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都是老中医》

 知多D 2010-06-06
笔者发现每天在[健康问答]上寻医问药的人很多,我很想对各位的疑问一一回答,但由于精力有限,我无法做到,为此感到很遗憾,我想当初中里巴人老师写<<求医不如求己>>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有缘之人能自己学会经络养生法,以保护自己与家人,今天我想把我在[探本寻源]版发表的连载文章<<人人都是老中医>>转贴,目的是让更多的有缘之人,能进入看似高深晦涩实为简单易懂的中医之门.让更多的人成为懂得养生的老中医,作到像中里巴人老师所说的"求医不如求己".

自  序

结识中医是在八年前,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那时候身体不大好,查不出毛病,但时常感到疲倦,中午或午后常打瞌睡,晚上也早早入睡了,身体怕冷,大热天也怕冷,腹泻是常有的事,尤其黎明时分,肚子就咕噜噜的叫,直到睡不着,起来就是腹泻。那段日子真的很难受,很想改变,但无可奈何。同寝室的彼得是个好心人,他送给我一本书《中华龙养生之道》,细细品读,很读得下去,感觉对自己很有用,里面的“五脏六腑”、“阴阳五行”、“子午流注”等概念,对我来说很新颖,古时曰久病成医,此话不假,由于我自己有上述的慢性病,此书上的概念读起来很容易理解。我开始将理论付之以行动,经过自我诊断,我应该是脾肾阳虚,在药店里买了桂附地黄丸(温肾阳)和补脾益肠丸(温补脾),服用半年下来,腹泻的毛病已痊愈,身体也明显感到有劲多了,不怎样怕冷,很少疲劳了。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古老中医的妙处,在这之前每到腹泻,总去医院查一查,配些西药,但治标不治本,还是反复。之后我开始慢慢实践中医,从我身边的人开始,发现我身边的人同样存在这样那样的慢性病,我开始给他们讲解中医的一些理念,并将一些药店里可以买到的常用中成药介绍给他们,他们也很相信我的话,按照我的介绍,开始自己治病了,而且效果很好。

  中医讲的六种预防治疗疾病的方法很值得玩味,他们分别是“砭、针、灸、药、按、导引”。砭就是刮痧、拔罐、刺血等;针就是针刺;灸就是用艾条热灸;药就是用中药;按就是按摩推拿;导引就是如气功等引气导引。

前四年我用的比较多的养身方法是药,即利用一些常见的中成药来调理,效果很好。我常用到的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补肾阴)、杞菊地黄丸(补肝肾阴)、桂附地黄丸(补肾阳)、归脾丸(补气血)等。但是药三分毒,我不建议常服药来保健,药可以在有些许症状的时候用,平时没有相应的症状,没必要用。《黄帝内经》上讲“治未病”,那么在我们还没有身体不适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预防疾病呢。在这里我提倡用中医六大方法中的按,即按摩推拿。平时可以有意无意地按按、推推、敲敲自己四肢上的经穴,这样可以预防疾病。我时常敲打我手臂上的大肠经和肺经,坚持了一年,一年没感冒过。在有不适症状时除了用药、按方法外,也可以用砭、针、灸方法来消除疾病的不适。一次我的爱人胃疼,我用毫针刺她的胃经上的足三里穴,胃疼即刻消失。我爱人是老胃病,西医诊断下来是胃窦炎,用了好些西药,但都不能根治,有些药用多了现在已没有多大效用,如达喜等。也用过如“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一开始有用,但现在似乎不能马上治愈胃痛了,只能作为保健用,其实人体本身就有极强的自愈功能,用针刺足三里穴对治愈胃痛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对于中医的六大方法我会在今后的文章中慢慢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样能体会到中医养身的妙处。

  五年前我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步入社会后我感到压力很大,来自方方面面,我向来是个很上进好强的人,很早以前的上进好强是为了能考上大学,甚至好大学,很努力地学习。后来则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很努力地学习。再后来我开始发现,努力学习能暂时改变我面临生存危机的恐惧,但这种担心恐惧却始终陪伴着:领导一句不中听的话、情人间的一个不愉快总让我担心万分,甚至睡了懒觉、看场电影都是一种极大的罪过,因为我要上进,不上进就被淘汰,就失去所有,就无法生存,这种生存危机感,从我小学开始就慢慢形成了。活得很累。但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累的,否则生不如死。很小的时候老师就教会我们人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我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哪里呢?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井底之蛙,思想被长期禁锢,无法挣扎,默默忍受。

直到有一天,我听了于丹的《庄子心得》,才找到了我想要的人生,才慢慢跳出了束缚我的那口井,出井之后,看到广阔的蓝天,感叹原来天是那样的宽广,人生可以这样过活。这就上升到了一个生存哲学的问题。

我们很小时候接触到的生存哲学是孔孟儒家思想,儒家讲的“君子以自强不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正是我们奋斗不息的理论支撑。然而,这种思想并未将人的生命看作最重,儒家讲的是通过人的奋斗努力,促进社会的发展。面对国家、社会、国君、礼仪、大义,生命只可委屈于其下,生命的最终目的是有用于国家社会家庭、只有这样生命才是有用的,如果不是这样生命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生命本身是无用的。而庄子的思想很相反于上述理论,他认为生命才是最大的有用,我们不能只看到人自己,却没有看到除了人之外,还有很多动植物所组成的大自然。人只是自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天人应该是合一的。许多有利于人的社会发展而破坏其他自然物种生存的举动都是徒劳的无价值的。庄子的自然人生,为我开启了一道“乐生”之门。我将在今后的日子里和朋友们一同学习实践庄子的生存哲学,愿有缘之人,自然人生。

  在这里我想再讲一个概念——养生。养生一词最早出自《庄子》,而今已成为很多媒体上的常用词。我认为,利用医学等方法保持身体健康,应该仅是“养身”。而心灵的调养则是“养心”,养生应该是养身与养心的结合。

  经过8年的中医理论学习与实践,我开始对中医有了或多或少的感悟,很早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想法:希望将博大精深的中医理念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写成一本书,以此传播中医养生文化,让更多的人成为能利用中医理念保护好生命的养生师,让更多的人不再由于自己或家人在病痛中煎熬却又无能为力而万分痛苦,让我们的生命能够无疾而终!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与大家分享庄子的道家养心理念和中医养身心得。我相信,只要大家将我后面陆陆续续写的文章看完并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你会觉得中医是那样的简单,生命是那样的单纯。所以姑且讲我要撰写的书籍叫做《人人都是老中医》吧,希望也相信读完本书后,你一定是个能保护好自己与家人的老中医。

