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中的糊涂学

 金鱼树 2010-08-14
引子
糊涂学实际上已渐成为一种文化。对于糊涂学,古人比现代人理解深刻。被誉为扬州八怪的郑板桥,给世人留下了一句“难得糊涂”的名言。据说,难得糊涂是郑板桥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那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因天色已晚,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老翁,自称糊涂老人,出语不凡。郑板桥以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印章。因砚台大,郑板桥说老先生应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下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他也用了一块印章,“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大惊,细谈之下,方知老人是位退隐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郑板桥当下也补写了一段:“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人有时候是需要难得糊涂的,糊涂不是昏庸,而是为人处世豁达大度,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太执着,要求人在生活中想得开,看得开,该糊涂的时候就糊涂。
有一种智慧叫做“糊涂”
糊涂其实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人不是神,谁又能完全驾驭这个世界?所以,人是有局限的,因而人在某些场合就必须放弃自己的明白,顺其自然,装装糊涂。
谁都希望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绝大多数人也都希望能够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得到人们的认可。可是事实上,世上真正意义上的聪明人几乎是没有的,而本不聪明却要自作聪明的人,却是随处可见,比比皆是。
三国时间,杨修在曹操手下任主薄,起初曹操很重用他,杨修却处处耍小聪明。例如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奶酪,曹操吃了一些,就又盖好,并在盖上写了一个“合”字,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什么含义,杨修见了就拿起匙子和大家分吃,并说“这合字是叫一人吃一口啊!”还有一次,建造相府,造好大门后曹操亲来察看了一下,没说话,只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杨修一见,就令工人把门改窄。别人问为什么,他说门中加个活字不是阔吗,丞相是嫌门太大了。这样一来,曹操就讨厌杨修每次都能猜出自己的心意了。
建安24年,刘备进军定军山,他的大将黄忠杀死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曹操亲自率军到汉中来和刘备决战,但战事不利,前进则困难重重,撤退又怕被人耻笑。一天晚上,护军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正在喝鸡汤,就顺便说了“鸡肋”,杨修听到以后,便不等上级命令,教随从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影响了军心。曹操知道以后,他还辩解说:“魏王传下的口令是鸡肋,可鸡肋这东西,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正和我们现在的处境一样,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久驻无益,不如早归,所以才先准备起来,以免到时慌乱。”曹操一听,大怒道:“你小子怎敢造谣乱我军心!”于是喝令刀斧手,推出斩首,并把首级悬挂在辕门之外,警戒三军。
对于曹操斩杨修,一般人们会认为是曹操心眼小,借机杀人。其实关键是杨修聪明过头。
充分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能力,面对问题冷静判断,量力而行,这才是聪明人应该做的。如果你真的想表现得比其他人更聪明一些,那么你就应该对自己有一个自知之明,没有必要总是要向他人强调自己的聪明,更没有必要利用所有可利用的以及不可利用的机会向众人表现你的聪明。
糊涂智慧比聪明更重要,大凡立身处世,是最需要聪明和智慧的,但聪明与智慧有时候却依赖糊涂才得以体现。郑板桥说:“聪明有大小之分,糊涂有真假之分,所谓小聪明大糊涂是真糊涂假智慧。而大聪明小糊涂乃假糊涂真智慧。所谓做人难得糊涂,正是大智慧隐藏于难得的糊涂之中”。
糊涂智慧可以成就大事业,能经受时间考验,聪明只能带来一时的成功,总有机关算尽的时候。当然,聪明不是错,更不是罪,关键是要用好自己的聪明,把聪明转化为智慧。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人生锦上添花,而不会让它成为美丽的泡沫。
