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山白菇 ---

 榆杨 2010-08-17
      
                           

一道火锅菜引发的轰动-记衢州特色援建模式

http://gy.scol.com.cn/sdxw/20091116/20091116152446.htm

   浙江省衢州市援建指挥部在产业援建中引进了一道普通的金针菇火锅菜:“江山白菇”,创造了一个特色援建模式——利用原板房学校、卫生院及居民已经腾空的废旧板房,引进培育发展农村特色新产业,为高山村民下山脱贫开辟了新途径,折射出了浙江援建的创造性、长效性和赤诚之心……

一道火锅菜引发的轰动

记者 熊芙蓉

   “这么白,这么嫩,看着就想吃。”日前,在浙江全省援建指挥部指挥长会议组织参观青川县桥楼乡产业援建项目基地时,广元市委副书记、浙江省援建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看到衢州市援建指挥部在桥楼乡借地发展的“江山白菇”,忍不住满心喜悦,连连夸赞,充分肯定衢州援建指挥部在产业援建上动了脑筋、想了办法、出了成效。衢州市对口援建的是青川县马公乡,产业基地为什么会在桥楼乡?

 



“江山白菇”

借地发展:一个独特创举

   桥楼乡空出的板房学校,如今挂上了衢州市援建指挥部援建的产业项目——“江山白菇”高效栽培示范园区、技术培训基地的牌子,走进园区只见近20幢200套板房里已挤挤挨挨整整齐齐摆着“江山白菇”袋料,一群村民正在饶有兴致地拌料、装袋、灭菌、接种。

 



马公乡、桥楼乡的农民正在饶有兴致地拌料、装袋 (熊芙蓉 摄)

   据衢州市援建指挥部副指挥长范叶和介绍,衢州江山市食用菌栽培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先后种植过蘑菇、木耳、猴头菇、黄色金针菇等食用菌,经过近30年的发展,以“江山白菇”(金针菇新品种)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江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村支柱产业, 2008年“江山白菇”种植量已达2.1亿袋,占食用菌栽培总量的68%,仅此一项年销售收入就有近10亿元,农民增收近4亿元,“江山白菇”是全国名牌农产品、浙江省十大名菇。衢州市援建指挥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借鉴衢州市发展效益农业的做法和经验,将这一产业引进青川帮助青川老百姓恢复产业发展。与江山市农业局多次对接,先后有4批“江山白菇”专业合作社到青川县考察,最后确定由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塘源口乡白菇专业合作社2位专业户,来青川培育发展白菇产业。
   可是衢州援建的马公乡发展该项产业的条件却不具备,既无板房资源、又没有搭建板房的土地,特别是交通不便、产品运输销售困难很多。为此,在省指挥部、青川县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该指挥部通过“借地发展”的形式,以“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在桥楼乡建立了“江山白菇”高效栽培示范园区、栽培技术培训基地,目前已种植江山白菇20万袋,预计11月底首批种植的“江山白菇”就能出菇上市,衢州市援建指挥部“借地发展”产业,无疑在全省各市指挥部产业援建中开了先河,该园区已成为浙江省产业援建的亮点之一。
远程授技:马公人“空中课堂”学艺

   2009年5月6日下午,马公乡的衢州市援建指挥部工作板房内,赵国清等7位农户早早地就聚集一起,等待着网络视频直播互动平台中,远在千里之外的衢州专家们讲授食用菌种植技术。4点35分,衢州江山市的3位食用菌产业方面的专家走进衢州新闻网直播室,马公乡的几位村民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问一下杨老师,马公海拔1300米以上,可用场地很少,发展金针菇行吗?” 
  “马公的交通比较差,远途运输和途中颠簸,对金针菇的销售质量和价格会有咋样的影响?”……
   农民们从未使用过电脑,他们一个个争着让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帮他们在直播互动平台上提问。
   据了解,今年春节过后,指挥部工作人员从江山带回30多袋已接种的金针菇在马公乡进行出菇试验,出菇非常理想。这一消息传出,当地农户十分兴奋。但技术成了“拦路虎”。金针菇种植周期短,各项环节都有不同的技术需求,需要及时指导,让衢州专家、技术人员频繁到马公乡现场指导有难度。
  “马公乡上个月不是通了网络吗?何不利用我们的网络直播技术,请专家在网上给农户上课。”衢州新闻网的这一建议得到了衢州市援建指挥部的赞同,5月5日,衢州新闻网正式搭建“空中课堂”技术平台,6日下午,开始首次“空中教学”。
   马公乡地处偏远、时常停电,为了确保大家能看到直播课,乡里提前预备了发电机。四十余分钟的课程很快就结束了,农民们着急了,他们还有很多的问题想向直播室的专家咨询。当得知“空中课堂”将根据需求定期开课时,他们开心地让指挥部工作人员在平台上留言:“非常感谢衢州人民的深情厚谊,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下山脱贫:马公人异地创业

