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用“职业生涯发展辅导”这一新的就业工作模式,代替原有的“就业指导”模式是大势所趋。共青团组织应该适应就业工作的变化,改变服务方法、策略,实现共青团组织满足社会需求和服务青年的根本职能。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共青团 服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正在逐步满足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市场在一定层面上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一方面社会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困难等问题,促使高校就业工作模式进行改革。相应地共青团如何适应就业工作的转变,发挥共青团的优势和作用,服务大学生就业,进一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实现共青团事业的新发展,是摆在共青团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优势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一直把党政所望、社会所需和青年所求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切身利益,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十多年来,就业工作还往往停留在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具体表现为对毕业生进行政策解说、信息发布、技巧指导三个方面。其局限性是,只重视了择业问题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其实质是“问题性”指导,而“发展性”指导这一就业指导的核心地位没有得到确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及功能的有效发挥。共青团的工作要与时俱进,适时转变大学生就业工作模式,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作用。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组织有着许多显著的优势是具备较为完备的组织体系,它覆盖面广泛,组织结构清晰,联系社会紧密;二是建立了丰富的学生理论教育、科技学术、艺术训练、文化教育等活动阵地;三是对青年学生具有明确的教育引导职能,具备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四是共青团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紧密联系社会,掌握大量社会就业资源信息。所以,共青团组织一定能够在大学生就业这项系统工程中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二、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是一个表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每年新增加的就业岗位远远大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另外大学毕业生虽然处于“三峰叠加”的就业形势下,但其在竞争中的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因此,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现象,主要源于大学生择业观念陈旧。很多大学生一心向往大城市,向往政府机关,向往事业单位,向往外企,甚至部分大学生宁愿放弃所学专业在大城市打零工,也不愿意到基层、到农村去工作。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需求出现了脱节,就业观与快速变化的市场已不对接。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已成为解决当前大学生群体就业难问题的一项首要任务。
大学生的就业观是大学生关于择业理想、动机、标准和方向的根本观念和看法。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应该首先通过思想教育和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一是转变一次就业的观念,树立多次选择的思想,在暂时找不到工作的时候,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方式;二是转变就业唯外企、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的观念,树立到能够发挥自己作用的各类经济组织中就业的思想;三是转变就业的地域观念,放宽视野,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四是树立创业思想,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二)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
1.就业信息平台。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是共青团的固有优势,共青团组织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开放式系统,遍及国家建设的各个行业。共青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体系广泛、宣传阵地多样、联系青年紧密这些优势,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
2.创新实践平台。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青年学生认识社会、社会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共青团组织应努力拓展社会实践的功能和领域,将有潜在就业机会的实践基地逐渐建设成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并不失时机地将就业实习基地转变为实际就业渠道。共青团组织还要主动求得政策支持和用人单位的实践舞台,积极开展“就业见习计划”,建设“学士后流动站”,促进优秀学生与见习单位的沟通,为有就业愿望而暂未能就业的大学生提供实践、实习机会,提供预备就业岗位和自主创业的条件,实现大学毕业生临时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3.完善创业平台。今后,大学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且逐渐会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引导毕业生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路,既是就业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大学毕业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共青团组织应发挥团组织的教育、引导功能,培养、训练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帮助大学生逐步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开辟大学生就业新途径。
(四)积极做好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基础性工作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团组织应主动与用人部门协作,在协调、调研、宣传等方面,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基础性工作。
1.制定大学生就业动态的调研机制
共青团组织要发挥与大学生联系紧、沟通多、了解深的群众组织优势,利用团组织的调研信息网络,对大学生关于就业创业的需求、思想和趋势定期开展专题调研,为学校制定相应的就业创业决策提供参考和服务。特别是了解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受挫后的心理状态,帮助解决困难,提供及时的信息来源。
2.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欠发达地区提供政策支持
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拓宽就业渠道的有效途径。团组织要鼓励优秀的大学生到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去工作、创业。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团组织要与党政领导沟通,制定相关的配套意见,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及欠发达地区提供支持。团组织还要在大学生服务过程中进行跟踪培养,积极为他们的未来谋划,为服务期满的志愿者做好相应的升学、就业等服务工作。
4.积极推进网上就业咨询服务体系的建设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已逐渐成为就业指导的主导型操作和重要手段。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就业信息,加强就业辅导已经成为共青团服务工作的重点之一。
就业信息网依托的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其中存储着关于毕业生资料、用人单位资料、单位需求、签约情况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共青团组织务必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分析,及时了解就业情况,制定相应的职业辅导相关政策。利用数据的统计功能,可以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处理,实现就业部门对就业工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以及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针对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的计划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