糊涂是一种傻瓜精神,有一道题问:如果漂流到一个荒岛,只能带三样东西,你会带什么?许多人回答,一棵柠檬树,一只鸭子,一个傻瓜。为什么不带聪明人而带傻瓜?因为聪明人会砍掉柠檬树,吃掉鸭子,甚至最后害了主人。只有傻瓜,才能执着地拼命努力,最后能种瓜得瓜。一般说来,生活中精明人有精明的算计,傻瓜自然也有傻瓜的办法。傻瓜对许多事是不过心的,缺乏精明人的一些算计和设想。不过,算计和设想虽是好事情,可好事情的另一面常常就是陷阱,就造成人的过失,而傻瓜缺乏那样的算计,也就避免了那样的算计,也就避免了那样的过失,也就无陷阱可言。傻瓜不会过分注意身边的潜在危险和可能要失去的东西,所以他们往往对事物并不主动出击,这样既不会使危险扩大,又能最终成就一些事业。傻瓜的天性里含有一种自然的忍让、宽容和视而不见,是一种精明人很难做到的事情。傻瓜由于自身的特点,目光往往是不够尖锐的,这样他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挑剔。一个不去挑剔生活和别人的人,是幸福的,而生活中的糊涂智慧就是这样。古语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拥有大智的人往往都表现很愚钝,身手很灵敏的人往往都表现的很笨拙。其实,这是一种境界。人生中适当的“傻”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
糊涂是简简单单的生活
糊里糊涂地生活,头脑简单地思考对生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生命太短暂,一生不过短短数十年,哪经得起那么多无谓的折腾。
精彩的生活不要想太多。一次,有人问农夫是不是种了麦子。农夫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个人又问“那你种棉花了吗?”农夫说“没有,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于是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说“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生活中不少人就像那个农夫一样,不冒任何风险,到头来,什么也做不成,什么也不是,他们不敢笑,因为他们怕冒愚蠢的风险;他们不敢哭,因为害怕别人耻笑的风险;他们不敢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因为要冒被牵连的风险;他们不敢暴露感情,因为要冒露出真实面目的风险;他们不敢爱,因为要冒不被爱的风险;他们不敢希望,因为要冒失望的风险;他们不敢尝试,因为要冒失败的风险……他们被自己的态度所捆绑,是丧失了自由的奴隶。生活中不可缺少冒风险的勇气。对于一项需要冒险的工作,当别人犹犹豫豫的时候,你迅速做出决断,大胆承担起来,很可能这就是改变你的命运的关键一步。
活在当下没烦恼。有一个年轻人看破红尘了,每天啥也不干,懒洋洋地坐在树底下晒太阳,有一个智者问,年轻人,这么大好的时光,你怎么不去赚钱?年轻人说,没意思,赚了钱还得花没了。智者问,你怎么不结婚?年轻人说没意思,弄不好还得离婚。智者说,你怎么不交朋友?年轻人说,没意思,交了朋友弄不好会反目成仇。智者给年轻人一根绳子说,干脆你上吊吧,反正也得死,还不如现在死了算了。年轻人说,我不想死。智者说,生命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年轻人这才幡然醒悟。大多数人都无法专注于“现在”,他们总是若有所想,心不在焉,想着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辈子的事。有人说“我明年要赚得更多”,有人说“我以后要换更大的房子”,有人说“我打算找更好的工作”。后来钱真的赚得更多,房子也换得更大,职位也连升好几级,可是,他们并没有变得更快乐,而且还是觉得不满足:“唉!我应该再多赚一点!职位更高一点,想办法过得更舒适!”这就是没有活在当下,就算得到再多,也不会觉得快乐,不仅现在不够,以后永远也不会嫌够。忘了真正的满足不是在“以后”,而在“此时此刻”,那些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必费心等到以后,现在便已拥有。或许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绮丽的花,享受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而已。毕竟,昨日已成历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现在”才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当你活在当下,而没有过去拖在后面,也没有未来拉着你往前走时,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时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种强烈的张力。这就是使生活丰富的唯一方式。
珍惜眼前的幸福。人很奇怪,每每要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其实,幸福早就放在你的面前,肚子饿得不行的时候,有一碗热腾腾的拉面放在你面前就是幸福;累得半死的时候,躺在软软的床上就是幸福。人生在世,由于际遇的不同,有的人生活清苦却感到幸福,有的人则过着富裕的生活仍感到苦恼。而更多的时候,人们之所以感觉不幸福,是因为当幸福来临的时候,常常浑然不觉,无论别人投来多少羡慕的目光,还是不知道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反而让幸福白白地从自己手指间溜掉,到了最后,给自己剩下的只有挥之不去的痛苦。幸福就是珍惜已拥有的一切。珍惜现在的自己,珍惜现在爱你的人,珍惜现在你爱的人,就是能把握的幸福。如果你想生活得快乐,那么就学会珍惜吧!珍惜是幸福快乐的法宝!