目录

第一章  生命的另一种境界——庄子的简单生活

1、为生活而生活

2、与天地共生,死亡的另一种境界

3、自然乐生,生命是最大的有用

第二章    奇妙的中医哲学

1、探本寻源——气

2、简单的二维世界——阴阳

3、五彩缤纷的生存空间——五行

4、探寻人体中的物质世界——脏腑与气血精津液

第三章    有趣的辨证思维

1、人人都会的辨证法(一)——阴阳辨病性

2、人人都会的辩证法(二)——五行辨病位

3、万变不离其中——20种基本病证

4、疑难杂症的克星——气的升降与五行的关系

第四章    神奇的中药世界

1、人药合一(一)——阴阳与四气

2、人药合一(二)——五行与五味

3、简便实用的二维表——中药的划分

4、我们吃的都是药——药食同源论

第五章    神秘的人体经络

1、探寻人体中的功能世界——十二经脉

2、20种基本病证的经络治疗法——上调阳,下调阴

第六章  人人都是老中医

1、我的《千金要方》——20种基本方剂

2、我的《千金翼方》——疑难杂症不再疑难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临床案例分析

第一章

生命的另一种境界——庄子的简单生活

1、为生活而生活

有一回,楚国的国君派使者来找庄子,希望庄子能到楚国任宰相。庄子在河边钓鱼,使者赶到河边对庄子说:“先生,我们国君邀请您去楚国担任我们的宰相,劳烦您能帮忙治理我们的国家,不知愿否?”庄子依然很认真地钓着他的鱼,因为今天他所钓到的鱼是他一天的食物了,使者没有得到庄子的回应,重复了上述言语,庄子这才不急不慢地回答:“我听说楚国有一种乌龟,长的很大,它生的时候被人们养在瓮缸中,他死后人们都用它的龟壳来顶礼膜拜,希望获得好运。”庄子用手指了指河中的淤泥里的小乌龟,接着说:“你说是做楚国的巨龟好呢,还是做这淤泥里打滚的乌龟好呢?”使者回答:“还是做淤泥里打滚的乌龟好。”庄子接下去说:“既然这样,就请回吧,还是让我做这淤泥中的乌龟好了。”庄子崇尚自由,认为名利情是种牵累,所以向来淡薄名利情。人活在世上,应该为生活而生活,而非为名利情而生活。人要生存需要一定的名利情,但名利情的欲望不可多,多了便成了一种累人。这就像一只老鼠在河边饮水,最多饮一肚子水,拥有整条河又有何用?想拥有更多的名利情,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代价可以是自由,可以是压力,甚至是生命。而没有自由的、承担大量压力、甚至牺牲生命的生活是不自然不逍遥的。

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个竞争强烈的社会,生活节奏太快,几乎所有人都为了生存而努力。这些人中间有企业家、有农民、白领、民工等等,有些人确实为了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资而工作,而另一些甚至更多的人是为了名利情而工作,基本的生活物资早已拥有,但是他们觉得还不够,还得拥有更多。得到的更多,失去的也更多,也包括失去了自由。儒家教育我们要志存高远,要自强不息,要为人上人,结果我们却走火入魔了,我们走了极端。

人活着有太多的烦恼,而烦恼不过三种:为名、为利、为情。人应该都希望自己能自然地没有痛苦地度过一生。那么请试着淡薄名利情。永远告诉自己:名利情最累人。也许有人会问:淡薄名利情,就不会有为;无为,社会怎么能进步?一年有春夏秋冬的更替,人有生老病死的更替,万物都有循环之道。物极必反是自然之道。我们的地球也是,地球在很早以前是有恐龙这样的生命的,后来进入冰河时期,再后来有了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到了陆地成了两栖动物,慢慢进化成猿猴,猿猴通过劳动成了直立行走的人类。人类再发展就有了今天的文明。再接下来,应该是人类的进步,破坏了自然的本身,人类只看到自己是有价值的生命,因为只有人类才能改造自然,所以有为的人类才是有价值的生命,而其他的物种,包括一些“无为”的人类的生命是无价值的。自然被人为地破坏,若干年以后,地球会不会重新进入冰河时期,再来一次反复呢?

无为亦有为。有为亦无为。

既然大家来到人世,何不逍遥一世。认认真真为生活而生活,不是为名利情而生活。

2、与天地共生,死亡的另一种境界

庄子有一回去宋国旅游的路上,遇到一个死人骷髅,庄子很有兴致地停下脚步,捡起骷髅问道:“喂,老兄,你是怎样变成这样子的呢?是生的时候做了坏事被官府治罪至此?或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想不开便如此?还是遇到什么强盗不幸至此?亦或是穷的没有暖身之衣、饱腹之食凄惨至此?”那骷髅没有作答,庄子觉得有些旅途疲劳,就把骷髅当作枕头睡起觉来。睡着睡着,庄子做了个梦,梦里那个骷髅开始说话了,骷髅对庄子说:“我刚刚听您问我这么多问题,您应该是个辩士,我怎样变成现在的样子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现在的状况如何?您想听听我现在的状况如何吗?”庄子笑曰:“愿闻其详。”骷髅接着说:“我现在过的很好呀。在我这里既没有君臣之分,又无四季更替,更重要的是我能和天地共生呢!”庄子对死亡抱着一种直面积极的态度,他认为死亡是自然之事,人的生老病死如同四季的更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面对死亡,我们要么感到恐惧、要么索性不提起,儒家对死亡的态度也是很避讳,其言曰:“未知生,焉知死。”儒家教育我们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时候,好好努力,有所作为。可真正将要老死的时候,却十分害怕死亡,其实害怕死亡是舍不得生时由于自己的有为而积累的名利情。一个人若没有什么名利情的念头,应该不是这样恐惧死亡的。面对死亡,毫无避讳,死亡只是人所经历的一个过程而已,人原本是天地之间一股气,由于阴阳交合,这股气便有了肉身成了人,生老病死后,再回归天地之间化为气,之后或与天地共生,或重新得肉身为人而已。

庄子老年,其妻离开人世,庄子鼓盆而歌。世人不解,答曰:“我刚开始也很悲痛,但后来想想,我的妻子为了我辛苦了一辈子,现在她死去了,就不用再这样辛苦了,我是真的替她高兴啊!”孔子妻子死后,孔子忙于他的周游列国,无暇顾及。

庄子无情亦有情,孔子有情亦无情。

庄子将死,其弟子哭曰:“老师死后,我等将如何安葬呢?”庄子笑曰:“把我的身体放在田地里就行了。”弟子急忙说:“那怎么行呢,放在田地里岂不是要被老鹰吃了吗?应该好好地将老师安葬在地下。” 庄子又笑曰:“若将我埋于地下,昆虫蚂蚁也要吃我呀,何必厚待蝼蚁而薄待老鹰呢?放在田地里,我以天地为棺柩,以日月为陪葬物,还有什么不满意呢?”

不惧自然之死,自然之死是人在天地间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自然之死是乐事,而主动找死却非自然,是无道的。不惧自然之死而乐自然之生,因为生存也是人在天地间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既然由气成人,就要善待生命,好好乐生。

既然由人回气,就要坦然面对,与天地共生。

3、自然乐生,生命是最大的有用

庄子在山里面散步,看到一颗巨大无比的苍天大树,很是惊叹,这颗树大到10多个人都未必将其围抱住。这时,来个几个进山选木材的木匠,在这个大树下停住了脚步,对这棵树也觉惊奇,但由于树长得实在太粗大,对木匠来说,由于这棵树的木材硬度不够,恐难成为有用之才,只得另选他才。

树木由于无用而保全了自己的天命。从某种程度上讲无用也有他的用处。

庄子生的年代有一个叫支离疏的人,长得很是奇怪,驼背驼得脸差不多快接触到地面了,而且相貌奇丑无比,真可称得上是个无用之人,然而支离疏过得却很满意,由于生理上的无用,他不需要被选为壮丁去打仗;由于生理上的无用,他甚至在这个物质贫乏的社会中博得大家的同情,获得一些食物。

支离疏的无用也保全了自己的天命。无用似乎确实有用。

庄子去朋友家做客,他的朋友很是好客,欲杀家中养的鸭子来款待庄子,朋友的弟子跑过来说:“家中养了两只鸭子,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请问先生欲杀哪只?”庄子的朋友回答说:“那就杀那只不会叫的吧。”

