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 竹茹清胃饮 【来源】姚子扬,《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竹茹12克,芦根30克,蒲公英15克,枳壳、石斛各10克,麦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2次,取汁300毫升,日早、晚分2次饭前温服。每周服5剂。 【功用】轻清凉润,理气止痛。 【方解】方中竹茹、芦根性味甘寒,善清胃热,止呕哕;公英甘苦而寒,清热解毒,为清胃之要药;枳壳、白芍,薄荷疏肝、柔肝和胃、行气止痛;石斛、麦冬滋养胃阴。诸药配伍为用,能清胃消炎、舒肝止痛,且对幽门弯曲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以利消化道炎症、溃疡之修复。本方用药轻灵,清热而不伤胃,养阴而不恋邪,且无壅滞之弊。有病可治,无病可养,寓治于养之中,故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溃疡偏热者之良方。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偏热者。其特征是:胃脘轻痛、咽干口苦、舌红、苔黄,胃无大热,服清胃散太过者。 【加减】胃脘痛甚者,重用芍药(30~60克),甘草、加元胡15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加儿茶10克,瓦楞子粉15克,去石斛;口渴者,加生石膏15克,渴止即去之;便干者,加全瓜蒌20~30克;呕吐者,加生姜10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60.2 清中消痞汤 【来源】李寿山,《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太子参、麦门冬各15克,制半夏7.5克,柴胡6克,生白芍10克,炒栀子、丹皮各7.5克,青皮10克,丹参15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养阴益胃,清中消痞。 【方解】本方系由《金匮要略》麦门冬汤加味组成。方中以太子参、甘草补中益气,以助脾胃之气阴;麦门冬甘寒清热,养阴益胃;制半夏和中降逆以消痞;青皮理气疏肝导滞以散痞;柴胡疏肝解郁以畅胃;生白芍和中缓急以抑肝和胃;栀子清泄三焦郁火;丹皮凉血清泄阴火;丹参凉血祛瘀调养胃;甘草又能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以太子参、麦门冬之补,柴胡之升,青皮、半夏之降,栀子、丹皮之清,白芍、甘草之和,丹参之消,合诸补、消、清、和、升、降于一炉,共奏养阴益胃、清中消痞之效。 【主治】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痞塞,灼热似痛,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纳呆食少,大便燥秘,舌红少津或光剥龟裂,脉细或数等,证属阴虚者。 【加减】泛恶欲呕者加竹茹、茯苓;口干舌燥者加黄连、生地,太子参易沙参;噫气矢气不畅加佛手;气逆咽梗不适加旋覆花、生赭石;食少难消加鸡内金、炒谷麦芽、乌梅;大便溏薄加山药、扁豆,减栀子、丹皮量;头眩目涩者加枸杞子、甘菊,去柴胡。 【疗效】多年应用,效果颇著。
60.3 和中消痞汤 【来源】李寿山,《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党参15克,制半夏10克,黄连3克,丹参、蒲公英、白芍各15克,炙甘草6克,干姜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气健胃,辛开苦降,和中开痞。 【方解】本方系由《伤寒论》半夏泻心汤、芍药甘草汤、理中汤等方化裁而成。方中党参、炙甘草补中气、健脾胃;制半夏燥湿化痰,与党参同用助运化祛痰湿,以消痞结;黄连清热燥湿;干姜温中祛湿,三药合用,辛开苦降为和中消痞之主药;蒲公英苦味健胃,有清热和中之效;白芍缓急止痛,与甘草合用酸甘化阴以益胃阴而防燥药之急;干姜与甘草合用,辛甘化阳,以扶脾阳而化寒湿之邪。两组药对配伍有益阴济阳、调和寒热之功;伍丹参养血活血,寓补于消以和胃通络。诸药配伍合用,共奏益气健胃、调和寒热、辛开苦降、和中开痞之效,且收效颇著。 【主治】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闷胀,或脘腹痞满、嘈杂不舒、似痛非痛、饭后饱胀明显、纳呆食少、口苦口黏、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象弦滑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痰湿中阻,寒热夹杂之胃痞症。 【加减】胃痛明显加元胡、香橼皮;胃中冷倍加干姜、肉桂;灼痛口干者干姜易炮姜,加石斛;噫气矢气不畅加佛手、枳壳;食少难消加鸡内金、炒谷麦芽等。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60.4 清胃方 【来源】张镜人,《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张镜人卷》 【组成】徐长卿、平地木各15克,旋覆花(包)9克,代赭石(先煎)、丹皮各15克,赤芍、制香附各12克,延胡索、连翘各9克,水炙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和胃清热,理气止痛。 【方解】肝气失于疏泄,郁热犯胃,症见纳减神疲、中脘胀满、隐隐疼痛、得噫嗳气稍舒。方中徐长卿、平地木健胃止痛;制香附、延胡索理气、行滞、止痛;旋覆花、代赭石平逆除噫;丹参、赤芍调营活血;连翘、甘草清热缓急。诸药合用,功效非凡。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疗效】屡用屡验、效佳。
60.5 益气养阴汤 【来源】危北海,《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当归、白芍、黄芪、白术、茯苓、泽泻各15克,甘草10克,青黛15克,白芨12克,黄连9克,陈皮、蒲公英各15克,三七面1克(冲服)、沉香面1克(冲服)。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饭后1小时服。 【功用】益气健脾、清热和胃、活血止痛。 【方解】慢性浅表性胃炎(气阴不足型)。 【疗效】多年应用,效果颇佳。 【附记】方名为笔者拟加。验之临床,多获良效。
60.6 加味黄芪建中汤 【来源】杨泽民,《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黄芪20克,桂枝、白芍各10克,煅瓦楞30克,延胡索10克,虎杖20克,生姜3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300毫升,痛前服100毫升,日服3次。 【功用】益气温中、制酸疗嘈杂。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浅表萎缩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之属中焦虚寒胃脘痛,或伴嘈杂泛酸者。 【疗效】屡用屡验,坚持治疗,每获良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