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之二十一

 章木匠 2010-05-06
第二十一课 20080415_阴阳应象大论
 
由拎壶葱整理
大家可以听到吧,是这样啊,我们讲课讲了这么长时间了,因为我们是从气道中医的角度来讲中医,包括现在讲的《内经》,我本人认为《内经》是建立在气的层面上的,但是我不知道大家对气的概念有无了解,我记得有几次让大家做了一些查气的一些实验,主要的一个目的是让大家知道气是实际存在的,我记得最早跟大家交流的时候就跟大家说,气不是一种概念也不是一种哲学,而是一种实际的存在,并且举了八点关于对气的一个普遍的认识,今天应该是总结《阴阳应象大论》,在讲之前大家可以问下关于气的问题,咱们可以交流一下气,大家可以畅所欲言,问什么都可以,我先做简短的解答,加深一下大家对气的理解。因为这个气啊大家如果不能实实在在的认识他的话,那么大家始终是隔靴搔痒,或者是不能有所感觉,那么对学中医也好啊,对世界观也好啊,可能终究缺乏直接的认识,所以我讲中医啊,无非是讲气的道理和气的存在,让大家对熟悉的世界有一种崭新的认识,不然的话大家永远停留在对物质思考的层面上,而不能领悟比物质层面更高的气的层面,那么对中医也不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那么学中医就会很苦很枯燥,走很多弯路,到头来可能也没有悟到中医的真谛,但是从开始就从气的角度来认识思考来把握,慢慢把气的概念融入到我们工作学习生活当中,久而久之大家就发现这个气原来他的运行轨迹和运行方式如此简单直接明了而易于体察,如果通过这么多次的讲课,让大家能够进入气界、气的世界,那么也就达到了我的一个目的。
你看我们呼吸无非是一口气,气从物质角度来讲就是吸入空气,呼出二氧化碳和其他的浊气,其实如果从气的层面上来讲,纳清而吐浊,吸入的是清气,吐出的是浊气,并在呼吸之间完成了整个气机的运化和转化。古人不是说了嘛,吸入是肝与肾,呼出是心与肺,他说的无非是一个气机深浅层次的吐纳的一个比喻,而并非实质的心肺肝肾。古人只是基于五脏六腑以及四肢百骸有形的物质来解释气的依托或者根据,最终反映的是整个气机的变化,而现在很多人认为气是有磁性的,有电磁场,有波长,但是最终这个气、这个电磁波只是一个表现形式,并非是气的本来面目,如果想真实认识气必须靠我们的感觉,而非一切的物质观测。
很多搞经络的用一些仪器仪表进行测度,这些终究以物质来研究气,因为本身气层次是高于物质的,那么拿低于气的层次的物质来研究气是不可能真正认识气,也象对我们的心念的理解一样,如果拿物质仪表仪器规格尺度来理解心终归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这个心神又是一个层次,神的层次,而气的层次是存在于神和形之间的层次,他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存在的当中起到一个很关键的作用,我们老祖先实实在在的认识了气,在中医方面留下了《黄帝内经》这部经典的著名,他希望后人重新回到气的认识,并且以之治病,所以后来给大家讲的《阴阳应象大论》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通过五脏论发现气的特性和气的种类。
记得给大家说过,这个五藏并非实指,我们有形的五脏只是心脏肺脏脾脏肝脏和肾脏,而是指气的五种形态,气的形态可以分为4、6、8、10都可以分,就像一块蛋糕一样,你可以切几块,但是这个五有他的特殊性,在人身体上表现了成五份的这个现象,化生五脏嘛,其中清气上升变成心与肺,浊气下降变成肝与肾,这个降之极是肾,升之极是心,那么这个升的过程中表现的是肝脏,降的过程中表现的是肺脏,在中焦调停斡旋的是脾脏,他是这样的来分嘛,所以说《黄帝内经》一般管肾不叫肾脏叫肾气,不叫肝脏叫肝气,心不叫心脏叫心气,脾不叫脾脏叫脾气,肺不叫肺脏叫肺气,所以气化而成形,也即五脏通过有形五脏之气化,这是《黄帝内经》对五脏根本立论,那么好下面我们把五脏论肾脏最后一段我们给解释一下,然后我们串一下五脏论所有的论述,看看我们是不是用一条法则、用气道的规律来完成对这个五脏论的横向的解释。
