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间盘突出有没有好的办法?

 lbg168 2010-08-09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于哪些人
1、从年龄上,本病一般发生在20--40岁之间,即青壮年易发生此病比例大约占整个发病率的80%。
  2、从性别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因为男性体力活动较多。较频、腰部活动范围大。
  3、从体型上,一般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
  4、从职业上,劳动强度较大的产业工人多见。
  5、从姿势上,每天常常伏案工作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售货员、纺织工人等较多见。
  6、从生活和工作环境,若环境经常 潮湿或寒冷,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7、从女性的不同时期,产前、产后及更年期为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期。
  腰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及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电脑操作员、会计、打字员、教师、司机、这些人们由于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体质相对薄弱,而且他们的腰椎长时间承受着静压,据黄家驷外科学介绍,人体在前倾20度座位时,其腰间盘的压力最大。所以"座族"人群的腰椎极易发生病变。再就是长时间从事重体体力劳动或长期在寒冷潮湿的环境工作的人们的腰椎也极易发生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女性多发于孕产后,往往是突然发生的腰痛异常剧烈,活动有障碍,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青壮年人中常见,尤以体力劳动者或长时间坐立工作者多发,发病率男女无明显差别。
  中青年人群中除了少数由外伤引起外,绝大多数是因为人们缺少保健知识,不注意休息,由肌体劳损而引发的。特别是一些驾驶员和文案工作者由于坐姿不正确或久坐,经常出现颈肩不适、腰痛、腿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导致腰椎病的发生。
   据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统计,中小学生的椎病发病率急速上升,在2000名样本中,发病率为12%;30-40岁的人权中59.1%人患有颈腰椎病;50-60岁的人群当中,患者占71%;而6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则高达82%。
   这项临床统计结果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腰椎病正悄悄地向年轻人走来。
 

腰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分为:膨出、突出、脱出。症状多种多样。包括所有种类的腰痛症状,认为是椎体周围的无菌性炎症刺激了椎体周围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常有椎间隙变窄的变化,可引起腰椎小关节错位和关节囊损害,关节囊中感觉神经末梢受刺激而引起了腰深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常有腰骶部疼痛症状,疼痛较深,疼痛可轻可重。轻的久坐后才产生症状;重者痛不可忍,卧床不起,稍动就痛,翻身极为困难。
   卧床休息后腰痛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有的病人数日或数周后出现下肢症状。一般1/6-1/5病人只有腰痛症状而不出现下肢症状,也有只有下肢症状而无腰痛症状的。腿痛症状的程度差异很大,如有的早期就出现了小腿和足部麻木不适;有的一开始就是一侧下肢疼痛并伴有麻困症状;有的只有下肢的困胀症状,不久出现另一侧症状,一侧重一侧轻或原来的一侧症状消失。上部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表现为股前侧的股神经痛症状,下部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表现为股后侧的坐骨神经痛症状。有的病人腰腿痛症状同时存在;也有出现下肢症状后腰痛症状减轻或消失。
   下肢症状常与走、站有关,有的病人表现为持续性痛麻,症状重者影响行走活动,严重者下肢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的体征:
