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操作技能综合评审文章
撰写要求
一、评审文章 考生必须提交两篇文章,包括案例报告1个,个人分析报告或研究报告1个,具体题目可自行拟定。
二、文章撰写要求 1、必须由考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他人代写,引用部分内容须注明出处,不得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2、文章字数不少于3000字。 3、文章一律采用A4纸打印,一式5份,装四个档案袋,附一份电子版论文。 4、考生应围绕文章主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或个人分析,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实践,得出相关结论,并将这一研究过程和结论以文字、图表等方式组织到文章之中,形成完整的文章内容。 5、文章内容应做到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叙述流畅,结构严谨,理论联系实际。
三、文章格式的一般要求 1、文章由标题、署名、摘要、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组成。 2、标题即文章的名称,它应当能够反映文章的内容,或是反映论题的范围,尽量做到简短、直接、贴切、凝练、醒目和新颖。 3、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500字。[200左右吧] 4、注释是对文章中需要解释的词句加以说明,或是对文章中引用的词句、观点注明来源出处。注释一律采用脚注的方式(即在页末加注释)。 5、文章的末尾须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的目录。 6、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标注格式为: (1)图书:作者、书名、出版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版次、页码 (2)期刊:作者、篇名、期刊名称、年份、卷号(期号)、页码
四、文章的内容要求 (一)案例报告内容 1、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P9、15 2、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P15-52 3、观察和他人反映:包括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 4、评估与诊断: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P22-52;基础P425下 5、咨询目标的制定:包括具体目标、最终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P68 6、咨询方案的制定:包括方法与原理、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和费用等.P74 7、咨询过程: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P73 8、咨询效果评估:包括求助者自我评估及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P133 (二)个人分析报告内容(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以下项目撰写) 1、自我成长分析 (1)应怎样评估自己的发展史?高峰和低谷分别在哪里? (2)我何时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一个成人了?我是如何处理这种认识的? (3)我最好的五个品质是什么? (4)在我的人生中哪五个方面是需要增强的? (5)我的基本人生观是什么? (6)我最近大部分时间的心情是怎样的? (7)一般情况下我是怎样看待其他人的? (8)在我对生活的看法中,我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道德标准、性别和性倾向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9)我是什么样的人格类型? (10)我心目中的英雄是谁? (11)我认为的成熟标准是什么? (12)我的个人奋斗目标有哪些? (13)什么人或什么事影响了我的人生发展? (14)我最好的朋友会怎样评价我? (15)人们对我的批评意见集中在什么方面? (16)用哪三个形容词能最好地对我进行描述? 2、职业行为分析 (1)我为何要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 (2)成为心理咨询师后,我的情绪问题是否会被明确并得到解决? (3)我需要做什么准备才能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 (4)我具备哪些条件能使我成为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师? (5)我经常出现的反移情问题是什么? (6)我对求助者有何期待? (7)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何期待? (8)我希望从同事那里获得什么? (9)我的职业优点和弱点有哪些? (10)我的职业奋斗目标有哪些? (11)我的同事会怎样评论我? (12)我希望接待哪一类型的求助者?为什么? (13)我将如何应对自己的心理压力或崩溃状态? (14)我如何处理对于自己工作的赞许和责难? (三)研究报告的内容(可参考以下项目撰写) 1、咨询理论概述(选择某种咨询理论) (1)咨询理论的名称 (2)咨询理论的发展史 (3)咨询理论框架 (4)咨询技术 2、案例分析 (1)运用上述理论解释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 (2)运用上述咨询技术解决心理问题 (3)评估咨询效果 3、个人体会 (1)结合实践谈谈自己对该理论有何新的认识? (2)结合实践谈谈对该理论的咨询技术有何新的体会?
