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体诗写作入门

 圈哥 2010-07-07
 近体诗写作入门
    中华民族的传统诗歌(诗、词、歌、赋等),博大精深,雄健典丽,宛如一部色彩斑斓的画卷,一部经风雨动鬼神的乐章。你如果沉酣其中,必定会受到它那烂如云霞的诗美感染。
    应诗词学会领导田卫平先生之约,在《紫薇》上发表点关于诗词写作方面的知识,共连载之用,欣然命笔。大体上分作四部分来写,一、韵格,二、声律,三、章法,四、技巧。
    第一部分我们先来谈谈用韵方面的知识,这里谈的是新声韵,新声韵的简表如下:
    表一:
    中华新韵(十四韵)韵部表
    一、麻 a、ia、ua
    二、波 o、e、uo
    三、皆 ie üe
    四、开 ai uai
    五、微 ei ui
    六、豪 ao iao
    七、尤 ou iu
    八、寒 an ian uan üan
    九、文 en in un ün
    十、唐 ang iang uang
    十一、庚 eng ing ong iong
    十二、齐 i er ü
    十三 、支 (-i)(*)零韵母
    十四、姑 u
    一、新声韵的使用原则:
     1、韵部划分的依据——普通话。以普通话为读音的标准,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  
    2、韵部划分的标准——同身同韵。用《汉语拼音》注音,韵母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韵母中开头的i、u、ü,称为韵头;韵头后面的元音部分称为韵腹,它是韵母发音的主部;韵腹后面的辅音部分,即n、ng,称为韵尾。韵腹和韵尾全称韵身。有的韵母没有韵头,只有韵身。有的韵母没有韵尾,韵腹即是韵身。显然,韵身相同的字,发音取同一收势,读起来是和谐统一的,因而是押韵的。
    所谓“同身同韵”,即是将韵身相同的字,归于同一韵部。这样就使音韵划分有了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和尺度,从而使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考虑到汉语拼音使用英文字母时的具体情况,在判定“同身”时,对个别具体情况有所调整。
    3、平仄区分的原则——只分平仄,不辨入声。每个韵部中发音为阴平、阳平的字,即为平声字;发音为上声、去声的字,即为仄声字。 不再区分入声字。这样,每个韵部实际上自然分成了平声、仄声两个部分。用入声韵的词牌,用新韵时改用仄声。
    为了同时使用《平水韵》(关于平水韵,后面还要提及)时更加方便,在每个韵部的后面标出该韵部平声字中所含的原入声字。仄声部分中的原入声字不再标出。
    4、多音字的归属原则——音随意定,韵依音归。对于多音字,根据其不同的读音,分别归属于相应的韵部。在使用时,根据该字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确定其读音,从而确定其所属韵部及其平仄划分。
    5、与旧韵书的关系——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
创作旧体诗,提倡使用新韵,但不反对使用旧韵,如《平水韵》。但在同一首诗中,对于新旧韵的不同部分不得混用。为了便于读者欣赏、便于编者审稿,使用新韵的诗作,一般应加以注明。
    一般说来,新韵比旧韵要简单、宽泛,且容量大,这对于繁荣诗词创作应该是有促进作用的。但这并不妨碍继续使用旧韵,这就是“今不妨古”的原则。而且,即使使用新韵,也可以使用比《中华新韵》更严、更细的韵目,这就是“宽不碍严”的原则。

    二、新声韵几个问题的说明
    1.e、o 同韵。
  e 与 o 在汉语拼音中发音的区别,是依赖于声母的,当其与 b、p、m、f 相拚时,发 o 音,与其它声母相拚时,发 e 音。它两个其实是一个韵母,只是与不同的声母相拚时,才造成了读音的微小差别。《平水韵》同归五歌,《十三辙》同入“梭波”,说明古时差别更小。《注音字母》中用ㄛ、ㄜ表示,采用两个形近的字母,正是反映了读音的实际情况。因此,把 e、o 归入同一韵部,是在实际发音上是不违反“同身同韵”的标准的。
  2. eng、ong 同韵。
  韵母 ong 的使用,只是《汉语拼音方案》的特殊处理。从音韵学角度上讲,ong、iong 的韵腹都不是 o,而是 e,即应为 ueng、ǖeng,其韵身都是 eng 。《汉语拼音方案》中还有一个韵母 ueng,与 ong 同音,可见 ong 与 ueng 是等效的。 在《注音字母》中,ong、iong 即为ㄨㄥ、ㄩㄥ。介母不同,韵母同为ㄥ,其与 eng 同身同韵的状况,更是一目了然。《平水韵》分为一东二冬八庚九青十蒸,至《十三辙》统归中东,反映出古人已经认识到它们可以是同韵的。
  3.ie、ue 的韵身不是 e,而是 ê。
  我们所说的“同身同韵”的标准,是以字的实际读音为依据的。《汉语拼音方案》为了简便,对个别字母的使用做了调整。比如,ie、ue 中的 e 实际应是 ê,即《注音字母》中的ㄝ,为了简便,以 e 代之。注音时是简便了,划韵时却增加了一层假而具。必须抛开假而具,按照其实际读音划韵。因此 ie、ue 不应与 e 同韵,而应自成一韵。《平水韵》中,此二韵杂于九佳六麻,《十三辙》始辟“乜斜”,反映出读音的发展分化状况。
  4.an、en 不同韵。
  这两个韵母的字,有一部分在古代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因而《平水韵》把它们归入同一个韵部(十三元)。现在有些地方方言中还保留着这种坊音,但普通中已明显的区别出来了。这两个韵母虽然都是以鼻音n做为韵尾,但做了韵腹的主元音不同,因而韵身不同。按照“同身同韵”的标准,不应同韵。
  5.en、eng 不通押。
  古人多有 en、eng 通押现象,多见于词。现在有的地方方言中,仍有 en、eng 不分的现象,即是古音的残留。普通话中,它们的读音差别是非常明显的,不能通押。且新韵只有十几个韵部,字量大,余地大,用韵再无放宽的必要。因此,不论从“同身同韵”的标准来说,还是从具体操作的尺度来说,这两个韵部都不应再通押。
  注:为简便起见,本文所举旧韵部仅为平声韵部,对其仄声韵部,根据“同身同韵”的标准,读者用者自会解决其韵部归属,兹不赘。
    三、新声韵的记忆方
新声韵表一的每一个代表字,都可以用一个同韵字代替,这样可以快速记忆:
    表二
    一、麻 a ia ua (华)
    二、波 o e uo (国)
    三、皆 ie üe (写)
    四、开 ai uai (开)
    五、微 ei ui (岁)
    六、豪 ao iao (涛)
    七、尤 ou iu (又)
    八、寒 an ian üan(篇)
    九、文 en in un ün (新)
    十、唐 ang iang uang (江)
    十一、庚 eng ing ong iong (中)
    十二、齐 i er ü (玉)
    十三 、支 (-i)(*)零韵母(诗)
    十四、姑 u (谱)
    上面括号里的汉字,可以调整顺序为比较有意思的韵句:
    中华诗国开新岁,又谱江涛写玉篇。
    表三
   (庚)中: eng ing ong iong
   (麻)华:a ia ua
   (支)诗:(-i)(*)
   (波)国:o e uo
   (开)开:ai uai
   (文)新:en in un ün
   (微)岁:ei ui

