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构设计技术总结(转)

 昵称551006 2010-08-20

结构设计技术总结(转)

一、拿到作业图不要盲目建模计算。先进行全面分析,与建筑设计人员进行勾通,充分了解工程的各种情况(功能、选型等)。

二、建模计算前的前处理要做好。比方荷载的计算要准确,不能估计。要完全根据建筑做法或使用要求来输入。

三、在进行结构建模的时候,要了解每个参数的意义,不要盲目修改参数,修改时要有依据。

四、在计算中,要充分考虑在满足技术条件下的经济性。不能随意加大配筋量或加大构件的截面。这一点要作为我们的设计理念之一来重视。

五、梁、柱、板等电算结束后要进行大量的调整和修改,这都要有依据可循(可根据验算简图等资料)。具体有以下集中修改或注意事项:

a、梁:

1、梁的标高(是否确定梁底标高及梁上翻等问题)

2、梁的支座负筋不能太疏,要人为加密。

3、梁的跨数要核对。

4、尽量减少钢筋的种类和级差(≤2级)

5、有雨蓬等外挑构件处的梁要加强(可以将此处的箍筋加密、设置抗扭钢筋等措施)

6、钢筋在梁中的放置必须满足净距要求,特别是梁上部钢筋的净距(≥1.5d30mm

7、碰到电算结果的井字梁(有主次关系)处,要分清主次关系,在主要梁支座处标出支座筋

8、搁在边梁上的连梁等,在靠边梁处的支座筋不宜过大,宜减小,从而减少对边梁的扭矩

9、有主次梁关系,从梁截面上也有区别,次梁适当放小。

b、柱:

1、满足轴压比要求(≤0.9

2、大跨度的厂房等,柱子截面宜选用长方柱。

3、构造柱的设置(细查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72

c、板:

1、负筋不宜选用过细的钢筋,可以用较大直径的钢筋代替,可避免施工时被踩下;较大

直径 钢筋不宜过疏,否则受力不力或容易开裂。

2、在结构平面图中须注明标高及板剖面图。

3、屋面板的钢筋须全部拉通。

4、板配筋要表达清楚,不能让施工人员猜测。

5、在结构平面图中,注明雨蓬、阳台、檐口等位置及尺寸,并画出大样。

d、基础:

1、不能将深基础与浅基础混用。

2、基础荷载计算时,千万别漏算荷载(包括底层墙体荷载重量等)

3、基础(包括地梁、承台等)的标高要满足上部管线的通过,一般其上预留300mm

e、其它:

11.结构人员在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下面是我院总师办给每个结构人员在设计中的注意事项,现发上来供大家参考!!!

2000系列新规范执行初期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根据建设部要求200311日起全面执行新规范,相应的89系列规范废止。为正确理解、有效执行各有关2000系列规范,提出以下要点,请各结构设计人员予以注意:

一. 一般规定

1、 设计说明应注明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安全等级,选用的建筑材料,应注明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2 2003年签订合同的设计项目,一律采用与新规范配套的软件作计算分析,TBSA6.0版,SATWE2003.1及以后的版本。

3、 用新版本软件计算结果用钢量将会提高,我院规定用新版本软件计算梁、柱主筋,钢材优先采用HRB400。一级柱箍筋优先采用HRB400

4、 风荷载取值,南京地区设计周期50年,w00.40Kpa,设计周期100w00.45,对风荷载敏感的建筑以及60以上的高层建筑按w00.45取值。

5、 基本雪压,南京地区设计周期50年,取0.65Kpa,设计周期100年取0.75Kpa

6、 对小塔楼的界定应慎重,当塔楼高度对房屋结构适宜高度有影响时,小塔楼应报院结构专业委员会确定。

7、 施工图涉及到钢网架、电梯及其它设备予留的孔洞、机坑、基础、予埋件等一定要写明:有关尺寸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得到设备厂家签字认可方可施工。