五、文章提交要求 考生在参加统考报名时提交文章磁盘文件1份和书面打印稿5份,文章一律装入文件袋并贴封(文件袋封面格式和文章首页格式见附表1、附表2)。
附表1
附表2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求助者衣着得体,干净利落,接触主动,思路清晰,有条理,语速较快,表情自如,大方懂礼。精神容易紧张,焦虑,稍有急躁,求治愿望强烈。
求助者同学反映:“求助者有精神病,总是无缘无故地摇头”。
五、评估与诊断
1.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核实,该求助者的现状是:心理上,自责、焦虑、因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行为而感到痛苦、烦躁,注意力受到影响;躯体上,伴有强迫摇头的动作;社会功能上,学习效率有所影响。没有器质性病变,内心冲突具有道德色彩属冲突的常型范畴。
2.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器质性精神障碍。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项原则来分析,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一致的,表现在出现问题时都有一定的诱因,自己对症状有很好的自知力,求治欲强;其认知、情绪、意志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是协调统一的;人格很稳定。所以排除重症精神病。
3.《SCL-90》量表的强迫因子分超过2分,筛选为阳性。
4.与神经症相鉴别:按照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标准,该求助者病程为四个月,评分2;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尽快摆脱,评分2;能照常学习只是效率有一点影响,评分1。总分5,并且内心冲突属于现实性和道德性的常形范畴,所以不足以诊断为神经症。
综上所述,将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可疑强迫性神经症。
5.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未发现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2)社会原因:a.求助者早期随父母不断搬迁,形成了不安全感;b.姐姐去世这一负性生活事件;c.缺少社会支持系统,求助者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和别人沟通过,没有得到别人的关怀,并且离开父母来到学校加剧了心理症状。
3)心理原因:a.认知出现了偏差,具有不合理信念;b.强迫行为和自我反强迫加剧了内心的痛苦;c.情绪紧张焦虑;d.人格特点上容易焦虑,急躁,缺少韧性。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评估诊断和分析,同求助者商量,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1、纠正求助者的绝对化要求自己的错误认知,如“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可怕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不能让不确定的事情发生,自己应该对家人起到保护作用”。学会接受不确定性。
2、减少求助者因错误认知而引发的强迫动作,争取由每天晚上一次进一步减少到无。让其学会用有效的办法来增加自己对生活的控制感。
3、减轻求助者因为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而产生的痛苦和由对未来事件不合理预期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2)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个性,使其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达到自我关怀,自我接受,具有变通性敢于尝试;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求助者最明显问题是:“摇头”的强迫动作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因自我强迫与自我反强迫而产生的痛苦。究其原因,求助者的心理行为问题是由认知因素引发的:求助者受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对其产生了负性情绪和错误评价,并影响以后的生活。求助者遭遇“姐姐去世”这个应激事件,并因此把不确定性事件的可能性过分地夸大,总去想一些“不吉利”事情发生的情况。绝对化地认为自己必须做些什么来制止念头中的不吉利事件的发生,于是求助者用摇头来避免不良的念头,并给自己的“摇头”行为冠以吉利的色彩来达到避免想象中的不吉利事情发生的目标。而且深信为了彻底避免,应做出更多的努力,于是就不断重复以表明自己的努力程度,从而象征性地减轻内心的焦虑,这又使得不良行为强化[1]。使求助者产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不是生活事件,而是他对事情的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使其产生情绪困扰。所以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改造求助者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心理行为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而合理情绪疗法正是致力于改善个体的认知系统中对事物产生的不合理、不现实的信念。所以用合理情绪疗法能够解决求助者的根本问题。
另外,求助者年纪较轻,智力良好,文化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也为运用着重认知取向的合理情绪疗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求助者的意志水平也很高,在来咨询前就已经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自己的问题,所以选用合理情绪疗法给予其认知的引导,使他在改善其信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意志能力会有更大的成长。
