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式太极拳练法谈

 扬子有你 2010-04-26
习练陈式太极拳,首先要把握陈式太极拳之“意”、“气”、“身法”要点,着重掌握“缠丝劲”的练法要义,再遵循太极拳“着熟”、“懂劲”、“神明”三个习练阶段,要求循序渐进,从而练好太极拳。
  
  一、炼“意”
  
  陈式太极拳无论盘架子还是推手,都要求用意不用力。先使内气充实,再把内在的精神贯注到每一个细小的外在动作之中,虚实开合全凭意气转换,做到空松圆活,旋转自如,待体柔气顺后,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同时每一动作都要逐势逐动究其攻防实战之意。发劲时心静意专,沉着松静,才能放得远,体现出方法明确,运行合度,不多动妄动,无过之,无不及。拳诀所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就是这个意思。此外,在炼意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三种倾向——着意、着想、执著。因为,练意的诀窍在“轻”,而这三种倾向均是用意过重的表现。正确的做法应是,若有意,若无意,勿忘勿助。用意太过便为用力。至于意力之间如何掌握,要多多体会。古人说:“不可用心,不可无意,用心则着想,无意则顽空,有意无意为功夫。”初学太极拳者,很容易忽视这个“用意”的要求,经过长期锻炼,动作熟练以后,就可意动身随,手到劲发,意念自然与动作密切配合。
  
  二、炼“气”
  
  陈式太极拳是内外兼练的拳术。其内功主要特点在于调整呼吸,气沉丹田,通过丹田内转发出来的气运化于四肢百骸,达于四梢,再返回丹田,从而达到完整一气。只要能气沉丹田,把四梢劲练好,何有虚而不实,实而仍虚之弊?所谓“气沉丹田”的方法,是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缩臀;呼气时小腹自然放松隆起。呼吸要匀细深长而有力,从而达到气血通融。呼吸应与动作协调一致。其一般规律是,盘架子时开发沉打伸为呼;合蓄提化屈为吸;推手时,棚捋为吸,挤按为呼。刀剑等器械的练法呼吸,与盘架子的呼吸原则一样。照此练习,无须故意用力,日久自能“气沉丹田”。但有一点须主意,就是练拳时,千万不能只想气在体内如何运行。否则就会神态呆滞、横气填胸、呼吸急促,甚至还会伤气。所以拳谱中又说:“炼理不炼气,炼气则滞,滞而不灵;炼理,理直而气壮”。炼理,就是暗指由丹田发出随经络运行体内之先天自然之气,而不是炼体内随血脉运行于全身之后天之气。因此,掌握正确的炼气方法,对练好陈式太极拳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三、炼“身法”
  
  身法是拳术的根本,本固而枝荣。如果身法散乱,不合规矩,是很难学好太极拳的。具体要求是,头宜正直、自然,以意徐徐上顶,虚若顶物,但不可用力。此为虚领顶劲。二目平视,以一手为主,眼神随身体的转动注视着中指。嘴唇要合,舌尖轻抵上腭,耳听身后。精神集中,使百会穴与会阴穴上下遥遥相对,以利任督二脉相通。因为要气沉丹田,所以首先应保持脊柱自然直立,沉肩坠肘,并同时配合塌腰。腰是上下肢转动的关键。拳论中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主宰于腰”,“腰为车轴”等等,足以说明腰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陈式太极拳的内劲运转是通过腰脊带动来实现的。腰力运用得当,可加强发力,提高发劲速度。练习时,无论是进退或旋转,凡是由虚而实的动作,腰部都要有意识地向下松沉,以助气的下沉。注意腰腹不可用力前挺,以免影响转换时的灵活性。这样既能增加两腿力量,使下盘稳固、沉实,也使动作更完整、圆活。拳论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说明了太极拳进退的变换,发劲的根源和周身的稳定,主要在于腿部。腿部的姿势直接关系着周身姿势的正确与否。对于腿部的要求是,圆裆、开胯。这样的姿势不但可以保证进退灵活,且对沉气也很有帮助。再则,膝应微曲,与脚跟对照,不能外露,不要东倒西歪,否则就会像房子的顶梁柱不正,房子就有倒塌之虞。脚趾脚跟抓地牢固,这样才算是达到了“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太极拳身法要求。
  
  四、“缠丝劲”
  
  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所独有的。劲走缠丝,称为缠丝劲。陈式太极拳前后左右、上下四旁、肌肤毫毛、五脏百骸,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拔之意,没有平面、直线,没有缺陷、凹凸处,没有断续,连绵贯串,浑然一圆,全身犹如一根平直的纲丝螺旋绕成的弹簧,所以发出来的劲为缠丝劲。“缠丝劲发源于肾,处处皆有,无时不然”,衍溢于四肢之内,浸润在百骸之中,达四梢,通九窍,使内劲收敛入骨,伸筋壮骨,通任督,练带冲,消化饮食,祛病延年,皆缠丝劲之效果,其表现在上肢为旋腕转膀,行于手指;下肢为旋踝转膝,达于趾端。缠丝劲分上下左右,内外大小,正倒及百般缠法,皆不外蓄气于丹田,以意行气,达到周身内外“一动无有不动”的要求。不过,在教人时,却不必指出哪部分是何缠法,不然则远于练拳之道。只需分出什么是倒缠或正缠就行了。诸如云手是正缠劲,倒卷肱是倒缠劲,单鞭左半身是正缠劲、右半身是倒缠劲……其它的缠法在练拳时,有什么身法,便有什么缠丝劲的表现。拳谱讲:“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由此可见,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精华,学者千万不可忽视。
  
  五、循“阶段”
  
  拳论中“练太极拳循序渐进,不可躐等”,明确了太极拳应由浅入深,由大圈到中圈,再到小圈;由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一层一层地练习。陈式太极拳是根据“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来分段练习的。第一阶段“着熟”,就是盘架子,是太极拳的基本功。要求身法正确,按照心静、体松、头正、竖项、壮面、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塌腰、松脊、提肛、缩臀、圆裆、开胯、屈膝、抓地等一系列动作要领,通过无极站桩、太极走步和盘架子的练习,初步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此阶段,开始会有猛打、猛冲、猛起、猛落、猛甩,有断劲、僵劲、顶劲、丢劲,均系正常现象。事实上,不如此则周身骨节便松不开,内气便引不动,这正是陈式太极拳以外形引内气的独特锻炼内劲法,是拳术入门的必经之路。这个阶段最好能练五年以上,才能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懂劲”,就是配合推手炼内劲,就是须练到上虚下实、外柔内刚,外如处子,内似金刚,也就是以气摧形的方法。要求做到气不到形不到,气到形才到,使外形与内气相结合。运动时不假思索,不犯迟疑,不其而然,心到意随,完全出于自然。并通过推手不断校正拳架,掌握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拥拥挤按活十三字的含义和用法,再辅以二路炮捶及刀枪剑杆等器械的练习。这样“千回万转多多演,功到熟时巧自生”。经过数年好功夫,此阶段才可告完。第三阶段“阶及神明”,就是练到天人合一,混元一气,刚柔无迹可寻的地步。纯以内劲为统驭,在外形上使人无法捉摸,人所不知,独我自明。拳架表现为练时愈慢,用时愈快,静如山岳,疾似闪电,姿势大方好看,美观自然。这层功夫乃无穷意味,终身练之不尽。发人时“遭着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陈式太极拳法到此即为登峰造极之境。此阶段纵然是不易达到,但太极先贤告诉我们,只要具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扎扎实实从基本功练起,明规矩,懂呼吸,详参劲功,循序渐进,就一定能达到“阶及神明”的至高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