“在志为恐”,谁“在志为恐”什么叫做志呢?你可以认为这个志就是心智的意思,就像我们的情智心智,这是一种心神的变化,所谓恐就是恐惧,人大恐会出现一种什么气化的表现呢?我记得跟大家说,神统气,气化形,什么意思呢?就是真正气的主宰是心神,而不是其他的,所以这样一来就把我们的心神放在了最重要的位上,让我们真正可以得到自由是心,而并非是物质的主宰。你看气已经是非常玄妙了,那么气又受心神的主宰,这个心神由谁发出呢?就是由各位发出,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做真正的主人,而不受气和形的约束,那么做到这样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就需要后天的修炼,这样就不多说了,但是由于我们这个心神与气形是相依相从的,所以说还受到气和形的制约,那么这个是一对矛盾,当我们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和恐怖的时候,人的心智产生了恐的这种变化,那么根据心神统气的理论,那你整个的气机会产生突然的变化,比如突然受到惊吓恐怖,那么整个人的气机是会顺速的改变。
他具体发生的过程是这样的,一个人经历了大恐的时候,因为我们说恐既吓嘛,举了这么一个很典型的比喻,人惊恐的时候会惊讶,出了两种情况,第一惊则气乱,因为恐和惊有一点相似之处,所以惊恐往往放在一起,第二气机会大动,或者会选择逃跑或者是躲避或者是藏匿,这个人的形体还没有行动的时候,由于心神的变化导致整个的气机提前进入逃跑、藏匿、惊乱的一种状态,因为肾脏主收藏,这个时候整个的气机的影响使肾脏中的坚固之气受到干扰。
说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比如说守军守住一个山头,不断有兵攻上来,所有士兵恐怖想逃跑,那么这个时候谁是肾脏,你可以说这个保管员或者是兵部藏在地堡中的,或者是一些很精微的一些守军,这个都可以作为肾脏的一个比喻。那么他们也会受到这个环境的影响产品恐怖,也有逃脱的可能,大恐之下肾精就会外泄,这是在志为恐,恐伤肾的根本原因,因为恐怖是由里到外的一种情绪活动,并且由于受心神的影响,这个心神发生恐怖想逃,那么肾精必然有外泄的可能,也就是为什么人一恐怖二便失禁,肾在下边主固密主封藏,他能调和二便使二便固密不失,那由于大恐使肾精外泄,肾气不藏,那么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同时气想逃匿嘛,气往下走,想钻嘛想夺路而逃,这个就是恐,那么精呢受到了惊吓,那人在不知道恐怖的情况下还受到惊吓,不知怎么回事这个气四散而逃,你身体的气四散而逃,这时候气乱,惊则气乱,从头出去啊从后背出去从前胸出去啊,魂魄都吓跑了嘛,闻风丧胆,魂魄飞扬,都会出现人体的一部分气越形体而出的情況,从人身形一下子飞跃而出。如果是小的惊吓恐怖,那飞出去的气还能够很快的复归形体,但有些大的惊吓恐怖会突然丧失某些人身之气。古代所说掉了魂,或者得了某些疾病,这有可能是人体某一部分神识或者叫做神气飞跃体外,不能及时返回。
那么“思胜恐”,为什么思胜恐呢?很难理解,难道人恐怖的时候赶紧思考一下人就不恐怖了吗?这个在一般的理论上来讲是解释不通的。要这样来解释:思者气定,什么叫思者气定呢?就是说人在用心思考的時候,必須以气的宁静、安定为保障前提,人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或者正式的思考。如果一个人嬉笑怒骂,在闹市跟人吃喝玩乐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思索。思考能让气安定,你让我定定神想一想,这是一种神和气的一种相依相存、互为制约、互为促进的一种方式,也即安定了才能有思考的保障,同时思考的时候会使气安定,恐和惊正好是使气乱、亡、散的一种势态,这时候就需要思考的安定之气以安邦定国,也就是说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这个人遇大事沉稳,能够三思而后行,处乱不惊,这个时候就需要思考的安定之气作为保障,这个是“思胜恐”的本义。
接下去是“寒伤血”,这个好像是有疑义。有人说是“寒伤骨”,因为北方属寒嘛,这个寒在血脉、肉皮、骨当中,寒主骨而不主血,但是既然它这样写了,我们就先这样解释,两种方式都能解释通,主要是看你从哪个气机的角度来说。我们知道气血异名而同类,这个气是狭义的气,是和血相对应的。跟大家说什么叫做气,什么叫做血,这个都是指狭义的,这个气无形而血有形,气者清气化,血者浊气生,也就是气为男血为女,气血是男女象征。但是气血同为气机的组成部分,也就是一个人气旺、气衰、气盛这些呀同时会表现在气血两个方面,人不可能气旺而血衰,也不可能血旺而气衰,一般都是气血相互依存的,气可以化为血,血也可以化为气,就像男女一样,男女间是有情有义的,气血之间也有情有义。
