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技术要求
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技术操作要求,但一般认为均必须符合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的基本技术要求。 (一)持久 是指手法能够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与操作规范,持续操作一定的时间,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因为大部分推拿手法在临床及保健应用时,需要操作较长的时间,保持较长时间的刺激,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二)有力 是指手法在应用时,从总体来讲必须有一定力量。当然力量的大小,要因人而异,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施治部位、病症虚实等情况适当灵活掌握。其基本原则是既保证疗效,又避免发生不良反应。通过一定的手法训练和临床应用,会产生一定的巧力和技巧力。 (三)均匀 是指手法的操作必须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动作速度要均匀,不可时快时慢;动作幅度要均匀,不可忽大忽小;力量要均匀,不可忽轻忽重。通过节律性的良性刺激,才能达到更有效的效果。 (四)柔和 是指手法操作时,既要有一定的力量,又要舒适自然,应做到重而不滞,轻而不浮,刚柔相济。动作稳柔灵活,用力平稳,讲究技巧性,动作变换自然流畅,毫无涩滞。 (五)深透 是指手法的刺激不能局限于体表,而要达到组织深处的筋脉、骨肉,功力也应达于脏腑,使手法的效应能传之于内。 应该指出的是,在临床实际运用中,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这五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孤立的提出或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恰当的。手法的持久操作能使功力逐渐渗透,均匀协调的动作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和技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即所谓“刚中有柔,刚柔相济”,这样手法才会具有良好的渗透作用。所以说手法是一种技术难度大、技巧性高的操作技术,只有通过刻苦训练,细心体会,才能逐步掌握,娴熟运用。 二、 整复类手法的操作要求 由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保护作用,以及在病理情况下,错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呈现的紧张状态等多方面原因,给手法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保证手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整复类手法的操作应符合稳、准、巧、快的基本技术要求。 (一)稳 是对整复类手法安全性方面的操作要求,强调在施行手法整复时,首先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应排除整复类手法的禁忌证,并要掌握其解剖生理知识,选择正确有效的手法。而且就手法操作本身而言,必须做到平稳自然、因势利导,切忌生硬粗暴。一般来说,某一个关节可以通过多种手法来实现整复的目的。可根据具体病情、患者适宜的体位、以及手法的特异性作用,来选择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手法,不能过分依赖某一种单一的扳法。此外,也不可一味追求手法整复时出现的“卡嗒”声,它并不是判断整复成败的惟一标准。 (二)准 是对整复类手法有效性方面的操作要求,强调进行关节整复时,一定要有针对性。首先必须明确手法的应用指征,并明确诊断,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在手法操作过程中,整复的位置要准确。如施行拔伸类手法时,通过变换拔伸力的方向与作用点,可以使作用力更好地集中于所要整复的关节部位,而在施行脊柱旋转扳法时,则可以通过改变脊椎屈伸与旋转的角度、以及手法的支点位置,使作用力集中于需要整复的关节部位。 (三)巧 是对整复类手法施力方面的操作要求,强调运用巧力,以柔克刚,以巧制胜,不可使用蛮力、暴力。从力学的角度分析,大多数整复手法是运用了杠杆原理。因此,在施行关节整复时,力的支点选择与力的组合运用非常重要,同时还要考虑不同体位下的灵活变化。要尽可能地借患者自身之力完成手法的操作,应根据不同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运动方向因势利导。这样才能做到“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四)快 是对整复类手法发力方面的操作要求,强调发力时要疾发疾收。首先,要对发力的时机做出明确判断,它主要依靠手下的感觉,一般是在关节活动达到极限位而又没有明显阻力时发力;其次,无论医者采用哪一个部位发力,一般都是运用了自身肌肉的等长收缩方式进行,即所谓的“寸劲”,很少有形体和关节大幅度的运动;再次,要对力的大小进行控制,不能生拉硬扳,发力时间宜短促,不宜过长。 以上4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应贯穿于每一个整复手法操作的全过程。