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多姿襄阳城
襄阳城雄踞汉水之南,与樊城隔江相望。整个城区略呈方形,城池高大壮观,古朴多姿。它的南面和西南面有岘、羊祜、旄旗、真武诸山为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实为汉江之锁钥、之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此地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之说。
城池历朝都得到维修加固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垒城在县北,城北枕沔水(注:汉江古称沔水),即襄阳之故城也。”襄阳城由楚国盛期算起,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岁月里,城池历朝都得到维修加固。现城墙上还发现有“太平兴国”年号的宋代城砖和带有“岳”字的城砖。襄阳城由土城变为砖城,到明清之际更为完整。北城墙外,紧临宽阔的汉水,东、南、西三面,有又深又宽的护城河。城墙高8米,全长7.5公里,城区方圆约3.6平方公里。 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北门、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每座城门外有瓮城,上有城楼箭垛,蔚为壮观。明朝成化年间,都督王信重建南门城楼;弘治中副使王宪重建东、西、北城楼及各处角楼;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题雅称,分别为: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震门、临汉门、震华门。因西城门为朝拜真武山的必经之路,故又称“朝圣门”。 城墙上造型别致的楼阁 城墙上还筑有造型别致的楼阁。汉末王粲(字仲宣)常爱登城东南角的楼吟诗作赋,襄阳人为纪念他,将此楼名为仲宣楼。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他在襄阳撰写的《荆州文学记》,是襄阳最早的兴学记载。他的《登楼赋》极负盛名,被誉为赋中之首。离仲宣楼二三百米处是奎星楼,为文昌宫群体建筑之一,清顺治年间由襄阳知府杜养性建。城墙西南角,有明洪武初年修建的狮子楼。当时城内流传,城西南虎头山为一猛虎,羊姑(祜)山为善良的羊姑仙子,猛虎扑羊会给襄阳带来灾难,应以狮子镇之,故建此楼。楼内绘“狮子图”,后又置石狮三座,各高丈许,目视虎头山。 城内的昭明台和谯楼 与城楼亭阁相映媲美的建筑还有城内的昭明台和谯楼。昭明台又名山南东道楼。钟鼓楼位于襄阳城中心,是一座跨街的城门式建筑。据说梁昭明太子生于襄阳,在此楼攻书,并广集天下佳作,编成巨本文选《昭明文选》,流传于世,故改名昭明台。谯楼内装有计时的滴漏一套,为襄阳城之报时台。 襄阳城在明清时,古建筑较为完整: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点缀十里城垣,与鼓楼、谯楼相映生辉,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整个城池都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襄樊市政府近年来下了很大工夫,维修古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持该城古朴的原貌。 古城美景护城河 襄阳护城河,已成为古城美景之一。它在宋代的平均宽度已达250米以上,现今城河水面平均在180米以上,最宽处仍超过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现基本上保存着原样。在城的东北角,沿河两岸开辟成为美丽的环城公园。这里绿荫处处,亭台楼阁,水榭拱桥,相映成趣。这里有游乐场、动物园、溜冰场等。最惬意的莫过于驾船沿着护城河,绕着古城荡桨而过。泛舟湖上,那高高的大青砖城墙,墙头上的堞垛箭孔,墙下的青草坡,真会使人觉得像进入了千余年前的古战场。过了造型古朴的东门拱桥,经王粲楼、文昌门,绕狮子楼、朝圣门,最后达老龙堤、夫人城,全程十余里。途中既可观赏绿树掩映的古城,又可远眺羊祜秀色。山水城垣,其景秀美,其情陶陶,人仿佛置身画中,美不胜收。 青砖黑瓦的北街 待你收桨上岸,来到襄城北街,更会惊叹,这里一大片全是青砖黑瓦的老式房屋,店铺门面均饰以传统的铺板门,原来这是政府辟出的“保留区”。这一带古建筑群与高耸的临汉门彼此照应,浑然一体,益发烘托出古城的“老味”来。你漫步北街,入单懋谦的相府,寻晋太医王叔和故居,进“刘禹锡酒家”,品尝独具风味的襄阳大碗糯米黄酒,刘禹锡吟诵的景色仿佛重现眼前:“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美哉,襄阳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