大糊涂,方为大智慧
说到明白和糊涂,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真明白和真糊涂,一种是装明白和装糊涂,在现实生活中都大有人在。不过,在生活中由糊涂变聪明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故意糊涂一点,其实不是真糊涂,而是真智慧,是聪明的最高境界。
糊涂能够体现智慧。糊涂不是无智,相反它是人类隐藏着的智慧。糊涂不是无能,相反它是人类一种未曾被启动的潜能。做要学会糊涂,郑板桥曾道,难得糊涂。但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其实是个明白人。看破官场腐败、肮脏的他,辞官回乡,写诗作画为生,潇洒人生,以怪驰名。能看破,但就是不说出来或做出来,这是一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智慧。
给大家讲一个张作霖装糊涂的故事。张作霖是民国时期的大军阀,但他强烈主张抵御日本侵略,这一点深得人心。
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名流集会。席间,有几位日本浪人突然声称,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张作霖明知这是故意刁难,但在大庭广众之中,“盛情”难却,就满口答应,吩咐笔墨侍侯。他潇洒地踱到桌案前,在满幅宣纸上,大笔一挥写就了一个“虎”字,然后得意地写上落款“张作霖手黑”,钤上朱印,踌躇满志地掷笔而起。那几个日本浪人面对题字,一时像丈二和尚一样,摸不着头脑,面面相觑。
机敏的随侍秘书一眼发现了纰漏,“手墨”怎么成了“手黑”?他连忙贴近张作霖身边低语道:“大帅,您写的“墨”字下面少了个‘土’,‘手墨’变成了‘手黑’。”张作霖一瞧,不由得一愣,怎么把“墨”字写成“黑”了。如果当众更正,岂不大丢面子?
张作霖眉梢一动,故意装糊涂地呵斥秘书道:“我还不晓得这“墨”字下面有个“土”?因为这是日本人索要的东西,就是不能带‘土’。这就叫做‘寸土不让’嘛!”语音刚落,满堂喝彩。那几个日本浪人这才领悟到张作霖不好惹,他们越想越没趣,只好悻悻退场了。
糊涂是一种大智,是一种能给自己一个假面,又不怕丢失自己的艺术。张作霖在自己写错字的情况下,并没有乱了阵脚,而将错就错,巧妙地暗示大家他把“墨”写成“黑”,不是因为自己不会写,而是因为对于日本的侵略寸土不让。这样一来,本来已经出错的张作霖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但避免了尴尬,反而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聪明人总爱装糊涂,因为糊涂能够体现智慧。有很多场合,常常会出现意外事件,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发生难以随的事。这时不妨糊涂一下,就坡打滚,或许就能挽回看似无法挽回的局面。
揣着明白装糊涂。生活中,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温柔的阳光,达到希望的彼岸。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叫“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揭示了糊涂学意义上的处世法,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在此其间从容行事,当然做到“明知故昧”,绝非易事,如果没有高度涵养,斤斤计较,是断然不行的。
春秋时,楚王大宴群臣,名叫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员,宠姬妃嫔,统统出席,务要尽欢。席间奏乐歌舞,美酒佳肴,饮至黄昏,兴犹未尽。楚王命点烛继续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人敬酒。忽然一阵怪风,吹熄了所有蜡烛,漆黑一团,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揩油亲泽,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断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座附耳对楚王说“刚才有人乘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赶快叫人点起烛来看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楚王听了,忙命不要点烛,却大声向各人说“寡人今晚,务要与诸位同醉,来,大家都把帽子除下来痛饮”。”
于是各官除掉帽子,楚王命令点烛,都不戴帽子了,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席散回宫,许姬怪楚王不给她出气,楚王笑说“此次宴会,目的在狂欢,酒后狂态,乃人之常情,若要追究,岂不是大煞风景,岂是宴会原意。”
许姬听说,方服了楚王装糊涂的用意,这就是有名的“绝缨会”。
后来楚王伐郑,有一健将独率数百人,为三军开路,斩将过关,直逼郑的首都,使楚王声威大震,这位将军后来承认他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个人。
在人生中,人们定会遇到许许多多令自己“难堪”的情境,对此,人们可以借助于“糊涂”“忍让”一下,不过于斤斤计较,暂时“吃点小亏”,作点“退却姿态”。这种“糊涂”,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人生,具有“保护自己”的功能。
装糊涂在人际相处上很重要。心胸开阔些,宽容大度些,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如果发生意见不一致,争论一阵,见不出高低,便不必再争论了。没有多少原则性的大是大非,何必非争个清楚明白呢?你知道自己的意见正确,对方同样认为自己正确,这样,就应当装糊涂,让争论在和平的气氛中结束。
吃亏是福的做人糊涂学