不会叫的鸭子在庄子的朋友看来是无用的鸭子,所以就被杀了。在这里无用确乎真的无用,无用之才被首先夺取了天命。

那就搞不懂了,到底无用好呢还是有用好呢?其实在庄子看来,如果能保全性命的,无用也有用,有用确有用。生命是最大的有用,因为只有生命才是内在的,而名利情是外在的,没有内在的生命,外在的名利情就没有任何意义。

一个人应该学会“惜命”,因为无论怎么想生命都是最大的有用。



第二章

奇妙的中医哲学

1、探本寻源——气

很早的时候,我就在想人体是由什么生成的呢?天地是由什么生成的呢?世间万物是由什么生成的呢?在古老的中华哲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天人合一”,一直以来我都是只知然,但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天与人能合一呢?1998年的那场洪水,2003年的那场非典,2008年的那场雪灾,2008年的那场地震,我只知道大概是由于人与自然不和谐,人破坏了自然,人与自然未能达到“天人合一”,所以才会导致如此的灾难。可是,人与自然不和谐后,为什么能产生如此的不良反应呢?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问题的答案通常是很模糊的。中国古代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做“盘古开天辟地”,是说很早很早的时候,世界是一片混沌黑暗的,无天无地,无人无兽,无山无水,只有一片混沌之气。有个叫盘古的大神,拿着斧头将混沌劈开,结果这股混沌之中的清阳之气,不断往上升,最终成为天,而混沌之中的浊阴之气,不断往下降,最终成为地(包括地上地下的万物)。从此以后,世界才变得清朗,变得多姿多彩,变得鸟语花香。又过了很久很久,有一个名叫女娲的女神,觉得世界虽已晴朗,但似乎少了些什么,于是她用地上的泥土加上河里的水,开始塑造一个个有手脚的生灵,这些生灵就是我们人类。从此以后,世界变得更加有生气。而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传说中的“女娲造人”。

从这些神话传说中,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天地是由于气的升降而生的,世间万物都是由气而生的,当然也包括我们人在内。人由泥土和水塑造而成,而泥土和水是由阴浊之气下降而生,气也就成了人的本源了。中国人向来把“气”放在嘴上,气候,天气,运气,气数,胎气,人气,神气,手气,晦气,正气,争气,邪气。。。。。。,看来“气”早已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一个常用词。其实,“气”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朴素哲学——气一元论。何谓气一元论呢?我们的先人认为宇宙的本源是气,即宇宙万物(当然也包括人)是由气生成的。这是一个很玩味的命题,首先你得承认万物包括人是由气生成的,利用你的一切想象力或以往的经验承认万物是由气生化而成,如果你这在这个命题上过不去,那么请也就不能在中医的学习道路上前进了。

对于这个理论,道家已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并承认了。庄子认为,人本来是天地之间一股气,由于父母的阴阳之气交媾,便聚化成有形的人,然后开始生老病死,最终回归为天地之间一股气,而这股气与天地共生。庄子利用气一元论的理论来告诉我们人身外之物如名利情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不必为名利情而烦恼。既然由气化人,则平静地享受人的一生,既然由人归气,则平静地享受死亡以后回归自然,与天地共生。回到中医学,如果大家承认气为万物之源的化,就请继续和我在中医哲学的奇妙道路上走下去。

那么气是 什么呢?

气乃生成宇宙万物最基本的极其细微的物质,为万物之源。有人说,生成宇宙万物最基本的物质应该是原子。这是西方物理学的讲法,西方物理学将万物由原子构成,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否认。但是如果万物都由原子构成如何解释物与物之间的感应呢?比如“蝴蝶效应”等,如果用气一元论的哲学思维,物与物之间的感应就很好解释了。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这一点说明中医哲学承认宇宙是物质的。这一点与我们现在讲的物质第一性不谋而合,所以中医哲学是一种古老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联系到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有些人急躁容易生气,有些人脆弱易伤心,有些人常常忧郁寡欢,有些人开朗乐天等等不同的性格秉性等外在的精神气质都是由于内在的五脏六腑物质差异而成。譬如肝主怒,肝阳气太过的人脾气急躁容易生气;肺主忧悲,肺阳气不足的人脆弱易伤心,常忧郁寡欢。脾主思,脾阳气虚的人常常思虑不断,易的强迫症;心主喜,心阳气太过的常常兴奋不已,登高唱歌,而心阳气不足的人则悲观厌世;肾主恐,肾阳气不足的人胆小怕事。凡此种种皆与聚成人体五脏六腑的气有关。

上面我提到了“阳气”的概念。气为什么变成阳气了呢?在这里我们要认识“气”的一个新的属性——阴与阳。气为万物本源,气又可以分为阴气和阳气。就像我们前面说的“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通过盘古手中的斧头,将混沌中的气一分为二,阳气上升为天,阴气下降为地。对于阳气与阴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不会陌生,你看那袅袅炊烟,徐徐上升到高空中,炊烟就是一股偏阳之气。在看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瀑布上的水气,正源源不断缓缓而下,宛如仙镜。瀑布的水气就是一股偏阴之气。这样就很容易引出气的最后一个属性:运动。气具有不断运动的属性,具体表现为升降出入。而气的升降出入的运动属性正是由于气的阴阳属性造成的,具体表现为阳气上升宣出,阴气下降盾入;讲了这么多气的内容,我们来总结一下:

1、气是生成万物的本源;

2、气是一种极其细微的最基本的物质。

3、气分阴阳;

4、气是不断升降出入运动着的。阳气升出;阴气降入。



2、简单的二维世界——阴阳

前面我们讨论了关于气的概念,气为万物之源,气分阴阳,阴气下降盾入,阳气上升宣出,构成了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现在我们来说说阴阳。首先阴阳是气的属性,阴阳将气一分为二:阴气和阳气。所以这里就引出了阴阳的第一个属性:阴阳相互对立。这一点很容易理解,阴和阳就如同事物的两个方面,存在对立矛盾性。就如同日常生活中的水与火,水能灭火,火能燥水,两者不相容。阴阳将气一分为二为阴气与阳气,阴气与阳气又由于气一元论而合二为一。这便是阴与阳的第二个属性:统一性。如此,阴与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阴与阳相互对立与统一的属性在气的运动变化中具体表现为: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化。阴阳消长很容易理解,即阴阳的此消彼长。具体表现为若阴气增加,则阳气必然减少,阴气增加的量多于阳气减少的量;若阳气增加,则阴气必然减少,阳气增加的量多于阴气减少的量;若阴气减少,则阳气必然增加,阴气减少的量多于阳气增加的量;若阳气减少,则阴气必然增加,阳气减少量多于阴气增加量。阴阳的互根有点难于理解,阴阳的互根是指既然阴与阳都是气的属性,两者合二为一:气,那么阴与阳应该是互为根本,相互依存的,无阴则无所谓阳,无阳则无所谓阴。就如同没有天空就无所谓大地,没有海洋就无所谓陆地,没有男人就无所谓女人。所以,当阳气不足到一定程度时,阴气没有了依存,也开始减少达到不足,这就是中医讲的阴阳两虚,阳虚为主,阴虚次之;反之,当阴气不足到一定程度时,阳气没有了依存,也开始减少达到不足,此时又进入阴阳两虚状态,阴虚为主,阳虚次之。阴阳的相互转化,就更难理解了,道家讲:物极必反。同样若阴气达到极至,则阴气突然消失,阳气慢慢生长起来。反之亦然。这便是阴阳的相互转化。这让我想到了太极八卦图,太极八卦图中的黑与白分别代表阴与阳,黑与白的鱼型互抱,正说明阴阳的相互转化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受了风寒,却表现为发热。正是因为受的寒太极才会转化为热。总结一下:阴阳具有相互对立又彼此统一的属性,具体表现为阴阳的消长,阴阳的互根和阴阳的相互转化。

