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竞技台钓五十讲(下)| 谈饵说技 - 户外钓鱼论坛 |《乡土·户外钓鱼》|《路亚时代》|打...

 近视眼镜 2010-08-26


二十六:浮钓的方法
        1、钓翻身
        这是浮钓时最早抓取的信号。它是利用浮漂从翻身到下降到漂尾之前会有一个短暂停顿的特点,而设定的钓鱼方法。这种钓法的前提,是鱼层很高,饵的雾化和膨松度好,钩子入水就有鱼吃钩。由于是钓水面的最上层,我们可以人为地选择宽肩浮漂,并调整浮漂到较高的目数,使浮漂直接在漂身和漂尾之间翻身,并在这里停顿较长的时间。在这个较长的时间段里,浮漂能迅速反应出上顶及上顶之后的抖动讯号,有非常高的中鱼率。
        现在也有不少钓友用软尾漂钓翻身、钓浮。这种长身软尾浮漂的漂肩虽然不宽,但漂肩较陡,浮漂翻身后同样可以在漂肩处停顿较长的时间。而长漂身软尾漂本身信号稳定的特点,又使这种漂表现出的假信号较少。
        钓翻身,通常同时采用“蚂蚁上树”钓法来进行配合,延长子线和钩饵飘落的速度。
        2、打频率
        狭义的打频率,是指抛竿后数秒然后迅速提竿,再反复抛竿,通过有规律、快速地用饵,把鱼群诱到水面上让其能迅速摄食钩饵,再用读秒的方式看哪个时间中鱼率高就在哪个时间里提竿。这是专门针对水面快速钓鲫的方法。
        广义的打频率,则包括较多的鱼情。底钓时,不论鱼上的多慢,我们也可以通过较高频率的抛竿,来投放大量的饵料到水底,把鱼群诱到窝子里后再聚而钓之;钓鲢鳙时,我们通过打频率来形成雾化的饵区,鱼到位后再适当减慢抛竿频率,这时的打频率又是一种诱鱼聚鱼的手段;前面讲的钓翻身,其实也是一种打频率方法,和狭义的打频率不同的是,钓翻身需要看漂,狭义的打频率不需要看漂。
         3、钓行程
        浮漂翻身后没有鱼讯,然后浮漂会转向下行,漂尾缓缓入水。主抓浮漂下行过程中的信号,就称为钓行程。鱼上钩很快时,一般调低目甚至慢下沉(平时或负的目数),主抓快速下沉;鱼稍微变猾,则需要调较高的目数,钓慢速的下沉信号。浮漂在下沉中的加速、停顿、摇动等异样信号都有可能是有效鱼讯。这种钓法利用的是漂尾下行的距离,要求钩饵迅速到位,子线略短。
         4、钓定层
        竞技池塘的鱼经过一段时间的垂钓后,浮钓的假信号会增多。如果钓翻身、打频率、钓行程以后仍无鱼吃食,我们就需要等钩饵到位后稍等一段时间——等口,这是被动的钓定层。主动的钓定层,则是选用软尾(短尾)的浮漂和较短的子线,让浮漂翻身后钩饵能迅速到位,钓固定的水层。钓定层有稳定鱼层、不乱鱼的优点,强调钩饵迅速到达预定的层次。然而,在钓定层仍然无鱼咬钩时,我们也需要“蚂蚁上树”,延长子线后找鱼层——这已经不是钓定层,而是“蚂蚁上树”钓法了。

二十七:从快浮到猾浮
        高密度的专业竞技对象鱼(鲫鱼)池塘,在经过了一个快速浮钓的高峰期以后,就变成了快猾鱼。经常有人钓的高密度度小鲫鱼塘(快鱼塘),在比赛的第一场,最多第二场以后,也容易变成猾浮的鱼情。经过一段时间的猾浮之后,又会演变成底浮和底钓鱼情。
       快速浮钓,读秒提竿或见信号就打,稍有经验的钓友,会等一两口以后抓双尾,提高提竿的成功率和双尾率。然而到了猾浮的阶段,就需要采用特殊的钓鱼方法。
         1、蚂蚁上树
        “蚂蚁上树”,是将铅坠向主线上方推动的形象说法。在这里,铅坠成了蚂蚁,主线成了大树。有人说此钓法来源于浮漂矶钓,也有说是专门针对水面的猾鲫而专门创立。不管其来源如何,它的功用,就是造成减缓钩饵向下摆的速度,让上层的鱼能够追得上、吃得住。出于让鱼吃得住的考虑,我们在用饵时也要配合这一特点:钓饵的重量要轻、醒目,鱼容易发现;饵团有一定的粘度,钩饵摆到下面时也有适量大小的饵团。
        现在,蚂蚁上树主要用于两种鱼情:一是扩大中鱼的范围,用来钓取水体中上部的各个泳层;二是用来浮钓很浅的浅水。实际应用中,在钓取水体表面的猾鱼时,钓手往往采取读秒计时的办法提竿,从钩饵一入水就开始数数,慢慢找到鱼吃口最多的秒数,形成了提竿中鱼最高的时间。一旦找到这个时间,就会连连中鱼。
        2、牵提钓,抓第一口
       钓那种稍有点猾的鱼情,见信号提竿总是空竿,在浮漂信号刚出现一点时就立即提竿,抓第一个信号,往往比较见效。浮钓时,不论是拉饵还是搓饵,抛竿后风线不要压水,轻轻向上带着风线,控制着浮漂,让其以慢于自然下沉的速度慢慢下落,或者不让其下沉到可以下沉的目数。这时,浮漂出现的第一个信号,不论这个信号多么小都要提竿,有很多时候这个信号有非常高的成功率。这种钓法,从水面到水底都可以运用。
         3、钩饵线巧配合,提高进嘴能力
        如果提着竿抓第一口也没有成功率,这鱼就更加猾了。改善我们的线组,选用细条钩和比别人更细的钓线,这是针对猾鱼的钓法,可能会有比别人更高的中鱼率。但是,这种应该方法是不够的。2008年10月1日,在首届“龙王恨·九头鸟杯”首场钓猾鲫尾数的比赛上,经过了刚开始的20多分钟的生口鱼讯以后鱼变猾了。我及时改变子线,由刚开始的标准0.2号子线改为0.15号子线,中鱼率大大提高。在全场钓友及时改为钓底中鱼率较高的情况下,我不为所动(其实也是一种性格的偏执)坚持用细线打浮,取得较好成绩。第二场钓同一个池塘时,因为对自己的线组非常了解,想通过改小线组达到较高的中鱼率,在全场大多数钓友都开始钓底的情况下,我把子线改成了0.1号的标准线,钩子也改小了一号,刚开始还确有成效,可最终办法用尽,还是以失利告终。由此我痛苦地认识到,改善线组的作用还是有限的,猾鱼钓到一定程度以后,还是要出奇制胜,避开猾鱼找生口鱼。
         4、避开猾鱼找生口
        如果窝子里的鱼足够多,避开猾鱼找生口是较好的钓法。找生口鱼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找不同的落点,抛竿时避开猾鱼多的钓点;二是找不同的水层,找信号最真实的鱼层;三是直接钓底,辅以迟钝的钓法,专钓底层吃食生猛的生口鱼。前面提到的“首届龙王恨·九头鸟杯”上,钓的较好的钓友在钓到最后一场时,采用的钓法就是钓近、钓底抓死口,俗称“扎蛤蟆”,调1目钓5目……

二十八:从底钓到浮钓
         同样是2008年10月1日的“首届龙王恨·九头鸟杯”上,4号混养塘一开始的鱼情是全场运动员无一例外地全部钓底、钓鲫鱼。我在经历了第三场的严重失利之后,成绩一落千丈,最后一场只求钓的开心、钓的明白。然而开局不利,左右钓友都连连上鱼,我在脱钩一尾以后再也无鱼吻钩。“饵料味型还是没有找对”,在经过了近20分钟不上鱼的折磨以后,我只求能上一尾鱼,避免光头降临。早就观察到右边一位黄姓钓友在打浮。出于对饵料味型的担心,我担心打浮也没有效果。
        我还是开始打浮了。连接抛了几竿以后,牵着线组钓,浮漂立马出现了久违的下顿,提竿即中。后来便能够连续上鱼了,还钓了一次双尾,这一场成绩不太坏。这也正应了前一场总结的:“避开猾鱼找生口”。既然底层的鱼猾鱼少,自己的饵料味道又不对路,为什么不在半水里找一找呢?竞技钓赛中,大家都钓底时我们贸然离底钓会有风险,但也会有异乎寻常的收获;休闲钓时有的是时间,在“无鱼”的鱼情下,却可以理所当然地钓钓半水。
        2006年“五一”期间,龙行天下一行在河南信阳金牛山庄附近小池塘钓鱼。当时大家久钓无鱼,龙王恨钓鱼俱乐部黑冰率先打浮连连得手。后来,大家都开始浮钓,都钓到了鱼。
        水里的鱼不会平白无故地消失,不在近水就在远水,不在底层就在中上层,这是钓底无鱼就打浮的基本认识。过去流行数千年的钓鱼谚语中,有“钓翁钓翁,不钓南风”、“西南风、钓两头”,等等说法,把某种天气下鱼群离底无法垂钓的情况判定为无鱼,在现代手竿竞技钓术面前已经失去了准确性。或许,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谚语对鱼情作些判断,在“无鱼”时钓水体中层,会有异乎寻常的效果。本讲议第六节中讲到的传统“包食浮钓法”,就是钓友们认识到天气变化鱼群离底索食的特点而采用的针对性钓法,这是对传统钓法的改进与发展。
        竞技钓或休闲钓鱼中,都有可能遇到先钓底后改为钓浮的鱼情。提前考虑到这一点,事先选用中长身、长硬尾的“万能漂”,会为后期的应变带来便利。
        正常底钓无鱼时改为浮钓,钩饵的落点只要略微比底钓的钓点远一点点就行了,切勿完全脱离底窝,以取得承上启下的效果。既能利用钓底时打下的诱饵,即使浮钓没有效,及时回头也不会冷落了原先底钓的窝子。