(二)双方权利和义务[一版教材提法]
(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60分钟
咨询收费:每次80元人民币
心理测验收费:《SCL—90》60元;《SAS》40元
八、咨询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2005年4月16号)
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结合晓C列出的他最想解决的问题,我们制定了咨询目标:1.消除摇头动作这一行为障碍;2.消除自己的焦虑,烦躁和痛苦的情绪困扰。
在第一次会谈的剩余时间里我用表格的方式向她简单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RET) 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表格如下:
诱发事件A 不合理信念B 情绪及行为上的后果C
(非功能性的)
A 二姐的去世 B(1)一般不合理信念:
姐姐的去世糟糕透了,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摧毁性的打击,以后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可怕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具体不合理信念:
1.感觉生活中总是充满黑色的未知数,什么不幸都可能发生。
2.家人会随时出现不测。
(2)一般不合理信念:
不能让不确定的事情发生,自己应该对家人起到保护作用。
具体不合理信念:
1. 姐姐去世有自己的责任。
2. 自己应该努力避免让其他家人受到伤害,他们不可以再出什么意外了。
3.绝对不能让想象的事情发生。
4.摇头能取消不吉利的想法,是“避免灾祸”的一种必行的方式 C自责;焦虑;担心;
意义化的“摇头”动作
表格中包括了他的感受、信念(对事物的态度、想法)和行为。我让他把这个表格带回去,以期使他看出,他的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及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系。我向他强调:他可以尝试把所有问题,都用这种表格的模式划分成三部分即诱发事件A(如:二姐的去世)、信念B(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和结果C(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
此外,我向晓C解释,会谈后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部分,对自己的信念的思考、检查越认真,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我还强调:咨询的目标不是要消除所有的负性感受,只是要学会使感受与事件相一致相符合,消除过度的反应。如姐姐去世了,悲伤是正常的,觉得生活一片黑暗就不是与事件相符合的感受了。
(二)第二次咨询(2005年4月23号)
(1)修订咨询目标
在晓C的第二次咨询中,重点主要集中于两个不同的问题上:二姐去世后产生的自责、焦虑、担心情绪,对生活的不良预期;以及为了消除不吉利念头而产生的强迫“摇头”的行为。从分析C主要的非功能性情绪、认知和行为入手,经过双方的协商修订了C咨询的目标。
1)行为目标:
学会以有效的,有建设性意义的行为方式来面对自己的担心。而不是靠赋予无意义行为“祈祷”、“吉利”的含义并重复它来减轻自己的焦虑。
2)情绪目标:
降低他因为姐姐的去世而产生的自责,焦虑,担心和无控制感。
3)认知目标(须予以纠正的靶目标):
1.自己应该并必须对家人起到保护作用(如:姐姐去世有自己的责任,自己必须努力避免让其他家人受到伤害)。
2.生活应该是幸福的(如:姐姐的去世让人无法忍受,悲惨透了,是摧毁性的打击。父母不可以再出什么意外了)。
3.“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发生的可能性”(如:父母晚回来一会就会担心;家人会随时出现不测)
4.不应该有那种念头,摇头是“避免念头中灾祸”的一种必行的方式
求助者绝对化地认为自己必须对家人起到保护作用,这使他自责、焦虑、担心;这些情绪又使他绝对化地认为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可怕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导致了脑子不由自主地想不吉利的念头;自己又认为不能让想象中的事情发生,于是赋予摇头“能取消不吉利,避免灾祸”的意义。这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即“绝对化要求”,这也是求助者晓C各种不合理信念的核心之一。在第一次咨询中已经对求助者讲过,可以把他的任何问题都放入ABC模型中去分解,找出介于情绪和行为之间的信念是什么。第二次咨询我们开始了这个具体工作。
(2)针对修正后的咨询目标,开始进入修通阶段。咨询师主要用了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和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以下是技术运用过程的对话节选:(求助者C,咨询师T)
T: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你的一些想法:你说你姐姐的去世对你个很大的打击,是认为以后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可怕的事情发生吗?
C:是,生活中总是充满黑色的未知数,什么不幸都可能发生。家人会随时出现不测。
T:按你所说的生活中“充满”了自己无法控制的灾难性的事情是吗?
C:是的,本来生活是很幸福的,可晴天霹雳似得出现了这种事情,这样的事情都可以发生其他的还有什么是不会发生的呢?
T: 那么在你姐姐去世后你又遭遇了很多不幸的事情吧!父母情况也不太好是吗?
C: 那倒也不是,其他的都还挺正常。
T:你前面说生活中充满了灾难,可是现在怎么又说是“挺正常”呢?
C:沉默……可是有时候突然发生的事情的确很让人难以接受。
T:是的,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挚爱亲人的离去的确很让人难过,但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毕竟很小,咱们不能用这种发生概率极小的事情来概括生活的全部是吗?