我记得《伤寒论》上有一个说是“卫气不共荣气和谐”,荣卫不调嘛,用了一个桂枝汤,使荣卫重新调和。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男的和女的闹别扭了,拌嘴仗了,男的不理女的,女的不理男的,男女不交通了。那么这个时候用桂枝汤去通其脉,它起的作用就是让男的女的做做游戏,通过在劳动过程当中或者在活动过程当中做做游戏,使他们重新建立友好的关系,卫气不共荣气和谐,荣气不共卫气和谐,荣卫就是气血嘛,“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这里面又揭示了一种思想,或者一种现实,也即万物有神论。
气是有神的,血是有神的,气为阳,血为阴,那么阴和阳遇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之间会产生感情,阴阳不相离,阴要从阳,阳要从阴,阴阳相追逐,这点非常重要。首先气要有自己的身份,血也有自己的身份,气不可能完全归于血,血也不可能完全归于气,但是气血之间又发生了感应,也就是李白写了一首诗《蜀道难》中间有一段,“雄飞雌从绕林间”,雄鸟在前面飞,雌鸟在后面跟,绕着林间往来嬉戏,你看那个鸟啊,雌鸟叫一声,雄鸟叫一声,互相的应和。我记得《周易》里面也有一句话,叫“鸣鹤在荫,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我记得是中孚二爻的卦,什么意思呢?“鸣鹤在荫”就是仙鹤在树荫里或者在池塘边,“在荫”就是阴凉处,阴气所居之处,在那叫,“其子和之”,大鹤在那叫,小鹤跟着叫。“我有好爵”,我有好的吃的,“吾与尔靡之”,我与你共同来分享,这是一个父子之间的感情,大鹤说的是九二,小鹤说的是初九,“鸣鹤在荫”说的是三爻的阴气,为三爻的阴气所遮蔽,二爻是得中在中,所以有好爵,好的吃的,好的供养,那跟初爻一起同心同德,共同来吃,它说的是这么一个象。
因为《周易》讲的也是象的一个道理,用在这里面,跟大家说一下,阴阳都是各从其类而存在,能感应到对方。这个最典型的就是男女相吸的事,男女都会认为对方是自己神往的一个对象,都会产生一定的感应。阴阳是天地所造,孤阴不长,孤阳不生,阴阳相追逐,阴阳相随这是天之性。那么有人说戒欲,现在网上还有戒淫说,这个都要辩证的来看。既不能过,也不能完全孤绝,孤绝之后啊,很多事情会发生,天地不生,万物不化,这个是有问题。但是有一点,如果大家能够参透阴阳,也就是男的能够参破自己的男身,女的参破自己的女身,使其不惑于这种阴和阳,那么可以不在此列。只要你参不破,你仍然是男身,那么你就有感应女身的这种动意。
好,那么咱们说了一下气血,气血贵于流通而不宜凝滞,也就是气血要流通开来,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腐化,也不会产生各种恶臭,如果气血凝滞成为死水一潭,那么这个就会生出很多腐败的现象,所以你看大江大河都奔流不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它就是体现天地育化的大理,应在人身,《內经》说了人的经水,把人的经脉比作经水,所谓经水就是大河之水,长流之水,而不是下雨积的一点水。人身如天地,人身所有的经脉都要流动不息,生生不已,成为人体整个生机的代表。如果气血凝滞,那么积则生弊,就是生变或者生腐。
比如说现在很多上班族,口臭的很多,嘴里不是味,酸腐、打嗝、嗳气,嚼薄荷口香糖只治标,不治本。这个典型的是中焦气机、气血不化,沤而发臭。这个中焦如沤,上焦如雾,下焦如渎,这个食物沤在那发酵,就会产生一种腐化的臭味。同理,这个气血沤在人身的中焦也会产生臭而通过口腔而传达于外,所以说不管你口香糖吃多少,刚吃完这个嘴又臭了,这个治本之法就是使中焦气机得以运化,运化开了这个口臭立解,马上就会好。那么中焦运化是不是简单的吃些泽兰、藿香就可以管用德,这个基本上是不管用的,这跟大家说一下。
很多上班族由于长期坐班使其气机不化,情志不开,达其气机,这个上班不运动,让气运动,有很多口臭的人,爬几天山之后,中焦气机一打开,这个口气非常清新,口中也很清爽。气血郁滞你让他做一些户外运动,调畅气机,使他性格开朗,这个口臭的毛病也会很快得以緩解,再配以药物的治疗可以达到治本的效果。所以说现在的人身贵在气血周条,什么叫做周,什么叫做条呢?周是能周达全身,条是能条畅而不逆。这个古人讲风调雨顺,风要调,雨要顺,所谓风为阳,雨为阴,风吹万物,雨润万物,那么有这个风吹拂和雨露的滋润,万物生达,百物兴焉,这个百物都能长起来。这个道理就是让我们通过参天地之理,明我们自己的人事,那气血贵在流通而不贵在凝滞就讲到这。