一个人能吃亏,是宽容大度、忍辱负重、能掘能伸的象征。俗话说“吃亏是福”,不过,吃亏并不是轻易能做到的,需要有容忍雅量。“吃亏是福”并不是简单的阿Q精神,而是福祸相依、付出与得到的生活辩证法,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信奉“吃亏是福”,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心胸变得宽阔,更加乐观、积极,而且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也能得到更多人的真心帮助。
糊涂是最好的护身符。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生活中如果你要特立独行,与众不同,那就会有很多人对你看不惯,群起而攻之,就要想办法把你搞得和他们一样。因此做人就是要糊涂一些,得让人处且让人,事事留有余地,这样生活中才能不结仇,不结冤,不吃亏。
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但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收敛起锋芒,掩饰起自己的才华。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杜甫有句名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后来也不知道是哪个聪明人演绎出一个推论“出头的椽子先烂”,这是一句老话,在客观世界中反映了客观的事实。一年四季,风吹雨淋,年复一年,日久天长,出头的椽子先烂是自然而然的了。一个人事业有成、春风得意,难免锋芒毕露。若不知收敛,一味卖弄乖巧,而小聪明,甚至逞强斗勇,定会伤及上下左右,招致底毁诽谤,最终落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如果糊涂一点,大智若愚,藏巧于拙,如孙膑装疯卖傻、司马懿装傻充呆,不仅保全了身家性命,而且也为最后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因此,韬光养晦,来点糊涂,则未尝不是明哲保身之道。
外表糊涂,内心清楚。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本来是个老谋深算、绝顶聪明的人,却总喜欢装糊涂。当年他在五太原,凭借一套大智若愚、软磨硬泡的阴鸷功夫,终于拖垮了老对手诸葛亮,居功至伟,在国内也权倾一时。正因为功高震主,少不得引来同僚的妒忌和朝廷的猜疑。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干脆装起糊涂来,以病重为由长期在家休假,给人制造一种他行将就木的假象。但他的对头们还是不放心,派了个人以慰问病情为由刺探司马懿的虚实。司马懿干脆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真的装出一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病入膏肓的样子,接待来使,演出了一幕生动的活剧,在司马懿的策划下,来人果然被蒙骗过去了。回去就说司马懿病势沉重,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司马懿的政敌们终于放松了警惕。就在这个时候,司马懿暗中培植羽翼、广罗亲信,神不知鬼不觉地布置自己的两个儿子抓住了京师楚军大权。后来瞅准一个时机,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几乎将曹家的势力一网打尽,至此魏国军政大权尽数落司马氏手中。一个充分运用糊涂学的技巧,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不失为保全自己的手段。所以对聪明人来说,正确的态度是“该清楚时就清楚,偶尔也要装糊涂”。这也是一种出色的人生智慧。
吃亏是福心中留。吃亏是福关键在于心,在于不计较小小得失。生活中,懂得吃亏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对于生活中由于争端而吃点亏,最好的做法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不顺心的时候,但你能在这个时候尽量忍让,不惹事端,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多感谢他们平时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这才有助于以后工作的发展。
工作中,有些工作不是分得很清,谁多做?谁少做?如果大家都想占便宜,那肯定有许多事情就没有人去做,这样的结果是你们这个集体的名誉受到影响,真所谓占小便宜吃大亏,如果大家都不怕吃亏,有什么事情都抢着做了,也许这次你吃亏了,也许下次他吃亏了,但是,工作完成了,集体荣誉有了,大家感情融洽了,工作氛围好了,相比下来,虽然吃点小亏,还是收获了“福”。
朋友相处,也是这样,如果都想着占别人的便宜。也许你会得逞一两次,可是时间久了,谁还会相信你这个朋友?把吃亏当福,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接受一切。这听起来好象是弱者的自我安慰,可实际上,这句话渗透着糊涂处世的大智慧。
有这么一个故事:1980年邮票厂有个工人受朋友之托买了10版第一轮的生肖猴票,钱是这个工人垫付的,一共64元。64元在当年来说不是个小数目,没想到那个朋友忽然说不要了,没撤,这哥儿们只能自认倒霉,把10版猴票拿回家压了起来,1991邮票市价暴涨,猴票翻到了10万元一版,这哥们因亏得福,64元变成了100万元。
其实,吃亏与占便宜,正如祸福相倚一样,是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的。不过得与失的互为转化的效果,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但没有今天的“付出”又怎么有日后的“回报”呢。生活中,那些常怕自己吃亏,总是斤斤计较,处处较劲,为蝇头小利也要与人争得面红耳赤的人,不防多想想“吃亏是福”的道理,这对今后的人生会大有裨益。因为,它们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争不来。
