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安喜的油经...

 学习一生 2010-08-08

  成立于1955年的茂名石化,地处粤西,偏居一隅,是中石化旗下生产能力最大的炼化企业。

  在中石化五大炼化一体化企业中,茂名石化从2007年开始一直效益最好。今年1-6月,茂名石化实现销售收入317.46亿元,实现利润38.8亿元,上交税金76.2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5年前,茂名石化还是中石化效益较差的企业。2005年4月,李安喜担任茂名石化总经理,开始了他在这个老牌国企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改造历程。

  迎战高油价

  上任最初是企业 “改制分流年”,正准备大展拳脚时,茂名石化迎来了高油价时代。

  由于近90%原油依靠进口,茂名石化确定了 “买最差的原油炼最好的产品”原则。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日渐高涨。当年1月份,茂名石化发现新上市的一种国外原油,并分别以低于北海布伦特原油8美元/桶、6.15美元/桶和6美元/桶的价格三次采购140万桶。下半年,当该油种价格与北海布伦特原油持平时,茂名石化已降低采购成本5000多万元。

  同一年,茂名石化还采购了性价比高的5个进口新油种,进一步降低成本。“新油种刚上市,市场对它还有一个认可过程,我们就抢先半步。”李安喜说。

  2006年,茂名石化进口原油约1亿桶,采购均价比行业均价低1.52美元/桶,仅这一项就省下约1.52亿美元,2007年在此基础上又省7.47亿元。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一度超过140美元/桶,而茂名石化当年采购均价仅94.68美元/桶,为行业最低。

  “这几年我们茂名石化之所以赚了一些钱,从源头上讲就是原油买得便宜。”李安喜笑着说,“这事干得很漂亮!”

  从2006年开始,李安喜提出“高油价低库存”策略。去年5月-8月,这一策略被用到极致。6月,李安喜要求原油采购部门将7月库存降至30万吨以下,否则扣奖金。除去罐底无法抽出的5万吨,按照每天4万吨加工量,这也就意味着,茂名石化当时库存仅够6天用量。而业界合理库存量是7-12天,低于7天就可能“断顿”,将对生产造成极大压力。

  李安喜和茂名石化挺过了这个艰难时刻。从去年10月份开始,原油价格开始下跌,茂名石化随即全面盈利。这时,“有的炼厂还在亏损,因为高价油还在他的库里存着”。油价高涨的2008年,茂名石化“政策性”亏损约30亿元,是中石化同类企业中亏得最少的。

  李安喜算过一笔账,从2006年开始,“高油价低库存”策略为茂名石化省了20多亿元。

  现在,他又打起了低油价的主意。在今年2月赴伊朗买油时,李安喜交代采购部门,今年要调整思路,“低油价适当高库存”。从2月份开始,茂名石化不断增加库存,目前达到70多万吨,有效规避了原油涨价的风险。

  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策略,李安喜认为其实是同一个道理:贴近市场、灵活经营。茂名石化能够趋利避害,靠的就是这一点。

  管出效益来

  不仅是高油价,茂名石化甚至从人民币升值的趋势里找到了赚钱的机会。

  2008年,茂名石化开展美元贷款业务。用李安喜的话说,就是借美元花了7块钱,还的时候只用6.8元,省了2毛钱。就是这小小的2毛钱,当年就为茂名石化节约财务费用4779万元。“能用人民币升值来赚钱,这是很开心很有意义的事情。”李安喜对此津津乐道。

  这只是茂名石化细化资金管理的一个案例。从2007年实施“效益管理年“开始,2008年和今年,李安喜又提出了“从严管理效益年”和“精细化管理效益年”。

  这不是简单地喊口号,已经物化为真金白银。

  以原油接卸为例,原油从油轮接卸至油库,总有一部分高凝点原油挂壁难以卸下。经仔细测算,茂名石化港口分部确定了比油温高15℃以上卸油方案,经加温扫舱,最大程度接卸高凝点残余原油。另外,在船方配合下,通过多次调节油舱倾斜度,港口分部力争每次将舱底油接卸干净。2007年,仅接卸环节就为茂名石化省下52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原油损耗率更从2005年的0.169%降到0.025%,位居同行业第一。近两个月,这个数字竟然为不可思议的负数,他们把别人落在船上的残余原油也卸了下来。

  “如果说过去挖潜是用铲子铲,那么今天挖潜就得用牙签剔。”港口分部经理刘洪奎说。

  精细化管理让茂名石化在产供销的每一个环节变得很“抠门”。渣油加氢催化剂是炼化装置的辅助材料,也是茂名石化生产必备的采购品种。通过打破独家采购,引入竞争机制,茂名石化去年每套装置采购该类催化剂节省4000多万元。而在处置废催化剂时,又通过改变原来的打包处置,将其中沉积的微量贵重金属分离并竞价销售,每批废催化剂又多卖了1000多万元。

  “每套一买一卖就省了5000多万元,我们有十几套这样的装置,利润就是这样来的。”这是又一件让李安喜“开心”的事情。

  2005年,李安喜在审核物资采购单据时发现有5张发票 “价格高得离谱”,其中一张关于美国一家公司供应的阻聚剂。经多次接触谈判,茂名石化迫使该公司大幅降价一半以上,每年节约采购成本2000多万元。

  李安喜由此总结出一句话:效益是管出来的。他认为,这不能简单靠工人劳动就能创造。

  风正干劲才足

  有一组数据似乎能够证明李安喜的这个观点。2005年改制分流后,茂名石化在岗职工由2.7万骤降至1.3万,企业效益却节节攀升,职工收入在2004年基础上大幅增长。

  这一切的背后,是精细化管理与奖惩制度的结合。

  2004年,茂名石化自销产品均价比同区域的兄弟单位低320元/吨。按每年400万吨计算,这一项就少了十几亿元收入。经检查,大量利润被过多的中间商“吃”掉了。

  2005年,茂名石化提出“三七开”的要求,即销售给中间商的产品占30%以下,销售给终端客户的产品占70%以上。通过优化客户结构,终端客户销售比例由过去不到60%提高到75%以上。与此同时,通过重奖重罚,充分调动销售人员积极性,茂名石化产品均价不断提高。去年,产品均价比上述该兄弟单位高424.45元/吨。

  一来一去,相当于去年增收约30亿元,而这样做的代价仅仅是“断了一些人的财路”。

  在茂名石化厂区,有一幅特别的标语:心齐、风正、气顺、劲足。

  在炼油系统,以往装置大修总要损失小量油品。如今,职工们提着个小桶,对低位管线和仪表存油一点一滴地回收,一轮大修下来回收油品价值100多万元。

  在乙烯系统,包装车间职工经仔细测算和反复试验,在不影响包装质量的前提下,将包装膜厚度降低0.01毫米,一年降成本500万元。

  近年,茂名石化获“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称号,作为法人代表,李安喜说他最看重这个荣誉。而作为党委书记,他还很看重“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他说,“在国有大企业,这是很珍贵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