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参加工作那年,我代表父亲参加了邻居家大哥哥的婚礼,婚礼办得很简单,也算不得叫婚礼,只是亲戚朋友坐在一起吃顿二八席。那个时候所有办喜事儿的都大同小异,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典礼仪式,很少有在饭店举行的,当时我们这个地区只有一家有规模的饭店,况且在饭店办喜事需要破费很多钱。钱对于还很不宽裕甚至还祈盼温饱的人们来说,太重要了,只能在自家的庭院内收拾出一片空场埋锅搭灶、摆上案板,从食堂请来做饭的大师傅主厨和两名副手改刀,家里面能用的家什全都用上,不够的全都上左邻右舍去借,从筷子铲子、瓷碗磁盘、茶杯茶碗、圆桌方桌、凳子椅子一直到必不可少的“十印”大铁锅,提前十几天就早早预约,生怕和别人撞车。 长辈们忙碌着子女的婚事,头几天就宴请厨师和经理,几个要员同厨师把喜宴上的膳食菜谱一一敲定。一般都是二八席,凉的热的、软的硬的都要搭配妥当。那个时候买猪肉需要凭票,别说办喜宴,就连平时想改善生活又谈何容易,所以差不多家家都养个一头两头猪,山上的野菜都给挖光了。秋天到了,勤快的人们带上口袋镰刀剪子,到农民收完的大田里,翻腾着倒地的秸秆,拣着人家落下的谷穗高粱穗、大豆黑豆,晒干后加工成粮食,人吃一部分,剩下的给正在长膘的猪补充营养。 我记得到年根儿时,谁家宰的猪肥肉够四指膘,邻居们都很羡慕要对他竖大拇指。养十来个月猪能喂上个一百多斤,就能过个好年,赶上谁家要娶媳妇,那就得用心多喂上几个月,多给点棒子面高粱面,才能让猪长得膘肥体壮。 所以,猪肉是有保障的,也就是采购点鲜鱼、活鸡、龙虾、牛肉香肠、木耳、蘑菇、海参这些上讲究的硬菜、再预定些豆腐及其它蔬菜类。鸡蛋也算是紧俏物品,好在家里的芦花鸡们每天都在贡献着白果。喜酒上的最多就是几块钱一瓶的九龙醉、红高粱、小角楼等,香烟一般就是“官厅”、“大境门”,好一好的上“大前门”。 贺喜的份子钱有两块、三块、五块、十块、关系特别好的拿上个二十块。 那个时候人们住房非常紧张,每家平均三个孩子挤在三十几平米的两间房子里,孩子临近长大快要结婚了,家长们只能在自家庭院内靠着外墙修建起一间十来平米的小房子,抹上白灰膏,晾干之后权当新房给儿子结婚用。您别看这新房只有十来平米,那还是家里的人们省吃俭用、捥门子捣洞拣石头拣砖头、买些板标皮、油毡纸、旧瓦片在院子边上那么点儿地方盖起来的,里面抹上白灰膏,窗子上的玻璃擦得倍亮,做结婚的新房还是蛮不错的。 家俱也是托人在林业局买的水曲柳、沙榆硬杂木,再拉到木材厂用带锯破成1.5寸厚的木板,送进干燥窑里进行几天烘干处理后,最后拉到家里请上几个木匠师傅,按照当时流行的上海式或者是捷克式的方案叮叮当当、乒乒乓乓的干上一个来月,为了让师傅们尽心尽力的打好家俱,老人们自己吃粗粮,把省下的细粮给他们蒸馒头、烙烙饼,把个孩子们馋的直流口水,为啥呀,还不是为了让你大哥早日娶上称心如意的媳妇。 等到正日子到来的时候,大门口贴上喜联,新房里挂上拉花,窗户家俱上面都贴上双喜字。几个大孩子把几挂“大地红”和“二踢脚”“麻雷子”摆在门口胡同里。负责放哨瞭望的小伙子发现了贴着喜字的“大轿子”一露头,赶紧点燃一支响炮给家里报信儿,紧接着鞭炮“噼里啪啦”“叮咚”“咣”响成一片,亲朋好友呼啦一下子涌出门外都想先“睹”为快。 “大轿子”停稳后,新娘子也不下车,敢情她是等着老婆婆给配上压腰钱之后才肯下车,媒人在老婆婆耳边嘀咕着,老婆婆不敢怠慢赶紧上前递上红包,把儿媳妇搀下车来交给身后的儿子,儿子喜滋滋的挽着自己的新媳妇,在人们的簇拥下走进新房。 新娘子进屋后,娘家弟弟或者侄子们给钉上门帘,欢喜东家递上红包表示谢呈,然后新娘子洗脸,洗完脸向脸盆内“哗”撒了一些硬币,喜东家的小孩们抢着端到屋外捞喜钱,以示吉利。婆家人更是忙着往开水锅里下饺子,待饺子煮到半熟,老婆婆盛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儿媳妇面前,夹起一个来喂她:“来尝尝,生不生?”儿媳妇刚咬了一口就吐到盘儿里,直叫“生”,儿媳妇“配合”的天衣无缝,屋里哄堂大笑,老婆婆更是乐的合不上嘴儿。 这时,院子里执宾的管事儿大声吆喝着:“亲戚朋友都上桌了,酒席这就开始,端油盘的开始上菜。”人们早就落座只等开宴了。 当院临时搭起的厨房,热火朝天,弥漫着让人垂涎的香味儿,端油盘的小伙子们你进我出亮开了嗓门:“油着,慢回身,油着,慢回身。”此起彼伏的声音随着欢快的脚步轻盈的闪展于桌与桌之间,“酱牛肉、红烧鸡,葱烧海蜇,东坡肘子,麻仁大扁”,这东家可是下了血本,尽是些硬菜,客人们赞不绝口一顿海塞,直说:“这是我吃到的最好喜宴,真够意思。”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新郎新娘开始挨个敬酒,每位客人都要说出一句祝福的吉祥话送给新郎和新娘,老东家夫妇紧随其后也不肯落下。二八席上齐之后,人们已经喝得差不多了。