说完了阴阳的属性,我们开始讲一个我认为比较玩味的理念。我们知道道家崇尚简化人生,认为大道至简。世界在我们眼中是那样的纷繁芜杂,可是由于世界是由气而生的,而气又分阴气和阳气。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世界万物(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无论是物质还是功能属性)用阴阳来划分。以人体五脏六腑为例,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五脏中的心、肺属阳,肝,脾,肾属阴;人体中的气属阳,血属阴,注意阴与阳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比如,五脏中的心,肺之所以属阳是由于生成心,肺的气中,阳气偏多,故规定心,肺属阳。同样的,五脏中的肝,脾,肾三脏之所以属阴,是由于生成肝,脾,肾的阴气偏多。而人体中的气也分阴气和阳气,血也分阴血和阳血。血分阴阳同样也是由聚生成血的气中阴气与阳气的偏多偏少而决定,人体中的气相对血而言,由于聚成血的气中阴气较人体中的气的的阴气多,所以血相对人体中气而言属阴,人体中的气相对血而言属阳;

这样,我们可以把本来纷繁芜杂的世界用阴阳简单的分成两类事物,属阴的和属阳的。如天为阳,地为阴;暑为阳,寒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夫为阳,妻为阴;尊为阳,卑为阴;顺为阳,逆为阴;刚,动,伸,升,开为阳,柔,静,屈,降,合为阴;表为阳,里为阴;虚为阳,实为阴;抽象的事物为阳,具体的事物为阴;明亮为阳,黑暗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南为阳,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干燥为阳,湿润为阴;轻为阳,重为阴;兴奋亢进为阳,抑制衰退为阴;背为阳,腹为阴等等。如此,世界在我们眼里就只是一个简单的二维世界。

这几年流行“食疗”,其实食疗的本质就是利用食物的阴阳属性,来补充人体的阴阳之气。食物本身也是由气聚生而成的,人体与食物同源于气,所以我们人体每天吃食物就是补充人体中的气,中医把这种由水谷生化而来的气叫做宗气,宗气又可以再分为营气和卫气。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营气与卫气的含义,营者营养也,卫者保卫也。营气就是我们所说的营养物质。卫气就是我们所说的免疫力。通过食疗可以补充人体中所却的营气与卫气。譬如有些人体质偏阴寒,就应该少吃或不吃阴性食物(性凉的,性寒的食物),而应该多吃些阳性食物(性温的,性热的食物),以此补充人体中的阳气。反之,那些体质偏阳热的人,就应该少吃或不吃阳性食物,而应该多吃些阴性食物,以此补充人体中的阴气。如此饮食,人体五脏的阴阳才会平衡,阴阳平衡了,就不会生病了。若阴阳失衡,必然杂病丛生,久而久之,量变引起质变,就会导致脏腑损伤,导致各种器官性病变,如癌症等。所以在这里提出这样一句口号:中医不论病,中药不治病,中医中药调平衡,平衡百病自愈,失衡杂病丛生。下面我们简单把我们常吃的食物按阴阳划分归归类,各位也可以翻翻《本草纲目》,看看上面对食物的阴阳归类。

阳性食物:韭菜,大蒜,葱,洋葱,大葱,辣椒,鸡肉,羊肉,狗肉,牛肉,河虾,海虾,牡蛎,黄鳝,龙眼,荔枝等。

阴性食物:菠菜,紫菜,海带,海参,茄子,黄瓜,西红柿,芹菜,萝卜,白菜,蛇肉,田螺,蟹,梨,苹果,香蕉,猕猴桃,西瓜等。

还有些食物,聚成它的阴气阳气比重差不多,阴阳平衡,中医讲该类食物性平。无论何种体质的人都可以吃。譬如:猪肉,花菜,青椒,鲫鱼,泥鳅等。

3、五彩缤纷的生存空间——五行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若世界只是用阴阳来划分,简单是简单了,但失去了丰富性,中国古代哲学将世界分成五种不同的物质,分别是金,木,水,火,土,上述五种物质我们称之为五行。如此,世间万物都可以用五行划分,五行划分与我们前面说的阴阳划分是不矛盾的,因为他们同属于气,万物由气而生,气分阴阳,故万物可以用阴阳划分。金,木,水,火,土等五行由气而生,故五行本身也有阴阳之分,譬如金,火属阳,木,水,土属阴,之所以如此分类是因为聚成金与火的阳气较阴气偏多故属阳,而聚成木,水,土的阴气较阳气偏多故属阴。大千世界正由于用五行分类才显得既简单又丰富。无行的归属分类采用的是中国人擅长的类比思维,譬如,四季中的春天属木,夏天属火,长夏属土,秋天属金,冬天属水;五脏中的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自然界中的风属木,暑热属火,湿属土,燥属金,寒属水;五味中酸属木,苦属火,甘属土,辛属金,咸属水;无色中青属木,红属火,黄属土,白属金,黑属水;方位中东方属木,南方属火,中部属土,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五官中目属木,舌属火,口属土,鼻属金,耳属水;五体中筋属木,脉属火,肉属土,皮毛属肺,骨属水;五志中怒属木,喜属火,思属土,悲属肺,恐属水;五声中呼属木,笑属火,歌属土,哭属肺,呻属水;

在我很小的时候,常常在乡间路上看到有个道士在帮别人算命起卦,口中喃喃自言诸如“道可道,非常道”,“金木水火土”等词。道士讲的金木水火土就是上面所说的五行。道教引用五行是为了用五行阐述五行所属的事物之间的关系,那么五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总的来说五行之间存在相生,相克,反悔,拒纳四种关系。

五行相生关系是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何来理解其中的关系呢?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发明了转木取火的方法,所以木生火我们很容易理解。火燃烧,木头变成了灰烬,而灰烬在气的聚化作用下成为了泥土。泥土在气的进一步聚化作用下生成了金,我们在泥土中能挖掘煤矿,金矿,铜矿,就是由于土生金的原因。金在气的散化作用下散化成金水,所以你看那自然之中的水都带有很多的矿物成分,我们将这种水称为“矿泉水”。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靠阳光和水的光合作用,那么水生木就很容易理解了,水能滋养木的生长,不让木由于缺水而枯萎。五行相克关系是指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何来理解其中的关系呢?在我们的印象中,在河岸边种植树木能起到固土的作用,既然树木能固土,不使水土流失,为什么又说木克土呢?这里就引申出一个“太过”与“不及”的概念,我们将阴阳平衡是指阴与阳同时达到既不“太过”也不“不及”的状态。在五行中,如果木不及(不足)则难以固土,但如果木太过(太多)则过多的吸收泥土中的养分使得泥土缺少起码的养分,这便是“木克土”,所以五行相克关系的前提是“太过”。土克水是只如果泥土太多则水分进入泥土,导致缺水,这一点我们很容易理解,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就是这个道理;水克火,是指如果水太过,则火很容易被水扑灭,这是生活常识,无须解释大家就理解;火克金,是指如果火太过,则金属很容易被融化,这一点,从事冶金炼钢的朋友就很容易理解,随着火的不断增加,温度不断增加,金属开始逐渐散化成金水;金克木,是指如果泥土中埋的金属太多,则树木难以获得充分的养分而枯萎;五行反克关系是指五行之间相互反克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木反克金,金反克火,火反克水,水反克土,土反克木;反悔关系也存在一个“太过”的前提,表现为如果树木太多,则必然导致埋在泥土中的金属矿物减少,原因是如果泥土中的树木太多,树木吸收泥土中的养分使泥土中的养分减少,从而导致泥土难以生化金属矿物;如果金太过,则火非但不能融化金反而由于燃烧过旺而飞灰烟灭;如果火太过,则水非但不能熄灭熊熊大火反而被大火蒸发干;如果水太多,则土非但不能抵挡住水,反而被水冲散;如果土太多,非但不能滋养树木,反而由于养分过多而溺死。

