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的医德随社会公德变化吗?

 如东未然 2010-07-01

医生的医德随社会公德变化吗?

1楼

“医德”是医生的职业道德。医改前,我们的医疗技术人员因诚实行医、专注人民、不计所得、低价收费等等高尚医德而被百姓誉为人民的“白医天使”。“医德”成为天使的“翅膀”。还是这群医生,在一次轰轰烈烈的改革之后,仅仅20年间光环散尽,天使折翅,集体变成“黑医”和“白狼”。如今医疗出现的看病贵、看病难,药品虚高定价、乱开药等药品市场混乱现象,拉大网检查等项目滥用迹象,不必要服务等资源浪费现象,红包、回扣等医德医风滑坡问题,医疗机构追求经济收益的赚钱形象等。不满意的不仅仅是政府,也有百姓,更有医疗自身的成员,并使医患关系迅速恶化。


     这其中的原因不该值得我们彻底思考么?谁“搅浑”了我们的医德,什么力量逆转了我们的医疗宗旨,什么使医疗行业追利忘义,谁使百姓不堪重负,何以医患关系迅速恶化?百姓的责骂,医生的委屈, 政府的“关注”、媒体的穷追猛打,卫生人真的变节了么?医改失败是“医德下降惹的祸”么?

(一)从数据看政府投入不足,百姓看病从“政府买单”到“自掏腰包”

     从80年代初开始的医改,是伴随着国企改革开始的,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医疗也陆续被推向了“市场化”。市场化的医疗出现逐利行为使得医疗费用快速增高,国家政府对医疗事业的投入也严重不足:


    (1)医改前1978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3%,但城镇的大部分职工都是回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可以报销的,可以说那时的医疗费用几乎是由国家来承担的。



    (2)到2004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5.5%,但我们的“补偿机制”(既看病费用的报销体系)却没跟上! 大多企事业职工已经没有单位报销的政策了,我们的医疗保险(覆盖率不足人口的40%)能给报销多少呢?如今的医药费几乎是由老百姓自己“掏腰包”的!

   

    (3)不但如此,从78年到04年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虽从3.0%激增至5.5%看似并不大,但2.5%的差却使老百姓人均个人自掏腰包的人民币数量,猛增长了高达133.4倍。

     记得05年有一篇分析医改失败的文章,问利益究竟流向了哪里,谁是医改获利者,因为顺着利益的流向,可以找到医改失败的原因了,但当时的文章分析不出来。其实获得利益的是我们的政府。1978年到2004的26年中,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从3.0%激增至5.5%。政府和社会投入增加了支出增长仅26.8和31.4倍,与GDP增长相仿。这和百姓个人承担的133.4倍相比,是什么比例?而且有些百姓看病是从政府买单,变成自己买单。故利益的获得者——是国家政府(本该政府间接获利嘛)!

(二)体制缺陷压制并扭曲了医德,医德背负了体制缺陷的“黑锅”

     卫生事业从政府投入的“社会公益事业”,转向走“商品化”的自负盈亏道路,怎么能保障他的社会公益性呢?在政府不投入的前提下,医院为了生存势必要靠自己赚钱来养活自己,因此政府给了医院以“市场经济的商人”身份,并给了他特殊的免税政策(可以收取药品费用的15%)等一系列保护性政策,成为“以药养医”的根源所在。加上“国有医院”凭借他的“管理者”是各个地方政府,既“教练、裁判和运动员”三方为一身,因此可打着“政府的旗号”收费了。医疗成为垄断行业下,带着“上房宝剑”出卖医疗技术的“商店”,医生成为“小贩”。

     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政府投入不足的部分一定要医院从老百姓的腰包里“赚”出来。而各个医院“收入多少钱算‘够用’了”呢?我想这个问题除了医院的主管领导,连医生都未必知道。我知道有些个中小市县级的医院、卫生局和审计部门都是一家人,和地方政府同在一个财政盘子里吃饭,政府给医院的补贴总是连年减少,经济指标却连年加码,有的贫困县竟然把医疗和教育的收入作为“返补”财政的营利单位。因此逼迫医疗的逐利行为愈演愈厉,甚至出现“乱收费和乱涨价”。 上级监管和审计等查出来又能怎么样,作为“地方功臣”的领导,大不了从新选职任命到其他部门继续为官。所以演变成为“逐利忘义”,导致——看病贵、看病难,药品虚高定价、乱开药、乱涨、,拉大网检查等等现象急遽增加了。