8、 砌体结构不允许设转角飘窗。

9、 钢结构工程设计必须注明:焊缝质量等级,耐火等级,除锈等级,及涂装要求。

10、 砌体工程设计必须注明设计采用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一般采用B级)。

11、 砌体结构不宜设置少量的钢筋混凝土墙。

12、 砌体结构楼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一般不超过500mm)。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总楼层中。

二.结构计算

13、 结构整体计算总体信息的取值:

1) 钢筋混凝土容重(KN/m3)取26~27,全剪结构取27,若取25,对于剪力墙需输入双面粉层荷载。(规范取24~25)

2) 地下室层数,取实际地下室层数,当含有地下室计算时,不指定地下室层数是不对的,请审核人把关。

3) 计算振型数,取3的倍数,高层建筑应至少取9个,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振型应不少于15个,对多塔结构不应少于塔数×9。计算时要检查Cmass-xCmass-y两向质量振型参与系数,均要保证不小于90%,达不到时,应增加振型数,重新计算。

4) 替换词语信息中的活荷质量一般折减系数”RMC0.5,具体问题时按照《抗震》5.1.3条)。

5) 自振周期应考虑填充墙体对刚度的影响进行折减。当添充墙为砖墙时: 框架结构0.6-0.7,框剪结构 0.7-0.8,剪力墙结构 0.9-1.0

6) 活荷载信息中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一般不折减,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应折减。

7) 调整信息中中梁刚度增大系数”BK2.00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BT0.850.9

梁跨中旁矩增大系数”BM1.051.10,一般取1.05;活荷载大于3.0Kpa的多高层,1.11.2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BLZ0.500.7,在内力和位移计算中,最小取0.50,一般取0.55,当结构位移由风荷载控制,不宜小于0.8

梁扭矩折减系数”TB,一般取0.40

全楼替换词语力放大系数一般1.0,当λ不满足抗震规范“5.25条时,用此系数调至满足;

“0.2Q0”框剪结构必须要求调整;

顶塔楼内力放大当振型数多于9个,取1,否则需放大取3

14、 结构审核人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对电算结果进行审核把关。对主要参数应作控制,如:剪重比、周期比(以扭转为主的基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之比)、位移比(最大弹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之比),满足规范基本要求。

15、 有斜楼座的看台、剧场由于整体性差,楼层刚度无穷大的假定难于形成,应补充单榀验算

三、对地质勘察报告的基本要求:

16、如果由设计院布置钻孔,提勘察要求,须加注明:勘察部门应根据勘察规范及现场地质情况作必要调整。若业主委托设计已完成钻探,设计人应根据以下基本要求作审查:

1) 钻孔控制点的布置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外围,即建筑物四角应有钻孔。

2) 钻孔分一般性钻孔和控制性钻孔,对孔深要求:勘探孔深应能控制主要持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基础不应小于1.5倍,且不小于5米;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3) 桩基勘探深度

a. 布置1/3-1/2勘探孔为控制性孔,且安全等级为一级建筑桩基场地至少布置3个控制性钻孔,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建筑桩基不应少于2个控制性钻孔,控制性孔深度应穿过桩端以下压缩层厚度,一般性钻孔应深入桩端平面以下35

b. 嵌岩桩钻孔应深入持力层岩层不小于35倍桩径,当持力层较薄时,控制性钻孔应穿过持力岩层,岩溶地区,应查明溶洞、溶沟分布情况。

4) 勘察报告,除了要作取土勘探孔,还应要求现场原位测试,单桥静力触探和标准贯入测试,对于适于采用予制桩基的场地,应要求提供JGJ94-94---公式5.2.6-1所要求的单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值估算的桩周侧阻力和桩端阻力。

5) 嵌岩桩基,应要求勘察报告提供南京地基规范,嵌岩桩公式9.9.4-3所要求的各项系数、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以及基岩的完整性。

6) 对于有地下室的工程,应要求勘察报告提供基坑支护设计所要求的各项工程特性指标。

7) 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存在上浮问题时,应要求勘察报告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8) 勘探报告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土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