五行拒纳关系是指五行相互之间拒绝生化的关系,表现为木太过则拒绝水的滋养;水太过则拒绝金的生化;金太过则拒绝土的生化;土太过则拒绝火的生化;火太过则拒绝木的生化;这一点我们也比较好理解,譬如给婴儿喂奶,当婴儿喝的奶水太多,他们通常会将奶水吐出表示拒绝。

为什么五行会有相生,相克,拒纳,反克关系呢?这有得回到气的问题上,由于万物都是由气生成的,代表万物的五行当然也是由气生成的,所以五行也就有气的一切属性,包括升降出入的运动属性和阴阳属性。五行的阴阳属性我们在前面讲述过,在五行中,金与火属阳,原因是聚成金与火的气中阳气偏多;木,水,土属阴,原因是聚成木,水,土的气中阴气偏多;对应人体五脏,肺与心属阳,原因是聚成肺与心的气中阳气偏多;肝,肾,脾属阴,原因是聚成肝,肾,脾的气中阴气偏多;五行的升降出入运动属性表现为由于五行的阴阳偏盛,期所处的位置存在高低之分,阳气上升,所以属阳的火与金在上面,属阴的土,木,水在下面,在五脏中,属于阳的心与肺在上面,属于阴的脾,肝,肾在下面。具体位置排列为肺在最上,心次之,脾居中间,肝次之,肾处最下。所以中医讲肺心为上焦,脾为中焦,肝肾为下焦;说完了五行的属性,再来解释为什么五行具有相生,相克,反克,拒纳关系就简单的多。首先解释一下相生关系,以五脏为例:



一、相生关系

1、肝木生心火:肝的阳气上升,到达上焦的心,保证心的阳气充足。临床上对于心阳不足证,可以用补肝阳的方法养心阳;

2、心火生脾土:心的阴气下降,到达中焦的脾,保证脾的阴气充足。临床上对于脾(胃)阴不足证,可以用补心阴的方法养脾(胃)阴;

3、脾土生肺金:脾的阳气上升,到达上焦的肺,保证肺的阳气充足。临床上对于肺阳不足证,可以用补脾阳的方法养肺阳;

4、肺金生肾水:肺的阴气下降,到达下焦的肾,保证肾的阴气充足。临床上对于肾阴不足证,可以用补肺阴的方法养肾阴;

5、肾水生肝木:肾的阳气上升,到达下焦的肝(肝在肾上方),保证肝的阳气充足;临床上对于肝阳不足证,可以用补肾阳的方法养肝阳;

二、相克关系

1、肝木克脾土:肝的阳气太过,多余的阳气上升到中焦的脾,使脾的阳气太过,阴气不足。临床上对于肝阳太过引起的脾阳气太过,阴气不足证,可以用泻肝阳的方法祛脾阳救脾阴;或者,肝的阴气不足,脾的阴气下降到肝来补充肝的阴气,导致脾的阴气不足,阳气太过。临床上对于肝阴不足引起的脾阴不足,脾阳太过证,可以采用补肝阴的方法救脾阴。

2、脾土克肾水:脾的阴气太过,多余的阴气下降到下焦的肾,使肾的阴气太过,阳气不足。临床上对于脾阴太过引起的肾阴太过,肾阳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脾阴的方法祛肾阴救肾阳;或者,脾的阳气不足,肾的阳气上升到脾来补充脾的阳气,导致肾的阳气不足,阴气太过。临床上对于脾阳不足引起的肾阳不足,肾阴太过证,可以采用补脾阳的方法救肾阳。

3、肾水克心火:肾的阳气太过,多余的阳气上升到上焦的心,使心的阳气太过,阴气不足。临床上对于肾阳太过引起的心阳太过,心阴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肾阳的方法祛心阳救心阴;或者,肾的阴气不足,心得阴气下降到肾来补充肾阳,导致心得阴气不足,阳气太过。临床上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心阴不足,心阳太过证,可以通过补肾阴的方法救心阴。

4、心火克肺金:心的阳气太过,多余的阳气上升到上焦的肺(肺在心上方),使肺的阳气太过,阴气不足。临床上对于心阳太过引起的肺阳太过,肺阴不足证,可以通过泻心阳的方法祛肺阳救肺阴;或者,心得阴气不足,肺的阴气下降到心来补充心得阴气,导致肺的阴气不足,阳气太过。临床上对于心阴不足引起的肺阴不足,肺阳太过证,可以通过补心阴的方法救肺阴。

5、肺金克肝木:肺的阴气太过,多余的阴气下降到下焦的肝,使肝的阴气太过,阳气不足。临床上对于肺阴太过引起的肝阴太过,肝阳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肺阴的方法祛肝阴救肝阳。或者,肺的阳气不足,肝的阳气上升到肺来补充肺的阳气,导致肝的阳气不足,阴气太过。临床上对于肺阳不足引起的肝阳不足,肝阴太过证,可以通过补肺阳的方法救肝阳。



三、反克关系

1、肝木反克肺金:肝的阳气太过,多余的阳气上升到上焦的肺,使肺的阳气太过,阴气不足。临床上对于肝阳太过引起的肺阳太过,肺阴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肝阳的方法祛肺阳救肺阴。或者,肝的阴气不足,则肺的阴气下降补充肝的阴气,导致肺的阴气不足,阳气太过。临床上对于肝阴不足引起肺阴不足,肺阳太过证,可以通过补肝阴的方法救肺阴。

2、肺金反克心火:肺的阴气太过,多余的阴气下降到上焦的心(心在肺下边),使心的阴气太过,阳气不足。临床上对于肺阴太过引起的心阴太过,心阳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肺阴的方法祛心阴救心阳。或者,肺的阳气不足,心的阳气上升补充肺的阳气,导致心的阳气不足,阴气太过。临床上对于肺阳不足引起的心阳不足,心阴太过证,可以通过补肺阳的方法救心阳。

3、心火反克肾水:心的阴气太过,多余的阴气下降到下焦的肾,使肾的阴气太过,阳气不足。临床上对于心阴太过引起的肾阴太过肾阳不足证,可以通过泻心阴的方法祛肾阴救肾阳。或者,心的阳气不足,则肾的阳气上升补充心的阳气,导致肾的阳气不足,阴气太过。临床上对于心阳不足引起的肾阳不足,肾阴太过证,可以通过补心阳的方法就肾阳。

4、肾水反克脾土:肾的阳气太过,多余的阳气上升到中焦的脾,使脾的阳气太过,阴气不足。临床上对于肾阳太过引起的脾阳太过脾阴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肾阳的方法祛脾阳救脾阴。或者,肾的阴气不足,则脾的阴气下降补充肾的阴气,导致脾的阴气不足,阳气太过。临床上对肾阴不足引起的脾阴不足,脾阳太过证,可以通过补肾阴的方法救脾阴。

5、脾土反克肝木:脾的阴气太过,多余的阴气下降到下焦的肝,使肝的阴气太过,阳气不足。临床上对于脾阴太过引起的肝阴太过,肝阳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脾阴的方法祛肝阴救肝阳。或者,脾的阳气不足,肝的阳气上升补充脾的阳气,导致肝的阳气不足,阴气太过。临床对于脾阳不足引起的肝阳不足,肝阴太过证,可以通过补脾阳的方法救肝阳。