 医疗部门是集中中国博士、硕士等最多的行业,其中当然不缺乏道德水准,主流是好的,但绝对是服从医疗上级指挥命令的一族,而今天就因为是服从上级指挥,并想方设法地去完成上级任务,却成为“医德下降”的最大原因!为啥听从医疗上级指挥却成为错误了呢?因为医改革前,从中央到地方医疗方针是保持一致的;改革后,因为投入不足的问题,中央和地方政策方针就并不全一致了——中央政府想让“医疗费用降下来”,但却不肯出钱;而地方政府和医疗单位想“医疗费用提高”,从而少补贴。这群卫生技术人员也务实地选择了听从地方政府和医院的“鼓励创收”了,因为“鼓励创收”的含义就是“过度医疗”的代言,所以被骂为“医德下降”了。既然医院和科室完不成指标就要倒闭或开不出工资的时候,“医德”在集体利益下显得“脆弱”和“下降”了。医生不是***党员,此时对普通 “炎症”是选择较便宜的“青霉素”或者是“先锋霉素”的时候,可能就有偏差了。着重提出一点,目前的医生的态度生冷硬和勒卡索要红包回扣等等,的的确确是真正的医德下滑问题,确实属于在整顿范围之内的。治理这些,也符合广大医生们的意愿!

     现实体制下的国有公立医院(非营利性医院)在政府投入不足的前提下,除了招牌外,几乎和私立医院(营利性医院)没啥两样!我作为医生几乎不知道“公立医院”还有几家是不需要赚够“效益指标”还能开出工资和奖金的,这些都是百姓的血汗钱,而这些做法都是医生的错么。虽然是微薄的工薪,甚至我本人也是最怕医院经营不善而开不出工资的人。说医生是有“红包”的,可你又知道多少人在拒绝着红包呢。以前曾有过的院内“回扣”是医院规定奖励医生的“正当收益”。这是为什么医疗出现“逐利”的根源所在。也是所谓“医德下滑”的根源所在。

     医改20年,“医德下降论”背负了体制的“黑锅”,而真正的根源问题被忽略了。因为医疗是个特殊的行业,医疗过程是通过每个医生的双手来完成的,百姓自然更愿意相信是医生 “黑”了他们钱的人,把医疗问题归结为医生的“医德下降惹的祸”了,而“决策”和“体制”等根源问题被忽略了。国外没有医德这个概念,人家的医疗体系比我们好上几倍!那些至今还在挖掘新闻线索鼓吹“医德”下降是医改失败原因的记者们,简直就是颠倒黑白,用屁股和后脚跟思考问题的人!

(三)医德“主流”并未下降 一旦体制改变医德仍会从放光芒

     我对“医德下降”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我持有疑义。按照把医疗作为于社会公益事业并“无偿为百姓健康服务”的宗旨来说(原医改前宗旨),医生的做法的确是“有偏差”或“医德下降了”。但对医院和主管部门 “鼓励多创收”来说是应该提倡和表扬的。为医院的利益而选择“逐利”行为,这仅仅是医生们的错么?注意:凡是每年医院评选先进和劳模的时候,经济指标完成的好坏是“重要指标”,难道说劳模医生就是“医德”最坏的医生么?你可能要问为什么医生不去“反抗”,靠“医德”来弥补体制缺陷的要求本身就是个“乌托邦”!

     我对医生的医德有个比较公正的划分:我们有10%的医生永远是好的,无论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收受红包并能公正行医; 我们也有10%的医生永远都是坏的,无论什么体制下都不顾患者利益收红包;而其中的80%的医生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可能在一个好的体制制度环境下变成好医生,也可能在一个混乱制度环境下伦为坏医生。 那么我想问您:我们是想建立一个好体制和制度,把那80%医生拉到好医生的这边,使得我们能有90%的好医生去为老百姓服务好呢? 还是不去改善体制和制度,等到那80%医生变坏后,加上那原本坏的10%共计90%的坏医生,而去一同打击惩处以图痛快呢?

     医改20年,因为体制原因导致出现的医疗行业的逐利行为,被认为是医生的“医德下降了”。但我也认为,一旦政策和体制的改变,医疗行业的逐利行为也必然会随之改变,“医德”将会从新发光发热了。中国70%医生的医德并未“下降”,排除那永远坏的10%,剩下的20%医生在好体制下仍然可以转变回来,从新发光发热!有例可证:在“乱收费”最严重的2003年出现的“非典”期间,在政府的一声令下,出现的战胜SARS病毒的战役中,涌现出来“感动中国”的可歌可泣的医德颂歌,难道是一群“道德败到极点”的一群“黑医”和“白狼”所能“装”出的么?

     拂去尘土,医德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