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梯岩,一个绰有古风的土家山寨

 santiang 2010-07-09

春节的一天,我专门来到湘鄂渝三省市边境一个叫二梯岩的土家族古村寨。给我带路的是我的朋友老红,老红是一个五十来岁的土家族汉子,就是这个山寨里人,以前当过乡文化站的辅导员,会唱戏,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但现在他不住在寨里。而是定居在两公里外的桂塘镇街上做生意,卖卖匾,写写对联什么的。我们从他的店子处出发往二梯岩走。

我关注这里,是因为这里曾经常演出汉戏。两年前的冬天,一出叫《酒相公闹馆》的汉戏我们在老家那个山寨上演。虽然气候寒冷,但精彩的表演使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个个看得津津有味。朋友老红在那场戏里或戏外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后来,我查阅《龙山县志》得知,汉戏这个流行于鄂湘陕豫等地区的地方戏,至今有300多年历史。在清道光初年开始传入湘西龙山县桂塘坝的二梯岩,受到当地土家、苗、汉群众的喜爱,他们称之为“人大戏”,此后从二梯岩再传入龙山县的民安、里耶等地,据今约有180多年。

一个偏僻的土家族村寨竟有这等文化现象,这使我不由对这个村寨产生了好奇,于是,决定去看看。

在去二梯岩的路上,老红给我讲起了他所知道的关于这个山寨的故事。老红说,三百多年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里耶附近一个叫岩冲的土家族山寨。某一天,那里发生了战乱,他们的祖先被迫逃难。其中有个当时还年轻力壮的祖先,背着他的母亲拼命向北逃走,一天实在走不动了,天也黑了下来。母亲说:儿啊,好象有鸡叫声,是不是有人家?儿子一听,也好象有。于是,母子二人就安顿下来。可第二天天亮后一看,哪里有人家,尽是乱岩窠。但母子二人认为有缘分,就在这里开石造屋,从此定居下来。这就是二梯岩彭氏家族的先祖。由于这里自然条件恶劣,以后的很多年都没有富裕起来。又在某一天,一先祖在帮人时,无意挖得了一罐数额惊人的金银财宝。回家后,就请来了方圆十几里的能工巧匠,大兴土木,历时三年,修建了两栋四合水天井屋、大朝门和戏台。为了热闹,专门花钱从外地请来了汉戏班子,日夜演唱。同时,还开设了赌场和鸦片馆。为吸引别人来赌博,最开始时,给参与赌博的人无偿提供一定数额的赌资。于是,一时间,三省边区远近看戏的、赌博的云集在这里,曾繁荣一时。据说四川有个在这里打扫卫生的伙计,从垃圾里捡得的碎银,回家后置了大量田产,成为当地的大财主。后来,没过多少年,这种畸形的繁荣不再。再后来又经历了一场大火,很多房产被毁于一旦。从此,这个山寨再也没有出现过昔日繁荣景象。

村寨坐落在半山腰的一个台地上,前后左右都长满了石头,寨后有一形似两层楼梯的岩石,这也就成了山寨之名。一条大路从寨子下边的古树林里穿过,只要往西走十几米,就是过去的四川现在的重庆地盘了,与之挨得最近的寨子叫麻阳寨。在这交界处有一道远近闻名的石门,当地群众叫卡门,据说是当年清朝政府为阻止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入川,所修的防御工事。因修公路,可惜现在已毁掉了。如果再有兴趣,沿着屋后的山脊一直爬上去,不出三公里,就可达到一座山头,一脚踩下去可就是真正的一脚踏三省了:1985年国务院所立的“湘鄂川三省交界之地”的界碑就在此。

二梯岩,一个绰有古风的土家山寨二梯岩,一个绰有古风的土家山寨

老红领我在寨里穿行。在重建后的天井屋里,我看见脚下的青石地面全部龟裂,老红说这是大火烧成的。在一些残存的老岩门上,我发现很多精美的雕刻作品,如喜鹊闹梅、水仙白鹤、狮子滚绣球,以及八仙过海壁画。废弃的磉碇岩和依然耸立着的两根高大的后花园门柱,依稀还能见证这里曾经的辉煌。我在寨子里行走,有一种沧桑和破败的感觉。