那所谓的“寒伤血”我们只能这样来解释,气血流通要有一种温暖的环境使气血流通,如果寒气袭击到人体,它能让人结冰,凝结了,那血贵流通而不贵在凝滞,那么寒气使血脉凝结。所以现在很多人得寒痹之症,就是气血瘀阻,要温以通之,而不能强行去破血去淤,这个是大忌。我记得《内经》上说了,在水冰地坼的时候,你不要去刨,刨口井都很难,一定要慢慢地去温化。什么叫温化?就是用温暖之气不断地使凝结之气能够慢慢的化开,也就是冬天不能动土,必待春天温暖之后才能动土。
那么现在很多血淤、寒淤的病症,你去破解这是不对的,人用药不能用爆破的药,爆破的药虽可去邪,但更伤正气,那么这时候你要用温化的药慢慢温开。举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从冰箱拿出来的冻肉,这个时候你要是急性子,想直接用刀去切开、去剁,得要多大的动静这肉才能剁开,象人体内一个寒凝的肿瘤一样,那你一定要用破的药去破掉这个肿瘤,还没等你破掉你的身体已经受不了了,所以要用温化之法慢慢的通过时间和药物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寒凝得解,这个是王道治法。就像冰箱里拿块冻肉,放在温暖的地方慢慢地待其化开,而不急于用刀来切,或者拿斧头来剁。那么很多人身体长了癌性肿瘤,你只要用吴茱萸汤这样的药慢慢地温化,长时间的调养,肿瘤会自己化掉而不需要加破血动气的药去拔苗助长。但是现在很多肿瘤还有一种瘀滞的肿瘤,不仅是寒,还有瘀滞,这种气血瘀滞的肿瘤就要通过其他调治,使气机条畅,慢慢的肿瘤也能自化,还有其他的原因导致的就不多讲了。新学医的这个人心很急,但是治病要讲究方法,要懂得规律,时候不到,这个病不除。养猪还要够出栏的天数,强行催之反而适得其反,所以说很多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慢慢下功,但下功的方法、方式要正确。
“咸伤血”咸则让气血凝滞,凝涩而不通,咸为卤气,咸卤之气是阻遏生机的,你看喝海水喝多了对身体也非常不好,而且还容易出现大的问题,这就是咸,那么多水却不能喝,也就是真正能给我们提供生存环境的并非是整个地球,而是地球的某个部分,这也证明了水虽然润万物,但是对于我们陆地性的人来说,水还是偏于阴性,这点跟大家解释一下,所谓今集阳之处,皆是生命之所。
你看现在很多电视上的广告说,第一个是取自哪哪多么深的深海鱼,第二个是水地下几公里深的矿泉水也好,什么水也好,跟大家说,如果这样的水真是从几公里深的地下采上来的水,劝大家千万不要喝,这就是极阴之水嘛,喝了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还有深海鱼也尽量不要吃,因为深海鱼一般潜藏在很深的海底,一般都秉某种阴气,你看为什么深海的鱼捕上来就死呢,从物理来解释就是下面的水压高,上面的水压低,上来之后整个细胞就全炸开了。那么我们气道的理论,它生在极阴的下面,你放到了阳气的水面上来,那么肯定要死。这样,水里的是水族,天上飞的是羽族,我们人是裸族,不同的种族只能生活在不同的地界,不能互相交叉。我们能喝的水无非是泉水能喝,大江大河的水能喝,天上降下来的雨水能喝,其他的要真是地下深层的水千万不要喝。现在商家虽然说是深层的地下水,我估计可能也是自来水,所以喝也无妨。
说到水跟大家说一下,虽然同样是H2O嘛,但是水跟水差別太大了。从哪流出来的水,不同地域的水,有非常重要的差別。观其地形之位置,能辨水之善恶,从哪流过来的水,你看这个《伤寒论》上说嘛,用千里之水,什么是千里之水,就是大江大河之水,黄河、长江的水,淮河的水,海河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和小河中的水气机是不一样的,就像在大部队当过兵的士兵和游击队里当过兵的士兵气质上是不一样的。我记得第一次跟大家就谈过这个气是有感觉的,在大河混过和在小河混过是不一样的,不要认为黄河之水和家后面小河沟的水是同一个水,是完全不一样的。千里奔袭来的水,浩浩荡荡,你用那个水滋润河两岸受益匪浅。你比如说长江,三峡之前出川和未出川,这个水是截然不一样的。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条龙的话,那么在三峡之前这条龙还是曲曲的,三峡之后撑开约束,整个奔流向海,尽显长江洋洋洒洒的本色。关于水再说一点,水贵流通,而不贵凝滞和阻断,既然每滴水是有神的,那么它形成一条河、一条江同样是充满神气的,左一个大坝,右一个大坝这样修相当于给江河做了结扎一样,或者套上了加锁,虽然可以取一时之利,但是却后患无穷,这个后人自有评说,这个就不多说了。