二十九:持续补窝是正道
         在谈论打窝诱鱼问题之前,让我们好好想一想这样两个问题:
        1、如果打了很大的窝子,水底必然有很多诱饵。这时候,鱼凭什么会在那么多诱饵中吃你钩子上的小小的钓饵?
         2、不撒诱饵或诱饵下的很少,仅凭正常钓鱼时散落的小小钓饵,能不能满足大鱼到来之前小杂鱼的肚腹?即使没有很多小杂鱼,大鱼会不会屈尊到我们的窝子里吃残羮剩饭?
         上述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即打窝和补窝的问题。多年的垂钓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竞技钓还是休闲钓,一个最关键诀窍,就是做好窝子,要在每次钓鱼的开始阶段就为后期持续高的中鱼率打下基础。
        在池塘进行台钓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对鱼情的判断,适时补窝或直接钓之;在自然水域中台钓,我们很有必要抛投或捏大团饵快速抛竿打窝,以后每过一段时间就补一下窝子。这样做的效果,是下水的诱饵“源源不断”,窝子里的诱饵“绵绵不绝”。那么,怎样打窝才能做到“源源不断、绵绵不绝”呢?我认为只有4个关键、12个字:目标明、落点准、数量巧、入水轻。
        目标明、是我们的垂钓对象鱼和环境是是清楚的,要根据垂钓的目标鱼选择饵料。比如钓荤食性的鱼,要用动物蛋白含量高的饵料钓;钓底层鱼要用比重大、雾化不强的饵料钓;钓鲢鳙这种上层鱼,要用有一定雾化性、比重又轻的饵料钓。
        落点准、是诱饵的落点和钓饵的落点要尽量精确,持续、准确地把大鱼“指引”到你的钩子旁边。不仅要在水面落点准确,更要保证钩饵沉到水底时也在适当的位置。钓鲫鱼时,钩饵的落点最好控制在方圆1尺以内,钓混养或水库时最好控制在2尺以内。
        数量巧、既不是多、也不是少,而是要保证水底的窝点有一定数量的饵料。气温正常、鱼的密度大,鱼的食量大一些,诱饵的量要比较多;气温低时鱼的食量小,需要减少诱饵用量,侧重于靠较重的气味诱鱼。
        入水轻、是钩饵入水时对水的冲击力一定要尽量减小。这是个熟练过程,是钓鱼人的基本功的具体表现。在鱼很猾的地方,钩饵重重的入水会惊鱼。
        和上述打窝原则相反,最忌讳的打窝现象有以下表现:
        1、第一次下大量窝食,饵被小鱼或先到了的大鱼吃完后就没有了。
         2、刚开始钓时不打入诱饵,一直拉饵或搓小饵,抛竿频率低、等口的结果是窝子里大多数时间里都没有了诱饵。
        3、东一下、西一下地抛竿,诱饵遍地开花,鱼儿进窝后到处乱窜,就是不会吃钩上的钓饵。
        4、本来窝里就有鱼,还要打入很多诱饵。过去我写过一篇《春钓不撒窝》的短文,就是讲的这种情况。春钓时,在鱼群活动的钓场,可以先钓一阵子再看情况。钓鱼比赛中,特别是在钓后几场鱼时,窝子里多多少少都有些鱼,我们可以先用小饵找好底后直接钓之,说不定还在别人撒窝时,你就上了好几条鱼。然后你再打窝,后来居上。

三十:打窝的方法和规律
         打窝的方法,不外乎“抛”、“包”、“吊”三字。“抛”是用手直接扔,有时不想麻烦,我也用手抛窝,不过我是一团饵料分好几团抛,每份只有鸽子蛋大小。一是防止抛偏,二是防止饵团入水声音太大。“包”,是直接在钩上包上诱饵,轻轻抛钩饵入水,饵料到水底后再抖掉。“吊”,是用器械打窝的办法,装饵的小器械挂在钩子上,慢慢吊到钓点,提翻器械、诱饵入水。这种东西太重,除了长竿短线钓法和打米窝,别的钓法我从来不用这个打窝。
        打窝时,还须遵循以下规律。
         1、选鱼爱吃、爱闻的诱饵打窝
       诱饵是用来诱鱼的。如果不知道鱼爱吃什么,不想想都是什么鱼在吃诱饵,对鱼的密度和摄食量没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这样撒窝是盲目、事倍功半的。
         2、颗粒粗诱鱼慢,但留鱼久;颗粒小诱鱼快但留鱼慢
        商品饵中,粮食类成份往往会加工成粗颗粒,这些颗粒在水中化得很快,诱鱼速度并不慢。台钓时,持续的抛竿有稳定的诱鱼效果,我们在垂钓中并不要求最初打窝时留下的诱饵有多么长的留鱼时间。休闲钓中,使用整粒的粮食类诱饵虽然留鱼时间很持久时,但诱鱼速度很慢,让人无法忍受,所以需要提前泡一泡,使之产生带有强烈自然酒味的成份。像小米这种颗粒很细的颗粒,可以直接掺进台钓搓饵或拉饵里。
        3、对相当一部分淡水鱼来说,诱饵的味道越淡诱的鱼越大,味道越浓诱鱼越小、越容易招惹鲢鳙。
        鱼是贪吃的,据说它对味道的感觉非常灵敏,比狗还要高若干倍。我们不关心这些具体的数值,但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味道自然的粮食类是大鱼的至爱。因此,我们在配制诱饵时,一定要把握使用的量。正如我们过去吃糖精时,低浓度是甜的,高浓度是令人十分不快的苦味。自然水域的水非常多,过大的味道能诱来远方的鱼,又有可能拒鱼于钓点和窝子之外。
         4、诱鱼速度,和物质的溶解度有直接关系
         像酒精之类的水溶性诱食鱼物质,它们在水中的扩散性(穿透力)非常强,诱鱼很快。而一些溶解度低的油性物质,比如油性香料、羊油,因其在水中的溶解的速度很慢,因而诱鱼也慢,但“留鱼持久”也是其可取的优势。
         5、还是要选好窝子
        虽然说鱼是势利的,有奶便是娘、有吃的就会去,但也不是顾吃不顾打的动物。在生存的禁区,再多的窝食也无法调动它。
         6、根据鱼的采食量打窝
        鱼的采食量是随气温变化很大,气温适度时食量大,气温过高过低时食量小。气温太低时要用味道重而量少的诱饵,气温正常时,特别是小杂鱼很多的水域,要加大诱饵的量。有些诱饵还可以改变鱼的采食量,比如喂鱼饲料中常用的大蒜素、中药材中的芳香开胃药物,常用于诱饵中以提高鱼的摄食量和摄食强度。
       7、根据钓场环境打窝
       鱼情不同,同样的饵料诱来的鱼不同。比如在自然水域用味道很大的酒米诱鱼,大鲤鱼、大草鱼进窝的可能性就不大,最先被诱到窝子里的必然是小杂鱼,其次是鲫鱼,最后才可能是鲤、草一类的较大的鱼。但是如果水域里有不少黑鱼(乌鳢)、大翘嘴鲌等,最先被诱到窝里的还是小杂鱼,第二进窝的却是黑鱼(乌鳢)、大翘嘴鲌等专食小鱼的淡水凶猛性鱼。
       撒窝时还要考虑气温、鱼的密度、鱼的种类,根据这些选择诱饵的数量和浓度。比如小杂鱼的地方钓大鱼,要多打窝;气温很低时要打重味窝,用量要少。
         8、利用鱼的听觉器官打窝
         鱼能敏感地感觉到声音,利用这一特性,我们的台钓爱好者们往往会采用连接抛竿的方法,在大量、持续投下货真价实的诱饵时,也同时使鱼形成了一种“有声音就有食物”的联想或条件反射。相反,我们用重磅炸弹一样的声音投食,也有可能把鱼儿吓走。
         9、根据不同种类鱼的食物特点打窝
        冬钓要用腥饵,鲤鱼爱玉米,鲫鱼爱吃蚕豆的味道,这些是味道上的。在状态上的区别也不容忽视:比如传统钓手不善于钓鲢鳙,有些地方不让钓鲢鳙,如果用粉状的饵料打窝,就极有可能把它们诱到钓点,别的鱼进窝的可能性就要降低了。平时诱鱼的粮食类都是粉状成份,为了不诱鲢鳙,我们在用粉状饵打窝时可以把它和得紧密一些,以减少它们在水体中上层的雾化。


三十一:台钓手竿的选择

        购买鱼竿前,首先要明确这支鱼竿的用途,根据用途确定鱼竿的长度和调性,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挑选。
        首先是看外观质量。漆工好坏、壁厚均匀性、各节之间搭接的长度、竿节两端接头处打磨痕迹的圆整度,这些都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也是挑选鱼竿的重要质量指标。我们不可能相信,一个涂装粗糙、各节之间的搭接时多时少的鱼竿能有多么优秀的性能。比较理想的鱼竿,各节之间的接缝长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等差排列的。从竿梢到底把,各个搭节处的长度像下面的数值比较理想:
3.6米:4cm、5cm、6cm
4.5米:4cm、5cm、6cm、7cm
5.4米:4cm、5cm、6cm、7cm、8cm
        鱼竿的粗细和负荷力量不一样,接口长度可能会略有变化,但从竿梢到底把接口长度均匀增加的规律,却是简单有效的质量判定方法。
        第二、看重量。制造鱼竿的碳布有很多档次,高强度(吨位)的碳布制作的鱼竿重量轻、腰力足、受力后的曲线优美,竿壁同样厚度的前提下承受的拉力较大、竿体较硬(弯曲小),但受力过大后容易折断。竿壁厚的鱼竿强度高、较重,价格较低,使用中可能感觉不舒适,用于休闲钓大鱼比较理想。较好的好鱼竿,应该视用途的不同,对重量、强度、曲线和使用舒适度进行完美的设定,单一凭重量判断鱼竿档次不切实际。
        第三、看鱼竿受力后的曲线。如果鱼竿受力后某一局部有弯曲弧度不匀现象,这支鱼竿在受到大的拉力后,弯曲大的地方特别容易折断。钓鱼人把鱼竿的硬度和起吊特性叫做“腰力”。鱼竿在吊起重物时靠近竿梢的前两节弯曲弧度比较小,整体的弯曲度匀称、不在任何部位形成弯曲弧度大的死弯,借着这个“腰力”的支撑能把大鱼比较轻松地顶起来。察看鱼竿腰力的方法是抓住竿尖用力向下拉,一人持竿另一人拉竿尖,看竿尖受力后的弯曲弧度。
         第四、看鱼竿的摇动部位的紧密度。抽出的振出式鱼竿在收回时,如果有空气阻力的现象,说明竿节的结合紧密。也可以持竿上下抖动,看竿身波动的曲线和手感的均匀性、有无异响。
        第五、台钓多选用长节碳素竿。这是因为长节碳素竿重量轻、接缝少,和玻璃钢和短节的手竿比强度更高、重量更轻,比较适合竞技比赛“更快、更强、更好”的要求。
       第六、台钓多用3.6、4.5和5.4米的偏短鱼竿,其实也可以选用较长的鱼竿。这是因为台钓的特点是边钓边诱,不注重事先打窝。其实6.3以上的长竿也是可以进行台钓的,只是不可能较快地抛竿,不可能及时补充大量的饵料,使用长竿进行台钓时,所用的饵团一般较大,以便补充窝里的诱饵料;大多用来针对较大的、上鱼频率不是很快的鱼,也可以使用传统钓法中的包食底钓法。
        第七、手竿强度有限,在水库等可能钓到大鱼的场合,可以考虑使用矶钓竿或放失手绳,这便大大增加了台钓手竿使用的范围。


