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三、《三国演义》的版本 《三国演义》的明刻本有二十多种,清刻本有七十多种。 一般认为,《三国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1522年)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嘉靖本”,共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卷首有弘治甲寅年(1494年)庸愚子(蒋大器)所作的《序》和嘉靖壬午修髯子(张尚德)写的《引》。其后的版本多从此出,在插图、考证、评点和卷数、回目、个别文字方面稍有调整。后至《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将二百四十则并为一百二十回,回目由单句变双句。 嘉靖至天启年间的刊本中不少书名为“三国志传”,如《新刻全像大字通俗演义三国志传》、《新刻按鉴全相批评三国志传》等,除文字、情节有出入外,还穿插了关羽次子关索一生的故事。关索自称花关索,一番波折才与关羽相认。关索与父失散后,与母得索员外相救,认为义子,后拜花岳为师,故集三家姓氏为花关索。现存有一些宋、元、明时关于关索的独立评书、平话,如《花关索说唱词话》等。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嘉靖至天启年间《三国志传》,辨正史事,增删文字,对回目、正文作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加上了详细点评。 今人张志和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发现一本“明书林黄正甫刊《新刻考订按鉴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他将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及其他版本作对勘,将各版本书名、封面、分卷、目录、序言、批注的异同,以及语言文字和人名、地名、故事的差别,作梳理分析后得出结论: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是《三国演义》最初整理写定的本子,刊行时间比嘉靖壬午本早二十年以上。 《三国演义》版本略览 ·《三国志通俗演义》,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嘉靖壬午(1522年)刊刻,首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三国志通俗演义》(新刻校正古本大字音释),十二卷,二百四十则。明万历辛卯年金陵周曰校勘本,版心下题“仁寿堂刊”。 ·《三国志通俗演义》(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十二卷,二百四十则。明夏振宇刊本,版心上题“官板三国传”。 ·《三国志演义》(新镌校正京本大字音释圈点),十二卷,二百四十则。明郑以祯刊本,封面题“李卓吾先生评释圈点三国志,金陵国学原版,宝善堂梓”。 ·《三国志传》(新锓全像大字通俗演义),二十卷。明闽书林刘龙田刊本。 ·《三国志传评林》(新刊校正演义全像),二十卷。明万历年间余象斗刊本。 ·《三国志传》(新刻京本按鉴考订通俗演义全像),二十卷,二百四十则。明天启年间闽芝城潭邑黄正甫刊本。 ·《三国志传》(新刻京本补遗通俗演义),二十卷。明万历丙申书林熊清波刊本。 ·《三国志传》(新锲全像大字通俗演义),二十卷。明万历年间笈邮斋刊本。 ·《三国英雄志传》(新刻按鉴演义全像),二十卷,二百四十则。明闽书林杨美生刊本。 ·《三国志传》(天德堂刊本李卓吾先生评),二十卷,二百四十则。天德堂为明书肆。 ·《三国志传》(李卓吾批),二十卷,二百四十则。烟水散人编次本,清初啸花轩刊本。 ·《三国英雄志传》(新刻按鉴演义京本),六卷,二百四十则。清三余堂覆明本,存北京大学图书馆。 ·《三国志传》(李卓吾批),一百二十回,不分卷。明建阳吴观明刊本,此本并二则为一回,目录每回二句。 ·《三国志》(李笠翁批),二十四卷,一百二十回。又名“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 ·《毛宗岗评三国演义》,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清康熙刊本,首题“顺治甲申(元年)金圣叹序”。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四、海外“三国热” 数百年来,《三国演义》在亚、欧、美诸国的全译本、节译本达六十多种。 《三国演义》早在明隆庆三年(1569年)已传至朝鲜,崇祯八年(1635年)明刊《三国志传》入藏于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 日本、印尼、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都有本国文字译本,并有不少研究论文和专着。 《三国演义》最早的外文译本是1689年日本人湖南文山用日文翻译的《三国演义》。日本作家吉川英治在其编译本的序言中说:《三国演义》结构之宏伟与人物活动地域舞台之广大,世界古典小说均无与伦比。俄译本附科洛克洛夫论文亦说:它可说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大英百科全书》1980年版第十卷“元朝白话小说”条称《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并认为《三国演义》是十四世纪出现的一部广泛批评社会的小说。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如忠贞机智的诸葛亮、刚烈勇武的关羽等人,皆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尊崇。朝鲜很早就为诸葛亮立庙,1695年朝鲜又明令以岳飞配祀诸葛亮。日本、朝鲜、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都有关羽庙。 