四、拒纳关系

1、肝木拒纳肾水:肝的阳气太过,则拒纳肾的阳气的补养,则肾的阳气容易太过。临床上对于肝阳太过引起的肾阳太过,肾阴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肝阳的方法祛肾阳救肾阴。

2、肾水拒纳肺金:肾的阴气太过,则拒纳肺的阴气的滋养,则肺的阴气容易太过。临床上对于肾阴太过引起的肺阴太过,肺阳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肾水的方法祛肺阴救肺阳。

3、肺金拒纳脾土:肺的阳气太过,则拒纳脾的阳气的补养,则脾的阳气容易太过。临床上对于肺阳太过引起的脾阳太过,脾阴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肺阳的方法祛脾阳救脾阴。

4、脾土拒纳心火:脾的阴气太过,则拒纳心的阴气的滋养,则心的阴气容易太过。临床上对于脾阴太过引起的心阴太过,心阳不足证,可以通过泻脾阴的方法祛心阴救心阳。

5、心火拒纳肝木:心的阳气太过,则拒纳肝的阳气的补养,则肝的阳气容易太过。临床上对于心阳太过引起的肝阳太过,肝阴不足证,可以通过泻心阳的方法祛肝阳救肝阴。在这里对于阴阳的消长关系再进一步说明一下。所谓阴阳的消长关系是指阴与阳之间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关系。具体有四种情况:

1、阳气增加,阴气必然减少,只是阴气减少的量小于阳气增加的量,阳长为主,阴消居次。

2、阳气减少,阴气必然增加,只是阴气增加的量小于阳气减少的量,阳消为主,阴长居次。

3、阴气增加,阳气必然减少,只是阳气减少的量小于阴气增加的量,阴长为主,阳消居次。

4、阴气减少,阳气必然增加,只是阳气增加的量小于阴气减少的量,阴消为主,阳长居次。另外,当阴气或阳气减少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阳气或阴气也开始减少,原因系前面所说的阴阳互根。当阴气阳气都减少到低于正常水平时,便出现了中医讲的“阴阳两虚证”。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人体疾病的产生,是由于人体五脏阴阳不平衡导致的。而五脏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反克、拒纳的关系,这样便加深了疾病的复杂程度,所谓疑难杂证便是由于五脏的相互作用引起人体多个脏腑发生阴阳不平衡而导致的。所以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决不是单纯的治疗一个脏腑,往往同时治疗多个脏腑,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至于怎样发现哪一个脏腑的阴阳不平衡,发现后又该如何调理使阴阳重新平衡,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一一与大家分享。好了,讲到这里,我们基本上把五行的有关内容讲完了,其实五行所诠释的内容远不是如此,我只是将我所认识的五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在这方面多多研究,发掘出更多新的有用的东西。最后总结一下:

1、五行分别为金,木,水,火,土;2、五行是由万物本源——气,聚化而成,具有气的一切属性,包括阴阳属性与升降出入的运动属性;3、世间万物都可以用五行所属来划分。4、五行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反克,拒纳等四种关系。原因是五行所具有的阴阳属性与升降出入的运动属性。5、临床上可以运用五行相生,相克,反克,拒纳等四种关系辨别脏腑的阴阳失衡情况。





4、探寻人体中的物质世界——脏腑与气血精津液

我想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五脏六腑这个词应该很熟悉了,很多词汇中都用到了五脏六腑的名称,譬如肝胆相照,狼心狗肺,心肝宝贝,牵肠挂肚等,但是我们是否真的了解五脏六腑呢,我想肯定有不少朋友对此不甚了解。首先我们说说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五脏指的是肝,心,脾,肺,肾。对于五脏,我们在前面讨论五行的时候讲到过。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六腑是什么呢?六腑指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和三焦。前面我们在论述五脏的时候,说到了五脏之间相互关系,这对于我们在诊断病症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那么六腑与五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六腑与五脏之间存在表里关系。所谓表里关系是指脏腑之间紧密联系的一种关系。其中,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中医在论述五脏六腑的时候,常常侧重论述五脏的生理功能,下面我们分别说说五脏在人体生命运行中起的作用。



(一)肺的作用

1、肺主气

肺在我们的影响中主要和呼吸有关,的确,肺在中医角度来看,其主要生理功能为负责气一切事情,包括鼻子呼吸的气和通过饮食生化的气。所以一切与气有关的问题都与肺有关。我们从小到大生的最多的病可能是感冒,感冒就与肺有关,感冒是外界的大阴之气(寒气)通过皮肤进入肺,使肺的阴气超出正常阴阳平衡水平,造成肺的阴气太过,阳气不足,人体怕冷,鼻子流鼻涕(肺的阴气聚化而成),鼻孔堵塞气不畅。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原因是由于肺处在五脏最上方,最表面,与外界的接触最直接,所以容易受到外界大阴大阳之气(中医称大阴之气为寒邪,大阳之气为热邪)的威胁而造成肺的阴阳不平衡。上面说到肺受到外界大阴之气侵入导致阴阳失衡而感冒,我们称这种感冒为风寒型感冒,当然肺也可能受到外界大阳之气的侵入导致肺阴阳失衡而感冒,我们称这种感冒为风热型感冒。肺感受大阳之气(热邪)后,造成肺的阳气太过,阴气不足,此时人体体表温度增加而发热。肺除了负责呼吸之气外,还负责人吃了食物与水后,将食物与水化生成人体内的抵挡外界大阴大阳之气的气(中医称之为“卫气”)和营养人体全身的气(中医称之为“营气”)。对于这两种气的生成原理我们在聊脾脏的时候会进一步论述。在这里我想说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我发现睡觉打呼噜的人一年四季很少得风寒感冒,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讲肺主气,如果肺上的阳气太过,那么根据阴阳消长原理,肺的阴气必然不足(当然也可以首先是由于肺的阴气不足导致肺的阳气太过),这样肺的阴阳失去平衡,人体必然产生不正常现象,现象之一就是打呼噜,由于肺的阳气太过,阴气不足,呼吸难以顺畅,打个比方,把阳气比作机器运行的动力,阴气比作机器运行所需的润滑油,如果阳气太多而阴气不足,那么就像机器运行时动力十足,但由于缺少润滑油的润滑作用,必然火星四溅,发出刺耳的轰鸣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大呼噜的原因。而肺上的阳气太过,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人体表面的卫气充足,能够很好地抵御外界大阴之气(寒邪)而很少得风寒感冒。但由于肺的阳气太过,阴气不足,常常感到周身发热,即使大冬天也比周围的人穿得少,所以肺阳太过的人虽然很少得风寒感冒,但由于容易受热邪的侵害,而容易得风热感冒。表现为周身发热,热邪上冲,口干目刺,脸面烫红等。所以不管这么说,还是阴阳平衡最好,阴阳平衡了,自然无病可生,阴阳失衡了,必然杂病丛生。