“油着,慢回身,厨师给新亲加菜喽”,新亲立刻派代表到后厨拿着红包犒赏厨师的辛劳。 有些不胜酒力的客人很早就叫上饭吃罢退席,端油盘的小伙子们麻利的撤下桌上剩的东西,擦拭干净,等着下一悠客人围坐……。新郎新娘一直忙碌着给客人敬酒,自己水米未打牙,到傍晚送走了最后一拨客人已是筋疲力尽,刚要坐下来吃点东西休息一下。 那些居心叵测的哥们,憋足了劲儿的要搅新房,哪管新郎和新娘累不累,拽到屋里就开始折腾。新郎早有准备,把事先准备好的“三五”牌极品香烟拿出来发给大家伙,新娘子更是会来事儿,忙着给大伙点烟扒糖,有淘气的兄弟使劲把刚点着的火柴吹灭,害的新娘子点了好几根火柴小伙子才不吹了。新郎一个劲儿的给大伙作揖,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新郎贡献好烟的份儿上,饶了你们的皮肉之苦,给我们亲个嘴儿吧。那个年代亲嘴还是很羞涩的事儿,大伙“闭上眼睛”看着他们亲嘴儿。 新娘子唱歌是强项,赶紧毛遂自荐请求唱歌,在满屋子烟雾缭绕之中唱了一首又一首好听的歌,直唱的嗓子冒烟声音沙哑,这帮小子才肯罢休,谁让新郎官不会唱呢,只能苦了新娘子。……终于把这帮小伙子哄走了,新房里一片狼藉,小两口推开窗户尽量的散着烟雾酒气,收拾完地面之后,由长辈请来的“全课人”就是家里有儿有女的妇人来给小两口铺床,为的是来年生个大胖小子,预示着将来儿女双全。东家谢完之后,新房里只剩下一对新人。…… 如今的结婚典礼可比以前都不一样了,就说接亲的阵容就庞大的不得了,先说迎亲车队就有着不小的变化,开始是大轿子车、伏尔加轿车、面包车,再然后发展到夏利车、捷达车、羚羊车、桑塔纳轿车、上海大众、桑塔纳2000、到现在就发展到红旗轿车、宝马轿车、奔驰轿车、奥迪轿车、劳斯莱斯轿车、凯迪拉克轿车等越来越高级的轿车。 改革开放三十一年来,人们物质的丰富,精神的追求都不只翻了几番,儿女结婚几乎没有一家是子女父母同住的,新房是全新两居室楼房,装修的异常体面豪华,哪儿还用家长捡砖头捡石头去盖小房做新房,家俱是一拉溜名牌产品,就连厨房卫浴都是整体的,这在过去是谁也想不到的。室内原装液晶面板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一字儿名牌国货,就连交通工具都陪嫁了“马自达”跑车。孩子们结婚后一准高枕无忧,不用为生计发愁,不用像自己的父母一辈子的省吃简用。 现代人的消费观念可不比从前,过去人们生活水平低下,没有几家留下结婚纪念录像资料的,只能靠回忆来描述当时的情况。现在是全程录像数码照相啥时想看啥时看,什么遗憾都没有。 人们办婚事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比着劲儿的来。社会上悄然兴起的婚庆礼仪公司像雨后春笋一样,生意越发的兴隆。 国庆节的前一天,我的一个哥们女儿出嫁,在某县城最大最豪华的酒店举办结婚宴,不惜重金一万元从唐山市请来了相当有名气的礼仪婚庆公司节目主持人全程担纲主持,光是放礼炮就花去上万元,可见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完全由对物质的追求上升为精神的享受,社会的进步带给人们日新月异的变化。 婚礼进行曲中,最幸福的一对新人,在伴郎和伴娘的陪同下缓缓的行进在闪烁的星光大道上,步入了新婚庆典的终极时刻。“女士们,先生们,值此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共和国60岁华诞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又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两位新人喜结良缘,成为夫妻。我受喜东的委托,前来主持今天的婚礼,希望大家给予支持,对有不足和不到之处请给予谅解,请给来点掌声鼓励好吗! 女主持颇为煽情的开场白,又以一首宋祖英的《好日子》赢得了一片经久的掌声,接下来开始了一浪超过一浪的互动高潮。要说当今的人们,思想够解放,有钱更会花,他们为给儿女办婚事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村里人办婚事从乡镇或县里请文艺团体助阵,县里人办婚事请市里歌舞团的演员加盟,听说有身份的人能从中央台请来著名的主持人露脸。 您别说这钱就是不白花,主持人多才多艺的主持风格,和临场活泼飘逸的话语,在将近一个小时的婚礼仪式上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句赘词,她的表情真挚甜美,语言清澈感人,再加上背景音乐的和旋,把婚礼推向了高潮。 从婚礼仪式的巨变,让我亲身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人们生活的富裕,做为中国人,我深感自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