C:沉默……
T:咱们来做个“合理情绪想象”的小练习吧。请闭上眼睛想象:在江南的一个三口之家,晚上父母与儿子互道晚安后去休息了。能想象得出来吗?
C:太能了!这正是我们家的情景,只是我们家曾经是五口人。
T:好的,继续想象,在他们熟睡中,听到了喧闹呼喊声,原来是发生了洪灾,醒来一看水已经很深了。然后他们逃亡,在一片黑暗的慌乱中男孩和家人走散了,等他被人救后醒过来发现只剩下了自己,获救的人寥寥无几。能想象到吗?
C:可以,我看过九八年洪灾的记录片。我觉得那个男孩子肯定无法承受,肯定会崩溃的。
T:是呀,你经常会体验到这些情绪。但是你现在想象着那个男孩把这种情绪转变为是一种悲哀甚至还有一些对生活的信念。仍然保持刚才的想象,但仅仅是悲哀却怀有信念的情感。能做到吗?
C:我在努力......可是我只能感觉到失去所有家人的绝望,而无法感到希望。
T:幸福的生活是人人都渴望的,并且希望它长久。但天有不测风云,这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我们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我们对待它的态度。大水过后很多家庭都毁灭了,但自己还活着,自己正是家里的希望,所以不能绝望是不是?你只是为失去家人而感到悲伤而已,并不是被摧毁了……现在的感觉怎么样?
C:您的话使我想到了美国小说《飘》里的女主人公,她的家园在南北内战中失去了,她失去了一切,但她依然决心要重振家园。我跟他们相比并没有失去一切,还没有那么糟糕。
T:很好。那你觉得他们在经历生活的重创后有理由相信“生活充满着黑暗的未知数”吗?
C:那样不太好,因为南北内战也就一次,洪灾也是,新闻上说是百年不遇的。
T:好,现在停止现象,现在觉得自己的生活中还是充满着黑色的未知数吗?
C:我想不会了!那样想也没什么价值,应该像《飘》里的思嘉那样才对!
T:我很高兴你能这么想!你已经发现了你以前想法中的不合理的地方:那种信念夸大了危险发生的可能性,这使你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不能客观地评价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相应地就不能有效地去面对。
C:我明白了,我应该过多得想一些实际的事情比如提高我的成绩等来让生活更好。而不是去想些我控制不了的并用摇头的方式来向看不见的神祈祷。我必须用有效的方法保证我其他的家人不再受伤害。
T:很好!原来你把自己遭遇的生活事件看成是糟糕至极的,并夸大了它的后果,不能正确地对待不确定性。这使你产生了不合理的应对方式。现在你已经发现了你以前想法中的不合理的地方,并在努力试着用新的想法来代替,这正是我们要做的,更是你的一个很大的进步。这种新的想法需要你不断实践去强化它,当它成为你的一种习惯后旧的习惯也就清除了。你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因为原来你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大大减少了摇头行为的频率,现在你也可以在正确的信念的引导下进一步战胜目前的状态。为了巩固新的想法,并使你更熟练地运用ABC理论来发现自己的其他不合理信念,我给你留两个作业好吗?
C:好的!
T:第一个作业是认知方面的,要和自己的这些信念辩论:“姐姐的去世糟糕透了,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摧毁性的打击。”;“可怕的事情随时会发生,以后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可怕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自己应该对家人起到保护作用,必须保证其他家人不再受伤害”。第二个作业是行为方面的:想要摇头的时候,就告诉自己:“我能继续克服困难,生活还是很美好的,我能用有效的方式来使生活过的更好,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来使父母幸福。”
(三)第三次咨询(2005年4月30号)
(1)对第二次咨询遗留下来的他的“我必须要保证我其他的家人不再受伤害”的不合理信念做出讨论:肯定他的这个动机:想要保护家人是好的,也是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表现。但如果要求自己必须要做到,这就是一个不太实际的目标,甚至对自己实现目标有阻碍作用。而合理的想法则会使目标更易实现。
(2)结合他的作业和前两次的咨询结果进行总结。给求助者建议,要经常对自己说:
1.我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2.我怀念逝去的姐姐,但我也会通过自己的进步让父母幸福。
3.生活会在我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变得更美好。
blog.sina.com.cn/ruishied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