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第一百八十一篇《彤弓》

 古风泊客 2020-10-24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彤弓


    [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彤弓弨兮,受言载之。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之。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既设,一朝酬之。


[作品介绍]

小雅·彤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是一首在宴会上唱的雅歌,描述的是天子赏赐诸侯彤弓,并设宴招待他们的情景。全诗三章,每章六句,似是周文王商纣王的虚应之辞,或者是对友好邻邦的允诺之言,表示歌者不会动用武装力量,所以天子将亲手用过的彤弓赏赐给部下,并设庆功宴招待部下。三章内容意思相近,个别字词有调整,主要写彤弓的收藏动作、天子的高兴心情、频频劝酒的举止等,不涉比兴,纯用赋法,语言准确简练,叙述跌宕起伏。


[注释]

⑴彤弓:漆成红色的弓,天子用来赏赐有功诸侯。

⑵弨(chāo):弓弦松弛貌。

⑶言:句中助词。藏:珍藏。

⑷嘉宾:有功诸侯。

⑸中心:内心。贶(kuàng):《郑笺》:“贶者,欲加恩惠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心贶之’正谓中心善之。“

⑹一朝:整个上午。飨(xiǎng):用酒食款待宾客。

⑺载:装在车上。

⑻右:通”侑“,劝(酒)。朱熹:“右,劝也,尊也。”

⑼櫜(gāo):装弓的袋,此处指装入弓袋。

⑽酬:互相敬酒。


[译文]

红漆雕弓弦松弛,功臣接过珍重藏。我有这些尊贵客,心中实在很欢畅。钟鼓乐器陈列好,一早设宴摆酒飨。

红漆雕弓弦松弛,功臣接过家中藏。我有这些尊贵客,内心深处实欢畅。钟鼓乐器陈列好,一早设宴劝酒忙。

红漆雕弓弦松弛,功臣接过收櫜囊。我有这些尊贵客,内心深处喜洋洋。钟鼓乐器陈列好,一早设宴敬酒忙。

赏析

据古代的铜器铭文(如《宣侯矢簋》)及《左传》等书的记载,周天子用弓矢等物赏赐有功的诸侯,是西周到春秋时代的一种礼仪制度。《彤弓》这首诗就是对这种礼仪制度的形象反映。《毛诗序》说:“《彤弓》,天子赐有功诸侯也。”可见《彤弓》一诗的主旨是歌颂周天子举行宴会,将彤弓赐予有功诸侯之事。

诗一开头没有从热烈而欢乐的宴会场面人手,而是直接切入有功诸侯接受赏赐的隆重仪式,将读者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在诗人所要突出描写的环节上。“彤弓弨兮,受言藏之。”短短两句既写出所赐彤弓的形状和受赏者对弓矢的珍惜,又间接表达了受赏者的无限感激之情。这样开头看起来有些突兀,然而正显示了诗人突出重点的匠心。“我有嘉宾,中心贶之”的“我”代指周天子。按照叙述逻辑,这两句本应居于开头两句之前,诗人安排在开头两句之后,补充说明事情的原委,不仅没有产生句子错位的混乱感觉。而且使全诗显得曲折有致。周天子把自己的臣下称为“嘉宾”,对有功诸侯的宠爱之情溢于言表。“中心”二字含有真心诚意的意思,赏赐诸侯出于真心,可见天子的情真意切。“钟鼓既设,一朝飨之”,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宴会场面充满了热烈欢乐的气氛,表面看是周天子为有功诸侯庆功,实际上是歌颂周天子的文治武功。

第二、三章与第一章意思基本相同,只是在个别字词上作了一下调整,反复吟唱,个别字句的调整一方面避免了简单的重复,给读者造成一种一唱三叹的感觉,不断加强对读者情绪的感染,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细节的变化。如周天子对有功诸侯开始是“中心贶之”,继而“中心喜之”,最后发展到“中心好之”,主人的心理变化仅仅用个别不同的字的调整就衬托了出来。再如宴会场面从“一朝飨之”到“一朝右之”再到“一朝酬之”,个别字词的变化既说明了文武百官循守礼法的秩序,又可以看出热烈的气氛不断升级。