   (尤)又:ou iu
   (姑)谱:u
   (唐)江:ang iang uang
   (豪)涛:ao iao
   (皆)写:ie üe
   (齐)玉:i er ü
   (寒)篇:an ian üan
    也就是说,如果你记住了“中华诗国开新岁,又谱江涛写玉篇”这个韵句,也就掌握了中华新韵。但是在使用的时候,最好还是用表一的排列来描述。比如,“马”属于一麻韵,不可以说属于“华”韵,“田”属于八寒韵,不可以说属于“篇”韵,类推。

    四、推广新声韵的必要性
    1.平水韵简介
    学习新声韵,不能不提到旧声韵,旧声韵一般是指《平水韵》,《平水韵》是南宋时江北平水人刘渊编写的韵谱,将原来韵书的206合并为107韵(被后人改为106韵),因其是平水人而得名。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代,那么,唐朝人写诗的韵律是什么呢?我们不妨这样认识:我国最早的韵谱可能是三国魏李登《声类》,以及后来淋;林林总总更多的韵书。隋代陆法言,以四声分为二百零六韵,编为《切韵》一书,便成为千古韵书之祖。及至清代将《平水韵》改称为“佩文诗韵”,也是一百零六韵。王力先生曾指出,因为《平水韵》是根据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的,所以,唐人用韵,实际上用的是《平水韵》。
    2.旧韵已不适合于时代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观点——“韵律同时也是追求音乐节奏的美感。”说这话的那位朋友可能也不懂什么是“音乐节奏的美感”,当然相信很多诗词爱好者包括这方面有一定成就的方家学者不一定就懂得什么是“音乐节奏的美感”。但不懂得“音乐节奏美感”的诗词爱好者或专家学者并不因为这个问题而影响到他们在创作和研究。就算懂得音乐节奏美感的人创作或研究诗词,也只能说是懂得当代的音乐,而与旧诗词相关的音乐也似无从懂得,就更别说是能通过音乐节奏的美感来要求诗词的韵律了。
   宋词的乐谱早于宋末明初便逐渐流失,到清代王奕清主编词谱时已经无可与词谱一同考证了。清人学者尚不能考证前几代乐谱,今人来考证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天方夜谈。
    3.几个为题的解释
   “怎么能取消《平水韵》呢?”
    诗韵改革不是要取消《平水韵》。学会方针中“知古” 的“古”字就是指的《平水韵》。“双轨”中的一轨,就是指的《平水韵》。诗韵改革是要“允用新韵”,提倡新韵,由“单轨”变为“双轨”。千万不要一谈诗韵改革,便以要取消《平水韵》。
   “不依平水韵,算什么旧体诗呢?”
    旧体诗的标志并不仅仅是韵,而是体式,风格、神韵等诸多方面。韵仅仅是其中一个形式因素,而且不是决定因素。《平水韵》,是以宋音为依据划分的。时过“音”迁,代有新韵,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其实,古和今是相对的,《平水韵》对于宋以前的古音来说,也是“今韵”;与《诗经》《楚辞》,相去甚远;即于唐韵,亦多异处。难道宋以前的诗词,就不算旧体诗了么?
    “现在很多地方方言中还有大量入声读音,入声也应算今声,理当入今韵。”
    方言不能作为国家、民族的代表语言。即如《平水韵》,也是以当时流行最普遍的“官话”为依据,并未囊括当时所有的方言。如按方言划韵,就不可能有全国统一的韵书,这既有悖于国家大政方针,也有悖于广大诗词作者读者的愿望,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所不能采取的。

    总上所述,关于新旧声韵之争,可以用一位资深专家的一首诗做结:
    思无邪者是诗经,言志永言源立诚。
    李氏哀音失家国,文公正气过零丁。
    人间之说有无境,宋代的论大小乘。
    今古方家写胸臆,管他旧韵与新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