三十二:鱼竿的调性

        台钓竿有软、硬调之分。大多数钓友的鱼竿数量有限,喜爱选用有一定通用性的“中硬调”鱼竿,“一根鱼竿打天下”。竞技钓讲究的是“更好”、“更强”,选竿时会对鱼竿的调性作较多的考虑。
        鱼竿的调性,目前业界尚没有一个标准的解释。我们姑且把鱼调的调性解释为“鱼竿竿体在受力状态下发生弯曲形变的难易程度”。简单地解释为“鱼竿的软硬程度”,则是绝大多数钓友都认可的,但具体的标准和判定,仍然缺少标准。笔者对于鱼竿的调性有以下几个观点:
        1、硬调竿的最大抗拉强度不一定比软竿的大,软调竿的强度不一定比硬调竿小。比如用很细的硬调竿钓大鲫鱼时,直接把鱼飞上岸没有问题,但碰上它无法承受的大鲤鱼时,却会险象环生;又如很粗的软调长手竿,钓大鲫时会弯得很厉害,钓大鲤鱼时虽然也会弯得很厉害,却足以对付大鱼。
        2、鱼竿的调性只和鱼竿本身的最大抗拉力有关系。比如粗的软竿有很大的抗拉力,但它很容易弯曲,本质上还是软调竿;细的硬调竿,其最大抗拉力比粗竿小得多,相对于它自身的力量来说,仍是硬调。
        根据上述两点内容,我们可以给“调性”一词下这么一个定义:竿尖在受到垂直于竿体方向受时,当这个力量达到其最大承受力量的10%拉力时,鱼竿弯曲弧度的中心点在鱼竿全长10等分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鱼竿的调性。这一点把鱼竿分成的前面等分数和后面等分数的比例,就是鱼竿的调性。比如,一支鱼竿的最大抗拉力是2千克。我们水平持竿,吊挂200克的重物,鱼竿弯曲弧度中间那一点的前面是两等分,后面是八等分,那么这支鱼竿就是2·8调。
        根据上述分析个人认为,软调竿的优点是韧性好、容易弯曲,遇到大鱼后能及时弓住鱼竿,可以有效地保护钓线,有利于在开阔的钓点遛大鱼;硬调竿起鱼快、控鱼有力,适合在竞技钓中的快速垂钓和快速遛鱼,也适合在水草、水面有杂物的水域使用,使鱼快速出水,但韧性略低容易断竿也是其不足之处。
         由于我国钓具工业起步较晚,钓具的生产水平和标准化程度还很低。我们现在随便走到哪一家渔具店,很难看到哪根竿子上写有“软调”字样。这样给人的错觉,是“硬调竿比软调竿好”。事实上,一般钓鲫的钓竿都偏软,“鲤竿”、“战斗竿”虽然抗拉力量比鲫竿大,其实也是比较软的。真正的硬竿是南方钓罗非鱼的“罗非竿”,常用“H”表示鱼竿的硬度。从“1H”到“9H”硬度逐渐加大,最硬的竿跟一根没有弹性的木棒一样,根本无法用“调性”来形容。
        和调性有密切关系的,是鱼竿的弹性。弹性是物体受外力作用变形、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要想让物体发生形变,就需要对其作功。这个功是钓鱼人和鱼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毫无疑问,对鱼竿作的“功”的大小同力的大小、鱼竿变形的幅度有关。软调竿尽管刚开始受力小,但随后产生的形变幅度大,所以产生的功并不小——这个功在让钓鱼人感到很累的同时,也在消耗着鱼体内的能量,这也正是软调竿比较容易遛大鱼的原因。

三十三:竿线配合好遛鱼
         鱼竿有弹性,钓线也有弹性,二者是什么关系呢?
        无论是从理论计算还是从实际效果看,钓线的弹性都是有限的,相对于鱼竿的弹性来说微不足道。所以竿线配合的关键,并不是让钓线发挥弹性,而是通用钓手对鱼竿角度的把握和力量的运用,充分发挥鱼竿的弹性,及时卸掉大鱼的冲击力,让钓线受到的拉力总是在其可承受范围内。竿线合理配合,钓手积极操作,反复消费鱼的体力,这是手竿遛鱼和竿线配合的基本原理。
        鱼竿的受力角度不同,抗拉强度相差很大。正常的竿线配置,应是钓线的强力低于鱼竿在正常位置时的强力。竿在受到向外的直向拉力时能承受的力量最大,但鱼竿在这个角度没有了弹性,也就意味着钓线失去了鱼竿的保护,会立马断线;鱼竿在对折(回头)方向受力时抗拉强度最小,钓线稍粗、竿的质量稍次,鱼竿很受力容易折断,所以有钓友得出“钓得不能回头弯”的结论。钓鱼比赛比的是速度,休闲钓有时也讲速度,直接提竿(飞鱼)上岸是家常便饭。飞鱼时鱼竿回头弯而不断,是因为钓手了解竿的性能并“称”出了鱼的重量,早已心中有数。
        竿、线和鱼钩是一个协调的受力整体,只有合理配合才能发挥最佳的控鱼效果。为保护鱼竿,每支竿所能配用的最大线号是一定的;为保护钓线,每只竿所能使用的最细的钓线也是一定的。选配线组,首先要考虑的是根据鱼情用竿,然后是根据鱼情和鱼竿选择钓线。
        根据不同场合的鱼情,竿线的选配可能有多种样式,大体上可以归为以下几大类:
        通用型:休闲钓手通常只有较少的“通用型”鱼竿,根据不同钓场的鱼的大小配用偏粗的钓线。很多休闲钓手常将钓线绑在竿上,不论钓什么鱼都是用一样的钓线。使用“通用型”鱼竿不是错,错的是不根据鱼情使用不同的钓线。
        快攻型:鱼虽不大但上的速度快,鱼竿应配置硬调的,主线和子线都配较粗的。对象鱼是大鲫鱼,就使用硬调的鲫竿,主线最大用到1.2号左右;对象鱼是大鲤鱼、草鱼,就使用硬调的鲤竿,主线通常在3号左右。
         慢钓大鱼:休闲钓大鱼,如果上鱼频率慢,无论是大鱼还是小鱼,都可以用软调竿,但钓线却不能用得太细;竞技钓大鱼时为便于控鱼,需要用较硬的鱼竿和较粗的钓线,以便把鱼控制在较小的水域。如果鱼实在太猾、对粗线很警觉,钓线就只能比正常的小一个号。
        慢钓轻口鱼:钓轻口鱼须用细的主、子线和软调的鱼竿,硬竿对整根钓线的冲击力大,号数较小的子线更容易断。

三十四:提竿、遛鱼与抄鱼
        1、提竿
         手竿钓鱼,提竿用力大小的基本标准是万一不中鱼时子线不要出水;即使子线出水,也不要快速出水,防止子线向上弹起搭在主线及连接器上,或者撞上竿体打坏浮漂。提竿后感觉能够直接飞上岸的鱼,要在称鱼后均匀加力,沉稳地顺势向上、向后提竿。匀速加力提竿可以防止线组受到过大的力量,还可以保护窝子里的鱼不被惊散、防止子线缠绕。提竿用力的要领是“沉稳”而大胆,别在意过去所说的“鱼竿不能回头弯”。鱼竿回头弯的状态固然承受力差,但是能飞出水的鱼,其重量相对于竿的最大承受力来说是很小的。
        钓大鱼提竿,需要在“称鱼”的一个短暂的时间里,迅速把鱼竿弓成一个合适的角度,并争取在鱼反应过来的第一时间里把鱼拉近一点,为随后的遛鱼打下基础。如果感觉鱼的力量大得几乎无法应对,又需要随时保持鱼竿和钓线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夹角,造成不要被鱼把竿拉直。钓竿在接近0度的夹角时强力最小,在90度夹角时最能发挥鱼竿弹性,在接近180度时被称作“拔河”,这时鱼竿几乎不能发挥出弹性,最容易断线跑鱼。
         2、遛鱼路线
        手竿钓鱼的遛鱼路线很重要。陕西垂钓高手黑冰曾经对我讲过他的一次比赛钓混养经历。那一场,一般钓的好的钓手一般只钓到5、6尾草鱼,而他那一场钓了27尾3、4斤的草鱼。他介绍说:他自己钓上草鱼后也不遛鱼,边扬竿边往后退,把鱼拉到岸边后直接下抄网。等把鱼抄到了网子中以后,鱼好像才想起来要挣扎几下,可此时为时已晚,已经被装入鱼护。仅凭这一点,他不仅节省了大量的遛鱼时间,而且窝子里的鱼没有像别人那样受到遛鱼过程的惊吓,他的钩子一下水就会很快有鱼咬钩。和别的钓手钓一条鱼后要等好长时间才能有新鱼聚窝相比,又节约了不少时间。
         2004年,笔者参加一个地区性钓赛,第一场鱼情几乎疯狂,90分钟用超硬调的罗非竿钓了76尾半斤以上到一斤多的大鲫。当时感觉体力消耗得无法支撑,赛后估计,如果力量更大一些,钓具更精良一些,应该可以多钓30尾以上。后来分析,当时除体力不足外,我的遛鱼路线也有问题。近500克的大鲫鱼,我都是把它呈直线拉回来的——表面上看,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是鱼走直线所发挥出来的力量非常大,人的体力消耗也很大。如果当时懂得走斜线,把大鲫鱼拉一个大弧度后再从左边接近处抄网处出水,体力一定会节省很多,也能减少一些跑鱼的失误。
         3、正确抄鱼
         正如足球比赛的临门一脚,抄鱼看似已经胜利在望,失误后却会让人顿足捶胸。
       抄鱼时如果抄网足够大、长,即使鱼还非常有力,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抄入;在抄网不够大的情况下,一定要把鱼遛得不会动了再抄。千万不可追着鱼下抄网,强行抄鱼,鱼跳出抄网后更容易脱钩或断线,别的钩子挂着抄网后肯定会断线跑鱼。在前面两点有保证的前提下,抄鱼的方向没有一定之规,哪里好抄抄哪里,但一般还是从鱼的前下方下抄网,从头往后抄。