当糊涂时就糊涂。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很多时候不爱吃看见的小亏,反而吃了看不见的大亏,正所谓“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其实如果想顺利解决这些小事情,办法只有一个,以“吃亏时就糊涂一下”当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多谦让别人一些,自己吃点小亏,就万事大吉了。
人生在世,即使什么也学不会,也得学会吃亏,只要学会吃亏,你就烦恼从不上身,遇事游刃有余,心底坦坦荡荡,吃饭有滋有味。这种神仙般的滋味,是爱占小便宜的人根本体会不到的。
忍是弯曲的艺术。生活中涉及大原则的事情不多,许多矛盾和纠葛,大多是生活小事,因此我们更应该学会忍,学会谦让。忍不是表面的忍气吞声;忍是一种负责和担当。忍,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糊涂手段。不能忍,便不会糊涂,不会糊涂,也根本忍不下去。
忍让是一种修养,生活中离不开忍,英雄等待出头之日,而要忍,别人打你耳光需要忍,甚至连夫妻生活也需要忍。忍中具有道德、智能、忍中具有真善美。在忍中不觉得苦,不觉得累。所以忍是一个人生存的第一能力,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本色!怎么样去忍呢?答案就是学会弯曲的做人艺术。山路十八弯,水路十八盘,人生之路也必定充满了荆棘坎坷,这就决定了我们在人生旅途上不仅要有挑战困难的决心,更应具有一颗学会弯曲的心。
有一对夫妇,他们的婚姻正濒于破裂的边缘,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继续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不久他们来到一条山谷,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谷。山谷很平常,没什么特别之处,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南坡长满松、柏等树,而北坡只有雪松。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雪,他们支起帐篷,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他们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北坡的雪总比南坡雪来得大,来得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的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因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南坡由于雪小,总有些树挺了过来,所以南坡除了雪松,还有柏树等树木。帐篷中的妻子发现这一景观,对丈夫说“北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压毁了”。丈夫点头同意,过了片刻,两人像是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相互拥抱在一起。丈夫兴奋地说“我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学会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让一步,这样就不会被压垮”。
大自然的树如此,生活中的人亦如此。弯曲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它并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顺应和忍耐,生活中,忍就是弯曲的艺术。懂得弯曲,是为了不折断真正。有时候适当的弯曲是一种理智。弯曲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的忍让。弯曲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弯曲不是毁灭,而是为了退一步的海阔天空;是为了让生命锻炼得更坚强。生活中,做人做事需要一点弹性空间,这也是糊涂学的一个道理。否则一味地硬挺,你自己累,身边的人也累。而适当地弯曲一下,也许你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在会你躬起的脊背上悄然滑落。
忍一时风平浪静。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的口角、争斗与矛盾是出于失于忍造成呢?诸如我踩你一脚,你回我一眼,而且出言不逊,接着双方就怒目相对,甚至大打出手。其实只要稍稍忍耐一下,便会烟消云散。忍是一种妥协,是一种策略,但并不是屈报和投降,它其实是一种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智慧。正如一首诗说的那样:忍字心上一把刀,遇事不忍祸必招;如能忍住心中气,过后方知忍字高。生活中,不能爆竹脾气一点就着,不能针尖儿对麦芒,你倔他更犟。如果这时候我们能有意识地让自己冷静下来,该受点委屈就受点委屈,该忍让时就忍让,我们的人生也会由此进入一个更新的境界。
低头弯腰保护自己。风一吹便低俯的草,其实是饱经风霜,通过无数次考验的的坚韧的草。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低头弯腰,保护了自己,强硬只能夭折得更快。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坚韧的忍耐精神是一个人个性意志坚定的表现,学会忍耐、婉转和退却,可以获得无穷的益处,“低头做人”被一切真正的成功人士奉为圣经。忍是一种等待,为图大业等待时机成熟,忍之有道。这种忍,不是性格软弱,忍气吞声、含泪度日之举,而是高明人的一种谋略,是为人处世的上上之策。
