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族亲属称谓试析 - 粽子和孝的日志 - 网易博客

 jacklondon 2010-05-12
 
亲属称谓是一个氏族、家族,乃至民族的重要文化传承。它除了有在内部区别辈分、向外部呈现家族结构的功能外,还可以表现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因此,不论是人类学、民族学,他们都把亲属称谓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一些列的研究。

      满族是中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民族,先后建立了渤海国、金国和大清国,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疆域的开拓及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清王朝时期的满族,其历史文化达到了鼎盛,他们不但创制了自己的民族文字—满文,发展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且全面走向了封建化。满族的亲属称谓是比较完整的。这一方面体现了满族尊老爱幼、讲究礼仪的传统,另外一方面也体现了满族长幼有序、注重等级的封建意识。过去,满族人的亲属称谓都用自己的民族语言称呼,并且都用叙述式来称呼,试举例如下:

始祖      da sekiyen mafa
高祖      da mafa
高祖母   da mama
曾祖      unggu mafa
曾祖母   unggu mama
亲祖      banin mafa
亲祖母   banin mama
祖父      mafa
祖母      mama
外祖父   goro mafa
外祖母   goro mama
父亲      ama
母亲      eme/eniye
养父      ujihe ama
养母      ujihe eniye
继母      sirame eniye
后母      banjirke eniye/banirke eniye
乳父      meme ama
乳母      meme eniye/huhun i eniye
公公      amaka
婆婆      emeke
岳父      amha
岳母      emhe
伯父      amji
伯母      amu
叔叔      ecike/eshen
婶母      oke/uhume
姑姑      gu
姑父      gufu
舅舅      nakcu
舅母      nekcu
大姨父   dehema
大姨母   deheme
丈夫      eigen
妻子      sargan
结发夫妻 bacihi
二妻互称 gucihi
妾         asihan sarhan/guweleku
哥哥      ahūn
嫂子      a?a
弟弟      deo
弟媳妇   uhen
从弟兄   jalahi ahūn deo
再从弟兄 aldahi ahūn deo
三从弟兄 sangga ahūn deo
族弟兄   mukūn ahūn deo
小叔      e?e
妯娌      hehe keli
连襟      keli
亲家      sadun
娘家      dancan
姐姐      eyun/gege
姐夫      efu
妹夫(小姨夫) efu
大姨(大故)     keke
小姑(小妗)     berhu
小姨      ba?a
妻兄      naca
妻嫂      nece
妻弟      naya
妻弟妇   neye
儿子      jui
头生      aji
长子      ahūngga(jui)
次子      jascin
老生子   fiyanggū
养子      ujihe jui
没生子   anakū jui
媳妇      urun
童养媳妇 daruha urun
女儿      sargan jui
长女      eyungge
女婿      hojihon
赘婿      hūsun i hojihon
外甥      ina
侄儿      jalahi jui
侄媳妇     jalahi urun
堂侄儿     sirame jalahi jui
从堂侄儿 sangkangga jalahi jui
孙子      omolo
曾孙      dabkūri omolo
元孙      nemeku omolo
来孙      jidere omolo
昆孙      hafungga omolo
仍孙      ineku omolo
云孙      tugingga omolo
外孙      goro omolo
姑舅两姨孙  tarsi omolo

      上面我们列举了近百个满族亲属称谓,虽然不可能是满族亲属称谓的全部,但已经基本上代表了满族的传统称谓。在这些亲属称谓中,有些称谓现在依然在满族民间可以听到,比如“阿玛(ama)”、“额娘(eniye)”、“阿哥(age)”、“格格(gege)”等;有些已经消失了,比如连襟(keli)、亲家(sadun)、娘家(dancan)、弟媳妇(uhen)、从兄弟(jalahi ahūn deo)等。在这些满族亲属称谓中,除了姑姑(gu)、姑父(gufu)是借用汉语外,其他称谓都是满语称谓,具有自己民族的特点。比如,二妻互称(gucihi)、从弟兄(jalahi ahūn deo)、再从弟兄(aldahi ahūn deo)、三从弟兄(sangga ahūn deo)、族弟兄(mukūn ahūn deo)、姑舅两姨孙(tarsi omolo)等。这些称谓在其他民族中是比较少见的。总的来说,满族亲属称谓可以概括出如下一些特点:

