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化化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华瑞万张 2010-08-11

 

 

 

 

 

 

 

 

 

 

 

 

 

 

 

优化化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化学学科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成为学科教学的关键。如何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学目的、学习任务更清晰,知识教学、能力发展、情感培养更协调,学科特色更彰显、学科渗透更融合,教学策略更恰当、学习活动更人文、评价方式更科学是每一位化学老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优化化学教学过程则成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源头活水。 我根据多年化学教学实践并参考有关文献,对如何优化化学教学过程从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钻研教材,优化知识体系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建构,是将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新旧知识交互作用,使新材料在学习者脑中获得新意义的过程。因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将新知识合乎逻辑、有系地组织,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青岛地区使用的鲁教版化学教材对旧教材改动很大,打破原有的章节知识结构,更加适合教学改革的需要,但对于教惯了旧教材的化学教师来说,不少人感觉不适应。教学中,我们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为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既要做到教材的深刻领会和理解,熟知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理顺前后脉络,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良好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接与同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良好的结构有利于记忆、知识信息的检索、提取和迁移,是高效学习的基础。

用好新教材要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注意在教学中做好重点的突破和难点的分化。新教材使用中切忌只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只想让学生掌握一大堆具有系统性的知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学生很难在这样的教学中获得系统的认识,反而容易在头脑中充塞了一大堆较散的内容。比如:“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的认知渐渐进入到了微观领域,也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勿容质疑,这将是学习的难点也是重点,而新教材在第一章第一节就涉猎到了,对此,我们就既不能像在旧教材中那样讲得过多过细,也不可一带而过,应更多利用课本上的彩图模型让学生初步形成对微观世界、微观粒子的粗浅认识,为这一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做必要的铺垫。再如,新教材中的“复分解反应”这一知识点,它是初中化学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最后一种,是重点,学生很难判断某一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这显然也是个难点,而新教材仅从“反应形式”上提出这一术语,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这一分寸。可组织学生对以前所学习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进行对比,以认识其区别,求广而不求深,这样既突出了重点,也抓住教学难点,而对某些枝节可一带而过,真正达到“一课一得”的目标,也就真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     精心组织,优化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方案是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而设计的。优化教学设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到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就能根据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要熟悉学生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向。

 3、要充分备课。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情景。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实验药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

 5、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知识就是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三、     巧妙引导,优化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不应该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而是应该以更利于学生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更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更利于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更好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准绳。优化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往往是在第一节课上产生,在以后的每一节课上不断强化的。上好第一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趣味性,是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尽量挖掘新教材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新奇感中产生愉悦学习情绪。在长期教学中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大增,所以第一堂课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尽量把知识性容纳在趣味性中,要把难点定在激趣上。上课时,应尽量举一些新奇有趣的例子,如向一杯所谓“清水”(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圣水”(酚酞),“清水”会变成“鲜血”,像变魔术一样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然后告诉学生这其中蕴含着化学知识,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将来会了解化学世界之奥妙,这就很自然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能虎头蛇尾,应该贯穿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的每一章节,让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感觉到新鲜而有收获。

2、联系实际,避免教学活动教条化

新教材在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上下了很大工夫,大量的彩图、阅读材料让学生的化学学习更贴近生活,这方面我们应大力加强,让学生的化学学习不是感觉在建造空中楼阁,把抽象的学习具体化、现实化。不断地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化学学习不再枯燥而是丰富多彩。教学中也要避免教条化倾向,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对厨房中浓食盐水与蒸馏水的区分方法的讲解中就不要拘泥于实验室的“三不”原则,而把“尝一尝”这一简单的好方法予以否定。

3、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与其它任何教学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整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四、     机动灵活,优化课堂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以教师高尚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作到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

课堂教学艺术有着诸多方面的体现,这里仅就课堂教学中对突发事件的应变技巧加以阐述。

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课堂偶发事件的出现较其它科目更多一些。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呢?下面介绍几种应变技巧,灵活运用会使我们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1、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讨论并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新颖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4、当机立断,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我们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优化教学过程,研究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好的能力和思想品德。这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几点见解尚不够成熟,真心希望能得到同行们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