三十五:手竿遛鱼:以强逞强,以弱示弱
        手竿搏大鱼一直是个难点,近年出现了好几种手竿搏大鱼的理论。个人认为,手竿遛大鱼的方法既不是横“8”字,也不是平“一”字,而是“保持竿线的夹角,最充分地利用鱼竿和钓线的弹性”。
       以上述原则为基础,为达到遛鱼最快、效率最高的效果,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要“以强逞强,以弱示弱”:线组配置和鱼的力量相比显得强势时,可以直接飞鱼或用强力直接把鱼拉到岸边抄上岸;线组配置弱势,就不要激怒大鱼,要用巧劲慢慢遛,把鱼折腾得没有力量后再拖到岸边抄入。
         什么样的配置算是强势,什么样的配置算是弱势?
        直接飞鱼上岸,钓线拉力相当于鱼体重量的1.5倍以上,算是比较强势的配置。例如比较好的0.25号子线直线强力是0.7千克多一点点,绑钩后的实际拉力值应在0.55千克以上。考虑到鱼的挣扎和抖动和水对钓线的浸蚀,钓获0.3千克的鱼算是比较强势的。实际垂钓中,新的0.25号子线飞0.3千克的鲫鱼是正常的。如果是钓生口快鱼,考虑到子线磨损后拉力会减小,用过一段时间以后又会显得很弱势,就需要加粗子线以增大保险系数。直接飞0.3千克的鱼,如果速度较快,用1号线也不一定百分之百地可靠。笔者在一次成功的钓快鱼比赛中,用1.8号子线飞0.3-0.6公斤的大鲫鱼也出现过断线的情况,但狂钓狂飞的高速度早已弥补了断线跑几尾鱼的缺憾。钓线的强度是不是占优势,除了看鱼的大小外,还需要看上鱼的频率。
        超过1千克的鱼,因鱼口腔强度不够,起鱼时多数要用抄网。在钩子大小合适、有合适的抄网时,钓线的拉力如果只相当于大鱼体重的50%,这样的线组也算是非常强的。过去有人说鱼在水中能爆发出相当于体重5倍的力量,这一点笔者并不认同。在线组强势时,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快速地对鱼发力来加快大鱼的疲劳,减少遛鱼时间。而在钓线拉力只相当于鱼体重的大约40%以下时,比如用1号子线对付6千克的草鱼,线组的力量又显得很弱势,这种情况我们应耐心地遛鱼,避免主动发力刺激大鱼。需要提出的是,鱼的力量并不是严格按照体重计算,比如在同一个池塘,4千克的草鱼有可能比6千克的草鱼力量还要大,遛鱼时间还要长。这可能是因为4千克的草鱼正当壮年、力量最强吧。
        遛鱼时,同样存在强弱的转化。去年10月3号,笔者一个下午钓获4-7千克的草鱼6尾跑了好几尾。跑得最可惜的一次,是笔者在使用当时最粗的1.5号子线,已经稳操胜券时,跑掉了一尾约7千克的草鱼。当时两位同钓的朋友没有钓到鱼,他让我把鱼直接拉到岸边,说他能把鱼抄上来。为了照顾他的面子,就强行把鱼拉到岸边让他抄。结果因为抄网太小,鱼反弹出抄网以后,挣断了子线。不可为而勉强为之,稳操胜券时也可以发生逆转。
        遛鱼的最高境界,是用不可能战胜大鱼的细线取得胜利。如果能在起鱼的一瞬间就让鱼竿弓起来,充分发挥鱼竿的弹性,这样就增加了成功拿获大鱼的可能。而在这一瞬间绷住鱼竿有两个重要小技巧:一是抛竿不宜太远,让主线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二是充分利用胳膊的长度,在中鱼后的一个瞬间把胳膊伸出去,同时用手腕的力量把鱼竿弓起来。剩下的事情,就是及时调整鱼竿的角度,防止被鱼拉平鱼竿。
        休闲钓中,有条件时还可以配合使用失手绳,也可以用矶竿作手竿。使用失手绳时,要注意放绳的时机,要避免放竿时钓线突然失去拉力的情况。钓线如果突然失力,极有可能出现鱼钩脱落的情况。


三十六:钓线的选择和判定
       从钓线本身的特点、力学特征和对垂钓的要求看,尼龙丝目前还是作为钓线的一种最好选择。其抗拉强度、透明度、柔软度和耐磨性能够兼顾的比较好。比尼龙拉力高的化纤长丝或编织线,可能在柔软度或耐磨性等方面比较差,或者是透明度不好、比较硬。对手竿而言,尼龙丝的弹性相对于鱼竿的弹性来说非常小,弹性并没有特别大的用处。但是子线的延展和弹性,尽管比主线更短、更小,但被赋予了“吸震子线”的光环。子线的这种延展作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鱼跳动断线。我们说钓线需要一定的弹性,还因为有弹性的钓线同时会伴随着良好的柔软特性。柔软的线结强比较大,作主线信号传递好,作子线入口好。与尼龙相反,拉力奇大、伸长率很小的“大力马”或“火线”,它是一种非常硬的线,作主线时有迟滞信号、使信号变小变模糊的缺点,作子线会因为硬度大而挡口。只有在钓吃口重、鱼不猾的大鱼时才有用武之地。
         钓线的检测,需要专业的用具。也可以采用下列的手工检测方法。
          1、钓线强力的基本测试方法
        直接拉断法:双手缠布,进行保护措施后,直接把可能拉断的钓线拉断,估计拉力值。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速度很快。缺点是准确度低、容易伤手。
        无结吊重法:根据钓线的拉力值,在矿泉水瓶、雪碧瓶或蓝子中逐渐装重物,直至断裂,再称重。优点是数值相对准确,缺点是测试速度太慢、结果仍然不够准确。
         2、手工检测钓线的几个重要项目
         测直强:直强是钓线的基础质量指标。钓线没有好的直强是不行的,但是只有好的直强也是不行的。
        测结强:死结结强:钓线的死结不会在实际垂钓应用,但是这个指标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钓线结节强力高低。测量方法同前。注意:细线结强率小,粗线的结强率高。
        注:结强率,即打结强力和直线强力的比值的百分率。
        结强率=(结节强力÷直线强力)×100%
       “8”字结结强:测试时,先把待测的钓线打好“8”字结,再按前述方法进行测试。“8”字结是非常好的打结方法,一般用于主线同竿梢的连接和子线对折处的打结。
       同“8”字环连接的结强:主线连接在8字环上以后进行测试。参考图片下文中将作介绍。
        绑钩结强:子线绑好钩后,两只钩子挂在一起用力拉一拉。一是把线再拉紧一点,二是感觉一下绑钩以后的拉力和直线拉力的比较。绑钩后拉力明显太低的钓线,是不适合作子线的。这种测试方法虽然也很粗放,但实际使用中,有经验的钓友还是可以直接感觉到强力的差别。
        绑钩结强、“8”字结强、“8”字环结强,这三个项目都是实际应用中的打结方法,在实际垂钓中用处非常大,尤其是检验绑钩后的结强,在测试子线质量时非常有用。
        抗摩擦和耐高温:放一段线以后两端拉紧,然后用硬质的纸摩擦(比如报纸),看摩擦次数的多少,摩擦多的为好线。这种方法,测出的是钓线的耐磨性和耐高温特点。这一特点对主线而言是非常有用的:太空豆快速捋动时产生的热量,不容易烧坏钓线。
        测抗卷曲能力:用手指掐住钓线用力捋线,这是大家常用的测线方法,可以判断钓线的抗卷曲特性,很多钓友特别在乎这个特性。但是,抗卷曲性好的钓线,强力往往会差一些。在抗卷曲和强力这两个矛盾指标上,如果不是快速竞技钓,我们宁可选择较高强力的钓线,而牺牲一定的抗卷曲性。
         光滑度:很多钓手爱用手摸光滑度和柔软度的方法判定钓线好坏。光滑度和柔软度和结节强力有关,可以对结节强力进行大致判定。

三十七:手竿主线的选择
        手竿主线,是指竿梢到子线之间的钓线。手竿主线要求有较高的直线强力、结节强力、柔软度、较好的尺寸稳定性、一定的亲水性、比重、一定的弹性和主线的颜色。
        钓法不同,对上述各个指标的要求也不相同。钓线的有些指标是相互制约和矛盾的,我们在突出一方面性能的时候,往往会损害另一方面的性能,了解钓线的性能,有利于我们在不同的垂钓场合,选择最合理的钓线。
         对颜色的选择
        带颜色主线的唯一好处是看的清楚。如果视力许可,个人建议选用透明的钓线作主线。因为同等条件下的透明线,抗拉强力比有色线高4%左右。如果确需选用有颜色的,建议选用咖啡色。诸多带颜色的钓线中,咖啡色的钓线拉力最强。
        对比重的选择
        竞技钓,要求主线入水更快,以便迅速进入垂钓状态,减少风浪干扰。除了碳素线确实有比重大的特点(1.8),不论什么尼龙线,它的密度都是1.14左右。碳氟涂层线的密度(比重)也与之接近。碳氟涂层线之所以有加快钓线入水的特点,是因为碳氟涂层加强了对水的亲和性。
        对伸长率的选择
        对伸长率——延展度,钓友们有一反一正两方面的错误理解。部分钓友认为好钓线没有伸长率,这是钓友对基本概念的误解和混淆。好钓线“没有伸长”,是指钓线在反复受到较大的拉力后,在拉力消失时,能基本回复到原来长度。另一部分钓友认为钓线有一定的延展度能成倍地提高线的强度,这也是错误的。尼龙长丝根据其后加工中的拉伸工艺不同,出道的原丝可以分为三类:“高强低伸型”、“中强中伸型”和“低强高伸型”。拉伸度越高,线的伸长率议案越低,抗拉强度越高。一般较好的尼龙钓线断裂伸长率是24%左右,拉力较低的线可能超过28%。再高些,就只能作鱼网线了。
对主线柔软度的选择
        气温、水温正常、鱼吃食正常,类似火线的硬质线也能正常使用,但是信号会变小。过去人们玩传统钓爱用很粗的钓线,这样又粗又硬的线,在钓深水时时信号会变得很小很滞后。所以过去传统钓手都说:钓深水要早提竿,这其实就是硬质钓线(水线)的微小弯曲对信号产生了影响。气温极端恶劣时钓那种吃口非常轻的鱼,钓友们都喜爱用很细的主线。细主柔软,主线容易被小小的坠子拉直,信号就不会被衰减。同时又因为细线的阻力小,细线的信号就能变得更大。
         对主线强度的选择
        能作为钓线的尼龙材料,都属于“高强低伸型”的,只是“强”和“低”的程度不同。抗拉强度特别高的钓线一般偏硬、耐磨性好,但结强偏低。这种线适合作主线,因为主线的“反8字”结是一种结强很高的线结,而且尺寸的保持性非常好。其实,抗拉强度略低的钓线也适合作主线,这样的线在遇到大鱼时,尽管可能会被拉得略长一点,但是这种线韧性好的特点,却也是是钓大鱼的较佳选择。简单理解这两种线,它们就是属于“强攻型”和“久战型”。
         对主线号数的选择
        钓大鱼用粗线是基本规律。了解你线的实际拉力值,了解鱼在水中的拉力,这一点在实际垂钓中非常重要。过去说,鱼在水中能暴发出相当于它体重5倍的拉力。这一点对实际的垂钓好像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1.0号、实际拉力2.4公斤的主线,打结、湿水后实际有效拉力只有2公斤左右,钓上3公斤重的鱼却是非常可能的。竞技钓把钓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所以竞技钓手在选用主线时爱用细的;粗线更耐用,休闲钓又时常碰到大鱼,所以休闲钓选线时,只要保证信号能看得清楚,线应尽量粗一些。
        钓鱼选线径的大小原则就是钓难钓之慢鱼时宁细勿粗,钓吃口好的快鱼时宁粗勿细,所以对同一规格大小的鱼,由于鱼口的问题,我们选择主线时可能要走两个极端。