所以说水火,火也一样,今天就不谈火了,因为今天主要是水,观水性,知人性,知天性,黄河现在虽然称为一条病河,气息奄奄,黄河主肾,长江主心,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黄河现在成这样,可以知道现在整个中国肾气不足,黄河是根本而不是长江是根本,这个跟大家明确一下。黄土高原厚,代表中国肾气厚,黄土高原、华北冲积平原土壤那么厚,所以能有中国这样的文明产生,四大文明古国都绝了,就中国不绝,根本原因还是在一个地形上。那么“咸伤血”我们就说到这,凝涩嘛,血贵于流通,太涩了血则不通,所以说吃菜少吃咸,道理就在这。
“甘胜咸”,甘者气緩,咸者气凝,缓胜凝,为什么不用辛呢?这个跟大家说一下,辛者气开,咸者气凝,正好一个开,一个凝,正好可以散开这个凝结之气。问题是这样的,水火是不两立的,一个居下,一个居上,不可能是很好的沟通,这两个人的脾气是完全的对立,在一起一定是打起来,所以必须靠中间的一个气机去引导,甘者虽然气也能开,但开得缓,开得中庸、温和,这个正好使凝涩之气流转开来,而不像辛气来得那么猛,那么直接。什么事情都贵在婉转而不贵在生硬,也即我们让一个向南走的人向北走,我们不能让他转180度向北走,而应该让他先向东南走,再向东走,再向东北走,最后转到北,因为人都有惯性,你要顺着这个惯性慢慢引导,跟赶羊一样,而不能立即让他转弯,大家知道转弯不能转锐角,只能转钝角,大家也可以从为人师表、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去体会。为什么讲有从治,有逆治,对方太强,就不要硬治而从治,就是这个道理,不然一下炸锅了,你还没等救他,两气相逼,两败俱伤,所以一定要用脾气的和缓,脾是和事老嘛,忍一忍嘛,用脾的调和四气的作用,如果没有脾气在中间调和,这四时之气终不得到运化,所以形容一个人的个性说他脾气大,把脾胃抬到一个相对较高的高度来敘述,道理就在这里。所以说人食五谷杂粮,脾胃一绝气机乃断,七天就不行了。咱们五段论气就讲完了,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就休息五分钟。
下面我们接着讲,关于“燥胜寒”这一段应该是有问题,这可能是有错误,所以我们没有再多做解释。我们知道寒热就可以了,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不能说“寒则燥之”,这个不对。
问:为什么极寒的东北那么多厉害的阳药,热带的犀牛角又是寒性的呢?
有很多人会有疑问,我们知道坎中有一个阳,离中有一个阴,万物有两性,一个是同性,一个是逆性,也就是说在再昏暗的朝代也有忠臣,而且忠臣更忠,更能表现其忠性,同时又有很多坏人。那么极寒的地方有很多极寒的药,同时有很多阳药,也即任何地方都是阴阳相随,我们讲了阴阳相追逐嘛,有极寒的就有极热的,有极热的就有极寒的,往往极寒的地方能产生极热的药,极热的地方也能产生极寒的药。所以同性生长德也有逆性而长的。大家上山采药就知道,阴坡的药一般都是禀于阴柔之性,禀寒性而生,比如说玉竹、黄精了,象这样的药都是生在阴坡,百合也是。而阳坡的药都禀阳性而生,这是同性。也有逆性,就是阴坡往往能找到极热的药,同理在阳坡能找到极寒的药。譬如西瓜,大热天的有西瓜,西瓜是逆性的药,南方的毒蛇也逆性的,椰子逆性所生。
再热的地方都有热药和寒药,这个是一。第二,这热带的犀牛角的寒性应该有个说法,犀牛角象乾卦,长到前面阳盛之所,也就是很多人产生的一个疑问,阳是乾卦,乾为天嘛,是大热的代表,怎么会是寒性呢?你看这个牛的角,长在牛的前端,抵出去,按理说它禀着诸阳性而生的,怎么会是寒性呢?看有没有人要回答,犀牛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犀牛角来完成的,而且显示它这个阳刚之性,这不都是热的象征吗?那为什么犀牛角是寒性的呢?头者诸阳之汇,阳气所聚,为什么是寒的呢?
你看我说肝,肝居下位为体,向上升腾之性为阳,这样可以解释,那么犀牛角怎么来说是体阴而用阳呢?这往往是很多学阴阳的人容易糊涂的一个地方。你看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乾卦为父为天,但也为寒为冰,这不矛盾吗?寒冰都是水性、阴性,那么怎么乾成了为寒为冰呢?这不很奇怪的一个问题吗?