9) 桩基设计应要求勘探报告提供各种桩型的参数,以便作多种桩基方案的技术经济对比,避免只有一种桩基参数,思路受到勘探部门的限制,而不能选择更好的基础方案。

四、基础设计

17、地基基础设计时,确定基础面积或桩数量,上部的荷载效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18、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入风荷载和替换词语作用。

19、 基础底板的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地基反力采用的是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反力设计值。承台配筋计算时,采用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桩竖向力设计值。

20、 静载试验所确定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21、 (1)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亦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D为扩大端直径)<3亦按墩基计算。

2)人工挖孔桩计算单桩承载力时,桩侧阻力可按混凝土护壁外直径计算,计算桩端阻力和桩身强度时,仅取内径为桩身计算直径。

3)支承在微风化岩上长径比L/d≤5的端承桩,只计端阻,不计侧阻,支承于其它土层或中风化岩、强风化岩土的桩,端承桩计算摩阻力,但有扩大头的桩,其扩大部分及以上1 2m范围内不计桩周侧阻力。

22、 对桩基设计,应作两种以上桩型的技术经济对比。

五、构造设计

23、 钢筋连接有三种基本型式:搭接、焊接、机械连接。由于现场质量有时得不到保证,对于22及以上直径的钢筋,优先采用机械接头,不宜焊接。

24、 用以减少温度和收缩不利影响的后浇带浇筑间隔时间,一般要求60天以上(GB50010-9.1.3条说明)。

25、 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引起的拉应力是沿板的整个厚度作用,所以特别强调上、下表面同时配置附加钢筋的必要性,GB50010-10.1.9条,根据国内、外工程经验给出板上、下表面每个方向的附加钢筋均不宜小于0.1%的建议。我院已发的暂行规定有关条款需修改,对于阳角房间、屋面所有板块,计算不配钢筋的部位另加抗温度、收缩分布钢筋,板厚120φ6-200,板厚100φ6-220

26、 受力钢筋的直径与构件截面高度及跨度应呈一定的比例,GB50010-10.2.1对梁最小钢筋直径作了规定(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对现浇板,一般考虑(建议):

板厚120以下的、适宜的钢筋直径为812

板厚120150以下的、适宜的钢筋直径为1014

板厚150180以下的、适宜的钢筋直径为1216

板厚180220以下的、适宜的钢筋直径为1418

板厚150以上的板,应采用HRB335

27、 对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板厚大于2M,除应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纵横方向的钢筋外,需沿板厚度向不超过1M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其直径不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大于200mm.

28、 地下室外墙板以及剪力墙中温度收缩应力较大部位(顶层、外墙),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30%,不应小于0.25%。当墙厚超过400,单侧水平分布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2%。

29、 屋面天沟、雨蓬应考虑满水荷载,当天沟、雨蓬深度超过500时,应在天沟、雨蓬侧板设泄水孔,此时水重可计至泄水孔底面,此外还须考虑找坡层的重量。

30、 现浇板楼面,考虑在使用周期灵活布置轻质隔墙时,可将隔墙每米长自重的30%作为每平方米楼面的均布荷载标准值计算,且不小于1.0Kpa,其永久值系数可取0.5

31、 现浇板内埋设设备暗管时,管外径不得大于板厚的1/3,交叉管线应妥善处理,并使管壁至板上下边净距不小于25mm

32、 挑檐转角位于阳角时的加强配筋。

33、 结构平面图中,所有受力构件都应相对于轴线标注定位尺寸(阳台、雨篷挑出长度、梁距轴线距离等)。

34、 转换层现浇板最小厚度180,最小配筋率0.3%。转换层上下各一层现浇板需加强,板厚宜150mm,最小配筋率0.25%.

35、 连续跨梁配钢筋时,支座两侧的钢筋直径尽可能相同,以便钢筋穿过支座,避免两侧不同的钢筋都在支座锚固,造成节点钢筋过密,影响节点混凝土浇灌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