但值得庆幸的是,山寨的朝门没有被火烧着,朝门还是原来的朝门。朝门有五级台阶,是一栋两层楼的木瓦房子,五个学童在朝门外的楼梯上爬上爬下。老红叫来寨子里的几个汉子将两扇高大的木门关上,一个“井”字形的木锁呈现在我的面前。汉子们倒鼓一阵后,将锁合上后,我怎么也打不开。原来这锁设有暗锁机关,不懂其原理是打不开的。

在朝门外青石墙壁上,我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四个大字———“绰有古风”,使我眼睛一亮,精神也为之一振。

二梯岩,一个绰有古风的土家山寨二梯岩,一个绰有古风的土家山寨

 

朝门两旁村民们堆满了柴草,把字遮去了一部分。老红跑去把柴草掀开,四个黑底白字,一下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四个字用石碑刻好后镶嵌在朝门两旁的墙壁上,右边是“绰有”,左边是“古风”。每块石碑长约150厘米,宽约70厘米。驻足观之,发现字体呈长形,高约50厘米,楷书结体,行书笔意;结构稳健,笔画灵动;既有颜字的宽博浑厚,又有柳体的瘦硬俊朗,还有王铎的潇洒传神。刻工也比较精细,阴文,平底,四字的行笔飞白均较好得到表现。没有落款,问老红他也不知是何人所书。桂塘地处偏远,自古交通闭塞,文化相对落后,想不到这里还有如此民间书法高手。据老红推算,他们那个家族定居在二梯岩有三百多年历史,修这个朝门也有两百多年历史,看来这字也不下二百多年了。我问老红,他们先人在朝门上刻“绰有古风”这四个字有何用意,老红也讲不清楚。老红是他们寨里研究本族历史最深的人,他说不清楚,其他人也难以讲清楚。

我从字面上了解,这“绰有”有很多、宽余等意思,“古风”既古朴之风。四字联起来解解,就是说这里古朴之风盛行。这是对山寨过去的赞美,还是对山寨以后的冀希呢?

在朝门里面的一栋老屋的神龛下,我发现一个布满灰尘的古旧大神柜。神柜高约170厘米,宽约120厘米。正面有一个圆圈,圈内是一个大大的木雕“忍”字,而圈外是一些精美的木雕花纹。字和花纹是雕刻好后粘上去的。这行书“忍”字,从艺术性来说,不及“绰有古风”四字,笔画粗头粗脑,变化不大,刃字头的撇和弯勾的收笔有些雷同,粗看起来整个字显得中庸、规矩、富态。但认真品味,也能看出笔势的灵动,如心字底的三点和弯勾的顾盼,恰到好处,有点妙不可言的感觉。因为要忍,所以去掉了火气,增加了平和,也许是书写者的真正用意。

老红告诉我说,二十多年前,懂点美术的他将这五个字拓下来,拿到州府展出,曾引起不小的震动。近年,有人曾出高价想买走神柜,族人坚决不卖。

二梯岩,一个绰有古风的土家山寨二梯岩,一个绰有古风的土家山寨

神柜上面置放着三个灵位牌,老红小心翼翼地取下来,抽出布满尘埃的木套子,蓝底金字金边的灵牌便露了出来。字为楷书写就,有一块为柳体字,另两块看不出师承何家,有点自由为体之感。老红再将一个蓝底牌子取开,只见里面是黄底黑字,黄底凹在木板里面,由于几层覆盖,没有褪色,字迹也相当清醒。这是夫妻合一灵牌。从记载看,其始祖名君宪,字文武,“生于康熙癸未年九月初四戌时,殁于乾隆丙子年五月二十六日戌时”。字为颜体风格的小楷,端庄、工正,写得相当的耐心。再查看其他两块灵牌,字迹风格一致。

从用笔、结体来看,我认为,这“绰有古风”、“忍”和灵牌上的字,均出自一人之手,书写时间为“大兴土木”之时,距今应有二百余年也。其中灵牌上的字,应该是我见到的最早的民间书法家的墨迹。

那天因还有其他事,我与老红转了一圈就匆匆离开了,这个古老的山寨也许还有很多我没有读懂的故事,就是不为别的,而因“绰有古风”四个大字的魅力,我也还要再去看看的,真的。

二梯岩,一个绰有古风的土家山寨二梯岩,一个绰有古风的土家山寨二梯岩,一个绰有古风的土家山寨二梯岩,一个绰有古风的土家山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