全诗三章不涉比兴纯用赋法,语言简练而准确。虽是歌功颂德,却不显得呆板,叙述跌宕起伏使全诗透露了一丝灵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佚名


赏析

《毛序》说:“《彤弓》,天子锡有功诸侯也。”“锡”是赏赐的意思。今从毛说。

这是从朝廷的角度来叙述赐彤弓大典的诗。天子向诸侯颁彤弓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即所谓假以征伐之权,以保卫王室。诸侯能得到天子赐彤弓是莫大的光荣,连其后代也觉得是无尚的荣耀。当然到了春秋时代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因为周天子的偶像实际上已经被诸侯中的霸主所取代,但在西周时期,天子赐彤弓却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体现。

天子赐彤弓之后,必设隆重的盛宴以奖掖有功的诸侯。从本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子的平易谦和、对诸侯的亲切以及由衷的爱护之情。

君主所赐的东西之所以珍贵,就珍贵于它有着某种象征意义。其实,人们所看重的也正是这一点,而完全可以把该东西的使用价值忽略不计。凡是在个人崇拜的年代,类似此种事情每天都在发生着,尤其是那种并没有任何实际象征意义的“赏赐”,像赐下几颗芒果什么的,在今天看来倒有几分滑稽。当然,有许多事情本非领袖的本意,是手下那些拍马屁者炒作的结果。假如你再看看眼下的“炒作”大家们,古人及前人的作法的确是小巫见大巫了

佚名


赏析

    

《毛传》:“《彤弓》,天子锡有功诸侯也。”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飨礼之,於是赐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凡诸侯,赐弓矢然后专征伐。原来这是赐弓大典的礼乐。大概和后来的登台拜将一个意思吧。天子赐弓于某个诸侯,表彰其战功并赋予其专事征伐的权利。也许这里‘拜请’的意味少些,可‘登台拜将’一词后来不是一样,拜请的味道越来越少,而命令的成分越来越多?不管怎样,赐弓大典是件非常重要的事件,天子赐的并不是一张弓箭而是征伐大权。这样的大事怎能少得礼乐?于是就这样《彤弓》应时而生。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载之)(櫜之)。弨,都解为松弛。实际上弨的原义是大弓。我以为解为大弓更为妥切。彤弓,是代表天子的征伐大权,这样的弓分量不重吗?这样的弓不是大弓吗?我还怕大弓之意难表其意呢。解为弓弦松弛成为何意?实难苟同。受言藏之(载之)(櫜之),受赐者说道一定要珍重保藏之。这定为赐弓大典的一个程序,即,受赐者一定要表一番忠心和决心的。

彤弓的来历,《山海经.海内经》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缯,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那时,彤弓就是一种荣耀了。只是那时帝俊赐羿的是‘彤弓素缯’,红色的弓白色的箭。而这里则是彤弓彤矢。又有,挥公号天禄,本姓姬,青阳的儿子,与颛顼同为黄帝的嫡孙。黄帝的儿子玄嚣,号青阳,姬姓,名挚,后来继位做天子,编修太昊法令,后人称为少昊氏。玄嚣死后,葬于曲阜的云阳山。姬天禄生而颖悟,精于巧技,体恤民疾,时处洪荒苦于觅食,为祈求拯民法术,主祀孤星,夜观天象,顿生灵感,折技弯条,始制弓矢,并且教导黎民效仿,用于狩猎,遂解天下衣食的缺乏,万民称颂。颛顼帝赐挥“彤弓素矢”(《左传》)。

我有嘉宾,中心贶(喜)(好)之。钟鼓既设,一朝飨(右)(酬)之。我,天子也。天子大喜好不窝心,设宴设乐热闹整个上午。这样重要的礼仪场合没有宴会怎么能行?天子这么多的活动,真么多的应酬,恐怕不红光满面大腹便便也难。哈。一定和草根阶层有着天壤地别。

