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北安市西北,原属德都县,现单独成立了五大连池市,距哈尔滨市413公里。五大连池所在地是一个火山分布区,五大连池原是白河(又称白龙河)河道,白河属黑龙江水系,发源于小兴安岭南坡,由北向南流入嫩江支流讷谟尔河。公元1719—1721年(清康熙年间),由于火山连续喷发,熔岩流入白河,将河道截成五段,形成五个相连的火山堰塞湖,故名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从南(下游)数起,分别叫头池、二池、三池、四池和五池。总面积18平方公里。以三池最大,面积8.2平方公里;二池最深,水深10米。它是我国仅次于镜泊湖的第二大堰塞湖。湖水5月解冻,10月末结冰。夏日湖水清澈见底,群山倒映,泛舟湖上,令人陶醉不已。“连池山影”是五大连池的一个胜景。
在五大连池四周,分布有14座火山和60多平方公里的熔岩台地。这组火山群,拔地而起,形态各异,形成了一个别具一格的风景区,人们也称这里为“火山公园”或“自然火山博物馆”,总面积700平方公里。
五大连池的火山地貌保存十分完整,火山锥、火山口明显可见,由火山喷发时溢出的熔岩流所形成的各种熔岩台地,形态奇特,景象十分壮观。 五大连池景区内还有具有较高医疗价值的矿泉水,可治疗多种疾病,因此它是一个集旅游观光、科学考察和医疗休养为一体的风光胜地。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前来观光览胜、度假休养,以及进行火山地质科学考察。而每年6-9月为旅游最佳季节。 五大连池景观 火山、熔岩地貌 登上南格拉球山放眼远眺,一派奇特壮丽的火山景观尽收眼底,犹如站立在大海孤岛上,浩瀚的熔岩流玄武岩,犹如汹涌澎湃的大海;巨大的石龙,犹如翻江倒海的蛟龙;五大连池犹如五颗明珠。 老黑山,山势高耸,植被葱郁,相对高差达164米,是14座火山中最高的一座。山的东、北两侧有盘山道可达山顶,山顶有漏斗状火山口,火山口内径350米,火山深度136米。火山口周围有人行步道,火山口上阔下尖,深百余米,向口底望去,使人头晕目眩,望而生畏。山上东北角有火山熔洞,洞内熔岩倒挂,景致千姿百态。 火烧山,规模较老黑山小,植被很少。焦灼的火山口把整个大山劈为两半,裂缝狰狞,状态怪异,山坡中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火山弹。 浩瀚的熔岩地貌,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以石龙熔岩地区最为壮观。所谓石龙,是火山喷发时,巨大的熔岩流向河谷低处倾泻一直延伸到17公里以外,冷却后形成长龙似的熔岩,当地群众称之为石龙。石龙熔岩外貌奇特多样,有蟒蛇状石龙熔岩,有绳状石龙熔岩,有树根状石龙熔岩,有面包状石龙熔岩,还有扁平状石龙熔岩等等。 至于石龙熔岩的微地貌就更多。有波纹状的;有酷似假山或馒头的翻花石;有熔岩流平台;有熔岩流岩壁;有熔岩流广场;有形似巨蟒、蜥蜴、犀牛角、蛤蟆、蘑菇等的熔岩流。至于石龙熔岩中的熔洞更是五花八门。有“水帘洞”、“仙女洞”等。洞内有多种形状和颜色的“冰瘤”。 熔岩台面上还有一种外观十分好看的“石塔”,有二三米高,这是由层层熔岩盘叠而成的“喷气锥”,多成串分布。在石龙熔岩上有几百座喷气锥,构成了玲珑的石塔群。喷气锥下粗上细,中间有一气孔,一般认为这是熔岩流经裂缝冒气的地面时,熔岩被破坏,堆在气孔的周围而形成。有的喷气间断,形成喷气碟,更加美丽壮观,宛如正在开放的蔷薇花和牵牛花。 神奇的泉水 南泉的传说 传说100多年以前,在五大连池附近牧羊的达斡尔族小伙子嘎拉桑白音,爱上了牧主家的女奴阿其美格。牧主知道此事后,将嘎拉桑白音打得遍体鳞伤,丢在马厩里。阿其美格偷出一匹骏马,驮着昏迷不醒的嘎拉桑白音逃离了虎口。但不幸的是阿其美格中了牧主从背后射来的毒箭。他们跑着跑着,双双从马上跌到了泉水旁。翻花冒泡的泉水冲洗着他俩的伤口,他们渐渐苏醒了,并且依靠泉水的擦洗,很快治愈了创伤。为了记住这眼泉,青年牧民在泉边的岩石上刻下“药泉”两个字。据说这眼药泉即是现在的南泉。 泉水的应用 五大连池的矿泉水水温低,含有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统称为重碳酸矿水。这种矿泉水可饮可浴,能治疗胃病、神经衰弱、皮肤病、高血压等病症。
现在这里已经建了五十多所矿泉疗养院,每年接待数千名要求用矿泉水治疗的病人。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座落在药泉山下,与"神、奇、灵、药"四大天然名泉咫尺相望,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冷矿泉疗养院,集疗养、康复、度假旅游为一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