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虎汤、白虎汤加人参汤

 森林绿屋 2010-08-01

作者:张步桃

【出处】

《伤寒论·太阳病上篇》第20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太阳病中篇〉第66条:“伤寒若汗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参汤主之。”

〈太阳病下篇〉第112条:“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阳明病篇〉第142条:“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阳明病篇〉第165条:“......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三阳合病并病篇〉第350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组成】

(一)白虎汤: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

(二)白虎加人参汤:上方加人参三两。


概说

本方第一次出现在〈太阳病上篇〉第20条,原条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理论上,表证服桂枝汤治疗大汗出后,热象应获得改善,为何仍出现大烦渴不解?原来是大汗造成体内营养物质随汗液流失,脉也因汗液流失造成洪大脉象。吴谦先生的注解是:因病邪演变成阳明病,津液为大汗所伤,才会胃中干燥,用白虎加参汤清热生津,烦渴就获改善。

第二次在〈太阳病中篇〉第66条又提到:“伤寒若汗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参汤主之。”伤寒若经汗吐下法,七、八日不解,病会持续发展,造成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用白虎汤治疗,因为白虎汤外解肌热内清里热。

第三次出现在〈阳明病篇〉第142条,原条文:“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四次在〈阳明病篇〉第165条,原条文:“......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白虎加参汤与附子汤可以做明显对比。附子汤是大热药,白虎汤的石膏是大寒药,何以可用来做辨证之对比?因为少阴病不口渴,少阴病口中和。阳明病口中不和,也就是口燥渴的意思。背恶寒则不一定是附子汤症的阳虚恶寒,而是阳明经的内热,使人体背部毛细孔打开,所以会恶寒恶风。用白虎汤走阳明大清其热,加人参用于照顾毛细孔,因高热打开后而恶寒也。

第五次出现在〈三阳合病并病篇〉第350条,原条文:“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此“厥”是指厥冷的厥。在《伤寒谕》谈到手脚冰冷的可归纳为四种厥。其一是“热厥”,没便秘用白虎汤,有便秘用承气汤,介于二者之间用四逆散。因为发高烧,临床上会出现手脚冰冷,体温越高,手足越冰冷。另有“寒厥”,即本身正气越虚,抵抗力越弱,天气越冷,或纬度高造成手脚冰冷,要用当归四逆汤或四逆汤。另因寄生虫将体内营养物质吸收光了,引起营养不良、手脚冰冷,称 “蚘厥”,可用乌梅丸。另有“痰厥”,所谓“痰迷心窍”是指痰饮阻塞使人意识昏迷,影响神经传导出现手脚冰冷,我们看到气切的病患,喉咙被切开,用氧气罩帮助供应所需氧气帮助呼吸,这种痰饮阻塞,造成传导神经障碍而出现的手脚冰冷,仲景先生就用瓜蒂散催吐,把积留在胸膈上的痰饮催吐出来而达到治疗目的 。

 

主治病症

1.四肢冰冷

很多民众看到媒体广告某种药可以治疗手脚冰冷就争相购买服用,其药物组成我们不得而用知。但从概说部分大家可了解,光是四肢冰冷就有这么多的病因。所以多年来,我是以《伤寒论》辨证论法为基础,才能掌握病因,并符合“治病必求其本也”的原则。本方能缓解热象,待热象解除后,手脚就不冰冷。有位张小姐发烧三年多,还有一位迮小姐发烧十九个月,服白虎汤、白虎加参汤加味很快就退烧了。

2.下积热

在《金匮要略·疟病篇》有“牝疟”,就是下积热。出现的症状就是“但热无寒”,只有发烧没有恶寒现象。早期的夏季热,现代医学一筹莫展,通常会告知患者家属装冷气机,待在家里吹冷气不要乱跑。但以前很多家庭环境不好,没能力装冷气机,而且这也非治病之法。我们以白虎汤或白虎加参汤再加退热药,但热无寒症状就缓解了。

3.尿酸痛风引发肢关节红肿

包含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予本方服后,获相当改善。有位1989年次的刘小妹,未上小学就罹患此疾,手脚关节红肿热痛,不能触摸。西医用类固醇或秋水仙素,症状只能缓解未能根治,服此方后多年未再复发。

 

4.糖尿病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失调,但有时未必如此。一般都只将血糖偏高归为糖尿病,但也有血糖偏低现象的。血糖偏低时会出现两个现象:肚子饿时直冒冷汗,一直发抖,西医会嘱患者口含巧克力或方糖等甜食升高血液的糖分。临床大部分患者都是饭前低、饭后高,但我看过好几例饭前高、饭后低的患者,比如饭前180,饭后反而只有120,为此我请教几位西医,他们也无法明确答复。而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原条文,可治“烦渴”,就是口干舌燥,某些糖尿病患者出现此症状,用本方治疗效果很好。

