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资金运营机制研究--中国期刊网

 norwoods 2010-08-09
[导读]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其发展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徐世进 李亚兰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本文针对“三农”建设中可能出现的资金及运营问题,运用合理分析方法对资料及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中找出了一些资金筹集问题和使用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建议,希望对“三农”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农村  资金运营  机制
        0 引言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其发展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在农业发展中,农村资金运营状况又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如何找出并解决农村资金运营体制的不足,对统筹城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较强的指导意义。
        1 我国农村资金运营体制现状分析
        1.1 农村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政策支农比重大 国家历来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每年在“三农”问题上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计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42亿元,增幅达13%,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三农”建设过程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但就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来源来说,财政支农占了很大的比重,农民自己创造的收入很少,同时市场资金主动介入的也不多,银行出于风险、利益考虑,也往往不愿意贷款给农民。同时,农民每年的纯收入的确很少,只能维持自身基本生活开销和日常支出,没有多少额外的支出。农民得不到大量的资金支持,仅仅靠国家财政拨款来解决“三农”问题是不现实的。
        1.2 财政支农资金运营不合理
        1.2.1 国家财政用于支农的资金总量较多,但结构不合理 自2001年以来,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逐年增加,但直接支农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所占比重较大,用于农业科研三项费用的支出较少,“科技兴农”没有资金作为后盾,实现起来非常困难。 
        从表中的统计数据来看,支农资金的使用中,用于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始终很少农业基本建设和支农支出占了很大的比重,政府通过发放补偿的形式进行直接支农支出,同时政府也大力致力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为农村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但在农村建设过程中,用于农村科技投入的资金却不高,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要想脱贫致富,必须依靠科技,特别是在农林牧渔等副业上,加大科技投入,送知识下乡、送科技入户十分重要。
        1.2.2 支农投入中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①目前,中央财政支农资金的下放,仍然是按照传统的层层下放模式,由于资金转手环节较多,难免会出现中途被截留、贪污的行为发生,致使很多资金没有真正落到农民手上。②在支农资金的使用上,多数情况是由乡镇政府或事业单位承担。因为没有市场观念,加上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有些部门只争取资金,而不顾项目建设,致使财政投入的资金使用效率偏低,一部分资金根本没发生作用。
        1.2.3 支农资金使用不够透明,基层组织会计核算不健全 ①在乡镇及以下一级的组织,由于监督管理的不完善和责任意识的欠缺,票据管理没有得到完全落实,会计核算不健全,“白条充公”十分普遍,这也就为挪用资金提供了便利,农民受益的权利得不到完全的保障。②资金使用的渠道非常分散,一个项目有时由于多个部门管理,各部门之间又没有及时的沟通,缺乏统一整合和集中实施,就使得支农资金分散,难以集中起来办大事。
        1.3 农民资金使用缺乏导向,误导性投资很多 当前,农民为了增收,扩大收入渠道,往往进行这样或那样的投资,但对于农民来说,由于其自身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对各种投资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判断,做出的投资决策和引进的一些项目并不完全合理,这样,就会出现一些盲目投资的行为,农民的理财投资没有完全得到回报。东部地区的一些农民,由于手里资金有剩余,有时还涉足股票、债券等金融领域,这就更需要有政府的指导和正确的导向。在中西部农村,农民往往喜欢引进一些致富的农、副项目,但这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经济发展状况和自然地理状况),政府可以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引导性的培训,给农民培训各种实用性的技能。
        2 采取积极措施,增加农村资金使用效率
        2.1 把农业开发与资金的市场运作结合起来 农业企业化就是把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农村资本市场改革结合起来。“使农村面向城市,走向市场”的理念在几年前就已经提出,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农村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大量土地荒芜下来,无人耕种,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在当前的情形下,笔者以为,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集约化经营,与市场结合,继续推进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失为解决土地荒废问题的一大策略。
        2.2 加快财政支农资金改革步伐,合理使用支农资金
        2.2.1 实行财政拨款以县级单位为主体的直接支付。农村支农资金层层下拨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截留、甚至贪污的现象,农村没有完全从中央的政策中得到实惠,因此,笔者认为,以县级单位为主体的直接支付,有效的避免了下放的中间环节被截留的行为,减少了下放的程序,使支农资金能够顺利到达农民的手中,真正用于农业建设。
        2.2.2 加大资金投入,达到《农业法》规定的“农业投入不得低于经常性的财政增长”的要求。加大农村资金的投入,可以从扩展资金来源的广度和数量来进行。第一,农村资金可以实行招商引资,发挥农村当地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实现投资方与农民的双赢。第二,农民也不能等着“输血”,因该学会“造血”,农民因该自己筹集致富资金,比如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先奔小康,再扩大规模,进一步致富。第三,国家每年对农业的资金投入都很多,但仍然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在目前农村资金来源单一的情况下,国家财政支农依然是主要手段,因此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样十分的必要,国家仍应大力执行全免农业税和财政大力投入的政策,切实减轻农民,早日使农民脱贫致富。
        2.2.3 实行严格的会计委派制度,对财政资金进行严格跟踪审核,专款专用,同时加强发票管理,严防“白条”充公。会计委派制是监督支农资金使用情况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资金下放和使用的过程中,上级委派相应的会计人员,监督资金的使用,专款专用,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支农资金被挪作他用。同时也给基层财政官员压力,是支农资金能真正发挥作用。
        2.3 调整支农资金的使用结构,增加一些对农民中小工程的投资 在农村支农资金使用的过程中,用于农村大型工程建设的比较多,农民中小工程的支出并不多,使得一些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工程没有完全开展起来,比如新农村文化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支农资金不能完全用于公路、水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善的情况下,加强农村图书室、阅览室、卫生所的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
        2.4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支持力度
        2.4.1 对农业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就当前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构成来看,还是以中老年干部居多,部分老干部思想趋于老化,缺乏灵活的头脑和大胆创新、尝试的精神,更缺乏实用有效的科学知识。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教育和科技培训,引进先进的科学知识,提升基础干部的文化素质,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2.4.2 送科技“下乡”,搞经常性的农业科技讲座,赠送图书等。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资金的支出虽然总量很大,但真正用于科技投入的比例却不高,科技兴农是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国家在制定支农政策、确定资金的用途时,尤其应该重视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农村要想真正支付,科技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大科技投入,除了资金直接支持以外,还应该通过送知识、送科技下乡的方式进行,多管齐下,使得农村在科技的支持下早日致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