      一、满族亲属称谓是比较完整的。一个民族亲属称谓的多与少、繁与简,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出这个民族的社会发展状况及社会形态。古老的类别式称谓,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原始社会形态,古老氏族的传统。后来发展起来的叙述式称谓,尽管各个民族各有特点,在总的方面基本是一致的。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汉族的亲属称谓可以说是最完整,也是最复杂的。每一辈人,相同辈分的不同人,甚至远亲,都有专一的称谓,绝不会混淆。这正是汉族长期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一种反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绝不能相混。满族人的封建意识也是相当浓厚的。这一方面是受汉族几千年封建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满族入住中原,建立封建王朝,迅速封建化的必然结果。满族封建意识也体现在了亲属称谓上,它的完整性不亚于汉族,甚至于汉族称谓完全可以一对一地对上,让人有些吃惊。比如,从直系上看,十三辈的称谓与汉族完全一样:

始祖      da sekiyen mafa
高祖      da mafa
曾祖      unggu mafa
祖父      mafa
父亲      ama
(我        bi)
儿子      jui
孙子      omolo
曾孙      dabkūri omolo
元孙      nemeku omolo
来孙      jidere omolo
昆孙      hafungga omolo
仍孙      ineku omolo
云孙      tugingga omolo

      如果从“我(bi)”开始,上面五辈,下面八辈,一共十三辈,每一辈都有特定的称谓,绝不会重复,仅孙子辈就可以叫到七辈。像这样完整而复杂的称谓,在世界上也是很难找到的,但在满语中却找到了,而且与汉族称谓几乎一模一样。满族称谓的完整性也可见一斑。

      二、满族亲属称谓用的完全是满语,因此有一些满语的特点。在满语中比较讲究元音和谐,元音a是阳性元音的标志,元音e是阴性元音的标志。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满族亲属称谓中阳性元音a基本上是男性的象征,阴性元音e是女性的象征。比如父亲(ama)和母亲(eme)、舅舅(nakcu)和舅母(nekcu)、姨父(dehema)和姨母(deheme)、妻弟(naya)和妻弟妇(neye)、妻兄(naca)和妻嫂(nece)等,两两相对十分清楚。尤其是ama与eme、naya与neye、naca与nece,几乎就是字母a与e的换位。亲属称谓是一个民族在语言的最早应用,大都带有那个民族语言的早期印记。从清代满语情况看,元音和谐程度已经不那么严紧了,一些词已经看不出来这种语言特点了。但从上面的那些满语亲属称谓来看,原因和谐、阴阳之别是那么地明显,从而证明了满语早期的元音和谐是十分严谨的。这些材料不但成为研究满族亲属称谓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研究满语元音和谐率的重要材料。

      三、满族称谓有自己民族的特点,不仅与民族语满语有关,而且与她的历史文化有关。如果我们不认识这一点,就会容易误读,甚至误解。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阿尔泰语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音在前,在一个多音节的词中,读的时候要把重音落在前面的音节上。满语也是如此。比如:“阿玛(ama)”一词,满语的意思是“父亲”。这个词在近些年的电影、电视及报纸杂志上出现率很高,如“皇阿玛”等。这个词的读音应该把重音放在a上,ma则轻读。如果用汉语拼音表示的话,可以写成“à ma”。第一个音节读成四声,第二个音节读成轻声。如果都读成汉语的“ā mā”,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与其相对应的“额娘(eniye)”也是如此。eniye的满语词义是“母亲”,人们用汉字记录下来成了“额娘”,很有创意。这个词的读音也应该是重音在前,用汉语拼音表示写成“ě nie”。第一个音节读成三声,第二个音节读成轻声。

      “阿哥(age)”一词也是如此。他也应该读成“à ge”,重音在前。绝不能按照汉语的读音发成“ā gē”,成了与“阿妹”相对的“阿哥”。从满语的词义上看,age的词义有二,一是“皇子”、一是“兄长”。应该说“兄长”词义在前,“皇子”词义在后。因为有“皇子”的称谓已经是比较晚的事情了。这个词又与“格格(gege)”一词十分相近。gege一词原意是“姐姐”,后来“格格”一词在封号中出现了,如“gung ni jui gege(乡君)”,这个词就沾上了皇家的边,民间就比较少见了。在满族民间一般称女孩儿为“妞妞(nionio)”,至今的北京、东北仍然这样叫,汉族地区也是如此。nionio一词,五体清文鉴中著曰“爱小儿词”,也就是对女孩子的爱称。值得注意的是,在满语中有一个词是“faha”,满语的意思为“眼珠”。这个词与nionio组成一个新词“nionio faha”,意思也是“眼珠”。那么nionio这个词似乎也可以理解成“女孩子像眼珠一样珍贵”。

      亲属称谓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一个民族的亲属称谓不可能离开她的语言、习俗及历史文化。

本文摘自《满学论稿》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