一分糊涂一分超脱。一个人在处世中,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肚量。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糊涂智慧的人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之心视之,就非常不容易。大的挫折与大的灾难,能不为之所动,能坦然承受,则一种胸襟和肚量。
生活需要无为的态度。无为与有为在《老子》一书中是很重要的,它直接的影响到我们做事的态度。所以对它关注的人很多。有为与无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的有为与无为是受其大脑所控制的。它们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你可以随意选择有为或无为。而实际上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在实际中的有为,是正确的。因为只有有为,才能建功立业。绝对地无为(不作为)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然而,有为、无为只是相对而言的。过度的作为,只会伤精劳神。只有做到了无为,才有可能大有作为。因为只有在无为的时候,人的头脑才是最清醒的,不会受到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创造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创造者的创造力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
老子主张无为而为,无为即是有为,有为反而不如无为。无为要我们不将责任看成负担,亦不因获得而过份欣喜。“人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人既存在于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则必将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无论是灾难或是生活中小小的困难,这都是既成事实,这是无法改变的,无为的人不会怨天尤人,因为他知道怨于事无补,也不会自暴自弃,因为他也知道自暴自弃导致更大的失败。
拿得起,放得下。我们常说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实际行动中,拿得起容易,放得下却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的时候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生活中不顺心事十有八九,要做到事事顺心,就要拿得起放得下,不愉快的事让它过去,不放在心上。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心地善良、胸襟开阔等良好的品性,才是健康长寿之本。贪图小便宜,终究是要吃大亏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揭示了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糊涂的智慧启示人们要做到事事顺心,就要拿得起,放得下,放弃是一种睿智,它可以放飞心灵,可以还原本性,使你真实地享受人生;放弃是一种选择,没有是智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
知足者常乐。人生是否快乐,关键看你是否知足,知足常乐,那些总认识别人的东西都是好的人,是永远没有快乐的。一个人在生活中能不过分注意缺憾,知道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就会快乐无比,否则,总以抱怨之心,何处不是阴云淫雨,烦恼不尽。
生活中,我们总是试图抓住一些我们无法挽回的不幸的事情,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讲都是包袱,它们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该甩掉它们,应该把它们打入历史的坟墓。你对生活 的感觉主要取决于你的选择与追求。对于生活我们要学会以现和欣赏;对于包袱,我们要善于抛弃。所以获取快乐不难,生活本身就是在许多的辛苦和烦恼中存续的,善于放下包袱,超越自我,欢乐就会常有。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选择快乐,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对自己微笑呢?丢掉人生旅途上不必要携带的行李,轻松一些。不要因为担忧过去而错过了未来更好的机会。善于放下包袱,欢乐就会常在。快乐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在你背负沉重包袱的时候,你一定要设法快乐,只有卸下了种种包袱,轻装上阵,从容 地等待生活的转机,不断有新的收获,踏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才能懂得放手和享有,才能拥有一份成熟,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糊涂人生有圆有缺。生活中,一帆风顺是不大有的,磕磕碰碰是在所难免的,就像月亮圆圆缺缺,大海潮起潮落一样。完美只是想象,不完美才是现实。把做人的实际还原于生活的残缺;不要从完美的绝顶跌入痛苦的深渊,不要把太多的不可能强加给有限的你。善于接受生活的不完美的人,人生往往更加快乐。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月亮圆缺转换,明暗轮回,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更移。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看看那些贵族们、富翁们,他们腰缠万贯,财大气粗,出则车马,入则红罗,他们过得潇洒吗?也未见得。生活不可能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完美无缺,它有苦有乐,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和控制自己。对于已经失去的,不必斤斤计较,过分追悔,逝者不复来,眼泪和叹息不会感动上帝,也不会使人生增值,唯一可做的是接受现实,勇敢、乐观地迎接新的生活。