《三国演义》还对一些国家的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泰国散文体文学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三国演义》。泰国文学学会于1914年把《三国演义》的泰文译本评为优秀小说,泰国教育部还曾明令把它作为中学作文模板。日本著名作家泷泽马琴的代表作《南总里见八犬传》汲取了《三国演义》的许多故事情节。 日本还不止一次地组织“《三国演义》之翼”访华团,来中国探访三国遗址,凭吊三国人物。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图说水浒传 《水浒传》既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又是中国长篇白话小说、长篇侠义小说之祖。作者以“宋江三十六人起事”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吸收民间传说,并融入大汉遗民的故国思旧情怀,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读物。《图说水浒传》在图文互释的解读中,勾勒出各路人物与故事的来龙去脉,凸显梁山英雄好汉的鲜明性格和人生追求,让你直观、轻松地领略原著的种种奥妙与魅力。 前 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凝聚了先人的智能,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标志。 纵观世界文明史,中华文化是当今世上唯一仍在传承的古文明。为了让今人更多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活力,我们编写了图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编创宗旨:以弘扬民族文化为要旨,梳理原著庞杂的人物和情节。除了让读者一般地了解原著的故事情节,熟悉原著的人物外,还对原著的背景、寓意、版本等相关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介绍,藉此扩大读者对原著的认识。 编创形式: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以“一页文字+一页图解”的形式,力求深入浅出,翻出新奇,从一个宽广的视野引导读者全方位了解原著和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水浒传》既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又是中国长篇白话小说、长篇侠义小说之祖。作者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林冲、武松、鲁智深等好汉打抱不平、聚义梁山的故事。 原著共计一百回,大致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七十一回,主要写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等好汉落草、上梁山的故事;第二部分第七十二至第八十二回,交代梁山好汉受招安的经过;第三部分第八十三至第九十回,著述宋江军打败北方强国辽的故事;第四部分第九十一至第一百回,讲述宋江军剿灭南方草寇方腊集团以及梁山好汉阵亡、隐遁、受加封的故事。这四个部分组成了水泊梁山英雄好汉仗义行侠、替天行道的传奇故事。 《水浒传》以“宋江三十六人起事”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吸收民间传说,并融入大汉遗民的故国思旧情怀,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读物。小说中侠与盗的艺术形象,以人性中“好打抱不平”的个性和现实生活中“不得已而落草”的窘况为基础,加之以浪漫主义的构思,将好汉们的丰富个性写得酣畅淋漓。“佛爷”鲁智深替天行道、打抱不平,“神人”武松景阳打虎、阳谷杀贼、孟州锄霸,杀人不眨眼的魔星李逵送银两与李鬼并劝他改恶从善、赡养亲娘的举动,郓哥帮助替兄报仇的武松搜集证据等故事,仔细读来,都动人心弦。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第壹章 人物篇 一、天罡星 1宋江:如愿以偿 宋江有壮志雄心,然而传统的主流社会结构却使他只能屈居僚佐。 《水浒传》给宋江确定的社会身份是吏,这是耐人寻味的。自唐朝以来,吏居于主流社会的从属地位——他们不是经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官员,而是替官员处理公务的低级办事人员。 主流社会是宋江的谋生之地,尽管被边缘化,但他依然不打算与之彻底决裂,这表现为他不想触犯国家的“法度”。杀阎婆惜使宋江失去了在主流社会继续生活下去的资格。杀阎婆惜后,宋江只想暂时流亡避难,丝毫没有去梁山投奔晁盖的念头。当时在宋江的心中,以武装与朝廷对抗,就等于放弃在主流社会的立足之地,这样的事他当然不愿意干。花荣因宋江而大闹清风寨,导致宋江境遇的又一次变化。之后,官军步步紧逼,宋江只好带了花荣、秦明等人投奔梁山。 非主流社会是宋江寻求精神寄托之处,与他心心相印的朋友大都是江湖好汉,但好汉们不稳定而又艰辛的生活是他不愿接受的。因此,宋江始终不愿正式成为非主流社会的一员。 宋江与多数梁山好汉非常不同的一点是,他尽管上了梁山,甚至成了梁山的领袖,但他依然渴望在主流社会建功立业。 经由怎样的途径才能回到主流社会呢?宋江采取的策略是:一方面在和官军对垒时充分显示梁山的实力,使朝廷不敢小看;另一方面,在得胜后向被俘的朝廷官员剖白心迹,以示愿意接受招安。 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大聚义时,宋江也郑重地申明他的两大心愿:“一则祈保众兄弟身心安乐;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他后来接受招安,可谓如愿以偿。 (图1-1-1)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2林冲:顾命大臣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是个奇特的人物,他一步步被逼,最后只好落草梁山,因此有人说,他是惟一一个严格意义上被“逼”上梁山的人物。 在梁山,林冲不仅是战场上可以独当一面的英雄,而且心怀远大抱负。他决不是为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而来,他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了清晰的使命——清除君侧,肃清奸臣。但令人费解的是,他一再推辞梁山首领的职位,而仅仅充当了两回“顾命大臣”。正因为这两次推让,令他最终抱恨而亡。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梁山首领的两度废立都跟林冲有关。第一次,他火并心胸狭隘的王伦,力推晁盖为梁山首领。由于晁盖心地宽厚,很快让梁山泊显出新的气象。而在此之前,梁山只是一群打家劫舍的江湖好汉的存身之所。 晁盖在曾头市中箭而亡,梁山首领的位置又一次空出。正是在梁山元老林冲与吴用等人的主持和劝说下,宋江才坐上第一把交椅。吴用一心要让宋江成为山寨之主,但他不能不借助林冲的威望。林冲资格老,又曾扶持晁盖成为山寨之主,有了林冲的支持,继任的寨主才能被视为晁盖的真正继承者、梁山真正的大寨主。 现实总是残酷的。“顾命大臣”毕竟只能“顾命”而已,没有至高无上的决策权,林冲“清君侧”的目标最终成为泡影。梁山军马三败高俅,宋江却乞求高俅向朝廷上报梁山泊盼望招安的意愿。得到高俅的允诺之后,宋江喜出望外,当下设宴,肉山酒海,大小头领都来向高俅献酒。《水浒传》写到这一战时提到了林冲,但战后回山交令时却没提到他。可以设想,向自己生死不忘的仇敌献酒,林冲该是何等的屈辱呀!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3鲁达:替天行道 梁山树起了“替天行道”的杏黄旗,而真正做到这点的却只有鲁达一人。 鲁达,出家后法名智深,人称花和尚,曾为渭州经略府提辖。在梁山的众多好汉当中,他豪放洒脱,最具真性情。 ● 锄强扶弱 天道就是正气。从鲁达身上可以看到锄强扶弱、救困扶危的精神。小说开篇不久,鲁达一出场就替素不相识的金家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强抢民女、讹人钱财的镇关西郑屠,最后远走五台山落发为僧。在投东京大相国寺途中,鲁智深又为一面之缘的桃花村刘氏父女出头,打跑抢亲的小霸王周通。与打虎将李忠相认后,还逼周通折箭为誓,“弃了刘太公这头亲事”。投食瓦罐寺,因遇生铁佛崔道成和飞天夜叉邱小乙毁坏寺庙、欺压乡民和众僧,鲁达再次拔刀相向,最终和九纹龙史进一道铲除了这些出家人中的败类。鲁达为这些只有一面之缘的弱者出头、伸张正义,正体现了“替天行道”的精神。 ● 重情重义 鲁达“替天行道”的另一方面,表现为他与朋友们肝胆相照,为朋友两肋插刀。刚到大相国寺,他与豹子头林冲结识,两人惺惺相惜。林冲有难,他马上千里相随,多加护持,并不惜为此得罪太尉高俅,落草二龙山。 后来,史进因替画师王义出头,失陷在华州贺太守手里,鲁达与武松商议怎样去救史进,武松谨慎,要等宋江的大队人马。因担心等到那时史进有性命之忧,鲁达单枪匹马勇闯华州,最后虽失败了,却虽败犹荣。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4武松:情破家何在 武松本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轻人,却完成了从假行者到真和尚的蜕变。 武松在《水浒传》中刚出场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然而老天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使他的情感寄托全部破灭。他最终出家为僧。 ● 亲情 家庭的亲情是人生中最早且最重要的情感。武松只有一个哥哥、一个嫂嫂,在这个家中他享受过一段亲情的温暖,但哥哥的懦弱无能、嫂嫂的红杏出墙使得这个家庭破碎了,也使得他的情感世界受到了重创。 武松上二龙山后,在那个结义大家庭里,大哥鲁智深英雄侠义、义兄张青夫妇关怀体贴,使武松再次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然而二龙山这个家又破碎了,张青夫妇战死在征讨方腊的战争中,鲁智深坐化在六合寺。 ● 友情 武松最相投的朋友一个是宋江,另一个是施恩。他们待武松都一样真心,然而征完方腊后,施恩血染沙场,宋江一心只想着回朝廷去领赏,哪里还有当日相待的真情厚意? ● 爱情 率直年轻的武松,对爱情也曾有过一线希冀,所以当张都监要赏他一门亲事时,他虽然口说不敢,心里却无时不在思量。然而这段爱情其实是一个骗局。 亲情、友情、爱情,构成了俗世人生的情感世界,而它们在武松的人生历程中相继破灭,改变了武松对世俗之“家”的看法,并使他最终破“家”而出,做了僧人。 2009-7-4 13:44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5杨志:封妻荫子 宋江热心功名富贵,一心想招安,所以旧军官能安心地投到他的麾下。这些军官中,最热心功名的当数时刻把“封妻荫子”挂在心头的杨志。 杨志本是将门之后,声名远播。初上梁山时,宋江见到他马上殷勤问候,称赞其威名远扬。杨志对当年晁盖领着吴用、刘唐、阮小二等人劫生辰纲一事仍耿耿于怀。宋江马上就听出弦外之音,称呼“制使”,暗示他以后会接受朝廷招安,“制使”无须为前程担心。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封妻荫子”是杨志的人生目标。押运的花石纲被大水冲走,他就典卖家当去东京上下使费,希望能求得宽恕,恢复旧职,不料被高俅轰出来,不但希望成为泡影,自己还成了杀人犯。 刺配到大名府后,杨志受到梁中书的赏识,但求功名的念头刚刚抬头,却又被晁盖等劫去生辰纲,被逼落草二龙山,然后再上梁山。 上梁山是杨志人生中最大的一个转折点。他希望在这里获得招安,重拾封妻荫子的理想。然而招安后,除了宋江,梁山众人没有获得一官半职,杨志的希望落空了。 此时,杨志仍希望通过征讨辽国而建立功名。辽国被征服了,但朝廷只给了他一个正将军的虚衔。征方腊时,杨志怀着最后的希望又出发了,却不幸病死征途。生前,杨志的愿望未能实现;死后,方被朝廷追封为忠武郎。 2009-7-4 13:44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6吴用:投机学究
