法通常由相机直接提供,在应用上更加广泛、直接。优势在于在一张照片上完成较大动态范围的捕捉,不存在机位移动和运动物体的问题,而且操作简单;缺点在于目前并不是所有数码相机都具备这样的功能。
三、避免杂光 夜间拍摄,照片上出现杂光的可能性要比白天拍摄大很多。其中,路灯和车灯所造成的眩光和它们产生的鬼影可能是最常见的一种杂光。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得不面对光源拍摄。如果出现了眩光或鬼影,适当改变拍摄角度,这样做即使不能完全消除眩光或鬼影,也可以让它们出现在画面中细节较少的地方,便于后期处理。所以,在拍完一张夜景照片后,如果有条件,应当在回放时,放大并仔细检查整个画面,以免因为不起眼的杂光留下遗憾。
如果我们准备去拍摄夜景,准备一定黑色帽子是个不错的主意。镜头罩可以帮助避免来自镜头侧方的杂光进入镜头,但对镜头前方的却无能为力。当镜头前出现我们不需要的光线时,比如过路的车灯,我们可以用帽子暂时挡住镜头,直至杂光移出画面。 为什么要黑色的呢?因为我们无法保证相机的后面没有光线,当我们拿着浅色或者白色的帽子靠近镜头时,来自相机后面的光线就会通过帽子反射形成杂光进入镜头。 使用单反相机长时间曝光,杂光可能通过取景器的目镜进入相机。所以在单反相机上通常会配备目镜盖。使用时将目镜上的橡胶护圈摘下来,再将目镜盖安在目镜上即可。当然,用黑色帽子盖住目镜更方便些。
在下面这个场景中,由霓虹灯形成的光污染可能会进入镜头,在画面中产生干扰。这种杂光,通常是可以在拍摄是避免出现的。
四、防震 夜间拍摄,意味着很多情况下会使用较长的曝光时间,这也意味着我们将更多地使用三脚架。使用三脚架,帮助我们克服长时间曝光拿不稳相机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使用三脚架已经相当稳当,这样就很容易忽略掉相机在三脚架上震动造成的影像质量下降。反光板的震动 反光镜预升功能可以有效的减轻由于反光板上下翻飞造成的机震。如果我们的单反相机上有这个功能,又有条件使用的话,不妨在夜间摄影中使用它。 但是如果我们的数码单反相机没有反光镜预升功能,或者拍摄条件不允许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使用这个功能,那么,应当记住1/15秒和1/4秒这两个数值。对于35毫米相机而言,“各种脚架在高于1/15秒时,手按快门的分辨率明显高于使用快门线,而在1/4秒或更长的曝光时间下,使用快门线的效果更好”。
三脚架位移 最不应该发生的错误是在相机的曝光过程中三脚架被碰到,尽管这看起来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在实际拍摄中还是经常会发生。无论是容易被别人碰到,还是容易被自己碰到,都是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同一场景中需要我们采用不同曝光拍摄多张照片,以合成高动态范围影像时,如果三脚架产生位移,意味着前面为使用高动态范围(HDR)所拍摄的照片可能全部作废。 三脚架的震动 三脚架很可能会震动,最常见的是在大桥桥面上使用三脚架。当汽车通过桥面时,桥面开始震动。桥面震动,三脚架也会跟着震动。三脚架的震动会传递到相机上,相机也就会随之震动。类似的情况会还会发生在有人走过的过街天桥上、有地铁通过的路面上、三脚架脚管贴着绳索或警戒线等等。 三脚架的立管下方通常有个钩子,可以挂一些重物以增加三脚架的稳定性。在有风的天气里,挂重物要慎重。尤其是风比较大的时候,重物很容易随风摆动,这样同样容易造成三脚架不稳定。 松动的锁扣 锁扣松动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这样的事情很少发生,但即使发生一次,也会使我们的相机处于相当危险之中。所以在出门前,一定要检查三脚架和云台上的各个锁扣能否正常工作。在三脚架上离机拍摄时,一定要锁紧各个锁扣,尤其是那些阻尼云台上的“锁紧”钮。 五、降噪 使用高感光度或采用长时间曝光都会让噪点增加。在夜间摄影中,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在胶片时代,很多人都喜欢高感光度造成的粗颗粒感,但不要指望他们同样会喜欢上数码相机的噪点。因为那完全是两回事。降噪一直是数码相机设计者们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夜间或低照度情况下拍摄时需要面对的问题。 长时间曝光降噪 在一些数码相机中,即便设置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为“开启”,这个功能也不是在任何时候启动。曝光时间设置为多少时该功能启动,需要我们去翻看说明书。比如,当曝光时间长于8秒钟时启动长时间降噪功能。如果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启动,那么,降噪所花费的时间大致与曝光的时间相同。 曝光时间超过一定时间,噪点会急剧增加,目前来讲,这种情况下任何机内的降噪功能都无法有效控制这些噪点。所以,前辈们告诫我们:用数码相机,单次曝光不要超过10分钟,谨慎使用以分钟单位为时间基准的曝光。