   身穿“江山市塘源口乡白菇专业合作社”工作服,架着一幅深度眼镜的李远华告诉记者,他是马公乡朝阳村屋基社的村民,今年38岁,以前他到山西挖过煤,每天面对生死考验的那种生活让他厌倦。当听到有新技术学,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现在,李远华一家四口已经搬到了桥楼乡,两个女儿就在桥楼小学读书,他和爱人在产业园里学技术,每月每人还有一千元的工资。“今年主要在园区内学好技术,自己适当种植一些,明年准备种植几万袋,合作社已答应提供优质菌种、免费技术指导、保护价包销产品。”李远华的打算还有很多,等以后赚到钱了,他要买一辆车子。
   听过“空中课堂”技术课的马公乡三台村小上坪社的何立海,多次询问范叶和引进“江山白菇”的事,一听说衢州市援建指挥部引进的专业合作社将在桥楼乡建立园区,就第一个到乡里报了名,如今他也在这里边学习、边参与、边种植,他与李远华一样也有两幢种有2万袋“江山白菇”的板房生产车间,计划长久留在桥楼乡种植“江山白菇”,还打算赚钱后就在桥楼乡建设新房。
   马公乡平均海拔1300米,被称为“青川西藏”,原是中药材专业乡。去年 “5·12”大地震后,全乡中药材面积仅剩十分之四,山体植被、可耕坡地破坏严重,原有产业难以为继,当地农民急需寻找合适的产业恢复生产。衢州市援建指挥部结合马公乡实际,在引进发展“江山白菇”的同时,又指导帮助一批农户发展森林土鸡养殖,目前全乡已发展了10户专业户,建起了标准化鸡舍,引进了近万羽良种苗鸡。指挥部决定,把帮助马公乡发展森林土鸡养殖、发展特色食用菌作为产业援建的重要项目,一方面促进当地农民发展森林土鸡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满足愿意下山的农民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随着青川县板房的逐步空出,目前马公乡已有20多户农民跃跃欲试准备明年下山租用板房种植“江山白菇”。
板房利用:放眼全川大有可为

   据桥楼乡领导说,学生搬到新学校后,闲置板房怎么处理成了他们的头痛事,拆除不仅浪费资源、增加财政支出,土地复垦了也只能种玉米、马铃薯,经济效益很低,而且拆除后的板房只有两片铁皮可以利用,中间的泡沫填充物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桥楼乡干部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桥楼乡“江山白菇”高效栽培示范园区内的近200套原学校板房,如果拆除按每套500元(包括运费)的费用计算得花费10万元,已是水泥地面的土地如果复垦还得花费不少钱,复垦后种植玉米、马铃薯每亩年收入不到一千元,如今不拆除直接用于发展“江山白菇”,折合每亩年产值可达5—6万元,利润2.5万元以上。
   据青川县扶贫办副主任赵万本统计分析,青川县各乡镇学校、卫生院及部分居民安置用板房,不在建设用地规划区范围内可以直接用于种植“江山白菇”的板房有近5000套,面积有近8万平方米,可种植“江山白菇”400万袋,年可创产值2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如果把县城(主要是乔庄、竹园)的板房也腾挪到郊区乡镇用于种植“江山白菇”,可利用板房面积将达50万平方米(按2.5万套计算,实际青川县共有板房2.8万套),可种植“江山白菇”2500万袋,年产值将突破1亿,利润5000万元。赵万本说江山白菇在浙江引进的十多个食用菌种植项目中,利润最高,比较效益最高。
   “四川火锅餐饮发达,特别是在成都、绵阳等大中城市金针菇市场前景良好,江山白菇不仅可以利用青川县废旧板房种植,还可在广元市、四川省范围内推广。”范叶和说,青川老百姓可以利用他们在青川学到的技术走出青川走出广元创业,做大做强自己的事业。另外,“江山白菇”是对青川县原有传统香菇、木耳产业的补充,在继续做大做强香菇、木耳产业的同时,引进、培育、发展“江山白菇”, 使各类食用菌产业发展相得益彰,做到“冬春有江山白菇、夏秋有香菇木耳”,有利于优化食用菌产业结构,有利于提升食用菌产业档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江山白菇
      白菇--白色金针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