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是前行的动力 修养是决定人生成败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修养是一股支配人生的强大动力,能助你在竞争中轻松取胜,能让你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广阔,能让你的人生因此而改变。历史上凡成大器者,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除了智慧、才学、谋略和机遇之外,良好的个人修养不能不说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任何时代也不乏怀才不遇者,他们或不修边幅,或桀骜不驯,或目光短浅,或浅尝辄止。我们不能将他们的失败完全归咎于学艺不精或者运气不佳,而忽略了个人修养对人生成败的决定作用。 人之成败不在于文化深浅,用功多少,智力高低,一半在自己的人生修养上。对于现代人来说,即使学历再高,学到的也只是“工具”而非人生的真谛。“工具”有李逵之板斧,有姑娘之绣花针,但是没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工具”永远也不会转化为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 北大历史系高材生范美忠毕业后在四川一所中学教书,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来临时,他没有组织学生撤退,反而自己首先逃跑。而且振振有词地说:“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这种言辞立刻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于是大家一致声讨“范跑跑”。 “范跑跑”虽是北大的高材生,但他所学到的那些知识只是“工具”而已。他缺少的是良好的修养以及优秀的品格。只有培养自己的良好修养,才会使我们看到未来生活的种种希望。在通往成功和梦想的道路上,修养会成为你灵感的源泉,成为开启你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正是这种修养和品格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平添了动力。所以,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修养和优秀的品格。 修养是滋润心田的香茗 人生最珍贵的不是地位、名誉、金钱,而是修养。修养是智慧的心曲,是思想的灯盏,是灵魂的美韵。与有修养的人谈话,如品香茗,如沐阳光,如坐春风。修养是一杯温馨的茶,只有细细品尝,才能欣赏到它的妙处。因为,修养中蕴藏着美好而成功的人生,它高贵而典雅,清新而透明。它像有薄雾弥散的清晨那样令人遐思,又像静谧安逸的黄昏那样让人憧憬,不去认真体味,就难以感觉到它的浓郁和美好。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修身养性的较高境界,有修养的人懂得,只有淡泊世事之后,才会洞明凡尘;只有清心内收之时,才会高瞻远瞩。修养者,修身养性,修心养正,修正错误邪佞,颐养正大光明。儒家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行总纲;道家以“性命双修,返璞归真”为修行准则;佛家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修行捷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即要修正身心,涵养性情,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不求超凡脱俗,但求无愧我心。因此,我们说,良好的修养有助于我们达到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的我们,可曾静下心来,回过头去,认真沉思并发现这样的问题:我们掌握了谋生手段,却不懂得生活的真谛;我们不断地在聚敛物质财富,却逐渐失去了自我价值;我们让年华付诸流水,却不曾将真诚倾注其中;我们行驶的道路宽了,眼光却越来越狭隘了;我们学会了追赶时间,却没有学会耐心等待;我们可以征服外部空间,却难于走进内心世界;我们购买了很多,可从中得到的快乐却越来越少了;我们话语太多,真爱太少…… 人的一生中总有许多这样的时刻,觉得有些东西是自己的,拥有的时候不太在意,一旦失去则追悔莫及;或者无法拒绝自己不愿选择的东西,可你一旦发现了它的美,就会有意外的收获。过去的已过去了,是静止的,我们没法变更;而未来是流动的,我们的任何行为都会影响到它,只要我们积极、乐观,就会抵达人生的另一重美好境界。这时我们需要用修养的香茗来滋润自己的心田。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你不知,你厌恶,花儿也努力地开。”是的,花儿总是在努力地开,美好的日子也一天天地流逝。你该欣喜地度过每一天,还是痛苦地度过每一日,全在于你”心中是不是闪耀着修养的光辉。 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富戒骄,贫戒怨;不迁怒,不贰过。”孔子说过:“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富而无骄的意思是指,人有了地位,有了财富,有了自己成功的事业,有了耀眼的成绩而不骄傲,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和“贫而无怨”比较起来,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从古至今,真正能做到“富而不骄”的人为数不多,因为,富贵了,地位高了,有权了自然就会骄傲。其实,权高位重未必意味着才高德高。 “贫而无怨”的“贫”除过指经济贫穷外,在古文里还包括不得志的意思。人贫穷了或者不得志了就产生一系列幽怨情绪,如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所以,古代贤圣要求自己做到“安贫乐道”,这也是一个做人的基本原则,但并不是说不求上进,而是教育我们在暂时不得志的情况下,不要抱怨,要有耐心、有勇气打破这种格局。 “不迁怒,不贰过”这六个字其实也并不是特别难以做到的事情,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知错能改就可以了。比如,一个人在单位受了上级的气,受了自己惹不起的人的气,回到家里就拿老婆、孩子撒气,这就叫“迁怒”,是不应该的,这个人也谈不上是一个有修养的人。最难做到的还是“不贰过”,所谓“贰过”,是指第一次犯了错误,第二次接着再犯,也就是“重蹈覆辙”。比如,一个恶人抽烟、戒烟,抽了又戒,戒了又抽,总是戒不了,就是“贰过”。 修养是定力的增加,修养是道德的提升,修养是学问的丰富,修养是人格的完善。有修养者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正气凛然,与人为善,不与人争。修养助我们达到“得意泰然,失意坦然”的人生境界。唯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使我们的心田得到彻底的滋润。 修养是人生最美的风景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当今的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从政坛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无一不体现着文明礼仪与修养的美德。我国古代修养较高的人不胜枚举。颜回,深得文圣孔子之赞许:“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朝的清官海瑞,安贫乐道,公正严明。这些人都是修养较高的典范。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类似于这样的评价:“这个人修养高,有风度”;“这个人有素质,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那些素质高、有修养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是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的。试想,如果一个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因此,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这样,自己的修养便得到了完善,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力量。 文明礼貌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维护了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二是完善了个人修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