有人说的阳极生阴,那么它生出的什么阴?纯阳之体怎么能弄出阴气呢?这也不好解释。还有解释说犀牛角在头顶升极而降故凉,还有一个人回答是这样的,角为骨,水之味,寒性,那如果说角为骨,水之味,寒性,那鹿茸呢?鹿茸也是骨头长出来的嘛,它是大热之性,这个是热的,如果只用骨来解释,很多方面解释不通,历代医家对这个解释的都不是很清楚,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不多解释。
因为学《周易》学八卦,很快你就会有这个疑惑,如果你认真思考了,很快就有这个疑惑。我给大家提一个醒,今天不说这个问题,相当于给大家留一个话题吧,只给大家提一个醒,犀角之寒和黄连、苦参、石膏之寒不是一样的。
你看有人说了梅花鹿的角是温的,在头顶,通督脉,督为诸阳之汇,如果这样来解释犀牛角更应该是通督脉,是诸阳之汇嘛,而且梅花鹿的角是长在两端的嘛,更像两边的角,督脉是单脉,你如果说梅花鹿的角通督脉的话,那么犀牛角更通督脉,那它是诸阳之汇中的汇,就一个角,还有如果说梅花鹿它即便长在两头,那水牛角它也是长在两头的,同是两头的那为什么一个是寒性一个是热性?这个作为一个作业吧,为什么犀牛角、水牛角的角是寒的,而鹿的角是热的?只给大家提供一条线索,犀牛角的寒跟苦参、黄连、黄芩、大黄之寒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如果说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家就可以知道犀牛角之寒真正的功用是什幺。
所以说大家学中医要刨根问底,你问清楚这个病怎么回事?应该怎幺治,《黄帝内经》不是说了吗,昭乎如日醒,窘乎如夜瞑,这人要明白道理就跟大白天在外面走路一样,这要不明白道理窘迫就像晚上走夜路一样,所以大家学医贵明理而不要守一个方子,看人家治病能治好,自己也试着用这个方子上去就治。人身之贵,其机非常微妙灵通,这样一个工程哪能简单的就弄明白了,你就修理机器没有几年你也不能弄得很好,何况人这部巨大的系统,天生地造的系统,所以说应该把所有的用心放在经典的研习和对物理的探察。
首先大家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犀牛角是不是诸阳之汇,第二个问题,如果是诸阳之汇,它如何具有寒性?还有这个寒性与苦参、黄连、黄芩之寒有哪些不同?
首先是这样,味是气的体现,气不是有气和味吗,一闻就闻到的就是气,是气的清方面的一个体现,拿到嘴里一尝这是味,这是气浊的方面的一个体现,所以叫做有气有味。比如我们拿一个川芎一闻,就知道这个气是芳香、雄壮,那么桂枝一尝,甜中带辣,大黄一尝是苦的,那么这就是味,浊性的体现。气者归阳,味者归阴,气走四肢,味走五脏。所以首先跟大家说一下,因为我们讲过什么叫做味,我记得在五段论第一段就讲过了。气者清,味者浊,所以说尝这个味道和闻它的气味是直接去体察这是一股什么气,你看我们尝的甘味的东西,一般情况来说,它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气缓,但也有例外,比如说你尝巴豆,巴豆是淡味的,你不能一尝是淡味就认为巴豆是气缓,味只是一方面,要综合它的各方面的特点来对它的气作一个概述。
一般甘味者气缓,咸味者气凝,那么也就是两团气嘛,大家做实验嘛,拿一团缓和的气放在这,拿一团凝滞的气放在这,然后两团气放在一起,缓和的气就会慢慢地把凝滞的气散开,这个就是甘胜咸的道理。就像一个人,这个人有抑郁症,闭塞在这儿了叫凝,这个人气凝,另外一个人缓,缓缓和和的,还爱讲个笑话,逗个乐子什么的,很和畅,这两个人坐在一起,慢慢地这个和畅的人就把这个凝滞的、有心结的人慢慢地就把心结打开了,双方一交通,这就是甘胜咸的道理。
因为物质五脏是由气化而成,这个味也是气化而成的,从味推后面气的特点,由我们的人体摄入之后影响五脏的气化,从而再反应到五脏的物质上面来。这个我们不管是用药也好,针灸也好,对人身体的判别也好,都要归化到气的层面,不要推到物质的层面,都要看到背后的东西,不要看表面。
问:脏腑有病对味的要求是什么样的?是求其本味还是求其对味?。
跟大家说一下,这个脏有病,各求其味以救之,没什么可说的,因为都是同气相投嘛。有人喜欢吃酸的,那么他肝不好,肝虚。有人喜欢吃辛辣的,他肺的通调机制不好,同理啊,苦的一般不爱吃吧,苦者气破。
这个还有求其本味还是求其对味,那要看它的体还是用。比如拿肝脏来讲,肝者生发之气不足,它的用上不足,那么要用辛味以开之;要是肝脏的体阴不足,要用酸味以补之。这个我记得以前讲过体用论,关于五脏的体用说得比较详细,要有兴趣的话可以找一下当时的录音来听一听,五脏各有阴阳,各有体用,那么看是体不足、用不足而用其所味,而不能绝对,肝不好就要去吃酸的,这是错的。这个肺用在收,而体为散,所以若肺用不强则用酸味以收之,肺体不强用辛味以开之。同理,心、肾、脾都是这个道理。
问:酸怎样影响肝体?