明·张介宾曾告诫说:“导引者,但欲运行血气而不欲有所伤也,故惟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乃胜是任,其义可知。今见按摩之流,不知利害,专用刚强手法,极力困人,开人关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病者亦以谓法所当然,即有不堪,勉强忍受,多见强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病,而适以增害。用若辈者,不可不慎”(《类经·官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手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三、 手法操作的注意事项 本节着重讨论手法操作本身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关于手法临床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将在《推拿治疗学》中详细介绍。 一、手法操作前要求 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之一、它对骨伤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五官科等各科的许多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具有强身保健、预防疾病、祛病延年的作用。当然,也有许多疾病不适合用推拿治疗,因此我们运用手法治疗前一定要明确推拿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即使推拿保健,推拿前也应对顾客身体状况进行了解,以便合理地选择手法。因此,手法操作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诊断。 (一)推拿适应证 1.各种软组织病变、关节错缝、腰痛、胸胁迸伤、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落枕、漏肩风、类风湿性关节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和骨折后遗症等。 2.内科中的头痛、失眠、胃脘痛、胃下垂、便秘、腹泻、呃逆、肺气肿、癃闭、胆囊炎、哮喘、高血压病、心绞痛与糖尿病等。 3.外科中的乳痈初期、褥疮和手术后肠粘连等。 4.妇科中的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盆腔炎与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等。 5.儿科中的发热、腹泻、呕吐、便秘、痢疾、疳积、咳嗽、百日咳、遗尿、尿闭、夜啼、惊风、肌性斜颈与小儿麻痹症等。 6.耳鼻喉科中的近视眼、鼻炎、声门闭合不全、耳鸣耳聋、咽喉痛等。 (二)推拿禁忌证 1.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如肝炎、肺结核等。 2.某些感染性疾病,如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 3.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如紫癜、咯血、便血、尿血等。 4.烫伤与皮肤破损的局部。 5.皮肤疾病(各种癣、湿疹、脓肿等)患处。 6.骨与关节结核、肿瘤及脓毒血症等。 7.外伤出血,骨折早期,截瘫初期等。 8.严重的心、脑、肺、肾等器质性疾病,禁止单独使用推拿手法。 另外,过于疲劳和饮酒过量者要禁用或慎用推拿。经期的女子或孕妇的腰腹部禁用推拿。 二、体位的选择 手法操作前要指导患者选择好正确的体位。要指导患者选择感觉舒适,自然放松,既能维持较长时间,又有利于医生手法操作的体位。当然,医者也要选择好自己合适的体位,宜选择一个手法操作方便,并有利于手法运用、力量发挥的操作体位。同时要做到意到、身到、手到,步法随手法相应变化。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术者身体各部位动作要协调一致。患者主要的体位有: 1.仰卧位 患者仰面朝上,两下肢伸直,上肢自然置于身体两侧,或根据治疗需要,令患者一侧上肢或下肢外展、内收、上举、屈曲等。 2.俯卧位 患者背部朝上,两下肢伸直,上肢自然置于身体两侧,或屈肘前置于头部两侧,或根据治疗需要,令患者一侧上肢或下肢外展、内收、上举、屈曲等。 3.侧卧位 患者面部朝左或右,两下肢自然屈曲,或一屈一伸,在上的一侧上肢自然伸直,靠床面一侧上肢置于床面或屈曲置于面部前方。 4.端坐位 患者端正而坐, 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大腿与地面平行,两上肢自然下垂,两手置于两膝上。 5.俯坐位 患者端坐后上身前倾,二肘屈曲置于大腿上。 三 、手法的选择 在推拿过程中运用什么手法,应根据疾病的性质、病变的部位,治疗的对象,并结合各手法的特点,灵活地辨证选择。例如:关节功能障碍者,常选用摇法、扳法、拔伸法等运动关节类手法;关节错位者,常选用扳法、拔伸法、平端法等整复关节类手法;如果治疗范围较广,可选用接触面较大的手法,如■法、揉法等;如果治疗范围较小,或仅限于某一点上,可选用接触面较小的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指揉法、点法、压法等;形体健壮肥胖者,可选择刺激性较强的手法,如压法、肘揉法、踩跷法等;形体瘦弱者,可选择刺激性较弱的手法,如揉法、摩法等。此外,对于治疗某一疾病的手法,医者既要掌握一般规律与常法,又要注意临症变通,随着病情的进退,主要痛点与次要痛点的增减、转化、消失等,综合分析及时进行手法的增减。 四、力量的运用 一般而言,手法的力量与刺激性成正比关系。即手法力量越重,刺激性越强;手法力量越轻,刺激性越弱。