在梁山,尤其是在早期的梁山,读书人少,会些机谋的读书人更少。因此,梁山就成了吴用这个乡村学究投机钻营的大舞台。
很多人喜欢拿吴用与诸葛亮比,甚至认为吴用机智、敏锐、忠诚,生为梁山兄弟谋利益,死与头领宋江作邻居,才德兼备,忠义双全,是千古义士之典范。其实,吴用只是梁山上一个会钻营投机的学究罢了。
劫生辰纲,从计划到打劫,再到转移,都由吴用统一策划指挥,事情的前半部分进行得非常顺利,然而,在撤离途中投宿登记名字时,却露了破绽。吴用的第一次投机行为只成功了一半。
上梁山后,王伦不够热情,吴用心生不满。随后见林冲对王伦也不满,于是挑拨林冲火并王伦。林冲成功后,不但晁盖成了大头领,新上梁山的七人也都坐到了宋万、朱贵等“梁山元老”的前面。吴用的这次投机,算是相当成功。
宋江上梁山后,其权谋之术令吴用自愧不如。于是,他立即投奔到宋江的门下,完成了其一生中最关键的一次投机。这次投机可以说是成功的,宋江最终成为梁山的大头领,吴用也获得相应的回报,进入梁山的最高决策四人组,并高居第三;这次投机也可以说是失败的,因为大头领宋江定下的梁山最高目标是招安,梁山的一切活动必须以此为中心。后来朝廷虽然招安了梁山众人,但对他们很苛刻。吴用知道梁山众人都很愤怒,于是,竭力寻找新的投机机会。
征讨辽国之战开始后,辽国被梁山军攻破数州,在获知梁山军底细后,辽国也想招安他们,并提出非常优厚的条件。此时,吴用就提议接受辽国的招安。虽然最后放弃了,但其投机之心,昭然若揭。
2009-7-4 13:44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7李逵:耿直率真 梁山上的性情好汉有鲁智深、武松、史进等,然而最率真、最直性的好汉,还是非李逵莫属。 ● 一诺千金 李逵的真性情,表现为他对诺言的态度——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坚守诺言。宋江题了反诗,被关在牢里,好酒如命的李逵断了酒,早晚在牢里服侍宋江哥哥。高唐州救柴进,李逵两度探穴寻人。柴进被救上去后,众人忘了他,他在井底大叫,上来后更是埋怨众人不守信。 ● 耿直 李逵的率真,还表现为耿直、看不惯别人的表里不一。宋江在对待扈三娘的事情上,态度很暧昧,不像江湖上传说的那样不近女色,他就挖苦宋江。从东京回来的途中,李逵听一位刘姓太公说宋江抢了他的女儿,信以为真,回到山寨便砍倒杏黄旗,以此讨伐宋江。 ● 以“鸟”为口头襌 李逵的耿直率真,也表现在他独特的语言上。李逵的口头禅就一个“鸟”字,凡是不对他想法的,就用这个字打发了。如“圣人”大宋天子,在他口里只是个“鸟皇帝”。当乐和唱宋江作的《满江红》词时,他听到武松叫出其中有要招安的意思,便一脚把桌子踢起,摔做粉碎,大叫道:“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 2009-7-4 13:45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8柴进:复国难图 柴进的身份很高贵,但他却与梁山好汉关系非常密切。他想借江湖好汉的力量复国,可惜最终失败了。 柴进胸怀大志,专爱结交天下英雄好汉,即使是流配的犯人如林冲等,到了他的庄上都能得到很好的礼遇。其威名在江湖上,可与山东及时雨宋江分庭抗礼。 柴进在沧州招亡纳叛、广播仗义疏财之名的行为,引起了朝廷的不满。高俅的弟弟高廉做了高唐州府尹,他的舅子殷天赐就强抢柴进的叔叔柴皇城位于高唐州的花园宅子,并气死柴皇城,又威逼柴进交出宅子。殷的行为惹火了李逵,结果他被李逵砍死斧下。李逵逃走后,柴进背上了杀人的罪名。 在梁山英雄救援下,柴进离开高唐州的大牢,上了梁山。上梁山不但使柴进的庄园、田地、宅子化为乌有,还使他以前为复国所做的努力功亏一篑。经此人生大变,柴进再非以前那个世家少爷,也不再幻想夺回江山。 加入梁山集团后,心灰意冷的柴进很少出力。他只为梁山立下两件功劳:解救卢俊义时,他两次入北京城面见蔡福,使蔡氏兄弟从倾向梁山到投奔梁山,并救下卢俊义和石秀的性命;征方腊时,柴进被派到方腊内部作卧底,帮源洞之战,柴进引着梁山军迅速攻陷帮源洞。 征方腊得胜回朝后,生还的梁山头领都被封了官。然而柴进对北宋朝廷不抱任何幻想,在阮小七被夺了官诰后,他毅然弃了官位,回家乡为民,掀起了一股梁山头领弃官的“小旋风”。 2009-7-4 13:45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9关胜:武圣后人
在梁山,有两个人是凭借着高贵的血统青云直上的,一个是柴进,另一个就是“武圣”的后人关胜。
关胜在《水浒传》中是以蒲东巡检的身份出场的,可谓职位低微。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丑郡马宣赞推荐为讨伐梁山的领兵指挥使,领着山东、河北一万五千精锐浩浩荡荡讨伐梁山。
作为武圣的后人,关胜无疑很丢他老祖宗的脸。当呼延灼这个他一不知根、二不知底的梁山将领诈降时,他居然毫不怀疑,以致兵败就擒,归顺梁山。
紧接着,梁山军攻打大名府,方寸大乱的蔡太师派出了一支六千人的讨伐军,由单廷珪、魏定国两将指挥。此时,关胜上梁山不久,急于立功,因此他请命招抚。宋江一口答应,但军师吴用担心关胜会一去不回。宋江说:“吾观关胜义气凛然,始终如一,军师不必多疑。”“义气凛然”是场面话,实际上,宋江以积年老吏的经验知道,关胜有负蔡京重托,而且打大名府时交过“投名状”,已无法回头,所以不足为虑。