几年前我曾应中国医药研究所邀请演讲,谈仲景方之白虎汤、白虎加参汤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当时有一黄姓女研究员对我讲的主题很有兴趣。因为她们也做过深入研究,发现本方的知母、石膏、粳米、甘草,每一单味都没降血糖作用,但经组合在一起同时加上人参,却发挥了降血糖作用。她们就讲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好神奇哦!为什么仲景先生懂得将这四味药组合在一起使用?”我只好回答:“只友请仲景先生从地下起来回答罗!”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问题是:“为何六味地黄丸的山药、茯芩、丹皮、泽泻、山茱萸、熟地可以治疗少年型的糖尿病?”我们都知道,六味地黄丸是宋朝小儿科专家钱乙先生依个人见者解将仲景先生的肾气丸(八味地黄丸)去桂、附而成,是考虑“小儿乃纯阳之体”,即民间所说的小儿屁股三把火。我们大人冬天穿五、六件衣服保暖,却以为小孩也很怕冷,用一件件衣服把他们裹成像粽子,反而不易散热而致病。所以钱乙先生将纯阳的肉桂、附子去掉,成为六味地黄丸,反有助小孩发育成长 。

一般人对小孩子的照顾本来就不容易,诊治病症也同样不易。所以清朝的温病专家吴塘先这生,又名吴鞠通,除著有《温病条辨》一书之只外,还有〈辨儿难〉与〈辨产难〉两篇文章,内容有很多独特见解。他的蒋姓好友曾中肯地对吴塘先生说:“您的《温病条辨》没有这两篇文章写得好!”吴鞠通先生认为《温病条辨》是他毕生心血结晶,蒋姓友人竟然会说不如〈辨儿难〉〈辨产难〉,实在难以接受。

这段轶事也让我想起一句话:“一个人要讲真话、老实话是很痛苦的。”我还常感叹:“讲真话、讲老实话甚至会走向灭亡之路。”社会上常发生某些政治人物明明已犯错,却一再为自己辩解,因为他们知道说真话或承认错误就有牢狱之灾。但我认为朋友之间还是当诤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日前看一位门姓女病患因骨癌,医师告诉她生命只剩三到六个月,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坚强求生意志,听到医师告诉她的生命终期,反而可能加速病患的崩溃。不过我认为我们还是不要轻易为病患算命比较好。

5.中暑

有人把伤暑与中暑混为一谈,事实上我们中医是分得很清楚的,辨症不同,用药也截然不同。所谓“中暑”,是在赤日长途跋涉出很多汗,未补充水份、营养或适度休息,或是过度劳动、操练、站立太久、流汗过多,就容易中暑休克。白虎加参汤可以强心退热止汗,达到治疗效果 。

我常告诉大家,夏天要做好预防中暑,因为预防胜于治疗。可常以强化心脏功能的生脉饮当做饮料,本方只有三味药,人参强心补气,五味子歛气以防耗气,麦冬可以滋养阴液(汗液),烈日常服可收预防之效。

“伤暑”则是受暑纳凉,夏天吹了冷气,喝冰冷饮料食品。使毛细孔闭塞,体内的热气无法透过排汗或小便排出,产生发烧不适症状。早期没有冷气时代,很多人到了夏天晚间因为半夜很热,就睡在树下或在楼顶躺在行军床上,但下半夜气温下降,冷醒时,却已感身体不适,这就是受暑纳凉。

所以为什么老祖宗会告诉我们养生名言:“冬天萝卜夏天姜,不用医师开处方。”夏天别人喝冷饮止渴消暑却生病,而吃生姜的人反而不病,就是靠生姜发汗散热。冬天吃萝卜其辣素可杀茵,营养价值又高,不容易生病就不需医师开处方 。

尤其现在的时代,一日数变,从新新人类、新世代、E世代......发生的事情无奇不有,我行我素,千奇百怪的病症也一一出现。面对社会变迁快速,教导莘莘学子的老师真是了不起,我们很佩服。但还是有些老师因学生问题层出不穷,无法承受而跳楼自杀。有学校学务长一下课后听到电话铃声就心生恐惧,因为常有学生家长来电问他们小孩放学为何还未到家?这些重责大任的压力加上夏日高温,很多年轻老师,轻则疲惫不堪,重则不孕、不育或罹患其它精神官能症,甚至厌世。

夏日中暑可用白虎汤、白虎加参汤治疗,要预防则可常饮生脉饮。至于夏日汗出多,水分补充不足,造成小便量少,甚至小便不利,则用六一散(滑石、甘草两味药,若再加朱砂则变为益元散。但现在卫生主管机关建议尽量不要使用朱砂,因为里面含有汞,即水银成分,易引起中毒。),使身心保持平衡状态,乐在工作或乐在休闲。


站长补充:

  • 本文摘自《张步桃解读伤寒论--方剂篇》远流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