2、肺主悲忧

在七情中,肺主悲与忧。这里又涉及到一个哲学概念——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决定物质。什么意思呢?在这里肺为物质,是有形之体,悲与忧为精神,是功能情志。聚成肺的阴气与阳气的偏盛决定了是的悲与忧的情志是否正常。具体来说,如果肺上阴阳平衡,那么人的悲与忧的情志正常,表现为应该悲或忧的时候,适度的悲与忧,不应该悲或忧的时候,决不会无故生忧悲之情。如果一个人的肺上阳气太过,则阴气不足(或者阴气不足,则阳气太过),那么这个人应该很少有悲忧之情。相反地,如果一个人的肺上阴气太过,则阳气不足(或者阳气不足,则阴气太过),那么这个人很容易产生悲忧之情。我们应该比较熟悉那个体弱多病又整天悲忧不断的林妹妹,其实林妹妹就是因为肺这个有形的物质上阳气不足,阴气不足,难以生一身卫气而体弱多病,也正是因为林妹妹肺上的阳气不足,阴气太过,而悲忧之情过度。当然,物质决定精神的同时,精神反过来也可以影响物质。在拿林妹妹为例,林妹妹由于肺这个物质阴盛阳衰而精神上悲忧过度,而精神的悲忧过度也同样影响肺这个物质,表现为悲忧过度伤肺,使肺的阴阳进一步失衡,导致恶性循环。所以利用精神决定物质的原理,中医历史上也有一些精神疗法,也就是现在将的心理治疗法。但笔者认为精神毕竟不能替代物质,我们应该把物质放在第一位,将五脏物质的阴阳调理平衡了,自然反常的精神状态也就消失了。当然在物质治疗的同时,辅之以精神治疗,效果会更好。

3、肺主皮毛

对于这个命题,应该很有用处,常常发现超市里有很多治疗青春豆的洗面奶,我由于没有青春豆,没有用过这种洗面奶,所以不知道效果如何?也经常在电视购物广告上看到很多治疗青春豆之类皮肤病的药品广告。在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很多人为脸上消不去的豆豆烦恼不已。可是大家知道不知道青春豆等一系列皮肤问题与五脏中的哪一脏有关系吗?答案是肺脏。为什么呢?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讲了气一元论,气为万物之源,气分阴阳,所以万物可以用阴阳划分。古人把万物抽象概括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即五行,所以万物除了用阴阳划分外,还可以用无行划分,而肺与皮毛用五行划分同属金,所以中医将外在的五体之一皮毛归肺所管,那么肺与皮毛上的气是通过什么取得直接联系的呢?笔者认为是通过经络来传导的,也就是说,必定有一些经络直接连接着肺与皮毛,使两者的气产生直接联系。这里补充一个概念,我们在前面讲五脏之间关系的时候讲到五脏是通过脏与脏之间气的传导运动来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即阳气上升宣出,阴气下降盾入。那么五脏之间的气是通过什么物质来传导的呢?中医把这个物质叫做三焦。三焦是有形物质,是六腑之一。中医将心,肺部位的三焦叫作上焦,将脾胃部位的三焦叫做中焦,将肝肾部位的三焦叫做下焦。三焦将五脏联系起来,至此五脏六腑不在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由三焦联系起来的整体,五脏六腑之间的具体联系是通过三焦传导五脏六腑上的气来完成的。那么,脏腑与人体表面的五体(皮毛,血脉,肌肉,筋,骨)五窍(眼睛,舌头,口腔,鼻子,耳朵)又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导气,使在内的脏腑与在外的五体五窍产生联系的呢?答案是经络。对于经络,我们会在后面详细讨论。我们把话题转到肺主皮毛上面来,中医讲的皮毛是指人体的皮肤与皮肤上的毫毛。上面所说的青春豆之类的皮肤疾病,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们讲肺主皮毛,皮肤上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肺的阴阳失衡导致的,如果肺的阴气与阳气处于和谐平衡状态,那么人的皮肤处于健康正常状态,不会引起诸如青春豆之类的皮肤病。如果肺上的阴气不足(根据阴阳消长原理,肺上的阳气必然太过超过正常水平),肺的阳气上冲到脸面,试图冲出体表而不得出,变产生一些疙疙瘩瘩的气泡,这样就形成了青春豆之类的皮肤病。如果肺上阴气与阳气同时超过正常水平,阳气带动阴气(过多的阴气聚成水液),往上往外跑(前面在介绍气的时候,讲过阳气有升与出的运动规律),变形成了水痘或湿疹。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皮肤比较干燥发痒,那是因为肺上的阴气不足,阳气太过,传导到皮肤表面的阴气较少阳气较多,所以产生干燥的感觉。所以在治疗干燥性皮肤病的时候,应该用补足肺阴的方法,肺阴补足了,肺阳自然就减少了,此时肺的阴阳又一次进入平衡状态,所有皮肤上的疾病自然就好了。前面提到了如果肺的阴气不足容易引起皮肤干燥起豆豆等疾病。那么如果肺的阳气不足会造成什么样的皮肤疾病呢?我们说肺的阳气不足,根据阴阳消长原理,肺上的阴气必然太过,此时通过经络,肺上过多的阴气会传导到皮肤,使得皮肤容易油腻。所以对于皮肤油腻等皮肤不适症状,应该想到通过不足肺上的阳气来治疗,肺阳补足了,肺阴自然减少,肺的阴阳重新达到平衡,皮肤油腻等问题自然消失了。最难治疗的,应该是肺的阴气与阳气同时超过正常水平而引起如湿疹等皮肤疾病,对于湿疹,中医认为它是一种湿热证,湿属阴,热属阳,阴与阳同时太过,确实难治,用阴的中药来减少过多的阳气吧,则阴气进一步太过,用阳的中药来减少过多的阴气吧,则阳气进一步太过,实在难以让阴阳重新回到原来的平衡水平。中医界很多人认为,2002年的那场“非典”就是一种肺湿热证引起的病。笔者认为治疗阴阳同时太过的疾病,应该采用子午流注服药法,所谓子午流注指的是针灸学上的概念,即把一天24小时划



分成12个时辰,每个时辰2小时,而这12个时辰对应与人体脏腑相连的经络,中医认为,与脏腑相连的经络在每个时辰的兴旺水平不一致,具体为7-9点胃经最旺,9-11点脾经最旺,11-13点心经最旺,13-15点小肠经最旺,15-17点膀胱经最旺,17-19点肾经最旺,19-21点心包经最旺,21-23点三焦经最旺,23-1点胆经最旺,1-3点肝经最旺,3-5点肺经最旺,5-7点大肠经最旺,在对应的时辰吃对应中药效果最好,譬如在上午9点吃补脾的中药,由于此时脾经最旺,吃的入脾经的中药最容易被脾经吸收传送到脾脏,以此调理脾脏的阴阳平衡。而在此时如果吃调理其他脏腑的中药,由于相应的经络没有完全兴旺开通,难以很好地将药物生化之气传导到对应的脏腑,调理该脏腑的效果自然不理想。我们现在回到治疗肺湿热的问题上来,中医讲肾主水(对于肾主水的功能我们在后面讲到肾的时候会具体讲),肾与膀胱相表里,我们吃到肚子里的食物与水,在脾胃的运化下生成阴气与阳气,阴气下降到下焦的肾,在肾阴与膀胱阴的作用下,聚化成有形的水(尿液)储存在膀胱中,然后在肾阳与膀胱阳的作用下,排出体外(尿液一定是通过肾与膀胱上的阳气带动下排出体外的,因为阳气具有宣出的运动趋势)。如果肾与膀胱的阴气不足,则难以生成有形的尿液,如果肾与膀胱的阳气不足,则形成的尿液难以排出体外,而继续下降到下半身,引起腿脚水肿。这就是肾主水的原理。所以在治疗湿热的时候,我们应该通过调理肾来祛除体内的湿气,同时通过调理肺来祛除肺热。具体为在3点肺经开始兴旺开通的时候,吃性凉或寒,入肺经的中药祛除肺上多余的阳气,在17点肾经开始兴旺开通的时候,吃性温,入肾经的中药,使肾的阳气增加,阴气减少,此时肺上多余的阴气下降到肾补充肾的阴气,再通过肾阴的作用下生成尿液储藏在膀胱中,尿液在肾阳的作用下排出体外,从而可以祛除肺上多余的阴气与体内过多的湿气(阴气聚化而成),如此在一天内通过对肺与肾的调理,使肺上太过的阳气不断减少,使肺上太过的阴气通过下降到肾,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也再不断减少,直到肺的阴阳重新达到正常的平衡水平。至于经络学涉及的子午流注,调理脏腑阴阳平衡涉及到的中药学,笔者会在后面的内容中一一给大家详细到来,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总结一下对于上焦肺的湿热证(具体包含湿疹等皮肤病及2002年的那场非典等)的治疗方法:可以在3点肺经开始兴旺开通的时候,通过中药或经络调理祛除多余的阳气,在17点肾经开始兴旺开通的时候,通过中药或经络条理祛除多余的阴气。解决了在治疗肺阴阳同时太过时,祛阴祛阳顾此失彼的矛盾,使阴阳重归正常水平达到平衡。