三十八:子线好坏的选择
        大多数钓友对鱼竿和浮标的选择非常重视。和鱼竿、浮标相比,钩线造价要低很多,其重要性却比鱼竿和浮标却大得多。因为没有鱼竿和浮标可以钓鱼,没有钓线和鱼钩就无法钓鱼;多数鱼情下,绝大多数鱼竿和浮标都能钓鱼,却只有少数型号的钓线和鱼钩能钓到鱼。鱼竿和浮标选择不当的话,可以在钓法上予以弥补,而在鱼钩和钓线上犯的错误往往是致命、不可逆转的。
        作为子线,最重要的要求还是有效的拉力值。几乎所有钓线商标上印的都是直线强力,这个数据并不是有效拉力值。子线在使用过程中受水的浸蚀和反复上鱼的折绕,实际拉力值是逐渐变小的。判断子线的有效强力应将子线置于大致相同的环境中进行。
        两根直径完全相同的钓线,用直接对勾着拉的办法不可能正确区别的有效拉力,更不能代表二者的质量或档次高低。对子线来说,最准确的对比方法,是在一根待测钓线的两端各绑一只鱼钩,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另一根你比较了解且比较好的线,同样绑钩后浸水,然后对勾着进行对比。有测量仪器的钓友直接测量有效拉力会更迅速和准确。用这种方法对比得到的钓线,实际使用效果肯定不差。
        子线的软硬对线的使用效果影响很大。硬子线直线强力非常高,抗卷曲性非常好,结节强力却不一定很高,更重要的是在钓那种摄食动作很轻的鱼情时,可能会影响钩子的入口。软子线与硬子线正好相反:直线强力可能比硬线略低,结节强力多半比硬线高,所以软子线在作子线时,实际有效强力通常会比硬子线高。
         对抗卷曲度的选择
        子线用长了会卷曲。不易卷曲性的钓线,稍有弯曲后能捋直,业内称之为“无记忆”。也有人将抗卷曲好的线称为有记忆性,也就是钓线能“记住”它本来顺直的状态。还有钓友把钓线的“记忆性”理解为是长度的稳定性,即“记住”了钓线原来的长度。个人认为,“记忆”是个容易引起误解的词,还是用“抗卷曲”来形容比较直观。现在的钓线,在抗卷曲和强力这两个指标上很难协调好。抗卷曲的线往往偏硬,结强不够;柔软的线结强高、入口好,耐磨和抗卷曲略低。好的碳素线不是太硬,抗卷曲和耐磨性较好,在使用的初始阶段、在干燥的状态下结节强力可能不如尼龙线,但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实际强力会反超尼龙线。在抗卷曲和强力这两个矛盾问题上,主要根据钓法来选择。竞技钓,选用抗卷曲性强的,兼顾结强;休闲钓优先考虑结强,兼顾抗卷曲。

三十九:子线号数的变化
        过去,大多数钓鱼人不善于更换子线,一根线“通杀”所有水域。这种方法的可取之处,是钓到“大鱼”后成功率高。但是在钓不太大的鱼时,牺牲了中鱼率。
        台钓的深入发展,将钓线的规格进行了更细的量化。过去我们选择钓线,基本上是以直径0.2mm为起点,每0.05mm为一个档次递进。现在的子线,起点最小的达到0.08号,直径仅0.048mm,0.08号和0.1号的钓线,直径仅相差0.004毫米。这么多的规格确实只是为发烧级的钓鱼人设计的,却有其存在的道理:竞技钓中,确有0.2号子线鱼不吃钩,0.1号子线太细不牢靠,0.15号正好的情况。休闲钓中这种情况不常见,但是在开放垂钓的放养坑或经常有人钓的钓场,1.2号子线鱼不吃、0.8号子线中鱼后拉不住,1.0号线正好的情况。
        钓鱼人大多是根据鱼的大小选择子线号数。为了钓大鱼保险,也为了用着更节省,用较粗的子线也是很明智的选择。粗子线省去了频繁换线的麻烦,增加了保险系数,只要能出信号就行。不过,一个有经验的钓鱼人所说的粗线,和一个经验不足的钓鱼人所说粗线,实际号数完全不一样。准确用线,来源于我们对钓线的了解和及时的更新。比如我们对付鱼塘中10公斤以内的大鱼,或水库中5公斤左右的大鱼,稳定性较好子线, 1.2~1.5号就足够了。配合使用失手绳,对付大鱼更加可靠。1.5号子线的实际直径是0.202mm,这个直径的钓线,对10年前的笔者来讲,是不可思议的;对现在的不少钓友来讲,相信也是太细了一点。但是我们要知道,较好的1.5号子线,直线强力应有3.6公斤。结强率按85%算,水中浸泡后再损失10%的强力,一根子线的实际拉力应该达到2.7公斤。这个力量对正常角度的鱼竿来说,已经接近或超过极限了。有的钓友使用更粗的线,垂钓中常常和鱼拔河断线而鱼竿不断,是因为鱼竿在没有角度的拔河状态下可以承受的力是最大的。
        子线的号数还应该根据上鱼快慢、摄食力量的大小来进行选择。上鱼速度快,即使是钓小鱼,也不妨用粗线。在野外环境下钓吃口重的生口鱼,也应用偏粗的。如果粗子线很柔软,结节强力较高,钩子的入口也有保证。钓吃食轻的鱼,比如冬钓和夏天闷热鱼吃食动作小的鱼,一定要使用非常软的子线。
        还应该根据猾鱼的程度选择线的号数。2007年,龙王恨竞技队一行在贵州钓鱼。在混养塘钓到第四场时,大家的鱼窝里只见鱼泡翻滚,就是不开口吃食。一位队友大胆地选用0.15号子线,硬是凭着过硬的遛鱼功夫和较好的子线,在一个小时连续钓上六尾鲤鱼稳拿1分。所以,在竞技池塘钓吃口很慢的猾鱼,应使用尽量细的子线,细子线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钩子的入口难度。
       需要注意的是,用细线来应变猾鱼,其效力往往是很小的。如果我们能找到很以口的饵料,使用很正确的钓法,就不必冒险使用太细的子线。选用细线应以单位时间里失误最少、上鱼最多为原则。

四十:子线配合钓法
        台钓子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粗细、长短、钩距和软硬上,它直接关系到钩线在水中行走状态和钩子是否容易进嘴。
        子线长短的变化
         一般的手竿钓鱼比赛规则规定钓线总长度最大可以超过竿长30cm。用齐竿主线的话,长子线可以达到30cm。我们在子线长短上进行变化的一个基本认识是:短子线操作方便、不易缠绕、出信号早,主要用来钓小鱼、快鱼。因其有惊鱼之嫌,钓猾鱼时不常用。长子线钩饵下沉慢,有很自然、缓慢的下飘行程,便于底层以上的鱼追上钩饵。鱼的活动能力小、饵料较重时也常用长子线,便于鱼接住钩饵。钓友们都知道的“蚂蚁上树”钓法,是将坠子向上捋,将主线的一部分演变成了子线,减缓了钩子向下摆的速度,增加鱼追上钩饵的可能性。这种蚂蚁上树钓法的一个特例,是将坠子捋到浮标的标脚下,专门针对水表面活动能力低下的亚健康鱼猾鱼。
       在竞技池塘钓水面以下一尺多的浅层,一般用短子线,主抓钩饵到位以后的鱼讯。用长子线,却可以在摆动的过程中读秒打频率提竿。底钓猾鱼通常是用较长的子线,如果鱼的活动力较小,短子线又有信号出的早、出的大的特点,子线不妨稍短,不妨钓的稍稍迟钝点。个人建议冬钓猾鲫折衷一下,长子线的长度18cm左右更有中庸特点。
子线长短差——钩距的变化
         双钩在水下的状态直接受子线长短的影响。钓鱼人一般认为2个钩距是“标准”配置,钓王徐清华先生却习惯采用3个钩距。他说:钩距大,你调整的空间也大了,你就多了一些变化。分析一下双钩在水面的状态和受力,当上钩从轻触底到长子线完全站直时,这一空间反应在浮标的目数上,如果不考虑饵料的自然溶散作用,在上钩从轻帖底到长子线站直的范围内,浮标目数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在这个范围内调整浮标,表面上“目”是不变的,水下钩饵的变化却能决定出信号后中鱼率的高低和两只钩子灵钝不同的变化。上钩刚刚触底时底钩很迟钝;将上钩调到最高的位置时长子线伸直,底钩的灵敏度也提高了。我们固然不追求这种灵钝的变化,但是我们需要在意的是在这个变化中,却需要追求哪一个位置的中鱼率比较高、出的信号更容易判读。
         子线的软硬
        子线软硬对垂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进嘴难易、是否容易缠绕和耐磨性这三个方面。打快鱼需用硬线以方便操作,鱼摄食信号轻必须用软线以保证钩子容易进嘴