正视缺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世界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的人“闻过则喜”,有面对缺点和失误的勇气,并且努力纠正自己的缺点,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美。有的人则“闻过则怒”,对自己的错失无改过之意,甚至否认自己存在着的错失,结果,缺点和失误越来越严重,最终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完美主义者在做事的时候总是力求不存缺憾,哪怕是无关紧要的细节也不肯放过,却不知要求完美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做过了头,反而比不完美更糟糕。一个人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勇气的表现,更是智慧的体现,只有自信心不强、缺乏责任感的人才把自己的缺点造成的失败当成是别人的负面影响所致,而在遭遇失败时,能够勇敢地承担责任并理智地评价自己和别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人生是完满的,所以我们对于生活中种种不如意事不必介意,不必介意!人生既然是不完满的,那么我们对于人生中许多不完满的人和事可以表示不烦不燥,表示容忍和大度,表示理解和宽容。
学会“健忘”。很多人为记忆而活着。记忆就像一本独特的书,内容越翻越多,而且描叙越来越清晰,越读就会越沉迷。但是,也有很多人是为健忘而活的,过去的一切事情对他来说都是过眼云烟和耳边风,不计较过去,不眷恋历史,不归还旧帐,只顾眼前的现在。健忘人生未尝不是一咱幸福。因为人生并不像期望的那么充满诗情画意,那么快乐自在。人生中有许多苦痛和悲哀、令人厌恶和心碎的东西,如果把这些东西都储存在记忆之中的话,人生必定越来沉重,越来越悲观。实际上的情景也是这样,当一个回忆往事的时候就会发现,在人的一生中,美好快乐的体验往往只是瞬间,占据很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时间则伴随着失望、忧郁和不满足。既然如此,健忘有什么不好呢?它能够使我们忘掉忧怨,忘掉伤心事,减轻我们的心理重负,净化我们的思想意识;可以把我们从记忆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忘记我们的罪孽和悔恨,利利索索地做人的享受生活。那我们在生活要学会忘记什么呢?糊涂学提倡一要忘记仇恨。一个人如果在头脑中种下仇恨的种子,夜里梦里总是想着怎样报仇,他的一生可能都不会得到安宁。二要忘记忧愁。多愁善感的人,他的心情长期处于压抑之中而得不到释放。愁伤心,忧伤肺,忧愁的结果必然多疾病。三要忘记悲伤。生离死别,的确让人伤心。一个人如果长时间的沉浸在悲伤之中,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很大影响的。“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有何快乐可言?学会健忘才能活得潇洒自如。劝君不妨该忘记时“忘记”一下,该糊涂时“糊涂”一下。
以退为进的办事糊涂学。做人难,办事更难。因为任何事情都是人办的,要想把事搞通,必先把人搞定。所以,办事的艺术也是处人的艺术!一个人若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措置裕如地驾驭人生局面,做到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的事,最后达到成功之目的,需要牢记一个"退"字。退是一种糊涂谋略,更是一种维系生存的手段。面对千难万阻,要顺顺利利地办成事,不来点"糊涂"怎么行!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低头"给人以懦弱和畏惧的感觉,可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候适当的低头,是一种处世之道,是人生的糊涂大智慧。生活中,我们在应该保持低头时就低头,往往办事比较顺利。放下自己的面子。人都是有脸面的,但太顾及脸面很多时候只能是让自己有苦说不出。"死要面子活受罪",正是对此种心态的极佳写照。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放不下自己的面子,"打肿脸充胖子"。本来是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也一味逞强,生怕被人瞧不起,说到底是虚荣心在作怪。古往今来有很多会办事的人是敢于放下自己的面子的。如"多多益善"的汉代名将韩信,为成功不怕受"胯下之辱"。再如"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古人的经验值得注意,不要面子、不怕丢面子也是一种韬略,是成功的一个因素,就是说,必要的时候面子是可以丢掉的。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为了面子奔波一生,最后留给自己的还是烦恼一堆,其实,他们输的不是他们的个人能力,也不是他们的行为技巧,而是这个不值一钱的薄薄的脸面。
