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夏秋冬四季梢

 冬虫草318 2010-04-21
春梢

 

    荔枝为常绿乔木,树体高大,树皮平滑,灰褐或黑褐色。木质纹理密致而呈棕红色,老树大纹呈波浪状。不同品种之间树干表皮的色泽和粗滑程度也有差异,如水东、妃子等品种树干灰褐,表皮较平;黑叶、糯糍等品种树干黑褐色,表皮稍粗。树冠繁茂多呈半圆形,主枝粗壮,分枝多,枝条扩展宽阔,树姿依品种而异。如糯米糍较开张;桂味、黑叶较直立;怀枝枝密而短,树冠紧凑;水东、三月红等枝条疏而长。桂味的枝条硬而脆;尚书怀的枝条软而韧。

    荔枝的新梢多从枝梢的顶端及其以下2-3个芽抽出,落花落果枝从残留的花枝果枝基部抽出,采果枝及修剪枝从剪口端腋芽抽出,而衰弱树会从树干或老枝的不定芽萌发新梢。

    一年中新梢发生的次数,因树龄、树势、品种和外界条件而定。幼年树在肥水充足、树体壮旺的条件下,每年抽新梢4-5次或更多;青壮年树当年采果后抽梢1-2次,少数可抽3次,无结果年份,抽梢3-4次;老年树一般在采晨后抽1次梢。

    不同季节荔枝梢期长短和叶色变化均有差异。11月至次年4月,由于冬春季温度较低,新梢萌发后嫩叶红铜或紫红色,经过20-30天,叶片才逐步转为黄铜色,再转为青绿色或浓绿色,梢期长约两个多月。晚冬梢甚至要待到春梢萌发前才完全转绿。5-10月气温较高,芽萌发随着新梢的伸长和展叶,叶片在增大的同时,逐渐转绿,至浓绿色约需30-40天,故梢期较短,抽梢次数也可多次。幼年树的放梢应充分利用5-10月,加速枝梢生长,扩大树冠。

    荔枝叶片寿命一般为一年至一年半,春梢及秋梢萌发期是大量新、老叶子更新期。青壮年树营养生长旺盛,能保持延续萌发6-7次新梢而其老叶仍生长正常而不脱钞,绿叶多有利于树体营养的制造和积累。老弱树常在新梢抽出后,和一次枝梢的叶片脱落,树和的叶子相对较少。

    荔枝成年树常出现一株树和不同主枝的发梢期和开花期均有差异的现象,即一株树和有些主枝开花结果,另一些主枝却进行着营养生长;也有一些主枝正在开雄花,另一些主枝却在开雌花等,表现出枝条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在年周期中,因物候期不同,枝梢的生长发育有春、夏、秋、冬之分:

    春梢   一般于春分至清明抽出,萌发时间随树势强弱、气温高低而变化。树势壮旺,去年只有秋梢而无冬梢的树,至12和旬顶芽及其下数侧芽较饱满,则春梢多于1月中、下旬有雨水之后萌发;树势较弱、去年抽出晚秋梢或遇冬春季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则春梢多于2-3月才萌发,少数甚至于4月才抽出,梢期60-70天。当年开花结果的树,如果有大量春梢发生,则影响花量和花质,甚至加重幼果脱落。

                                                                                      夏梢
夏梢   抽梢期在5月上旬至7月底。幼年或青壮年无挂果的树,先后可有2-3次夏梢。第一次在春梢老熟后五月和、中旬萌发;第二次于6月中、下旬;植株生长旺盛的于7月下旬可再次萌发第三次梢,生长期跨入下一季度。有时第一次夏梢尚未充分老熟,紧接着顶芽萌动,第二次夏梢抽出,由于连续生长,这时若养分供应不足,则第二次新梢生长量少而弱。有些结果树的落花、落果枝,会从花、果枝的基部抽出夏梢。成年荔枝树即使无开花,春梢老熟后通常少有夏梢抽出。
                                                                                      秋梢
 
秋梢   自8-10月抽出,粤西地区也有提早于7月下旬抽出的。秋梢是结果树次年开花结果的重要枝梢,萌发适时 将形成良好的结果母枝。青壮年壮旺树,可萌发秋梢2-3;成年结果树一般萌发一次秋梢。在栽培措施和,培养适时壮健的秋梢结果母枝,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冬梢
冬梢   11月后抽出的称为冬梢。早冬梢通过加强施肥壮梢,有时还可形成晚花穗,但花质一般较弱,结果不可靠。冬梢抽出后常遇低温霜冻,叶片细小且不能正常转绿,甚至嫩叶干枯,成为光棍枝。部分植株在光棍枝和能进行花芽分化,花枝主轴及侧轴较长而成长花穗。

荔枝不同品种枝梢生长量也有差异,如三月红分枝少,分枝级数低,枝梢较长,显得树形婆疏,树冠内阳光较多,内膛枝也能结果;糯米糍、怀枝分枝多,与三月红相比,分枝级数增加,枝梢短,树形较紧凑,树冠内阳光较少,内膛枝结果很少。因此,树冠的管理,可根据品种枝梢生长特点进行整形修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