四十一:子线断裂和缠绕

        休闲钓时,大家都希望不断子线,认为断线是不正常的。竞技钓时,子线按正常的速度断裂是很合理的,不断子线很可能是不合理的。子线断裂的部位通常是绑钩处、和8字环的连接处、子线中间。这三个部位中,从8字环的连接处断是不合理的,因为绑钩线结的结强率通常较低,这里最容易断;从钩上方寸许处断也是合理的,这里在脱鱼时可能有较大磨损,上鱼频率高的话这里也经常断。
        在起鱼速度较快且比较均衡时,合理控制起竿速度和断子线的次数,可以在单位时间里钓到更多的鱼。比如在钓快鱼时一根子线都不断,每条鱼都抄,上鱼一定不会最多。而在上鱼很慢时,比如每小时只有20尾左右的速度,子线和鱼钩明显偏细、偏小,条条鱼都用抄网,能获得更多的鱼。
       前面笔者提出,在水质较好的水库钓身体强健的5千克鲤鱼,子线不会超过1.5号,一个重要的小技巧是抛竿后钩子的落点近一点,以便起鱼时能及时把鱼竿弓起来,保持较大的弧度。因为一旦鱼竿被拉直,钓线失去了鱼竿弹性的保护,会直接承受鱼的冲击而断掉。特别是在鱼的警觉较大的浅水,鱼会迅速向中间跑,更需要钓近。
        竞技钓断线主要有三大原因。起竿速度太快,鱼竿太硬,钓线有内伤,一起竿就被鱼拉走失去遛鱼的余地。多钓多练,用适度轻柔的手法配合,适当钓近,较硬的鱼竿也可以用细线。
        子线缠绕是竞技钓手无法回避的问题。抛竿提竿钩组旋转,起竿速度太快、用力不顺、脱鱼,是子线缠绕的主要原因,子线过细又会加重这种现象。温柔的提竿动作,在鱼吃食许可的前提下配合使用稍粗或稍硬的子线,用短子线,这样可以减少很多缠绕现象。还有一种情轻微缠线的情况,垂钓时可以利用拉饵盘上的磁铁将双钩分开。选用强磁力的拉饵盘,有助于双子线的分开。一旦缠上,应视情况好坏,该换的换,该解开的解开。那种一怒之下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换线甚至拉成死结了还勉强使用的,都不合理。

四十二:主线、子线的区别
   传统钓用线,一部分是一根钓线到底不分主线子线,另一部分钓友会把绑在上面的作主线,绑在下面的作子线。相当大一部分台钓爱好者,只是从有没有颜色这一个特点来区分主线和子线,不能根据钓线的其它特点和功能进行区分。
过去钓线产品单一、大家没有选择的余地,现在市场上的钓线琳琅满目但又良莠不齐,很多钓友又无法正确选择。回答主线和子线的通用性问题,让我们看看下表所示的主线和子线的特点。


主线
子线
强力
1、都要求直强、结强大而稳定;2、子线对结强要求更高
伸长率
小,长度稳定
不要求
亲水性

不要求
颜色
多数钓友喜爱带色
主要为透明
抗卷曲
不要求
要求很好
柔软性
不要求
要求很好
耐磨性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主线和子线的主要特性——强力和结节强力是完全相同的,伸长率、亲水性、抗卷曲性、柔软度、耐磨性并非完全不同,只是“带色”和“不带色”是完全不同的特征,这就决定了主线和子线一定有较大的通用性。
   通过对多种钓线原丝和市场上很多品牌钓线的检测,从钓线本身的特点看,笔者认为,最高品质的主线不一定适合作子线,但一般高品质的子线却一定适合作主线(这里没有考虑透明度和颜色)。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钓线的结节强力说起。
   根据我们常用的打结方式,笔者认为,测量主线的结节强力应采用最常用的双线“反8字”结或同“8字环”、连接器连接的“反8字”结,这两种结的结节强力都是很高的,对钓线的损伤非常小。只要打结方法正确,结强率均在90%以上,甚至达到96%。(注:结强率=打结后强力÷直线强力×100%)!同样,判定两根不同子线的结节强力,需要分另在线的两端常绑钩后对勾着将其拉断,比较“实际”拉力的大小。因结节强力不稳定的特点,需要对比测量多组数据以后方可比较准确(绝对准确的比较,需要分析结节拉力的离散程度,即结节均匀度)。因绑钩的结节强力和钩柄的直径有很大关系,即使同样的绑钩方法,手法不同也对绑钩处的结节强力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测量时应以正常粗细的鱼钩为准,并采用正确的打结手法。这一点,练习者须细细体会,有条件的,可以多绑几个钩进行一下对比试验,看哪种方法的结节强力最高。

       结节强力是钓线在使用中所能发挥的有效强力。一副线组的5种(6个)线结中,主线上方的“反8字”结、同8字环的线结只要打结方法正确,就会有很高的强力;而绑钩的线结,则视线的材质不同,有不同的强力表现。质量较好的子线,绑钩处的强力只是略略低于直线强力。有些直强特别高、作主线时强力很理想的钓线,绑钩以后强力损失很大,结节强力很低。从强力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这样说:稍好的子线,如果不考虑颜色的因素,是可以作主线的;而有些强力特别高、比较硬的主线,却不一定作子线。



四十三:基本线结和它们的强力特点


   一副完整的钓具,它的有效拉力是由强度最低的一个地方决定的。一副手竿线组的五种线结中,只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获得最大的有效拉力。
主线和竿尖的连接,多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下面两种线结具有不同的结节强力,有的线是上面的结强高,有的线是下面的结强高。但是总的来说,都比绑钩的结强高。 


        主线和8字环的连接采用下列方法,这种结的结强也非常高,而且方法同样很简单。



子线和8字环的连接,目前大多数钓友是用下列方法。这个连接方法的好处,是子线和主线几乎在一条直线上,但结节强度不如单钩转环的高。

下面这种子线连接法的结节强力比上面的方法高,但不足之处是子线和主线不容易保持较好的顺直状态。

如果不是钓快鱼,笔者更喜爱用单转环替代8字环。采用单钩转环的好处,是子线连接单的地方强力几乎没有损失。这种连接方法,一定要把开口的大小捏得恰到好处,否则跑线、搭线会非常频繁。

注:图片太大,省略



四十四:钩的选用

每种钩型都是由垂钓对象的摄食习惯和口腔特点确定的,选钩,就是选择钩的形状、大小、和条的粗细。常见淡水鱼吃食习性差别不大,钩有较大的通用性。竞技台钓常用的钩型主要是袖、新关东、关东、鲤钩等,其它如白袖、黑袖、金袖,细袖、极细袖,都是袖钩的变化。
池塘钓混养的鲤、草、鲫鱼,通常选用6、7、8、9的袖钩就能通杀,也经用条身粗壮的0.5、0.8、1.0、2.0号“新关东”。钓生口快鱼鱼钩偏大,钩尖要求特别耐磨;钓猾鱼要求钩条细、钩子轻,但钩尖的硬度就无法适应钓快鱼的需求(钓快鱼时需及时更换,否则鱼钩倒尖会造成连连跑鱼);钓大鱼要求钩条粗、钩门宽。竞技用钩,最忌不管钩子重量大小,中途更换后浮漂的目数心中没数。过去对部分鱼钩进行过一次称量:千秋0.5号袖的重量仅为3.6毫克,伽玛卡兹丸袖7号上黑30毫克,伽玛卡兹丸せ7号上黑31毫克,伽玛卡兹千又0.8号上黑35毫克,伽玛卡兹丸せ12号80毫克……一目浮漂的浮力约10毫克,这些钩子的重量反应在台钓浮标上有好几倍的差距。
休闲钓,现在更多的人喜爱用有倒刺的“伊豆”,休闲台钓较常用的是伊豆7-9号。最早随着改革开放大潮进入国内渔具市场的“伊势尼”,条粗且钩尖内抠、有倒刺,竞技台钓中极少有人选用(也有掰掉倒刺后用的)。休闲垂钓中,伊势尼和外形基本相同的“小矶”,在快速浮钓鲌类鱼时不易跑鱼,可以弥补钓手操作手法上的粗糙(能有效地减少鱼跳动造成的跑鱼)。
我们常用的鱼钩钩型现在还是沿用日本钩型号和名称,很难从鱼钩的名称中判断用途、特点。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鱼钩进行分析,所有问题均可迎刃而解。
1、硬度。硬度足够的鱼钩不容易倒尖,太硬的钩容易被拉断。倒尖的钩子,用手指(腹)从钩底向钩尖方向摸,会有挂手现象,一般的细条钩比较容易倒尖。判断钩的软硬,常用的办法是将钩尖向外掰,当掰得快要直了再掰得恢复过来,在恢复到原位置之前就断,或恢复后再向外掰,在向外掰的过程中断,说明软硬度正好合适。如果在第一次向外掰直的过程中就断了,说明钩子太硬。能耐受住反复几次掰开、回复,则说明钩条太软。
2、钩门宽。有的同样型号和号数的钩子,也存在钩门宽度不一样的可能。选用时,可以充分考虑一下鱼的摄食强度。摄食强度大,钩门可以较大。大的钩门有挂鱼牢、挂鱼的机会多的特点。钩门窄的钩子入口性好、容易进嘴,但勾中的肌肉组织少,容易拉豁跑鱼。
3、钩尖长度。短钩尖的鱼钩入口好,长钩尖的不易跳动跑鱼,但进嘴难度偏大。
4、钩条粗细。条粗强度大,鱼大鱼凶用粗条宽钩门的钩;条细进嘴好,冬钓或钓猾鱼缺少不得。
5、钩尖方向。向外倒的钩尖,容易挂中鱼,也容易刺得很深;钩尖向内抠的,进嘴后不容易挂中鱼,鱼吐钩的机会多,但一旦挂住就不容易跑鱼。
6、鱼的大小和鱼钩大小。鱼的大小、季节、密度都直接影响鱼钩的选用。尾重一两以下的鲫鱼,1-3号的细袖都能用;100克左右的鲫鱼,2~5号无倒刺袖均可;200克以上的鲫鱼多用3-5号袖スレ。气温高、开口好、觅食活跃,钩号放大。休闲野钓,钓5公斤左右的大鱼,8、9号袖或1、2号新关东足够。