 正道人生这样说:“这是从朝廷的角度来叙述赐彤弓大典的诗。天子向诸侯颁彤弓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即所谓假以征伐之权,以保卫王室。诸侯能得到天子赐彤弓是莫大的光荣,连其后代也觉得是无尚的荣耀。当然到了春秋时代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因为周天子的偶像实际上已经被诸侯中的霸主所取代,但在西周时期,天子赐彤弓却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体现。

天子赐彤弓之后,必设隆重的盛宴以奖掖有功的诸侯。从本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子的平易谦和、对诸侯的亲切以及由衷的爱护之情。

君主所赐的东西之所以珍贵,就珍贵于它有着某种象征意义。其实,人们所看重的也正是这一点,而完全可以把该东西的使用价值忽略不计。凡是在个人崇拜的年代,类似此种事情每天都在发生着,尤其是那种并没有任何实际象征意义的“赏赐”,像赐下几颗芒果什么的,在今天看来倒有几分滑稽。当然,有许多事情本非领袖的本意,是手下那些拍马屁者炒作的结果。假如你再看看眼下的“炒作”大家们,古人及前人的作法的确是小巫见大巫了。”

佚名


赏析

       

据有关史料可知,周天子用弓矢等物赏赐有功的诸侯,是西周到春秋时代的一种礼仪制度。

由此推出,这首诗是在周天子为有功诸侯设的庆功大宴上唱的。诗倒不一定是周天子自己写的,但却是以周天子的口气来写。因为要点明这是一次庆功宴,所以,作者一开始便直奔主题,先记叙周天子赐予诸侯弓驽,再欢宴。也或许,这样的庆功宴,本来的程序就是先发奖品,再开宴会。这样一来,所有的人就能知道今天的主角是谁,大家在宴会开始后便可做到心里有数,能更好的配合天子把这个宴会推向成功。

从诗本身的结构来看,也是很值得玩味的。诗一开始就很突兀地讲出一件事:送礼物。这时,读者就会条件反射地在心里问:“为什么要送礼物?”紧跟着,诗人就给出了答案:因为他很优秀,我心里特别喜欢他,所以送了他礼物。前因后果都知道了,接下来就该大家来捧场了。天子赐一个优秀的诸侯礼物,应该是一条大新闻。那个时候没有电视、网络,要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把这件好事越传越远,就必须把一部人叫过来,告诉他们,再让他们传出去。而设宴,就是聚集众人的最好理由和方法。

寥寥几句,就把一个大事件叙述地完整、生动、还有趣,真可称得上才高八斗了。而且三章回环往复,反复吟唱,营造出一唱三叹之感,毫不费力就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

我终于体会到这种重复又重复的妙处了。

佚名


赏析

朱熹解曰:“赋也。此天子燕有功诸侯而赐以弓矢之乐歌也。东莱吕氏曰:受言藏之,言其重也,弓人所献给,藏之王府,以待有功,不敢轻与人也。中心贶之,言其诚也,中心实欲贶之,非由外也。一朝飨之,言其速也,以王府宝藏之弓,一朝举以畀人,未尝有迟留顾惜之意也。赏赐非出于利诱,则迫于事势,至有朝赐铁券而暮屠戮者,与中心贶之者异矣。屯膏吝赏,功臣解体,至有印□而不忍予者,则与一朝飨之者异矣。”

诗末注:“春秋传,宁武子曰:诸侯敌王所忾而献给其功,于是乎赐之彤弓一,彤矢百,□弓矢千,以觉报宴。注曰:忾,恨怒也。觉,明也。谓诸侯有四夷之功,王赐之弓矢,又为歌彤弓,以明报功宴乐。郑氏曰:诸侯赐弓矢,然后专征伐。东莱吕氏曰:所谓专征者,如四夷入边,臣子篡弑,不容待报者,其他,则九伐之法,乃大司马所职,非诸侯所专也,与后世强臣拜表辄行者异矣。”