关胜不负重托,成功收降了单、魏二人,这个功劳确立了他在梁山的地位。他虽然功劳没有林冲多,资历没有林冲老,论智谋也只是泛泛之辈,但“武圣后人”这个沉重的砝码加上去,他的座位就排到了林冲的前面,位于宋、卢、吴、公孙四大头领之后,五虎将之首。 2009-7-4 13:45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第贰章 故事篇 一、高俅发迹前后 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瘟疫盛行,生灵涂炭。仁宗钦差太尉洪信前往龙虎山宣请张天师,《水浒传》由此展开故事。 ● 洪信放妖魔 洪信往龙虎山宣旨,未见到天师。次日,他受邀游山,来到伏魔殿。他不听住持真人劝告,擅闯殿中,后来看到石碑上“遇洪而开”的字样,得意之下,私开封魔印,放出一团黑气直冲上半天里。这团黑气在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飞向四面八方。由此引出一百零八条好汉替天行道、聚义梁山的传奇故事。 ● 高俅走鸿运 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有一浮浪破落户子弟,名叫高俅。他因帮王员外的儿子使钱,被那员外告了,被放逐到淮西临淮州。后来遇赦,三荐五转之下,再凭自己会蹴鞠的本领,到端王府里做了亲随。未及两月,哲宗皇帝晏驾,没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议,册立端王为天子,立帝号曰徽宗。一日,宋徽宗心血来潮,抬举高俅在枢密院入名。不到半年,直抬举高俅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 ● 王教头避祸 高俅做了太尉后,择日升殿,所属人等尽来参拜,独缺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即差人捉拿王进。原来高俅与王进父亲王升有仇,今日发迹就寻他报复。孰料王进认出高俅,早已偕母亲连夜逃往延安府。途经华阴县时,王进母子错过了宿头,得史家庄庄主史太公殷勤接待。次日,王进母亲心痛病发作,病将养好后,王进欲起程时遇见史进在使棒,但其棒法有破绽。为报留宿与治母病之恩,王进留下教授史进武艺,待其精熟后,偕老母再次上路。史太公病逝后,史进抗贼寇结识了朱武、陈达、杨春三人。 2009-7-4 13:46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二、鲁提辖出家 鲁提辖因三拳打死镇关西而出家,但出家后依然爱打抱不平,如醉打小霸王、怒除生铁佛等等。 ● 拳打镇关西 史进因义气破家,往投延安府,在渭州结识鲁提辖鲁达,随后又遇见师傅李忠。 在酒店,鲁达因听到郑屠欺压金氏父女一事,先取银赠送父女俩,然后,找郑屠讨公道。他先戏耍郑屠引他发怒出手,再痛打郑屠,不料出了人命案。鲁达只得逃出渭州。 在雁门县,鲁达再遇金老,并得其女婿赵员外推荐,于五台山文殊院出家,法名智深。出家后,智深不改本性,依旧喝酒吃肉,甚至打人,住持长老无奈,给他推荐信,让他投东京大相国寺安身。 ● 鲁智深行侠 鲁智深投宿桃花村刘家庄,遇桃花山周通抢亲,便醉打周通。随后,因李忠邀请,他上桃花山寨住了几天。因见两人吝啬,遂不辞而别。途中,鲁智深投瓦罐寺挂单,独斗强占寺院的崔道成、邱小乙,因寡不敌众败走,却在不远处的赤松林中遇到史进,两人一起返回瓦罐寺除贼。 ● 鲁智深守菜园 鲁智深投东京大相国寺安身,参见住持智清长老后,分到管菜园子的职事。附近的泼皮欲给他一个下马威,他们凑钱买了酒食果品,以道喜为由,将鲁智深引到粪池旁,欲将他推下粪池。不料鲁智深本事高强,反而将动手者推下粪池,令众泼皮敬服。 又一日,鲁智深请众泼皮吃酒,他演练器械时,引出门外的喝彩声,遂与禁军教头林冲结识。 2009-7-4 13:47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三、林冲风雪之夜上梁山 结识花和尚,为林冲人生一幸事;遭遇高衙内,则为他人生一恶事! ● 刺配沧州道 林冲得知有人调戏娘子,欲打恶霸救妻,却见那人是上司太尉高俅的儿子,不敢得罪,只好将他放走。高衙内因得不到林冲娘子而犯病,高俅于是设计把林冲骗入军机要地白虎节堂,林冲因此遭陷害被刺配沧州。途中,公人按高俅吩咐,准备于野猪林结果林冲。幸得鲁达及时相救,林冲被护送到沧州。 ● 风雪山神庙 林冲结识了小旋风柴进,并在其帮助下,顺利在沧州安顿下来。林冲未死,高衙内得不到林冲娘子,病不见好,高俅遂派虞侯陆谦和帮闲富安到沧州谋害林冲。 在管营、差拨的设计下,林冲被调到草料场。陆谦、富安和差拨于风雪之夜火烧草料场,幸好此时林冲已搬到山神庙歇宿,躲过一劫。看到多次陷害自己的仇人,林冲怒上心头,杀了陆谦三人,提枪而去。 ● 雪夜上梁山 逃亡途中,林冲喝醉酒被庄户拿住,送到了柴进庄上。柴进招待林冲在庄上住下,后因林冲被官司追拿紧急,便荐他上梁山。柴进将林冲夹杂在他的打猎队伍中,一直护送到沧州以外,才与他相别。风雪之夜,林冲来到李家道口的朱贵酒店,打听发觉无法上梁山,遂作诗明志。朱贵看到林冲所作之诗,马上出来与他结识,并送他上了梁山。 梁山大寨主王伦不敢收留林冲。在众人恳求和柴进荐书的压力下,王伦答应,只要林冲在三日内取得“投名状”,就准他在梁山落草。悲愤之中,林冲只好下山剪径。 2009-7-4 13:47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四、生辰纲前后 杨志霉运缠身,先后失落花石纲、生辰纲,不得不亡命江湖。 ● 杨志卖刀 杨志失掉花石纲后遇赦,遂变卖家产,上枢密院贿赂众官求取官职,不料被高俅赶出来,流落东京。身无分文的杨志只好出卖祖传宝刀,不料又被泼皮牛二缠上。杨志忍无可忍,怒杀牛二后自首,被刺配大名府。因在大名府教场演武胜出,杨志与索超同做管军提辖使,在帐前听用。 ● 智取生辰纲 梁世杰送蔡京的十万贯生辰纲将路过郓州,赤发鬼刘唐带着这个消息来见晁盖。晁盖因此聚得吴用、公孙胜、三阮等好汉,准备于黄泥冈劫生辰纲。杨志押送生辰纲一路小心谨慎,到黄泥冈时,终于经不住众人齐劝,从白胜手上买下一桶下了**的酒解渴。众人被麻翻,晁盖等人成功劫下生辰纲。 ● 好汉落草 失掉生辰纲的杨志,在曹正的帮助下与鲁智深一起落草二龙山。白胜被抓,招出同党晁盖等人。何涛带人来郓城县拿人,先见宋江,请其相助。宋江却与晁盖是旧识,便送信给晁盖。随后来拿人的朱仝也与晁盖交情颇深,明追暗放,晁盖等人成功逃走。 晁盖众人到石碣村会合三阮,大败何涛领来的官军。王伦迎晁盖等人上山,却不敢收留。吴用看出王伦的心思后,智激林冲火并王伦,并尊晁盖做了大寨主。 2009-7-4 13:48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五、打虎英雄 《水浒传》中武松的故事相对独立。不管是七十回本、百回本还是百二十回本,别人的故事有压缩,惟有武松的故事从未被删减。 ● 武二郎打虎 辞别宋江和柴进后,武松投清河老家而去。途中,武松来到景阳冈下一个名叫“三碗不过冈”的酒店,他不顾店家劝阻,喝下十八碗“透瓶香”后,连夜过冈。