无事也登三宝殿中国人串门子落座之后爱说这样一句话:无事不登三宝殿,言外之意是有事相求来了。其实这正是台下功夫不到家的一个明显例子。会处事的人常常无事也登三宝殿,平日很注意与人保持联系--哪怕一个电话也好,让别人知道,他们在自己心目中占一席之地,如果非到有事才找人,未免显得太过功利主义,未免惹人反感。因此糊涂学提倡平时多套交情,多找路子。不然生活中有事相托才打电话,不免令人怀疑在利用自己,至少,这种情形无法发展成健全的人际关系。因此平时常 到朋友家做做客以加强联系沟通有无,看来还是必要的,但也要把握一定的分寸,懂得做客的学问。首先,预约的拜访要严守时刻,别忘了"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预约的拜访不能准时赴约,要提前挂电话通知,即使责任不在自己,也要道歉。其次,在朋友家做客,受欢迎的也不要大大咧咧地径直坐到席上,等人时,不要左顾右盼,主人奉茶之后,先搁下来,讲究礼貌。
生活中无事也登三宝殿,纯系拉家常和感情投资。所以,对方万一是自己想请求帮忙的对象,即使是平常无事相托时,也有必要认真地保持联络。倘若是平时保持着联系的对象,即使是困难的请求也容易开口提出,而对方也必定不会觉得自己遭利用,并能轻快应允协助。反过来说,如能保持无事相求时也能轻松相互联络,才是最理想状态。
常言道:人情卖给熟面孔。给不给面子往往是熟人之间的事。因此,与人拉关系、套近乎,光是厚脸皮不行,死磨硬泡更谈不上,必须讲究方法,讲究步骤。与对方拉上关系,日久天长的感情投资,办事自然就会顺利。
以和为贵的社交糊涂学。事业的成功,一半取决于人际关系的成功。在龙蛇杂处的社交场合里,表现得太过激烈,容易惹来麻烦;表现得太过柔弱,又无法占有一席之地。聪明的人要运用社交手腕得到好人缘,得到别人的肯定,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以和为贵地相处。糊涂学认识以和为贵的"宗旨"是一种灵活性,既能够坚持原则,又能够灵活应用,不失变通的交际智慧。生意场上和气能生财,交友社交以和为贵,对待事情心平气和,"和"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是一种以柔克刚的力量。
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不是害怕,不是懦弱,不是窝囊,不是无能,而是一种豁达,一种度量,一种"将军额前能跑马,宰相肚里可撑船"的宽广胸怀。宽容并不是对他的恩赐和无原则的宽恕,而是一种理解,一种将心比心,人要有度量,凡事看得淡一点,不那么斤斤计较的话,就省去了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
得饶人处且饶人。古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一种宽容,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为人处世,当以宽大为怀。生活在相互宽容的环境中,是人生的幸福,会使你忘却烦恼,忘却痛苦。宽容是一种处世哲学,宽容也是人的一种较高的思想境界。学会宽容别人,也就懂得了宽容自己。糊涂学认识享受宽容的幸福,就应该学会宽容。宽容他人对你的嘲笑,宽容朋友对你的误解,宽容领导对你的错怪。宽容一切你该宽容的,你会觉得你的心海宽阔得可以容纳山川大海,你会觉得你变得越来越豁达高尚。
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群之中,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生活中的人是最现实不过的,为了生存,彼此必然含有利益冲突,有利益冲突,就必然有大大小小的矛盾分歧。更进一步说,社会中的人,并非每个人都有圣哲,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宽容,如果每个人都懂得宽容,那么社会也就无需"宽容"这个字眼了。
宽容是一种财富,拥有宽容,是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对于别人的过失,必要的指责无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做世上精彩之人。
君子不计小人过。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他能容纳小人。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就告诉我们,如果对事物的观察太敏锐,就会觉得他人浑身都是缺点,不值得与之交往;另一方面,旁人也会对他的过分挑剔,感到难以忍受,而不愿意追随他。实际上,越是污秽的土地,土质越肥沃,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同样,水流过于清澈,就很难产生鱼类。所以说,君子要有宽宏的度量,不自命清高,要能够忍让,能够接纳世俗乃至丑恶的事物,这就是"君子不计小人过"的实质。
让人一步天地宽。林则徐有一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人相处,有一分退让,就受一分益;吃一分亏,就积一分福。相反,存一分骄,就多一分屈辱,占一分便宜,就招一次灾祸。所以,君子以让人为上策。要做到忍让,就必须具有豁达的胸怀,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时,不能对他人要求过于苛刻。应学会宽容、谅解别人的缺点和过失。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气量,不能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度。特别是在小事上,如果宽大为怀,尽量表现得"糊涂"一些,便容易使人感到你通达世事人情。古人说得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头脑简单的无能之辈,才会为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各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而能放手时则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才正是心胸豁达、雍容雅量的成功者所应具备的高贵个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