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清:法7件国宝亮相世博园 从未同时境外展

 宁_夜 2010-05-01
点击浏览下一张
 
当日,法国7件“国宝”亮相上海世博园。据悉,这7件展品从未同时在法国境外展出过。这7件“国宝”均由法国奥赛博物馆提供,其中有6件为印象派绘画大师的作品。它们分别是塞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化妆间》、梵高的《阿尔的舞厅》、米勒的《晚钟》、马奈的《阳台》和高更的《餐点》(又名《香蕉》)。另外一件是罗丹的雕塑《青铜时代》。奥赛博物馆的前身是巴黎为举办1898年世博会而修建的火车站,后改建为博物馆,以收藏19世纪法国美术黄金时代的作品为主,被誉为印象派艺术殿堂。它与蓬皮杜文化中心和罗浮宫博物馆并称为巴黎三大艺术中心。
点击浏览下一张
 
点击浏览下一张
 
 
点击浏览下一张
 
 
点击浏览下一张
 
点击浏览下一张
 
点击浏览下一张
 
米勒:《晚钟》(资料图)

在这个壮观的场景中,米勒描绘了儿时的记忆。傍晚,伴随着远处教堂的钟声,劳作的农人停止劳作,虔诚地祈祷。右侧远处,无垠的田野的边缘,隐约可见一座灰蒙蒙的教堂。农人们与广阔的场景融为一体,那正是米勒和他的现实主义画派朋友所在的地方。

 
点击浏览下一张
 
马奈:《阳台》(资料图)

爱德华马奈在1869年这幅画展出时,人们就提出许多非议:过于酸感的调色,白色的长裙,阴暗的背景色,对于阳台上的花朵过于细致的描绘甚至多于对人物面部的关注。

 
 
 
点击浏览下一张
 
梵高:《阿尔的舞厅》(资料图)

这幅画是一个罕见且令人欣喜的例证,它见证了高更和凡•高之间的合作,二者于1888年底在阿尔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画作的主题是Folies-Arlésiennes舞厅的一个节日之夜,这是两位画家经常光顾的一家舞厅。

 
点击浏览下一张
塞尚:《咖啡壶边的妇女》(资料图)

塞尚画中这位并不知名的妇人很可能是塞尚家族位于埃克斯附近居所(JasdeBouffan)的一名佣人。采用非知名人物原型也表明了画家的原意并非创作一幅心理层面的画像,而是研究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及结构。

 
 
 
 
点击浏览下一张
博纳尔:《化装间》(资料图)
《化装间》展现的场景是位于巴黎歌剧院主题为“现代”的包间,这是19世纪末非常受推崇的主题。
点击浏览下一张
 
高更:《餐点(又名香蕉)》(资料图)
《餐点》(又名《香蕉》)/高更这幅画创作于高更到大溪地岛的最初几个月,整幅作品让人惊奇的二元构造,没有描写当地的原住民生活,反而表现出对当地的迎合以及灵感。通过对桌上物品大量的色彩运用以及紫色阴影营造出强烈的感官印象。
 
 
罗丹雕塑:《青铜时代》(资料图)
“青铜时代”这一名字看似与这个裸体男人没有关系,它实际上是指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与石器时代、黑铁时代的说法类似。这个裸体男人正舒展身体,如罗丹所说的“缓慢地从深深的梦乡里苏醒。”这一动作象征着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