   1、脊柱运动受限:腰部正常时,其运动范围为前屈90度,后伸30度;左右侧屈各为20度-30度;左右旋转各为30度。当椎间盘突出后,脊柱屈曲时,椎间盘前部受到挤压,后侧间隙加宽,髓核后移,使突出物的张力加大,同时髓核上移,牵拉神经根而引起疼痛。当腰部后伸时,突出物亦增大,且韧带皱褶向前突出,造成前后挤压神经根而引起疼痛。所以疼痛限制了脊柱的活动。
   2、压痛点:若有腰椎间盘突出,其相应椎旁有明显的压痛点,疼痛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向下肢放射,亦称放射性压痛。  
   3、腱反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时,膝腱和跟腱反射出现减弱、消失和亢进。腰3、4椎间盘突出时,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足背伸、内翻力量减弱;腰4、5椎间盘突出时,膝腱及跟腱反射存在胫后肌腱反射改变,伸趾运动无力;腰5骶1椎间盘突出时跟腱反射减弱、消失或亢进,足外翻力量减弱。
   4、直腿抬高试验:腰部及小腿外侧有放射性疼痛为阳性。  
   5、拉塞克氏征:腰腿部有放射性疼痛或肌肉痉挛为阳性。  
   6、健肢抬高试验:当健肢被动直腿抬高时,患肢坐骨神经分布区出现疼痛为阳性。  
   7、肌神经牵拉试验:当髋关节处于过伸位时,大腿前侧沿肌神经分布区出现牵拉放射疼痛为阳性。  
   8、仰卧挺腹试验:当挺腹而出现腰及下肢放射性疼痛,或挺腹的同时屏气咳嗽而出现腰及下肢疼痛为阳性。  
   9、压颈试验:检查者用拇指和食指压迫颈静脉持续约1-3分钟,使椎管内压增高,腰及下肢出现疼痛时为阳性。   
   10、屈颈试验:当颈部逐渐屈曲致颏部抵到胸部,腰及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时,即为阳性。
如您有出现以上所说表现症状,为了您的健康,请马上找医生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的体征-2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征有两组,一组是腰部及脊柱体征,另一组是神经根体征。
(1)腰部及脊柱体征   
   ① 脊柱侧弯:患者脊柱多有侧弯,侧弯是使神经远离突出物,使压迫缓解,减轻疼痛的保护性措施。
   ② 腰椎曲度改变: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甚至可向后凸,这也是为减轻疼痛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③ 脊柱活动受限:脊柱各方向活动,如后伸、前屈、侧弯及旋转,均有不同程度限制。  
   ④ 压痛点:腰椎间盘突出症棘旁可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压痛明显处在患侧相应棘旁。有人统计:压痛有放射痛的出现率为61.5%,只有压痛而无放射痛的为38.5%。
(2)神经根体征   
   ① 直腿抬高试验:其阳性率为90%以上,且都在15°~65°之间即出现放射痛,对本症是一个有用的体征。  
   ② 抬头屈颈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平放,慢慢抬头屈颈,此时出现下肢放射性痛即为阳性。  
   ③ 感觉障碍:被挤压的神经根支配区有感觉(包括痛觉、触觉及温度觉)障碍。椎间盘突出主要侵及下位两条腰神经及骶1神经根,确定感觉改变区,有利于定位。  
   ④ 运动障碍:受侵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功能常减低。腰4~5椎间盘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使所支配的FEC7及趾背伸力减弱,占病例总数的71.5%。骶1神经根受损时,趾及足跖屈力减弱,常不能单用患侧足尖着地站立。   
   ⑤ 反射改变:膝反射在腰3、4椎间盘突出症时可降低,在腰4、5椎间盘突出时可无改变,但也可出现亢进或减退。腰5骶1突出时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者可达85%。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有哪些压痛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在腰部和腿部有压痛点,腰部压痛点常在患椎旁和椎间盘所在间隙,腿部压痛点沿坐骨神经走向,可在下列穴位上找到:   
   居眈:在髋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委中:在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飞扬:右小腿后面,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直上7寸处。  
   临床上常取这些穴位进行针灸、按摩、理疗等治疗,以缓解病情。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腰痛有何区别?
