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1613-1682) 中国明末清初学者和地理学家。初名绎,清初更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平生学风严谨,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经学、音韵学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他注重经世致用,凡社会风俗,民生利弊,必亲历体察;于地理考证,不完全依赖文字记载,而重视实地调查,经历南直隶(今江苏)、浙江、北直隶(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省,纠正前人不少错误。 行书王維诗立轴 南京艺兰斋藏 释文: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节录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作品介绍:这一天是1682年的小除夕,顾炎武已在山西曲沃住了一年。北游25年,他还是第一次在一个地方“淹留”超过三个月。70岁的他,一年患了几次呕吐和风寒。快要走不动了,他想。今天是小除夕,顾炎武兴致很高。他写道:夜晚登上山岗,看见远处灯火明灭,听见狗像豹子一样的叫声。他独坐着,童仆也静默一边,坐对清泉流水,想起那时携手赋诗的情景。在感伤的句子中行文戛然而止。过了十天,正月初八,顾炎武骑马时失足坠地,翌日猝死。 顾炎武(1613—1682),号亭林,又号蒋山佣,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学术大师,曾参加复社,与归庄并称为“归奇顾怪”。顾炎武提出让民获利,藏富于民,以达到小康,进入大富的富国之策。在著名的《子胥鞭平王之尸辩》中,顾炎武认为伍子胥只是鞭墓。一字之差,使后代蔑视人伦,仇对枯骨。 顾炎武是个传奇人物,章太炎说他曾掘得李自成所藏窖金,《清史稿》称其雁北垦田畜牧累之千金,因无确证,成了几百年的谜。让人好笑的是,顾炎武五十九岁在山西静乐买妾,不一两年弄得众疾交侵,因傅山在太原诊脉后说他尚可得子,劝令置妾。顾炎武为此还责怪傅山。 昆山人最自豪的,一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发源昆山,二是写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是昆山人。昆山最宽的马路是亭林路,最美的公园是亭林公园。
行书手札
图片由可嘉提供 行书手札 图文来自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网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