因此,手法在应用过程中,力量要辨证应用,力量的大小,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来讲,形体健壮者,手法的力量宜重;形体瘦弱者,手法力量宜轻。软组织损伤的初期、局部肿胀,手法用力宜轻;软组织损伤后期手法用力宜重。年老体弱,用力宜轻;初病体实,用力宜加重。另外,就一个完整的手法操作过程而言,一般宜遵循“轻—重—轻”的原则,即前、后1/4的时间手法用力宜轻一些,中间一段时间手法用力量相对宜重一些,体现出一定的轻重节奏变化。而具体在某一部位操作时,又需注意手法操作的轻重交替,以及点、线、面的结合运用。不可在某一点上持续性运用重手法刺激。对于感觉障碍者,用力要慎重。 五、时间的把握 手法操作时间的长短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时间过短,往往达不到疗效;时间过长,往往对局部组织产生损伤,或耗伤人体正气令患者疲劳。所以,手法操作的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病变部位、所应用手法的特点等各方面因素灵活确定。每次治疗一般以10~20分钟为宜,对久症、重症可适当增加时间。 六、手法操作的顺序 手法操作要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是从自上而下,先左后右(或男左女右,即男性患者先操作左侧后操作右侧,女性患者则反之),从前到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可依具体病情适当调整。局部治疗,则按手法的主次进行,即:先用松解手法后用整复手法。 七、介质 推拿时,为了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损伤,或者为了借助某些药物的辅助治疗作用,可在推拿治疗部位的皮肤上涂上一定的润滑剂或药物制剂,这种润滑剂或药物制剂统称为介质,也称为递质。运用介质的推拿方法也称膏摩。应用介质即可以减少摩擦又可以促进药物制剂的吸收,增强药物的作用。如宋代医家指出 “若疗伤寒以白膏摩体,手当千遍,药力乃行,则摩之用药,又不可不知也。”(《圣济总录》)。张景岳也提出 “治发热便见腰痛者,以热麻油按痛处揉之可止”(《景岳全书》)。目前,推拿临床中运用的介质有很多,详述如下: (一)介质的种类与作用 1.滑石粉 即医用滑石粉。有保护皮肤和便于手法操作的作用,适用于各种病症,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介质,在小儿推拿中运用最多。 2.爽身粉 有一定的清热祛湿的作用,常用于夏季多汗时,多用于小儿临床病症。 3.葱姜汁 由葱白和生姜捣烂取汁使用,也可将葱白和生姜切片,浸泡于75%乙醇中使用,有祛风解表、温经散寒的作用,常用于冬春季节风寒感冒及小儿虚寒病症。 4.白酒 有散寒除湿,通经活血的作用,对发热病人尚有降温的作用,一般用于急性扭挫伤与感冒发热病症。 5.冬青膏 由冬青油、薄荷脑、凡士林与少许麝香配置而成,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及软组织损伤。 6.薄荷水 取少量薄荷,用开水浸泡一定的时间,放凉去渣后,即可应用,有清凉解表,清利头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小儿风热感冒。 7.木香水 取少量木香,用开水浸泡一定的时间,放凉去渣后使用,有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急性扭挫伤及肝气郁结所致的胁肋疼痛等症。 8.凉水、井水 也可作为介质应用。有清凉肌肤与退热的作用,一般适用于外感热证。 9.红花油 由冬青油、红花、薄荷脑配制而成。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急性或慢性软组织损伤。 10.传导油 由玉树油、甘油、松节油、酒精、蒸馏水等量配制而成。用时摇匀,有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软组织慢性劳损和寒湿痹症。 11.液体石蜡 用擦法时,涂上少许,可加强手法透热的作用,而提高疗效;民间常用于刮痧疗法中。适用于腰背痛疼与软组织劳损症。 12.外用药酒 取当归30g,乳香20g,没药20g,血竭10g,马钱子10g,川芎10g,生地10g,桂枝30g,川草乌各20g,冰片1g,浸泡于1.5kg高浓度白酒中,1周后即可使用。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寒湿性关节炎病症。 (二)介质的选择 1.辨证选择 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分型,根据证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介质。从总体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即辩寒热。寒证,选用有经散寒作用的介质,如葱姜水、冬青膏等;热证,选用有清凉退热作用的介质,如凉水等。 2.辨病选择 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介质。软组织损伤,如关节扭伤、腱鞘炎等可选用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作用的介质,如传导油、红花油、冬青膏等;小儿肌性斜颈可选用润滑性能较强的滑石粉、爽身粉等;小儿发热可选用清热性能较强的酒精、凉水等。 3.根据年龄选择 成年人,一般而言,不论粉剂、水剂、酒剂、油剂均可应用。老年人常用的介质有酒剂与油剂;小儿常用的介质主要选择滑石粉、爽身粉、酒精、葱姜汁、薄荷水、凉水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