半途,一只吊睛白额虎猛然从林中跳出来。武松先左闪右躲,随后提起哨棒就打。哨棒打折了,他就抡起铁拳,施展神威,最终勇除大害。 阳谷县知县知人善用,打虎英雄武松做了阳谷县都头。 ● 武松报兄仇 武氏兄弟相认,武松住进哥哥家。一日,嫂子潘金莲安排好酒席,勾引武松,遭武松一顿责骂。为避嫌,武松搬出武大家。不久即出差去了东京。 武松从京城公干回来,却得到大哥的死讯。在团头何九叔和郓哥的帮助下,武松得知经王婆牵线,潘金莲姘上西门庆、毒死武大郎的经过。告状无果后,他杀死潘金莲、西门庆,然后押着王婆自首。知县徇情把武松刺配孟州。途经十字坡时,武松与孙二娘不打不相识,最后与孙二娘、张青夫妇结义。 ● 武松报恩仇 在孟州牢城营,施恩对武松照顾周全。武松知恩图报,帮他夺回快活林。不久,武松遭到蒋门神、张团练和张都监的陷害而刺配恩州。至飞云浦,武松机智除掉居心不良的公人及蒋门神的徒弟,又返回孟州,怒杀张团练、蒋门神师徒并张都监一家十五口,然后在张青夫妇帮助下,扮成行者,投奔二龙山。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第叁章 寓意篇
一、替天行道与忠君思想
轰轰烈烈的英雄聚义,因宋江的个人原因成了“忠君思想”的最佳注脚。
梁山曾树起过一面“替天行道”的大旗。“替天行道”这四个字中,有一个字值得研究:“天。”“天”既可指人格化的“天”,也可以指“天子”,即皇帝。因此,忠君思想成为《水浒传》的一个重要主题,在书中处处都有所表现。
首先在称谓上,小说贬低梁山好汉,称他们为“妖魔”、“魔君”,而美化昏君宋徽宗。对宋徽宗,小说虽着墨不多,但他俨然是一位治国有方、惜民爱子的圣主。而梁山好汉所造之反,并不是针对他的,而是因佞臣当道、蒙蔽圣听之故。
“替天行道”可以解读为——替天子铲除贪官和奸佞之臣。也就是说,“替天行道”是效忠皇帝,维护大宋统治的。所有造反行为,“只反贪官,不反朝廷”。就创作意图来说,作者首先写高俅的发迹及耍弄奸谋邪略,其目的也是揭露奸臣的可憎和反贪官的必要性。
忠君思想不是宋江一人独有的,它还得到了许多如杨志这样的旧军官的大力支持。因而,当梁山好汉最终归服于天子脚下时,“替天行道”也顺理成章地换成了“顺天”和“护国”。
接受招安后,好汉成为受朝廷俸禄的官兵,朝廷如有外寇或内贼的威胁,如辽国进犯和方腊造反,宋江等就要顺应天子之意,不惜一切代价地铲除那些贼寇。
小说结尾,宋江知自己将死,为保“忠义”之名,还亲自下药毒死李逵。而李逵的反应呢?“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一场梁山好汉的聚义就此成了忠君思想的注脚。
二、好汉之孝义
孝义是《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水浒中人最为看重的一种性格。
● 孝
古云:“百善孝为先。”孝道一直是国人情感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份。《水浒传》中,重孝道的典范,当然是人称“孝义黑三郎”的宋公明。他多次以父亲不准落草为由,婉拒梁山的邀请。后迫不得已落草山寨,仍以老父安危为重,冒险回村接父亲和兄弟上梁山避祸。
李逵和公孙胜,一个是莽汉,一个是出家人,却也懂得“孝亲敬长,天经地义”的道理,分别辞别众好汉,回乡探母。
助人为孝,是梁山好汉对孝悌思想的高度发挥。如打虎英雄武松先帮助郓哥奉养父亲,然后又送郓哥本钱,使他可以做些小本生意来赡养父亲。又如鲁智深虽然是出家人,可一听说刘太公的女儿是要给父亲养老送终的,便逼着周通退了亲事,使刘太公能“老有所养”。
● 义
重义气是古人一个难以简单解释的情结,而江湖之人更甚。《水浒传》中的义气,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梁山好汉们对此向往之、力行之。如,武松为阳谷的知县卖命,为周全他、好酒好肉招待过他的孟州牢城营的管营公子施恩打抱不平。
二、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不仅梁山好汉乐于行侠仗义,连市井小民中也不乏好侠而重义者。比如,郓哥、何九叔帮武松了解兄长死因,帮他收集证据等。
三、真诚无邪、互助互信。如,三阮与晁盖素昧平生,却愿为其卖命。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三、绰号与江湖地位 江湖好汉们大多“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梁山好汉虽然出身不一,但在江湖上都有一个响亮的绰号。他们的绰号有的是自己取的,有的是江湖朋友送的,但不管是哪一种,绰号就是他们的招牌,象征他们在江湖上的地位,也显示了他们的威风。 一、借古将名显威风。《水浒传》中有不少好汉以古之名将的名字作绰号,既表达了对古代名将的崇敬,又彰显了自己的声威。如神射手花荣以“李广”自居,孙氏兄弟以“尉迟”作比,连方腊军中的神箭手庞万春也以绰号“小养由基”为荣。 二、借神鬼名壮胆气。梁山好汉中也有不少好汉以传说中的“凶神恶煞”作绰号,这种绰号可使人闻而生畏。如阮氏兄弟的绰号“太岁”、“二郎”、“阎罗”,鲍旭的绰号“丧门神”,孙二娘的绰号“母夜叉”等都是止小孩夜啼的名号。 三、借猛兽名逞豪气。还有一些梁山好汉以传说中的“珍禽异兽”作绰号。如林冲的“豹子头”、卢俊义的“玉麒麟”、朱贵的“旱地忽律”、解氏兄弟的“双尾蝎”、“两头蛇”等绰号都蕴涵着“生人勿近”之意,不怕别人不畏惧。 四、量身定做的绰号。有一些好汉的绰号极为贴切,如“智多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吴用的足智多谋;“神行太保”则对应了戴宗行路迅速的本领及吃素、烧符等神怪行为;还有“赤发鬼”、“青面兽”分别形容了刘唐、杨志丑陋狰狞的面部特征等。 五、莫名其妙的绰号。这类绰号令人费解。如燕青虽然为人磊落、行为正派,却负“浪子”之名,而扈三娘的“一丈青”、柴进的“小旋风”、宋清的“铁扇子”等绰号都不知所云。 四、好汉与酒 “成瓮吃酒,大块吃肉”,这是好汉们向往的生活。 ● 酒与本事 中国古代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才子、英雄的本事与酒成正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号称“斗酒诗百篇”,而水浒英雄武松则说:“你怕我醉了没本事,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 ● 大碗喝酒与宋清的职司 “成瓮吃酒,大块吃肉”是好汉们最向往的快活生活。