酸味有滋养的作用,对于肝体要用甘淡之酸,而不能是浓郁的酸,所以我们在治病的时候,对于肝体不足的人不能熬一锅酸得不得了比醋还酸的汁给病人喝,反而会抑制它的阳气的生长,那要微酸而稍甜,要配出这样的方子来给病人补他的肝体,滋养他的肝气的不足,濡润他的肝体,不能很酸,这跟我们配菜做吃的一样,加咸的不能尝出咸味来,加甜的不能尝出甜味来,那么我们配药也一样,加五味子加到几个,是靠大家加完之后熬出来尝的,五味子加一把那就过酸了就不好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听明白了,一定要适当、得体,味不能过于辛、酸、苦、甘,这个是治病大法。
五味要化五种气,这五种气相互作用,再回头作用到五脏的物质上,这个是这样跟大家说一下,肝者气升,肺者气降,心者气开,肾者气闭,脾者气缓,那么从缓急来说肝者气急,脾者气缓,肺者气郭,心者动,而肾者定,这个气机一动,必然出现这五种气机,人体也是这样。味是我们的感官对五味的体会,也就是对气机的体会,那么我们吃到酸味的东西会产生一种收敛的感觉,那么我们把它定义为酸,这辛味的东西到了口腔我们有一种开的感觉,那么把它定义为辛,吃甜的东西有一种和畅美妙的感觉,把它定义为甜,吃苦的东西有一种想排斥,不舒服的感觉,我们把它定义为苦。咸使我们凝涩,你们我们吃咸的东西能齁着嗓子,而且一些时候愿意多吃咸的东西,所以我们把这种感觉定义为咸。
本草当中它所说的五味并非单指我们口舌尝的味道,而是整体对气机的理解。比如说石膏,我们尝肯定尝不出辛味来,只是冠以辛,古人不仅是站在我们口舌能尝的这个角度来体察它的气机,其实给一个辛字就代表这个气散,那么给一个酸字那么代表这个气是收的,给一个甘字代表气是缓,给一个咸字代表气是凝涩,给一个苦字代表气是破的。一定不要把苦当成降,因为《黄帝内经》里并没有直接把苦当做降这个说法,降是从苦的另一方面引申而来的,否则无法理解苦配火,你把苦理解是发是破,这个我们以前讲过苦为什么配火,火冉冉向上,发越于外,这苦的性质。因为火在发,发完了才能降,气才能和顺向下,所以说降性是从发性引申而来的。
我们说苦降辛散,这个是一种不能直达本意的表示,因为苦以发之,辛以散之,甘以缓之,咸以凝之,酸以收之,这是五味之正性。你看有黄莲以发之,而不是用黄莲以降之。心下痞有结,用黄芩以发之,用黄莲以破之,然后气机上下得通顺,那么阳明经自降,清者自升,浊者自降,《内经》中一再强调一点,苦以发之,辛以散之,咸以凝之,甘以缓之,酸以收之,用这个味的正性才能解释人身气机的运化、调节,你看《内经》上不是讲了吗,气上,气下,气升,气降,气闭,气开,气动,气衰,都是直接从一个气的角度来解释,也就是一个全息的人身气的整体运转。
问:咸味能软坚,怎么理解这个软?
这个咱们直接这样说,它所谓的软坚,很多气凝在那之后,因为咸有刚卤之性,它能腐蚀这个坚硬的东西,不断地腐蚀使之软化,这叫做软,实际上是使它柔软的意思,它相当于腐蚀,给人它软了这个感觉。也即凡是治病的时候,咸味的药稍微用一下,但不能作为主要的药去用。胃寒则一定要上温通的药使凝滞之气因温通而得化,攻坚稍微加咸药软之,就像甘淡渗湿一样,这个渗字反应了甘淡之气是如何使湿气开通出一条通路来的,所以中医上的词语都非常耐人寻味。
问: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如何理解这个苦坚?
肾欲坚,我们说过肾气它要坚壁、固守,使精气能够守于内,不至于过度的耗散,这是肾坚,坚强固密。那为什么食苦药以坚之呢?给个比喻大家就明白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在困苦的环境中不断培养人坚强的品质,同理推到这也一样,你稍微吃点苦药,使气不至于过度的耗散、发扬,让它时时知道有一股苦气使自己不舒服了,它这个气就容易坚强起来,这就是“急食苦以坚之”的道理。但是在现实当中往往还不是这样,适度的吃些苦药对身体是有所裨益的,但是大苦则耗气血,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所以你只要意会这个意思就可以了,这就是“急食苦以坚之”的道理。
问:解释苦以发之,辛以散之?
这个跟大家解释一下,《黄帝内经》一再强调是苦是发之,辛以散之,必然有它的道理,道理在哪?什么叫发,什么叫散?散的作用缓而且有一个通达之性,发就像爆破一样,手榴弹扔出去这叫发,这个一定要清楚,苦药象一个小炮弹一样在你身体里炸开了,吃苦药使人非常难受,但吃下去之后它不断地发其气血,而辛不是,辛通温散的作用,发者气急,散者气缓,而且发和散它们的方向、性质是相似的,所以古人用药一般是辛、苦之药并用,譬如很典型的泻心汤,要用干姜、半夏以散之,黄芪、黄莲以发之,这是苦和发的联系。
问:怎么理解咸软坚?