骨质疏松症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全身性骨数量减少,骨小梁间隙增大,骨基质减少和重量降低,骨的机械强度减低导致非外伤性骨折,或轻微外力即可发生某些部位骨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目前,比较公认的致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分泌紊乱:众所周知,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更年期以后的女性患者尤为多见。这表明:性激素对骨质的代谢有直接关系。当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时可引起骨质疏松,不仅是柯兴氏综合征的主要特征,而且在临床治疗上长期向病人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亦可同样引起这一后果。这表明: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加速骨质疏松的过程。而性激素能抑制垂体前叶素,间接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所以,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则更易出现骨质疏松。  
   (2)钙代谢失调:毫无疑问,钙缺乏是成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正常人每日摄入钙量约为10mg/kg体重,其中少量为人体所利用,大部分随尿及大便排出,以维持钙的代谢平衡。如果摄入的钙量减少,或是肠吸收功能障碍,或是从尿及大便中排泄量增加,则易引起由于缺钙所造成的骨质疏松。此时,如果再加上内分泌紊乱因素的影响,则更易引起骨质疏松。  
   (3)废用因素:正常情况下,由于肌肉的舒张收缩及各种应、压力而刺激骨骼组织保持正常的钙代谢平衡。但当肢体或全身一旦失去生理性活动及体力劳动或锻炼,则容易引起骨组织内的一系列改变而引发脱钙及尿钙排出量增加,导致骨质疏松。长期卧床者表现为全身性骨质疏松,而肢体石膏夹板固定或神经过敏性废用,则表现为局部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多见于老年人,尤其以60岁以上女性多见。患者多诉全身疲乏,喜卧床或仰坐位而不愿活动;全身酸痛,尤以腰部为明显,可由腰向臀部和下肢放散,亦可由背部向肋骨和腹部放散。患者自己感觉身高逐渐变矮,除因椎间盘退变原因外,与椎体骨质疏松易引起压缩骨折有关。同样原因可使驼背畸形逐渐加重。   
   X线表现:脊柱骨质疏松,骨小梁减少,椎体中间凹陷,呈鱼尾巴状。  
   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疼痛的程度远不如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且X线表现截然不同,应用性激素、高蛋白、高钙治疗后,腰痛症状可减轻。
 
腰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期与分型
腰椎在人们日常劳动生活中活动度最大,承受来自上肢及躯干的重力,是最容易产生劳损与外伤的部位,腰椎的椎间盘也最易受到损害。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外伤是发病的重要诱因。
   (1)腰椎间盘的生理性退变因素:正常的椎间盘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组织易产生退变,这种退变即老化的过程。一般认为人在2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退变,髓核的含水量逐渐减少,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其中纤维环、软骨终板、髓核均产生病理性退变。
   (2)外伤因素:当椎间盘有了生理性退变或纤维环有了裂隙时,外伤是引起纤维环破裂的主要诱因。若腰椎间盘突然受到挤压或扭曲,造成髓核压力增高,可使髓核从纤维环的裂隙突出到椎管内。
病理分期:
   1)突出前期:此期髓核因退变和损伤可变成碎块状物,或呈瘢痕样结缔组织,变性的纤维环可变薄变软而产生裂隙。
   2) 突出期:当椎间盘承受压力增加时,退变髓核可从纤维环薄弱处或破裂处突出,可有五种类型:
   ① 纤维环环状膨出,膨出在相邻椎骨后缘之间,纤维环完整,可不引起临床症状;
   ② 纤维环局限性膨出,纤维环局限性隆起,但纤维环完整,可产生临床症状;
   ③ 椎间盘突出,突出的髓核为很薄的纤维环所约束,可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
   ④ 椎间盘脱出,突出的髓核穿过完全破裂的纤维环,位于后纵韧带之下,髓核可位于神经根上、下方,或椎管前方正中处。
   ⑤游离型椎间盘,髓核穿过完全破裂的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甚至位于硬膜内网膜下腔,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
   3) 突出晚期:椎间盘突出物纤维化或钙化。