四十五:台钓鱼饵的基本分类和作用


竞技台钓和传统钓的一个本质区别是用饵方式不同,以及围绕不同的用饵方式所采取的钓具和钓法。竞技台钓的饵料,是通过钓手的事先控制,使饵料在使用中的状态更精确、更适合当前鱼情。
让我们先来看看鱼饵的大致分类。
1、成品饵,即完全由厂家调好状态,自己按规定的饵水比添加以后就能用的饵。现在的此类饵很多,有些有很好的通用性,但竞技钓手们认为这种饵是“傻瓜饵”,他们还是喜欢把它们当作半成品,结合当时当地的鱼情进行合理调配。
2、基础饵,也叫“原料饵”。比如雪花粉、麸、薯粉、超诱、拉丝粉等,它们本身具有较好的诱鱼作用,或者在鱼饵中对鱼饵状态起到不同的控制作用。比如超诱一类的粗颗粒饵料,它们在饵料中能起到加大鱼饵比重、使饵团沉底、延长大鱼贴底寻食时间的作用。
粗颗粒饵是饵料中的重要成份。我们拿一款好的拉饵和混凝土进行对比,粗颗粒的饵料就相当于其中的粗的砂石,它是构成混凝土结构不可或缺的东西,它能使混凝土的强度提高;拉丝粉相当于其中的钢筋,起连接作用;细颗粒饵相当于雪花粉或其它有粘性的细料。增加饵料中的拉丝粉含量,可以使饵团拉大,但饵料中的粗颗粒成份不足,则会使拉饵变成一串一串的皮筯条条。此时,增加适当比例的粗颗粒饵,就可以让不好拉或拉的偏小的饵变成能拉大团的拉饵。这些粗颗粒有小麦胚芽、玉米糁、中粗豆粕、粗麸皮等。
3、起粘结作用的状态饵。粘接作用的饵主要是拉丝粉和“5号饵”、面粉。台钓中铁是拉丝粉。拉丝粉,实际上就是小麦面粉洗去淀粉后的物质,主要成份是小麦蛋白——面筯。把干的“面筯粉”均匀地分散到饵团中,于是就形成了带网络结构的饵团。开饵时适量、适度的搅拌和揉搓,可以让蛋白纤维保持适宜的长度和牵力,饵料呈现蓬松、轻盈、可以雾化、很容易为鱼摄食的状态。
拉丝粉的用量根据基料颗粒大小和钓法而定。粗料较多的饵料拉丝粉用量偏少,搓饵中拉丝粉的用量一般只有拉饵的用量的50-70%,“可搓可拉”的饵料是有的,这种饵钓特别猾的鱼时会有钩饵不易进嘴的副作用,俗称“挡口”。休闲钓生口鱼时,鱼摄食力量大,拉丝粉多用一些无关紧要。
不同温度下饵团出丝速度不一样,拉丝粉的用量也有所不同。低温时需要量稍大,温度高出丝快,用量略少。在出丝慢的季节,饵团加水和好后如感觉出丝太少,常规的措施是双手将饵团反复团紧一些。也有的是将饵团打散,再撒一些拉丝粉含量高的饵料(可以事先将拉丝粉和同体积拉丝粉少的饵混合,也可直接用5号鲫一类的富丝饵)。
“5号”类饵料是高比例的拉丝粉加上大量雾化很好的雪花粉制成的,在增加饵团的粘结作用的同时能使饵团保留有较好的雾化,减轻饵团的比重。面粉本身的虽有一定的小麦蛋白,但含量不足,添加过多会使饵团失去雾化且不易进嘴。
4、起分散作用的状态饵。完全没有粘性的粮食类粉末,均可以作“分散饵”。膨胀粉有较好的分散作用,它的膨胀倍数更高,能有效减轻饵团比重、增大饵料体积。市场上的膨胀粉很少有卖的,我们可以用猾鱼克星一类的“果冻饵”来替代它,在粘度大、比重大的自制饵中,添加极少比例(3-5%)的果冻饵即可。市场上的“果冻饵”现在有多种,大部分装量少、价格不低,猾鱼克星是80克的大包装,一大团自制饵只须数克就非常蓬松轻盈,是一种物美价廉的优良添加剂。
5、诱鱼添加剂。诱鱼添加剂大体上可分为“味诱型”和“激素型”。“味诱型”的味道主要有香、腥、酵、甜、酸、臭、膻、酒等,其作用是刺激鱼的摄食欲望,引起鱼的摄食兴奋。本味饵的作用是改善口感,减少对鱼的刺激,降低鱼的警惕性。由于味型浓淡和混合比例的不同,可演绎无穷的变化,但大体上还是香、腥、本味三类。




四十六:怎样调配台钓饵料




       初学配制拉饵的简便的方法,是先用一款易于掌握、诱鱼效果比较广谱的鱼饵进行练习。市场上,像蓝鲫2号、疯钓鲫一类的饵料就属此类。掌握了这两款饵料,就基本上能够应对普通的鱼情了。然后,我们就可以再试一试其它一些比较有名的单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配。

       怎样根据鱼情,对鱼饵进行适当的调配呢?

1、鱼情的大致分类。鱼的品种和大小不同,垂钓的季节也不相同,反映到“鱼情”这一概念中,就是这样几个信息:1、对象鱼的层次,底层、中层、上层;2、对象鱼的大小;3、结合气温和垂钓次数的多少判断对象鱼吃食动作的轻重;4、上鱼快慢;5、结合鱼的品种、水的清瘦,判断对鱼吃食的大致味型:小鱼、清水多用腥饵,肥水多用清淡饵,大鱼多嗜香和自然本味。

2、了解鱼饵的状态。具体地说,鱼饵的状态就是鱼饵的雾化强弱、比重大小、粘散度、颗粒大小、丝状物多少、附钩性等几项。由于各地不同时段、水域和鱼情的变化,需要使用不同状态的饵料和钓法。如果我们能将某种雾化快、比重轻、附钩极差、诱食性弱的饵料,改变成雾化慢、比重重、附钩强、诱食性强的搓饵、拉饵,就说明我们调整饵料状态的基本功过关了。

3、根据鱼情对饵料状态进行适当的调整。

       浮钓生口小鲫鱼的拉饵通常体积偏小、雾化偏大、比重偏轻,鱼猾口后减少雾化;浮钓生口大鲫鱼的饵料体积大、颗粒粗、雾化小、比重大、粘度小,鱼猾口后饵要变软、轻、小、虚。
        底钓鲫鱼的拉饵体积偏大、雾化偏小,以利于钩子到底后保留适当多的饵料,防止垂钓后期窝子里会没鱼断口。但在冬季或钓猾鱼时如果窝子里有足够的鱼,饵团就需要小、粘、圆整,不把鱼群引乱、钩饵容易被顺利吸入。

        钓猾鲫搓饵的状态大致有两类:一是蓬松绵软、容易雾化的,我们可以用小钩搓很大的饵,钩饵到水底后能化散得只剩钩子附近的一点点饵料,不论大鱼小鱼都能保证较高的中鱼率,垂钓中不需要补窝也能诱来大量鱼群;二类是雾化少而粘,感觉有一定的弹性,吸入后不易吐出去,中钩率很高,但窝子里容易钓得没有鱼,需要及时补窝。

        饵料比重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话题,是指一粒正常大小的饵料挂上钩子后,对浮漂漂尾产生的拉力的大小,表现为浮漂漂尾的“目”的下移格数。有的钓友认为,同样重量的饵料,开好后体积大的比重一定就小,这不完全正确,因为这是在空气中看到的情况。有些饵料能在水中继续膨胀的甚至于膨胀后没有重量。如果不是钩子,它们能够漂上水面。膨胀程度大的饵料,加水和好后体积比较大,饵团显得比较柔软,比较适合钓吃口很轻的猾鱼、小鱼。

       钓迟钝是对付猾鱼的方法之一。迟钝意味着鱼同样吃食时信号更小,也意味着鱼对饵球的作用时间更长,饵粒需要有较好的附钩能力,或者饵团里的丝状物多一点,或者稍稍增加一点揉搓,让饵团经得起中途的截食和逗食。钓灵敏主要用来对付生口鱼,饵团雾化可以强一点、体积可以大一点。钓猾口鱼,有时也可以钓得相当灵敏,饵团上得更精致,可能有出人意料的效果。不过,有些鱼感觉是猾鱼,其实是一种信号很小的轻口鱼。细线小钩配软饵,很小的信号也能显示出来。

4、根据鱼的品种、水域情况进行调整。
        腥味或腥香味的饵料,主要用于清瘦水、冷水、小鲫鱼,但是小鱼少的鱼塘,用那种浓腥的饵搓大团,也是非常正常的用饵方向。如果有颗粒,一半颗粒一半浓腥饵,就更理想。香味饵主要用来钓较大的鱼,其中自然本味的谷香饵,尤其为大鱼所喜爱。在池钓时,将香饵和大约一半以上的原塘颗粒混合使用,常常有很好的诱钓效果。


四十七:开饵基本技巧

1、低温下开拉饵:低温时出丝慢,拉丝粉用量可适当加大,也可以用温水开饵,也可以正常开饵后反复将饵团团紧几次。实在出丝少,可将饵团打散后加丝:不能加纯的拉丝粉,要用丝少的饵(如超诱、拉丝粉、普通鲫鱼饵)将纯的拉丝粉冲淡一些再添加。

2、配一款立体雾化的搓饵。我们在用颗粒类饵料开饵时,可以将其配成有一定雾化和立体诱鱼效果的搓饵。颗粒类的饵料各厂家都有,我们以丸九的饵料为例,谈谈开饵方法。
量杯取天下无双1份、三色鲤1份、鲤鱼旗1份,先逐渐撒水,慢慢润湿饵料;手感饵料稍湿的状态时,撒入丸三1份,可揉0.5份,把饵料拦散。然后试一试,要求饵料能很容易地粘结成团。将钩时,我们抓一些饵料用五指捏成长的形状,把钩子按入饵团中间。然后,在钩柄处用力掐一下,鱼钩的这个部位便粘在一些了,而饵团的上方和下方却是松散的,能强烈地雾化。

3、粉饵加水搅拌静置一段时间以后,不能直接团紧,须重新打散、混合,然后再团紧,以免各部位吸附的水份不均匀。

4、粗颗粒多的饵料比较容易出丝,用的拉丝粉可以少一点,反之则加大比例。

5、拉饵不宜反复揉搓,揉搓过度会使粘性和比重加大,丝加多,成为棉絮一样的饵块。

6、第一次配的不好的拉饵可以调整:干了,将饵料打散以后,均匀地洒上适量的水,再拦匀团紧;太稀,加同样的干品饵,或丝的含量正常的干粉均匀加入拌匀即可(有些饵料,特别是像蓝鲫2号一类的小麦胚芽类粗颗粒饵料,饵团内丝多时,还可以将水直接挤出来。可以用手直接挤,也可以用干毛巾挤。

7、一种饵料,两种拉丝。冬天配拉饵时,可以用较多的拉丝粉。但拉丝粉过多时,过一段时间后拉丝粉就太多,我们在正常的拉饵里取一半适量增加拉丝粉即可。有时我们也可以用一种饵料开出味道一样的搓饵或拉饵。改变的方法有几种:可以在开饵料加丝少的超诱一类,可加拉丝粉,也可以在开好饵后进行调整和修改。

8、味道的组合和刺激。什么饵料不能组合,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有些味道组合后提高钓效,也有些味道组合后会降低钓效。更具体的答案是:清淡的饵料可以和任何味型的饵料混用,浓香和浓香不宜混用,浓香和浓腥的混用要谨慎。垂钓中,大家常挂在嘴边的另一个词是“纯正”,个人认为,这是因为不同味道的食物在交替过程中的刺激更大。餐桌上需要五味调和,有经验的钓手在垂钓中经常会将两种味型的鱼饵交替使用。正如我们在吃过水果糖后再吃水果,感觉甜味很不明显,但是喝很淡的盐水,也会感觉味道很重。钓鱼时,甜味和鲜咸味的鱼饵若能交替运用,产生的刺激作用则可能更大。因此,我们在垂钓中,应尽量用味型纯正的产品。
        9、饵料的替代。我们不可能熟悉每一款饵料,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饵料的主要分类,以便了解饵料的替代性,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饵料去做一款和别人的“好饵料”一样的替代品。饵料的味型,无非是香、腥、腥香三大类。香味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腥味可以分为虾腥、鱼腥、蚕蛹腥、臭腥等;腥香则需要分为以腥为主或以香为主。

