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财富、声誉、头衔、贡献……诸如此类,我们要得越多,拥有越多,就越幸福吗?当然不一定的。事实上,占有多少,我们便难以放下多少;占有多少,我们便承受着多少负轭。我们孜孜以求的,为众多人羡慕的东西,多数只能给别人或给后人带来快乐,而能给我们自身带来的快乐则很少。不只是很少,而且还很虚。 赵州禅师看到弟子在佛殿拜佛,问弟子在干什么。 弟子答:“我在拜佛。” 禅师斥责道:“拜佛干什么?” 弟子不解地问:“拜佛是好事呀?” 禅师不以为然地说:“好事不如无事。” 这是佛门禅宗给人的又一则很有哲理的公案。拜佛固然是好事,但若为拜佛而拜佛,拜佛成为一种不得不遵守的仪轨或任务,就是一种执。我觉得,这则公案给人的启示尚不止于此,它启示我们,不要执着于求好事,也许无事才是真正的好事。 作为个体来说,我们对这个世界所起的作用,无非是如一颗被投掷的石子或瓦片,在平静的水中泛起一些涟漪而已,终究会归于平静。 大凡生活中的烦恼,多数因心而起。这个当然不能怪谁,即便是佛,也不可能没有烦恼。 有信徒问赵州禅师,佛总归是解除了一切烦恼吧?赵州禅师答:“不然。佛有佛的烦恼,佛最大的烦恼就是要普渡众生。”信徒又问:“众生是无法度尽的,佛陀岂非永远烦恼,无法超脱?”赵州禅师回答:“已经超越,已无烦恼。” 佛陀是如何超越烦恼的呢?我的理解,佛陀心中其实并没有抛弃众生,只是将普渡众生作为常态,平静地接受这一事实罢了。大肚能容天下事,难怪佛陀永远是一幅慈祥与喜悦的模样。 在“烦恼即菩提”偈中,有僧人问他不知菩提是哪一家的烦恼?赵州说菩提和一切人的烦恼分不开。僧人又问道:“怎样才能避免?”赵州反问:“避免它干什么?” 是啊!烦恼不就是生活吗?生活岂能没有烦恼?避开烦恼干什么?避开这个烦恼不是还有那个烦恼吗? 有僧人问赵州:“如果能做到内心里一丝不挂,是否就算是开悟了?”赵州反问道:“不挂什么?”僧人答:“不挂一丝。”赵州说:“这不又挂上了?” 赵州说得对,我们的欲念多了,对自己的要求多了,要求高了,就会徒增许多烦恼。内心里能做到简单、洁净就好了,还要求明如平镜,不挂一丝,不染一尘,可不是给自己出难题么? 我们不怕生活中有烦恼,怕的是庸人自扰,自寻烦恼。 安子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