   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皱缩,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硬化,形成骨赘。 神经根损害,长期压迫可导致神经根发生粘连、变性和萎缩。 黄韧带肥厚,为继发性病变,可导致椎管狭窄。 椎间关节退变与增生,因椎间隙变窄,椎间关节代偿性负荷增大,可发生关节炎、增生等改变。 继发性椎管狭窄,因以上改变可发生获得性椎管狭窄。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可分为:
侧后型:腰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在椎管内形成椎间盘瘤,压迫神经根的内侧。造成蛛网膜的炎症反应,时间一长就易造成连。
外侧后型:此型突出的部位是在腰推间盘的外侧后方,也是椎间盘 薄弱处,所以最为多见。突出的部分占据推间孔的一部分空间,造成椎间孔的狭窄,引起血循环障碍,突出的部分间接挤压神经根致使腰痛并伴有下肢窜痛等综合征。
中央型:椎间盘突出于椎管中央,此型的患者症状轻者纤维环未完全破裂,后纵韧带顶起后凸,压迫硬膜囊,致使椎管前后经变窄;严重者行走闲难,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症状。如纤维环完全破裂者,它的髓核游离到椎管内,会发生纤维变性破死后释放出激肽物质,造成沏夜难眠、疼痛难忍的症状。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先抗炎
腰腿疼是一种常见病,据统计,其发病率仅次于感冒。虽然这种病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病,但仍以中老年为主,是困扰中老年人的一大难题。
   资料表明,绝大多数的腰腿疼都与腰椎间盘病变有关,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椎間盘突出了,压迫到神经根才可能出现疼痛的症状,但这种说法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临床现象,有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很轻,范围很小,可是他们表现出来的症状各体征却是很严重。而另有一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很严重,但他们临床表现出来的症状却很轻。近年来,大量的神经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试验结果告诉我们,腰椎间盘突出后引起的非细菌性炎症与病人的症状表现关系比较密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病变,清除这种非细菌性炎症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任务。
椎间盘是如何构成的
   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连接两个脊椎骨的纽带。它通常包括三个部分: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每个椎间盘含有两块软骨板,分别覆盖在相邻的两块脊椎骨上,纤维环连接于两块软骨板之间,中,央包绕着髓核。正常情况下三者组成一个封闭的“容 器”,具有很好的弹性和韧性。
“腰突”症状根源在炎症
   研究人员将狗自身的髓核组织取出后均匀打碎,然后将这些碎块注射到狗的神经根符近,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在显微境下可以观察到严重的炎症反应。这一结果表明,自身的髓核组织可以引起神经根化学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可引起明显的疼痛。有人还在猪的身上进行过此类似试验,结果是一样的。
   如果包绕髓核的纤维环破裂,髓核就会漏出,其中的炎症物质刺激神经根,就可以引起疼痛。当炎症累及邻近的神经组织形成神经根炎,可以产生神经损伤等症状。另外,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免疫状态也有异常,可能与椎间盘组织发生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自身免疫反应也可以导致神经根的水肿和炎症,引发相关的症状。
“腰突”常用治疗方法效果欠佳
   “腰突”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口服药物,针炙,推拿等理疗手段,以及腰椎旁,硬膜外侧间隙,硬膜外腔阻滞等方法。口服药物大多只能暂时的缓解症状,理疗往往不能有效地消除炎症,神经阻滞是把药物注射到病变的局部,使药物与病变充分接触,疗效比较确切,一般每7天治疗一次,3-5次为一个疗程。但是这些常规的阻滞的疗效维持时间有时不太确定,往往有些人在治疗结束后不久,疼痛等症状又回来了,不仅患者不满意,医生也越治越没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病变时间都比较长,少则几个月,多的可达几十年,局部的炎症变化经过长年累月的蓄积,已经根深蒂固,简单的阻滞已很难完全消除。
最新的治疗方法
