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家医圈的保健原则

 辰龙在天 2010-06-17
黄家医圈的保健原则

1.防病于未然

在保健上,“医圈”把对疾病的预防看得重于医治,强调“防先、治后”,提倡预防为主,医治为辅的原则。“医圈”认为:“善医者无病当有病,早病当晚病,小病当大病,分圈施治良效乃名医也”。预防时提倡不仅防无病,而且防有病的转化,早诊断、早治疗。

2.自我保健

①.防感冒:“医圈”认为:“热极生寒,寒极生热;寒热交错,交点杀命”,可见其感冒的危害性。感冒的预防对恶性疾块(癌症)患者尤其重要。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肿瘤患者,只要不感冒,病情就不会加重、转移、恶化和出现致命危险。临床中真正死于肿瘤的仅占死亡率的5%,其它95%的都是死于并发症。

②.防劳累:“医圈”认为:“多欲、劳倦则伤气耗精,疾病易滋生”。患者好好休息就是治疗,目前患者愈加年青化、知识化、健康化、勤劳化就是不注意休息所造成的。

③.防生气:“医圈”认为:“生气则易气结成疾”。“气顺则心肺平、食欲佳、睡眠好、三通顺、神明也;气不顺则心悸气短、头痛、失眠、多梦不思饮食、三通败而神衰”。因此,要防生气,遇事要冷静,有病要安心治疗,悲观失望、忧心忡忡、怒气冲冲都不利于健康。

④.防失眠:睡眠是一种休息方式,是恢复体力,增加免疫功能的好方法,睡好夜间11--3点的觉,就不算失眠。这期间的觉是子午觉,上下阴阳并合之时,人身阳气上行,故防失眠有利于健康。对健康人如此,对病人更如此。

⑤.提倡适当活动:指户外活动。人与大自然相通在广阔的天地里,便会顿感心胸宽广,精神愉快。对患者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提倡清晨散步,打太极拳。做气功可改善人体的微循环,气血通畅,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3.饮食保健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本能。患者对饮食保健应注意五化:

①.规律化:指时间、数量、次数要有规律。

②.营养化:以质量为主,调剂好生活。

③.口味化:除药物禁忌的食品外,根据口味进展,想吃就是需要,不想吃就是不需要;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这样才有利于健康。

④.药膳化:药膳俗称食疗。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吃点药膳,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如党参、黄芪、银耳、枸杞、玉竹、山药、莲子、薏仁米炖鸡、鸭、乌龟、甲鱼等等,有利于身体健康。

⑤.多样化:营养要补充,应多样化。多吃一些品种,才能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更多的微量元素。
 
 
 
 
关于“黄家医圈”
 
       “黄家医圈”是一套比较独特完整而又博大精深的宏观哲学、医学理论,他诞生于唐朝末年宋朝初年,后辗转相传于滇东北大药山下的黄氏“草药世家”,是古老而又神秘的黄氏家传哲学医学理论《黄氏圈论》的一部份。在黄氏家族中,这一理论作为祖传秘学,在近代数百年间,仅以心传口授、一脉单传的方式相传,毕业于的黄传贵是这一家传哲学医学理论的唯一传人。他运用现代医学理论和科学的方法,发掘整理了祖辈秘而不传的家医真谛,并奉献于国,服务于民,变家宝为国宝,让这颗祖国民族民间医药学的璀璨明珠散发出它应有的光芒。 
                                  
        1988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组织的专家论证会上,“黄家医圈”被论证通过。  
                                    
        1990年10月,在首届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上,“黄家医圈”荣获了神农杯优秀奖,进而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 
                                  
        1993年8月和1995年9月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和泰国曼谷举办的两届中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展览会上,“黄家医圈”以其惊人的诊断技术,良好的治疗效果,充分展现了“黄家医圈”理论的无穷魅力及其内在价值,其系列药品连获12项大奖,震惊海内外。
                                    
        1997年8月,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全国二十三家地方电台对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黄传贵---黄家医圈第八代传人》一书联播之后,中国中央电视台一、四、八频道又播出了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黄家医圈》,颂唱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曲赞歌…… 
                                  
        2003年11月,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组织专家对“黄家医圈”的哲学理论《黄氏圈论》进行论证,再次获得通过。 
                                 
                                    
        《黄氏圈论》的理论是在以“中”为核心、以“天地八字”和“生命八字”为内外环境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 
                                 
                                    
        《黄氏圈论》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涵天、地、人、道、兵、武、医、杂等八大领域,其哲学观是以“中生万物”为核心,以“圈、网、族、形、数、向、力、时”为内容的“天地八字”,从哲学的角度阐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和存、相称、离杀、转归的过程,不仅反映了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内部联系,而且揭示了古典的、灵变的时空观。其生命观是以“万物有命”为核心,以“物、神、性、气、血、道、光、温”为内容的“生命八字”,从生理角度探索人体生命科学的内涵。从整体而言,乃是阐明天、地、人及其相互关系的有别于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另一种认知和另一种表述和学术体系。而“黄家医圈”则是《黄氏圈论》在医学实践应用中的重要体现,是哲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医学理论体系,是《黄氏圈论》思想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医学领域的经验总结,是黄氏哲学思想与医学实践的高度统一。“黄家医圈”的主要内容是“内外合一、五诊合参、分圈施治”,核心是“脉”。黄氏家传的“千步脉”共1521步, “百病均在其中”,是“圈圈”学说在人体的综合反应,其妙无穷。  
       “黄家医圈”在实践中获得极大的成功,影响遍及国内外。  
                                    
       “黄家医圈”集天地之灵气,树生命之旗帜,融自然与生命为一体,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无论在诊断、治疗、还是康复、保健方面,都展现出了它无穷无尽的魅力。 
                                  
                                    
        从八十年代末期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黄家医圈”早已不再是一种封闭落后的家传性、地域性的医学文化,更不只是一种家族济世谋生的手段。作为一项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伟大事业,黄家医圈已在美国、德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或经济合作关系。在国内已有89个科研协作网点,在云南创办了“云南省南疆医院”、“云南黄家医圈制药有限公司”、“东方民族民间医药学院”、“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云南黄家医圈中医药研究所”、 
       “黄家医圈专业委员会”、“中国黄家医圈网站”、“黄家医圈旅游咨询中心”等,现已形成集医疗、科研、教学、生产、营销、网络、食疗、旅游等为一体的集团化产业,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黄家医圈”正以无限的生机,在黄传贵的带领下,迎来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