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需要教育的培育,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那么身为教师,特别是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翻阅学生的生命,让学生在我们扎实的教学中,日积月累,进行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让学生的能力和语文素养提高,让语文学习焕发出生命活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成长的气息,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时刻思考的问题。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喜欢语文时,他们的学习当然会是积极而高效的。或许我们大家都亲历或听过这样的事:小学高年级或中学生因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学习这一学科,因不喜欢某一位老师而不学这一学科,结果导致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出现了瘸腿现象;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加不爱学习。这样的事实让我们为人师者警醒:我们毫无理由这样不负责任的翻阅学生这一段黄金般的生命,为人师者带给学生这样的影响与后果是在误人子弟,是在扼杀生命。多方面提高自我,多角度思考教学,使自己和所教的课让学生真正喜欢的同时,激发学生喜爱学语文! 1、注重学习丰厚底蕴 感染学生爱语文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自己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我们应该从师者的角度出发,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让自己变得厚实起来,让自己有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淀,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才能有源头活水,才能生成新的信息,才能吸引学生,才能感染学生爱语文。在知识传播日益广泛的新课程进程中,以前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那“桶”水已满足不了一“杯”水的需要。必须紧跟时代,孜孜以求,与时俱进,做“常流水”,做奔腾不息的河流,在滋润学生心田的同时,升华自身的价值。 2、用语文学科自身魅力 吸引学生学语文 语文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智慧与创造的积淀。篇篇文章或是语言典范,或是人类基本精神的有效载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入情”。语文蕴含着无穷的魅力,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放大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爱语文。教学要从学生年龄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出发,或用师生的多种形式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感染学生,和学生一起或欣赏文章的语言之美,或咀嚼文章谴词之功,或感悟文章内容之深……推波助澜,引导学生走入更高的境界。还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课本剧表演,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开发,利用文章内容隐性蕴含的丰富多变的动态的,或色彩鲜明的静态的影像或图片资料,使语文课堂成为充满色彩,富有张力,充盈美感的学习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的被吸引。 3、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激励学生爱语文 评价是一种激励,是一种维持学习的内驱力,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说,只不过是学生的某一方面的智能相对突出,某一方面的智能相对弱而已。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优势智能,用发展性评价的激励作用鼓舞每一个学生前进。特别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更显其重要,它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之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一个孩子而言,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庸的孩子,在鼓励的雨露的滋润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真正发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优势发展呢?这种激励性的评价对学困生更显其重要,是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保护其自尊心、激发其语文学习上的进取心的有效途径。 课堂上我们要绝对宽容,允许学生回答不上,回答不对,每每此时,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毫无畏惧、负担和不好意思的情绪坐下思考,做到不批评,不讥讽,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4、创设平等宽松的氛围 诱发学生爱语文 课堂不单纯是知识与知识的对接,而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成为平等的首席;强调教师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的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当这种愉悦的情绪和表现已满课堂时,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完全变了:课堂不再死气沉沉,学生举手的人次多了,也面带笑意了,真的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的那样,学生们个个小眼放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心情舒畅,轻松愉悦。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更是时刻记得:彻底领悟新理念,克服传统意识,认识到自己是平等中的首席,不是课堂的主宰;从心底里认为学生是自己平等对话的对象,和学生平等对话;习惯性的微笑,亲切地和学生一起上课;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