   治疗炎性腰椎间盘突出,现多采用活血化淤的治疗,是通过中医理论,活血化淤,改善纤维环的血液供应,消除局部水肿,粘连,无菌性炎症,使突出的髓核脱水缩小,减轻对周围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一般都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其不仅能解除病人的痛苦,也给医生以信心。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方法很多, 一般需采用 2~3 种方法来综合治疗 , 效果较好。 牵引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只要严格掌握好其适应症, 选择好牵引的方式和牵引的重量, 一般都能取得理想效果。 牵引疗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腰部起到固定和制动及减压作用:牵引时,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状态下,受牵拉的腰部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的正常列线状态,腰部的运动范围及幅度较卧床休息和佩带腰围时更进一步得以限制,同时也减轻了椎间盘的压力及对神经根的刺激 , 以便于减轻或消除局部的充血、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
   ( 2 )松弛腰背部肌肉: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脊神经的受压或受刺激,多伴有腰背部肌肉痉挛,这样不仅导致了腰部的疼痛症状,而且还会构成腰椎的列线不正。牵引疗法,可以逐渐使腰背肌放松,解除肌肉痉挛。
   ( 3 )恢复腰椎的正常列线:在牵引时,若将患 者腰椎放置在生理曲线状,随着牵引时间 的延长,列线不正的现象可以逐步恢复至正常。
   ( 4 )改善突出物与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轻型或早期的患者,牵引疗法可使椎间隙逐渐被牵开,而有利于突出物的还纳。对于病程相对较长的患者,牵引可合粘连组织和挛缩的韧带、关节囊牵开使椎管间隙相应增宽,两 侧狭窄的椎间孔也可同时被牵开,从而缓解或消除了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对减轻下肢麻木和疼痛有较好效果。
 

腰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明确,经正规非手术治疗6个月无效者;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者;突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剧烈无法缓解,并持续加剧者;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功能丧失或马尾神经功能障碍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发作,症状较轻经非手术治疗可缓解者,对其工作和生活影响不明显者,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诊断不明确者,均不宜手术。
  2)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目前以后路手术为主,根据椎间盘突出的位置、范围及对神经压迫程度和是否存在椎管狭窄等,可分为后路半板减压、全板减压及开窗减压等方法。前路手术可分为经腹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和前路腹膜外腰椎间盘摘除术,前路手术的意义在于摘除髓核组织同时可以进行植骨。  
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已有腰椎间盘显微外科摘除术,我国各医院相继开展了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因其创伤小,出血少,有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逐渐被病人接受,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已广泛应用。
  3)术后康复:
   不少患者术后疗效不佳甚至复发,与术后康复不利有关,如没有按要求进行康复训练,未能受到医师的指导不知怎样训练,过度训练,过早下地负重式工作等。因此,根据手术中减压和组织损伤情况,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确保手术效果的必要手段。一般来说,术后24小时开始应做肢抬高训练;可以预防神经根粘连。1周后做腰背肌训练对腰背肌力量的恢复是必不可少的;3周后,腰围保护式石膏固定后离床适度活动;3月后恢复正常活动,逐渐恢复工作。关于术后下床时间问题,医生看法颇有异同,但对术后软组织和骨组织的修复而言,仍以卧床时间略长为稳妥。
 
治腰椎病试试倒步走
年轻人也不能小视脊椎保健,专家指出,由于工作负荷过重,且缺乏保健意识,许多人年纪轻轻却得了脊椎退行性改变的老年病,整日被腰酸背痛所困扰。除了及时就医和避免一种姿势过久以外,还有没有更好的防治措施呢?日前,记者就办公室人员高发的腰椎疾病的防治问题,专访了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运动学专家窦文浩。
   腰部的绕环运动以及倒步走,对治疗和预防腰椎疼痛疗效非常明显
   窦教授说,对于长期久坐的人,腰椎疾病是很常见的,表现为时重时轻,劳累时则疼痛加重,理疗虽然能减轻疼痛,但却无法除掉病根。根据运动医学的研究,腰部的绕环运动以及倒步走,对治疗和预防腰椎疼痛疗效非常明显。
