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地球形成之初,整个世界是一片汪洋大海,八荒之内没有任何生命存在,那时的一切都是物质的存在和自然的展现,直到偶然的一次机会,雷电击中了海浪,第一个单细胞植物诞生了,以这种谈不上生命结构的原始生物为基础,在当时那种特定的环境下,派生出了其他海底植物和动物,漫长的地球岁月过去后,海水逐渐消退,海底中的部分山峦浮出水面,那些生存在其中的植物和动物也随之上浮,并在整个上浮的过程中逐渐的适应了环境,原始的陆地植物和动物就这样一一演变出来了,所有的动物种类在自然界中经过了多少万年的反复较量,渐渐的有一种动物优越于其他所有的种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猴子---人类的共同始祖,以猴子那副丑陋的尊容演变到让你我都迷恋的各色人种中的俊男美女,其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中有多少艰巨的事情发生过,不得而知!
人类作为众多生命中的一种,按照达尔文进化论来讲,其祖先是猴子;按照当前达尔文者的科学说法,其祖先应该是雷电和水,如果我们为“进化”找一个更为真实的祖先,应该是这个物质环境,因为最原始的生物是由物质环境而生的!
从生命诞生之初,一个物种演变成另一个物种,一种植物演变成另一种植物,一种动物演变成另一种动物;也许,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在一个漫长的时期内,经过无数个成功的自然选择,乌龟也能演变成人!
如果人类真是进化而来,那么人类真的是幸运至极,人类则是由我们存在的物质世界在上亿个正确的偶然的自然选择构成的一个集合后所产生的一个结果!问题的重点是有这种机会存在吗?你向空中抛一枚硬币,得到正面的机会是一半,在地球形成的46亿年中,每年有多少个偶然发生才会有今天的人类?
“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物种间相似性的一些零散的事例,融合前人富有启发性的思想,提出了进化的观点,认为今天复杂的生物界是从简单的原始生物一步一步地进化来的。
这一观点在当时是非常新奇,非常大胆,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的,因为它对于当时的整个科学界和人类的思维能力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挑战,并且给予了那些正在跃跃欲试、寻找着突破传统思想路径的科学家们一个广阔的用武之地。
观察,假设,验证的“三步曲”,至今还是实证科学的科学家们发现自然规律和抽象科学定理所奉行的准绳。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成功地走完了前两步;进化论这一最具诱惑力的假说,至今仍然是一批科学家酝酿科学美梦的温床。
为了回答达尔文当时不可能回答、而又自始至终都有人提出的问题:复杂的生物来自原始生物,原始生物又从何而来?追随达尔文的现代科学家们把生命的起源推回到了迄今最本源的一步:氨基酸分子。而氨基酸分子,他们说,又来自雷电和海浪“偶然”的相遇。这样不但进一步圆满了进化论的“进化”过程,使其具有更加丰满的科学形象,而且把它藏入了“偶然”这一个迄今为止最神秘、最能回避致命攻击的保险箱中。
达尔文自己没有,也决不可能亲自走完“三步曲”中的最后一步。他把希望寄托在随着时间推移而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上面,盼着有一天生物学中各个物种的化石会丰富到如此的程度,以至于每一个人都能根据这些化石,毫不犹豫地点头认可进化论是揭示了自然界生物的真实面目的科学理论。
但他万万没有料到,这最后一步是如此之难:差不多一个半世纪以后的今天,已有的化石不但远远不能把进化论推上科学理论的宝座,而且其中越来越多“不受欢迎的”化石又在拼命地拖着进化论往下沉。
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本来是进化论最得力的开路先锋,随着科技的发展,观察的细化,人们发现比较解剖学被用来支持进化论是个逻辑错误;而支持进化论最力的胚胎重演律本身就是观察错误的产物,更别说在用于进化论时还有逻辑毛病了。
用来圆满进化论的分子生物学在帮了进化论一把后,却又不断地产生出让进化论尴尬难堪的新结果来,不但现在成了进化论前进途中的一大路障,而且越来越威胁着进化论的生存(特别是在数学的支持下)。
数学,本来和进化论毫无瓜葛,现在也带动着一些有反进化论倾向的学科(如分子生物学,基因理论等)反进化论,甚至亲自伸出概率论的铁手,要把进化论从“偶然”的保险箱中抓出来,让它的弱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