诗以彤弓开篇,描写天子与诸侯的亲密关系。朱弓,即红漆弓,在古代是天子赐给王侯贵族功臣的荣誉物品,有很浓烈的象征意义。那红漆弓的弦松松的,没有绷紧的状态,一看就不是用来作战的,只可用作赏赐、把玩、珍藏之物。如今用来赐给大臣珍藏吧。这个颁赐仪式后,天子大宴群臣,内心无比欢欣,这里用“中心贶之”表述此意。贶,赐也。给予之意。发自内心地称许功臣,愿意赐给他们。因此早就吩咐下人们陈列好钟鼓礼器,奏乐助兴,从早朝开始,大宴功臣。现在想来,那是何等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全诗三章,内容意思相近,个别字词有调整,无非是彤弓的收藏动作、天子的高兴心情、频频劝酒的举止等处。仔细读来,层层递进,随着钟鼓声声,天子心情大喜,因此频频劝酒,场面不断掀起高潮。反复吟咏,不觉其烦,就因为诗意在一派钟鼓劝酒声中。

佚名


 《彤弓》   [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彤弓弨兮,受言载之。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之。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既设,一朝酬之。“

译文:

红漆雕弓弦松弛,功臣接过珍重藏。我有这些尊贵客,心中实在很欢畅。钟鼓乐器陈列好,一早设宴摆酒飨。

红漆雕弓弦松弛,功臣接过家中藏。我有这些尊贵客,内心深处实欢畅。钟鼓乐器陈列好,一早设宴劝酒忙。

红漆雕弓弦松弛,功臣接过收櫜囊。我有这些尊贵客,内心深处喜洋洋。钟鼓乐器陈列好,一早设宴敬酒忙。

《毛诗序》说:“《彤弓》,天子赐有功诸侯也。”可见《彤弓》一诗的主旨是歌颂周天子举行宴会,将彤弓赐予有功诸侯之事。

朱熹诗集传》说得更为仔细:“赋也。此天子燕有功诸侯而赐以弓矢之乐歌也。东莱吕氏曰:受言藏之,言其重也,弓人所献给,藏之王府,以待有功,不敢轻与人也。中心贶之,言其诚也,中心实欲贶之,非由外也。一朝飨之,言其速也,以王府宝藏之弓,一朝举以畀人,未尝有迟留顾惜之意也。赏赐非出于利诱,则迫于事势,至有朝赐铁券而暮屠戮者,与中心贶之者异矣。屯膏吝赏,功臣解体,至有印而不忍予者,则与一朝飨之者异矣。”

据有关史料可知,周天子用弓矢等物赏赐有功的诸侯,是西周到春秋时代的一种礼仪制度。《彤弓》这首诗就是对这种礼仪制度的形象反映。实际上,以兵器赐予臣下,不仅在春秋战国,就是在后世,甚至到民国、当代,赐兵器赐匕首予将士,这对于将士而言都是非常光彩非常有荣誉的事。不过,用弓矢等物赏赐有功之臣,当属春秋之之始。

彤弓》 全诗三章,每章三句。除个别字外,每章均雷同。泊客以为,对诗文须细细品读。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表达的是赐予的庄重,接受的珍重。周天子赐彤弓,主要非为实用,关键在于荣誉。即有大功之诸侯或臣子才有资格获得。

我有嘉宾,中心贶之。”“我”者,天子也。本诗不一定是周天子所作,但诗文表达了天子对于“嘉宾”的喜爱和赞赏。“嘉宾”一词,天子用称呼于臣下,实乃喜之。“中心贶之“即是此意。

钟鼓既设,一朝飨之。”彼时春秋,钟鼓之乐,实乃国之大器,非国典莫用。“一朝飨之”既表示了这是一场宴席,更表示了周天子对于赐予仪式的看重,其实质是周天子欲要用庄重的赐予仪式来表达对于有功诸侯的喜爱和奖赏。尽管,这种奖赏更多的是精神上而非物质上(就连彤弓本身也非用于作战的实物)。

故此,《彤弓》是一首描写天子对有功诸侯,设宴庆功,赏赐弓箭的叙事诗。反映了君臣相亲,天子有功则赏,鼓励武功之意。

◆  ◆  ◆  ◆  ◆  

诗经181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