   所谓的绕环运动,基本动作如下:
   两腿略微分开,两手叉在后腰部,以腰为轴心绕圈转动身体,若疼得厉害的话,可以动作缓慢一点,先往左边转,再往右边转。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很管用,建议大家试一下。
   还有一个办法,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推行的一种治疗腰椎疾病的运动疗法,那就是倒步走。倒步走时两腿交替向后迈步,增强了大腿后肌群和腰背部肌群的力量,可使腰部韧带的弹性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增强,使骨骼、肌肉、韧带的功能得到恢复,因此能使腰椎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倒步走现在已广泛用于健身,它还适于腰伤、腰部肌肉疼痛以及小脑平衡能力差的人。 
   倒步走疗法动作简单,容易掌握,不论年龄大小都可以进行锻炼
   倒步走应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钟,要循序渐进。腰椎疼得厉害时若能立即进行倒步走锻炼,可起到良好的止痛作用,慢性腰椎患者若能长期坚持倒步走,两个月便可见到良好效果,有些患者甚至可以治愈。
   需要提醒的是,倒步走时,人们对空间的知觉能力明显下降,容易摔倒,因此步速不宜太快,力求走得稳,两眼要平视后下方以便掌握方向。为了安全,倒步走时,最好前脚掌擦地交替后退。还可采取结伴而行的办法,一人往前走,另一人倒步走,两人交替轮换,互相照应。窦文浩教授在提到倒步走的速度和运动量的掌握时说,他建议开始时以每分钟60步为佳,健康人应控制在每分钟90~100次,腰痛者的脉搏,应控制在比自己安静时增加10次以上为最好。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中药
一、 内服药
1、成药 人参养营丸、壮腰健肾丸、补腰杜仲精、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具有壮腰强骨、养成血荣筋之作用,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或预防之用。云南白药、三七片、七厘散、跌打丸、元胡止痛片、腰痛宁等,具有行气活血、消炎止痛之作用,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或缓解期治疗。大活络丹、追风透骨丸、四虫片、风湿液、天麻丸、木瓜丸、通痹片、伸筋丹、腰腿痛丸等,具有温经散寒、舒筋通络之作用,可用于木病后期治疗。
2、汤剂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可辨证分为寒湿型、血瘀型、肾虚型和湿热型四种不同类型。现将其常用方药列表18-2。
二、 外用药
1、膏贴类 可根据病情的不同证型,选择相应药物配制成方,然后将药物共为细末,加入饴糖、蜂蜜、凡士林等相应赋型剂,调制成膏备用,或直接选用市售各种相应膏贴药品。如镇法膏、东方活血膏、麝香壮骨膏、代温灸膏等。使用时,应首选与病情对症者,其次李解药物对皮肤是否产生过程敏对应。对于患部皮肤有感染、皮肤病、创口者,或孕妇,一般不宜膏贴治疗,尤其是腰骶部。
2、敷擦类 此类药物多选用活血止痛、温戏散寒之品制成,如热敷录、坎离砂等,系北朝鲜药物为末置入特定装置中,以供局部外用,通过发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或止痛。红花油、冬青油等,可直接涂于患者相应部痊,可配合用手反复摩擦,以加强其作用发挥。此外,可利用内服汤剂煎过的药渣,用布包裹后置于患处进行曲湿热敷,效果很好,但应防止烫伤。亦可将生草乌、生川乌、马钱子、红花、樟脑、乳午、没药、独活、田七、牡蛎、透骨草等量来末,用75%酒精调敷于患处,使用时可先施0.2g麝香于表层,一般每次可持续治疗2个时左右,止痛效果非常明显。
3、熏蒸类 中药熏蒸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起到活血化瘀、祛肾强筋、疏通经络、消炎止痛、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较常的有以下三种:
(1) 中药袋熏蒸:成分:红花、乳香、没药、木瓜、防风、生草乌、生川乌、干姜、细辛各30g,马钱子10g,用法:上诸药物碾碎,装入布袋入入锅中蒸30分钟后取出,放于腰部和臀部热敷,温度以能耐受为度。药凉后取下,每日1次,每剂用20~30日。
(2) 中药熏洗:成分:生草乌、生川乌、透骨草、羌活、独活、红花、五加皮、细辛各30g。用法:上述药物煎后放入浴盆加热水熏洗患腰腿,以全身出汗为宜,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成分:细辛、红花、生草乌、生川乌、威灵仙、海桐皮、干姜各50g ,放入50%,放入50%洒精4000ml,浸泡3个月后用。用法:药液适量,放在直流电离子导入仪器的正极上,敷于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之皮肤上,阴极放于患下肢,或与正极半置于腰部,电流量为0.08~0.1mA/cm2。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2次为一疗程。应该指出的是,中药成分复杂,其电解后离子的电性难以确定,多种药物放在正极上,其有效成分是否能导入,有特下一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