4、肺开窍于鼻

中医讲五窍中的鼻对应五脏中的肺,这个命题可以这样理解,首先从五行所属分类,鼻与肺同属金,所以中医将鼻子的一切问题归属五脏中的肺所管。这是个比较抽象的理解方式,需要动用我们中国人擅长的类比工夫。还有个解释就是手阳明大肠经循经路线经过鼻子,而大肠与肺相表里(相表里的意思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就是一种联系比较紧密的关系,存在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所以肺间接与鼻子有关系。笔者认为,之所以肺开窍于鼻,是由于前面我们说的肺主呼吸的原因,大家知道呼吸主要是用鼻子进行的,鼻子吸进空气达到肺脏,再由鼻子将肺中污浊之气(二氧化碳)呼出体外,所以鼻子自然与肺直接相通,肺开窍与鼻也就很好理解了。我们在感受外界大阴之气(寒邪)后,会引起风寒感冒,表现为身体怕冷,鼻子流清鼻涕等,清鼻涕就是肺上过多的阴气聚成的痰,在肺阳的作用下上升到鼻子中。对于风寒感冒中医想到的治疗方法是发汗解表。所谓发汗解表呢?发汗解表就是吃一些性温热,入肺经的中药使人体发汗通过发汗来排出体内的大阴之气(寒邪)以到达祛除肺上多余的阴气,使肺阴阳平衡的目的。肺阴阳平衡了,风寒感冒自然就好了。中医讲,寒则热之,在治疗风寒感冒的时候就是用的这种方法。我们为了统一于先前讲的气阴阳论,笔者将“寒则热之”称作“阴则阳之”。我们由此很容易想到中医另一个经典的治疗方法“热则寒之”,“热则寒之”在笔者这称为“阳则阴之”。笔者之所以这样称呼的原因是笔者觉得中医科学的术语太多太复杂,笔者一向认为大道致简,中医就是一个大道,她不应该是复杂深奥,晦涩难懂的,而应该是一门很简单的人人都能学会的科学,基于这样一个信念,我才试图动笔写了上面的文字,希望大家通过阅读后,能引领大家进入中医这扇看似高不可攀其实人人都能进入的大门,希望有朝一日人人都是懂得养生调理的老中医。笔者认为中医的核心内容只有三个字——“气,阴,阳”。气,阴,阳是个无法分开的整体,气分为阴阳,阴阳合于气。所以笔者在所写的文章中很少用到中医专业术语,总是不断地提到“气”“阴”,“阳”三个字。试图用“气”“阴”“阳”来解释中医的全部内容。我们来回到“阳则阴之”的治疗方法上来,当我们得了风热感冒的时候,我们就该想到“阳则阴之”的治疗方法,风热感冒是人体感受外界大阳之气(中医称为“热邪”)后,造成肺上的阳气太过,根据阴阳消长原理,此时肺上的阴气必然不足。人体表现为鼻子干燥,周身发热等。此时根据“阳则阴之”的治疗原则,应该吃些性凉,寒,入肺经的中药来驱除肺上多余的阳气,多余的阳气驱除了,根据阴阳消长原理,阴气必然开始增加,阳气减少阴气增加,直到阴阳重新平衡,风热感冒就好了。在这里,我要将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病理现象,我们发现有些人在冬天感受了大阴之气后,开始表现为怕冷流清鼻涕等阴太过,阳不足的现象,到后来变成周身发热,鼻子干燥堵塞或流黄鼻涕等阳太过,阴不足的现象。或者发现有些人在夏天感受大阳之气后,开始表现为周身发热,鼻子干燥等阳太过,阴不足的现象,到后来变成极度怕冷等阳不足,阴太过的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笔者在先前讲阴阳论的时候,讲过阴阳有三大属性,分别是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化。上述所举的奇怪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体现。具体描述为当阳气太过,根据阴阳消长原理,阴气必然不足,但当阳气进一步增加达到极过时,本来不足的阴气,突然开始增加最后达到太过,此时阴阳同时达到太过状态,但由于阴气增加的趋势较阳气增加的趋势猛烈,人体表现为怕冷等一系列阴的表现。此时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不去管太过的阴气,而专攻太过的阳气,服用性寒,归肺经的中药,驱除肺上多余的阳气,阳气驱除了,阳气达不到极过状态,阴气自然开始减少直到阴阳重新达到平衡,此时病愈。而当肺上的阴气太过,根据阴阳消长原理,阳气必然不足,但当阴气继续增加达到极过状态,此时原本不足的阳气突然开始增加直到太过,此时肺上的阴阳同时达到太过状态。由于阳气增加的趋势较阴气增加的趋势猛烈,人体开始表现为发热口干鼻子燥热等一系列阳的现象。此时的治疗方法是不去管太过的阳气,而专攻太过的阴气,服用性温热,入肺经的中药,驱除肺上多余的阴气,阴气驱除了,阴气达不到极过的状态,多余阳气自然开始减少,直到阴阳重新达到平衡,病就好了。这就是为什么明明看到有些人发热却仍给吃性温热的中药,明明看到有些怕冷,却仍给吃性寒凉的中药的原理所在。上面只是讲了一下“阴则阳之”,“阳则阴之”的治疗原则,涉及到的服用中药的具体治疗办法,笔者会在后面的内容中与大家交流的。讲了这么多,让我们再总结一下阴阳的8种变动趋势及相应治疗原则:

1、阳气太过,根据阴阳消长原理,阴气必然不足;治疗原则:吃性寒凉的中药,驱除多余的阳气。

2、阳气极过,根据阴阳转化原理,阴气必然太过;治疗原则:吃性寒的中药,驱除多余的阳气。

3、阳气不足,根据阴阳消长原理,阴气必然太过;治疗原则:吃性温热的中药,补充阳气。

4、阳气极不足,根据阴阳互根原理,阴气必然不足。治疗原则:吃性热的中药,挽救阳气。

5、阴气太过,根据阴阳消长原理,阳气必然不足;治疗原则:吃性温热的中药,驱除多余的阴气。

6、阴气极过,根据阴阳转化原理,阳气必然太过;治疗原则:吃性热的中药,驱除多余的阴气。

7、阴气不足,根据阴阳消长原理,阳气必然太过;治疗原则:吃性凉寒的中药,补足阴气。

8、阴气极不足,根据阴阳互根原理,阳气必然不足;治疗原则:吃性寒的中药,挽救阴气。上面8种阴阳变动趋势所对应的8种治疗原则其实就是“阴则阳之”,“阳则阴之”两大治疗原则的具体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