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 褰裳》:隔岸的爱

 冰蓝68 2010-08-16

《诗经 <wbr>褰裳》:隔岸的爱 

《诗经 褰裳》:隔岸的爱

 文/素手牵裳

 

    在古代男权社会里,女子的爱情大多是卑微的,屈从的,或者是忍气吞声的,其中,不乏自怨自艾的悲情女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怨妇,让人读来顿生悱恻之心。假期闲来无事,读《诗经》,这首《郑风·褰(音牵)裳》却让我感觉耳目一新。

 

原文如下:

子惠思我,(承你见爱想念我)

褰裳涉溱。(牵着衣襟渡溱来)

子不我思,(你如果不想我)

岂无他人?(难道没有他人爱我吗?)

狂童之狂也且! (傻小子啊,真有些憨)

 

子惠思我,(承你见爱想念我)

褰裳涉洧。(牵着衣襟渡洧来)

子不我思,(你如果不想我)

岂无他士?(难道没有他人爱我吗?)

狂童之狂也且!(傻小子啊,真有些憨)

 

    爱我,就涉水而来,不要犹豫。喜欢褰裳这个词,抑或可以写成牵裳,把那份急切和思念写得极富动感,让人不禁想象:在水之湄,一个窈窕女子轻纱摇曳,莲步轻移,目光中带着千般柔情,远眺对岸,而她钟情的男子正涉水而来,牵着隔岸的爱。一个青衫飘袂,一个白衣素然,一个用相思编织成一苇渡船,一个用目光畅想春天,这绝对是一幅绝美的画,在怀春人之间描绘、传吟……

 

    止于画,就不是这首与众不同的诗了。相思常有,而在爱中的洒然不常有。你如果不爱我了,难道就没有别人爱我吗?说得痛快!好像带点威胁的语气,带点嗔怪的意味,就像现在的女孩站是男孩的对面,指着鼻子大呼:“难道天下好男人都死光了吗?我偏偏在一棵树上吊死?你不爱我,自有爱我的人,我等这句话好久了,谢谢你成全!”其实,她不是不爱,而是爱得更多,由爱生怨。虽然故意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内心还是祈盼着这份爱的,只不过比别的女子多了些狡黠和自尊。

 

    在爱里,因为喜欢,有时人是卑微的,失去了自我,如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在爱里,有时是很自我的,所以衍生出单相思来,苦苦追求得不到的水中花镜中月,徒增烦恼。我更欣赏有自尊的爱,就像卓文君的“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那样刚烈,那样直率,让人心生敬佩。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舒婷的诗《致橡树》,里面有一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独立和自尊恐怕是古今有思想的女子共同的追求吧。

 

    我有一个好友,白皙的皮肤,睿智的头脑,她的爱人是个成功的商人,家境殷实。她每天开着名牌车上下班,挣着每月二千块钱的工资。他多次劝她,别上班了,都不够他每天的汽油钱呢。可她坚持不做全职太太,更不做金丝雀,她要保有一份女人的独立和尊严,虽然也花爱人的钱,因为是一家人,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吃干净的食物,买需要的东西,做喜欢的事情。大家戏言,她是真正把工作作为第一需要的人。比起那些为少奋斗二十年而委身于老男人的女子来说,这样的女人真真让人从心里往外佩服。

 

    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说:爱情对于男子,只是生活中的一段插曲,而对于女子,则是生命的全部。感慨东西方文化差异如此之大,而对于男女之爱的秘密,一个西方女子却能轻轻点破,穿越时空,如此相似。女人啊,用生命的全部去爱,就要把握爱,把握独立和尊严,如那个《诗经》中的女子那样,勇敢地说: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