所有坚硬的物质它都有破结的作用,只有咸味的它是软坚,这个软坚并非是向内收,将对方的气收过来,它是有一种盐卤的消磨、消损、腐蚀,腐蚀这个词还不是特别恰当,就像给它泡软了这种感觉一样,把凝结之气给它泡软了。你看黄瓜拿盐腌一下不就软了嘛,我只能这样做一个比喻,但还不是特别恰当,渗透而软化,可以这样理解,破坚是直挺挺的去破它,象大黄这样的,鳖甲、龟板同时有破坚和软的作用,所以在治疗肿瘤方面龟板、鳖甲是好的药,而且咸的药它能深入得很深,咸者禀阴气而成嘛,龟板、鳖甲、海藻这样的药它走得很深,走到水道里面来,往往一些肿瘤也是长得很深,而它本身又有咸性,能拿软它,使它松动、瓦解,但是不能指望咸性的药能够完全地把肿瘤的坚去除,必须要用温通的药使气机流转,凝滞之气才能解除,有时候单用温通的药往往不能深入到肿瘤的内部,或者说是凝结之气的内部,咸味的药往往能深入到凝结内部,用它腐蚀的一个作用,所以大家治肿瘤,尤其一些在身体内部很深的肿瘤,要多多少少用一些咸凝的药来辅助治疗。
我们配方子很大层面上要对气机理解,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机,这种气机因什么情况而生病,气是过缓了,过松弛了,过消耗了,过闭塞了,还是过于外越了,大家要有第一印象,然后再通过五味的配合,因为五味代表五气,通过配属来达到能纠正这种偏性的一种气团,用这种气团来纠正这种偏性。因为一味甘药不可能完全对症,所以你需要不断地配伍,要用桂枝的辛性,桂枝有辛通之性嘛,但是它的温性不足,所以要加炮姜,炮姜的通性不足,所以要和桂枝相配,又怕伤了阴分,所以要加白芍,酸味和辛味相配合,一个滋其体,一个畅其用,那么再加上其它药物的互相折中,配来配去,达到一种调和的气机的状态,让病人服用,去补充病人缺少的那一部份,这是医生要做的。第二个就是说使这个气能够运转,很多的病不是简单的不足或者有余,往往是由于哪气机不畅导致整个身体失调,那么你把这个不畅的地方打开,整个的去运转,因为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所谓大气并不是什么凶气而是整个人身的大气,整个大气应该是周运不息的,突然给堵住了,那么你把一点打开了整个气机就又继续运转了。
问:老师讲的层次神气形与平时讲的人的精气神是什么关系?还有请讲一下如何正确理解阴阳?
上次我记得有人问过这样的问题,因为古人不重视形的层次,更注重神和气,所以他们是讲精气神,没有把形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来考虑,气道的精华就在这里,而没有讲神气形,而现在的人把形看得非常重,所以说神气形是三个层次,而精气神啊,气之精微者为精,有五脏之精,六腑之精,这种精都是气的精华的凝聚,同时又有五脏之神,六腑之神,这种神啊就是统气的神,也就是万神之神,再说有神界的层次,有气界的层次,有形界的层次,因为今人太重形体了,所以我们把形也拉进来,作为一种层次来表述,古人《内经》不是说了上者守气,下者守形,一个是守形,一个是守气,西医是守形的一个医学,西医是在形的层次的理解,这个是一个。
还有正确理解阴阳,阴阳就是让人们建立一种对待观,任何一个阴背后都有一个阳,任何一个阳背后都有一个阴,阳出头了阴就在下面,让人不要顾此而失彼,用阴阳来阐释大道,阐释万事万事流转运行的根本所在,让大家看到变化的两个方面,这样对于我们任何的一举一动都是一种关照,也是一种自我的反省。有进则有退,有前则有后,我们说做任何一件事情有得和有失,你看我们面向南则背对着北,这就是一个阴阳嘛,阴阳就是一个代词,不要执其阴也不要执其阳,如果你能够很清楚的感觉到气的话,阴阳就可以不用在这里来讲了。大家学中医不要把阴阳五行放在嘴边,因为你不知道何者为阴,何者为阳,何者为金木水火土,古人是建立在气机的基础之上,不好给它表述,所以冠以阴阳和五行的名号。听时间长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们讲气道是不讲五行的,也不希望大家用五行的理论来做解释,那么是不是我不重视五行呢?我们也重视五行,只是想告诉大家五行背后的气机,只要大家知道了气机就能理解什么叫作五行,而且阴阳不是泛泛而论,必须要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感觉当中去体会阴阳。你看前面我们说气血,气离不开血,血离不开气,气血相应相随,如影随形嘛,这就是阴阳,任何有阴的地方都有阳,没有说是一团阴气中间没有一点阳气,任何阴气的背后都是阳气,任何阳气的背后也都是阴气,负阴而抱阳,冲气为和,阴阳又要和合,这个问题太大了。大家还有没有其它的问题?要没有问题咱们就下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