高感光度降噪 如果拍摄夜景,我们也许不需要很高的感光度。但如果希望捕捉人们在夜间的生活,这就很可能使用到高感光度。很多数码单反,感光度设置到ISO800(甚至ISO1600)所产生的噪点是可以被接受的。不少小数码相机在感光度设定在ISO400时,也可以被接受。如果开启感光度降噪功能,情况会更好一些。 有些相机提供不同级数的高感光度降噪——“强”、“普通”、“弱”等,用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降噪”和“影像锐利”之间做出不同选择。
六、对焦控制 在夜深人静或晓色朦胧的时间段里,光线昏暗,可能会让自动对焦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通常当环境中照度足够低时,相机上的对焦辅助灯会被点亮,这在近距离拍摄时非常有用。但当我们不希望对焦辅助灯打扰被摄对象时,就不得不关闭它。如果对焦距离超出了对焦辅助灯的照明范围,尽管对焦辅助灯仍然会被点亮,但这时它对却起不到辅助作用。 那么,是不是要使用手动对焦呢?我们的建议是,如果能够让自动对焦系统正常工作,那么尽量少用手动对焦功能。通常在我们的取景范围内总会有些明亮的事物,而一般情况下,我们也总是希望这些明亮的事物成像清晰。毕竟在无尽的黑夜中,那一点点亮光会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所以,如果对焦区内昏暗以至于自动对焦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那么有三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扩大对焦区域,让对焦区域中存在明暗对比的事物。 改变对焦点。如果相机的对焦点可以被改变,那么不妨采用这个方法。它能够让画面控制得更加精确。 使用中心对焦点,对焦后重新取景。当被摄主体距离我们并不是很近的时候,重新取景产生的距离精度误差(由余弦误差造成)可以被忽略。所以,这是我们使用的最古老也是最有用的方法。
七、白平衡控制 色温和白平衡这一对概念总是被混淆。曾经有人问,既然色温高偏冷、色温低偏暖,问什么数码相机中白平衡设置到“色温7000K”或“阴天”偏暖,设置到“色温3000K”或“白炽灯”却偏冷呢? 我想,这个问题出现在参照方向上。当环境色温低于白平衡设定的色温时,拍出来的照片就会偏暖;相反,当环境色温高于白平衡设定的色温时,拍出来的照片就会偏冷。如果反着记,当然容易混淆。我们以白天阳光下拍摄为例,色温大概是5200K至5500K,如果这时候我们将相机内白平衡设置为“色温7000K”,5200K低于7000K,所以拍出来的照片就会偏暖。 在夜间拍摄,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多数情况下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还原色彩;但有些时候自动白平衡很可能会把我们需要的色彩“平衡”掉。这不一定是个糟糕的结果,但却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时,使用自定义白平衡是个很好的选择。 当然,在夜间拍摄时,我们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白平衡也获得奇异的效果。另外,如果想在后期白平衡上做文章,无论是更好地还原色彩还是无限创意,我们建议在拍摄时采用RAW格式。
结束语 关于数码相机夜间拍摄,我们就简单谈到这里。作为夜间拍摄的重要装备——闪光灯,这一次我们并没有涉及。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将“闪光灯的应用”作为单独的选题一起探讨。夜间拍摄充满魅力,请拿起相机和三脚架走进夜幕,拍摄实践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技巧,并从这些实践中获得更多感受。(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