阮氏三兄弟因此被吴用赚到劫持生辰纲的队伍中。而山上的寨主们在挽留好汉时,也多以酒为诱饵,如梁山王伦就曾以此挽留杨志。 身为绿林好汉,宁可断头流血也不可一日无酒。宋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弟弟宋清上山后,马上就迫不及待地给他安排了一个“排设筵宴”的职位。如此,既不会武功、又没有其他本事的“铁扇子”宋清就成了梁山好汉们奉承的对象。当然为了显示不偏私,宋江得先把“酒店运营高手”顾大嫂等人外派梁山四大酒店,同时再给元老朱贵的哥哥朱富一个“监造供应一切酒醋”的职位。 ● 喝酒方式与英雄气概 酒最能体现英雄气概。有些好汉喝酒是一种豪气,如鲁达、李逵和武松等。鲁达的豪气以姿势取胜,他要将酒坛高高举起,仰天痛灌;武松的豪气讲究一碗又一碗地连灌,即使遇到景阳冈的“透瓶香”也要连喝十八碗才行;而李逵的豪气则是以量为尚,不耐小盅,只用大碗。有些好汉喝酒就很秀气,也很讲究,如宋江,要求酒器要好,酒后还要吃醒酒汤。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五、诗词·歌谣
一百零八条好汉虽文墨不佳,诗词歌谣却作得不少,且颇为工整,意味深长。
● 民生诗·艳词
白胜虽地位不高,但他吟唱的诗却脍炙人口。“赤日炎炎似火烧”一诗虽是打油诗,且不太工整,却道出了北宋末的社会实况。而燕青在师师家遇徽宗时以一首艳词打开招安的局面,则是对赵宋王朝的莫大讽刺。
● 渔歌·招安诗词
最早出现的招安诗是阮氏三雄伏击何涛时所唱的渔歌。如“酷吏贪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等句,其“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精神溢于言表。宋江也作过两首招安词,一首是天降石碣后在忠义堂作的;另一首是在李师师家作的。
● 悲愤诗·反诗
林冲本是军官,却被高俅一再陷害,以至无处容身,他跑到朱贵的酒店后赋诗,“仗义是林冲”一诗中的悲愤与苦痛令人闻之泪下。燕青面见徽宗时还作了一首《减字木兰花》,情之真切,令宋徽宗震惊。最有名的“反诗”是宋江的江州诗词,其实这也只是两首悲愤之诗。《水浒传》中真正的反诗,当是吴用写在卢俊义家中的“藏头诗”。
● 谶诗·退隐诗
征辽的回程中,宋江看到燕青射雁后,随口作了一诗一词,其惨淡凄凉之境竟成了梁山消亡之谶。
征讨完方腊,燕青拜辞宋江,留下了四句诗:“雁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诗中激流勇退、明哲保身之主旨正是机敏之见,足可与费保“将军太平论”一较高低。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第肆章 篇外篇
一、作者之谜
《水浒传》从故事的流传到最后成书,大约经历了四百年。作者到底是谁,从明朝到现在众说纷纭,基本上有以下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
这种说法在明嘉靖、万历年间一些文人的笔记里都提到过,也是最早的一种说法。如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即载:“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而《水浒传》里宋江等事。”此外,明代王圻的《续文献通考》中也持此论。
第二种说法,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作编写的。
这种说法支持者最多,也是明代人的观点。它不但见于明人的笔记,而且在一些明刊本上都是这么写的。明人高儒的《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个“的本”是什么意思呢?“的”就是的的确确,是真的,不是假的。“罗贯中编次”,编次的意思就是编辑、整理。因此从这个记录来看,《水浒传》应该是施耐庵写出后,罗贯中帮他整理、编辑而成的,所以说,如果是有两个作者的话,那主要的是施耐庵,次要的是罗贯中。
第三种说法,认为《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
这种说法最早由明代人提出,但是时间比较晚。金圣叹的本子流行以后,在前边加了一个冒充的施耐庵的序,和施耐庵没有关系,不过此事还是增加了大家对“作者是施耐庵”这一观点的认可度。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规定只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可以印古典小说,因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古典小说《水浒传》时,作者就署着施耐庵的大名,所以通常认定《水浒传》的作者就是施耐庵。
二、施耐庵与《水浒传》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传到他时已十五世。少年施耐庵因一篇颇具才气的祭文,被季秀才带到浒墅关就读。
三十六岁那年,施耐庵上京应试,得中辛未榜进士,赴钱塘担任县尹。不久,因不愿昧心事权贵,愤然辞官,开馆授徒。于是,满怀抱负的施耐庵,决定以梁山泊宋江等一百零八人的故事为基础,写一部《江湖豪客传》。
当时,施耐庵的处境相当凄惨:父亲和元配夫人季氏相继病逝。所幸他不久续娶了申氏,申氏家境不错,非常支持其写书,花重金聘请画家临摹宋末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让施耐庵挂在房里作参考。经数载写作、增删,定稿时施耐庵觉得书名不够含蓄,罗贯中向老师建议改名叫《水浒传》。施耐庵突然想起一个诗经典故:“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于是《江湖豪客传》变成了《水浒传》。
《水浒传》抄本传到皇宫后,朱元璋秘密派人将施耐庵抓起来,关进了刑部天牢。施耐庵依刘伯温之计,表示愿将宋江等人写成像张士诚那样接受元朝招安。得到刑部的允许后,他就在天牢里,以张士诚降元为背景,将《水浒传》续写下去。完稿后送呈朱元璋阅览,加上刘伯温从中帮忙,施耐庵终于以“年老有病,交保就医”的名义被释放了。
因牢狱之灾的摧残,出狱不久,施耐庵于淮安病故。
学生罗贯中将施耐庵留下的书稿整理后,前往当时的刻印中心——福建建阳,准备把《水浒传》刻印出来。可是,所有的书坊,没有一家敢承印。直到再过一百五十年,《水浒传》终于得以刻印出版。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三、故事流传 水浒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衍生出戏剧、说书、游戏等多种形式。 ● 水浒戏剧 在元代,水浒英雄的故事就被搬上了舞台。据统计,当时水浒戏有二十五种,而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六种,分别是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李文蔚的《同乐院燕青博鱼》、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李致远的《都孔目风雨还牢末》和无名氏的《争报恩三虎下山》、《鲁智深大闹黄花峪》。 水浒戏对水浒故事的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是首次出现了“杏黄旗”与“忠义堂”;二是宋江上梁山的经历越来越艰难曲折;三是宋江的形象更具体、更充实。水浒故事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趋向成熟。 ● 说话·评书 《水浒传》是由“说话”艺人的话本发展而成的。成书前,梁山好汉的故事还未定型,成书以后,水浒英雄的故事已家喻户晓,加上说书先生的高超技巧,使得听说《水浒传》成为当时人们最喜爱的娱乐活动。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说书艺人,当时很多文人都喜欢与他交往。张岱就对他盛赞有加,说柳敬亭善于说书,一天只说一回,收银一两,还要提前十天预订,甚至还订不到日子。柳敬亭说书声如洪钟,每说到精彩处,更是铿锵有力,似乎连房屋都跟着摇晃。他说到武松买酒,酒店中无人,武松一声大吼,店里的空缸都发出嗡嗡的声音。 ● 游戏·叶子戏 叶子戏是当年颇为盛行的一种赌博游戏,起于唐代,明代人用水浒人物作为叶子牌画面,对水浒故事的流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图4-3) 四、好汉原型考 一百零八条梁山好汉,有些是历史人物,如宋江、高俅等,有的则是以历史上某些人物为原型、改头换面而成的形象。 ● 关胜 位列“五虎将”之首的关胜,其原型是刘豫的部下关胜。容与堂本一百回《水浒传》中关胜的结局是:“后来刘豫欲降兀术,关胜执义不从,竟为所害。”可见此关胜即彼关胜。 ● 王伦 王伦的原型是宋仁宗时著名的江洋大盗王伦。他曾经是虎翼营中的一名军卒,后来率众起事。《宋史》、《资治通鉴》、《三朝北盟会编》等史书中均有记载。 ● 张顺 《宋史·忠义传》中有一个张顺,受命宋闯于襄阳西北的清泥河上制造战船,后被金兵乱箭射死。据《咸淳临安县志》记载,杭州涌金门外的金华将军庙,祭祀的将军是唐代的曹杲。可见“浪里白条”的故事是糅合这两段记载而成,原型也就是张顺和曹杲两人。 ● 杨志 这个形象是从几个历史原型身上撷取精华而合成的。原型一,宋代一个名叫杨志的军官;原型二,《靖康小雅》中记载的“招安巨寇”杨志;其三,太原城中的将官杨可发。 ● 呼延灼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六十九记载呼延通大战淮阳军、力擒牙合孛堇。这段文字与《水浒传》第七十九回呼延灼生擒韩存保大同小异,加之力战金兵的记载,可以推断呼延通就是呼延灼的历史原型。 ● 燕青 燕青的原型是太行山抗金英雄梁青。宋代熊克《中兴小记》记载了梁青的事迹,并指出梁青人称“梁小哥”。在宋代“小哥”与“小乙”的用法是相同的,如李师师就曾直呼燕青为“小哥”。 ● 史进 原型是历史上的史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中说:“建炎元年七月,贼史斌据兴州,僭号称帝。斌本宋江之党……”
Re: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图文】 五、《水浒传》为什么遭禁
明、清两代,因被统治者认为教坏天下强有力而思不逞之民,使天下有心造反之人群起而反,《水浒传》屡被列为禁书。
明万历十四年,山东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事在檄文中使用了“群英聚会,代天行道”的字句,这是最早以梁山义军口号为号召的一次农民起事。这次起事因为泄密,刚刚发动就被镇压,并没有造成很大声势。
两年后,太湖、宿松地区爆发的刘汝国起事,规模较大,受《水浒传》的影响更明显,不但打出了“济贫招贤旗”,还学习梁山义军“白昼张盖入县治,开仓取富民粟给贫民”。
天启年间,徐鸿儒领导的白莲教起事被视为是《水浒传》造成的“三大祸”之一。此后的明末农民战争中,《水浒传》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起事军的纲领和口号。
明末崇祯年间,李青山占据梁山,领导了一次起事。这次起事虽然规模不大,却给大明朝廷带来了相当大的震动,使得一些官员认识到:《水浒传》成了农民军的行动指南,有动摇大明王朝统治的危险。于是“有识之臣”就开始对《水浒传》进行“围剿”。如刑科给事中左懋第就认为暴民们是知道了《水浒传》人物的事迹后,才破城劫狱、杀人放火的,而宋江的“招安策略”又成就了他们,因此他坚决奏请朝廷禁毁《水浒传》,至崇祯十五年六月,明廷开始颁旨严禁《水浒传》。
清代对《水浒传》的禁毁,较之明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乾隆年间认为《水浒传》实为教诱犯法之书,令地方官将《水浒传》一书严禁。咸丰年间湖南、四川的教民暴动对《水浒传》的尊崇,也引发清廷对《水浒传》进行了“严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