四十八:用饵的基本规律和自制饵料
1、根据鱼情选择不同的味型、状态和钓法

台钓用饵包含味道、状态、应用这三方面内容。味道好鱼吃钩积极、浮漂信号真实,状态差一点也不打紧;状态好钩易进嘴,味道稍稍不对也容易中钩;线组和钓法匹配,可以顺利地刺中。一般地,清瘦水、钓小鱼或气温低多用腥饵,钓大鱼、较混的水域或较高温度多用香饵,自然本味香的粮食类大颗粒饵更受大鱼欢迎。例外的情况是在肥水中的用饵:肥水池塘,纯腥纯浓香的饵有时也用得很好。

2、休闲钓时,应特别注意鲢鳙鱼的影响

香、甜、酸、臭、腥都是鱼类喜爱的味道,也更为鲢鳙鱼所喜爱。休闲钓时,在不允许钓鲢鳙,或者不善于钓鲢鳙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大量使用这几种味道的饵,刚开始可能钓的很好,随后诱来了鲢鳙鱼,这就钓不成了。因此,我们需要使用没有雾化的、粮食本味的饵料。如果可以钓这两种鱼,或者在没有鲢鳙鱼的水域,我们可以大胆使用这几种味型的饵,雾化稍大也无妨。传统钓针对大鱼效果好,是因为控制了小鱼和鲢鳙。

3、改改状态效果好

今年三月上旬和朋友掐鱼,感觉张仲玉先生生产的、味道很重的“苍源鲫”效果很好。事隔一天再掐,第一场用“苍源鲫”和“丸九黄鲫+α21”(1:1)各一团单独使用,效果一般。当时没有准备别的饵料,第二场时就用这两种饵料各一份混合了重新开了一款。当时坐在中间位置,以仅比右大边输一尾的成绩获得2分。过后分析,“丸九黄鲫+α21”降低了“苍源鲫”浓重的味道,状态更松软了,加之掐鱼中改用更细的主线、子线和鱼钩,比较适合当时吃食轻微的鱼情,这才取得较好成绩。

4、自制饵料

自制饵料有新鲜、诱力强的显著特点,制作得法,也完全可以用于竞技钓。自制饵料前,需要对饵料的状态和垂钓对象有一个全面的考虑。比如是进行一次综合性的野钓,什么鱼都可以钓,使用的诱饵不妨有些雾化;如果只能钓底层大鱼,或者只想钓底层大鱼,就必须控制饵料的雾化,比如用发酵过的稻谷、麦子、玉米粒打窝,或者用鲢鳙鱼不太喜爱的菜籽饼、粗麦麸打窝。垂钓中也须始终贯穿这一思想,不要把鲢鳙鱼引到钓位。
所有粮食类作物都可以作为自制饵料的原料:厨房里的大多数调料,麸皮、各种饼类打碎的粉末、颗粒料打碎或泡碎、玉米面、红薯、土豆、玉米糁等,最多只买点调状态的饵料:拉丝粉、雪花粉和诱食剂。在使用完全的自制饵料前,我们可以“一半配一半”进行一下过渡。比如:
一半可搓可拉的鲫鱼饵,一半泡好的颗粒饵,配好后作搓饵。按颗粒饵体积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加拉丝粉,即可作为大团的拉饵。
一半红薯泥,一半雪花粉,搓饵,秋天搓饵钓鲤、鲫。
一大半雪花粉,一小增颗粒。搓饵钓鱼池鲢鳙。
一半5号鲫,一半颗粒,少量调整拉丝后即可作拉饵或搓饵。


四十九:在大型自然水域的台钓


在普通池塘进行休闲钓,因为和竞技池的环境类似,不会感觉有什么难题。完全不同于竞技池的自然水城进行台钓,有下列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1、怎样针对流水或走水

流水中用饵当然不能雾化,用有倒刺的鱼钩理所当然。短身的浮漂较稳定,调低目钓高目,垂钓中稍用力向上游带着线。这样即使水线有点弧形,也不缺少灵敏度。

2、钓大鱼、针对走水的调漂法

河流多流水,大湖、水库多两边移动的走水。采用下列调漂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1)无钩调全目。取下鱼钩,调浮漂和漂尾交接处。由于钓大鱼的双钩偏大,我们通学用普通台钓漂,双钩的目数超过漂尾的目数。如果装上双钩,实际调目可能是漂尾慢下沉。这种调漂法所有的目数都可以钓,而且能确保双子线是直立的,在水库高低沟坎多的地方较适用。能防止走水走漂,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气温较低、鱼吃口轻微时也能正常表现信号。

(2)无钩调半漂。取下鱼钩,调漂尾的一半,比如13目的漂尾,调7目。通常钓2-6目。这种调漂法,比较适合漂尾较粗的浮漂,在钓2-6目时能保证脑线是直立的,在高低沟坎多的地方较适用。防止走水走漂的能力较高,比上述调漂法迟钝,在鱼吃食动作轻微时,应防止过钝看不到漂的现象。

(3)无钩调3目,钓3目。去掉坠调3目,钓3目。这时,坠子是到底还是离底,离底的高度,是不确定的。坠子离底越高越灵敏,离底越低越迟钝。垂钓时,抛竿,等浮漂快要到达钓目时提着线组向后找底,这个过程,既是逗鱼的过程,也是找底的过程,通常会有接口。放下线组,浮漂在2目停住,说明短子线是直的;如果浮漂大于3目,说明坠子到底了,也能钓,通常灵敏度并不低,大体上相当于钓跑铅。水库的坠子挨底和平底的池塘不一样:水库边是锯齿形的陡坎,有时坠子落底了,子线还是直的,鱼吃食后给的信号非常好,黑漂较多。

(4)无钩调平水,钓任意目数。这实际上是竞技钓法中的跑铅钓法。这种钓法要求脑线短、钩尖极锋利、水底较平。此法的好处,是浮漂信号大,见口就有鱼。但冬钓中,可能会有些信号看不到。

3、自然水域巧打窝

(1)提前打底窝要慎重

如果您出行方便、有机会提前打大窝,钓中大鱼的机会一定非常多。正常的垂钓季节,如果是当天去当天回,早上千万别贸然打大量的窝,一定要先钓一会,找准点后接连抛十几竿、钓一段时间,把早上的一拔鱼钓上后再大量续窝。如果气温很低,打窝自然是提前些较好,早上定好点后,用包钩法把诱饵下下去,数量宜少不宜多。

(2)打浮窝钓鲌鱼也要小心

钓鲌类鱼主要钓上层。不少人钓鲌鱼时,一开始就搓几团大饵在上层抖散,然后坚持拉饵钓浅水。这样形成的窝子非常不稳定,也容易引来鲢鳙鱼。笔者建议还是搓粘软的小饵钓深水(离底)为好,容易自然形成底窝,钓到鲌鱼类的同时也容易钓到鳊鱼、武昌鱼、鲫鱼。及时钓底还能钓到不少鲤鱼。

4、对付小杂鱼

        不用腥饵(惹小杂鱼)、搓粘饵(减少表层雾化)、别抛满竿(加快钩饵的下落速度),这是对付深水表层小杂鱼的好办法。具体操作方法,请初学者细细体会。



五十:一句话钓技,钓技小结

钓鱼的诀窍是“窝里有鱼”。鱼饵的味型、状态和用法,可以维护或调整后期鱼窝的鱼情。太看重调几目钓几目,这是舍本求未的表现。从鱼饵和鱼窝的角度,整体把握鱼情,预测和控制鱼情的变化,这才是最重要的技巧。比如同样一款饵料,是搓?是拉?打竿快?打竿慢?都会直接影响后期的鱼情。
钩、饵、鱼要协调,钩、线、竿也要协调,主要钓具和辅助钓具都要协调。是否协调,以钓的舒适顺畅、钓获率较高为衡量标准。
线和钩的协调,以线的强度略小于钩的强度为准。不宜粗子线配细条钩小钩,细子线配细条大钩是对付力量小的大鲫鱼的较好配合。
线和竿的协调以线的强度较低为标准,较细的主线需配较软的鱼竿。
选择适当的钩线,很多时候比调好漂更重要。
大漂大坠大线鱼拖不动,较迟钝;小漂小坠细线灵敏。
压水和不压水,对线组的牵引力量不一样。利用这一特点,在垂钓过程中通过手法对调、钓的目数进行变化,可以达到快速应变的目的。
硬尾漂调高钓高,软尾漂正常调钓,二者有一个共同之处,是鱼钩在接近水底时的摆幅较短,能避开燥动的鱼在上层抢食的信号。二者的不同之处,是长身软尾漂阻力大,信号肉、钝,短身硬尾漂信号强、灵敏度高。
对付轻口鱼用软饵钓灵敏,对付吃口重的鱼用大饵钓迟钝。前者是让钓组出信号,后者是避免过多的假信号。
对付稀泥水底,鱼口生调高目、钓低目,鱼口猾用细条小钩,软尾漂调低目钓低目。
对付比赛前期的生口大鲫鱼,主要靠合适味道、状态和钓法,底钓、接口均可;对付比赛后期的大鲫,主要看饵料的状态和钓法,拉松散的大饵钓离底是有效的方法。
对付猾鲫,主要凭饵料的味道、状态,正确的钓具和钓法。不同的池塘,鱼对饵料的味型要求各异;搓饵的状态基本上以粘软为佳,拉饵的状态以柔软、蓬松、雾化小为好;钓法多种多样,打浮、打底、打接口、守底均可能有较好效果。
大鲫鱼的主要信号是“阴一顶(拱)一下顿”,或者“上顶(拱)-下顿”。小鲫鱼信号是“上拱-下阴”。
钓大鲫鱼时,如果只有“阴-顶”或“顶”的信号而没有下顿,极可能是鱼本身开口不积极或者是味型不对。前者用细线小钩钓灵敏对付,后者尝试修改饵料的味型。
钓小鲫鱼时如果出现标准的阴口却不中鱼,多半是因为调钓的目数不对。只有在改变调钓目数而收效不佳时,才考虑改变饵料的状态和味道。
台钓饵的优点是根据鱼情和钓法,对饵料状态进行了精确的设定;根据鱼的吃口好坏,对味道进行了准确的选择。
“钓得舒服”,这是徐清华老师的钓鱼经。这一诀窍可以用在垂钓过程的很多方面。把复杂鱼情和复杂变化程序化、简单化,在单位时间里实行最有效、最简单的钓法,这是垂钓技术的至高境界
台钓的主要特点就是变化。变钓具,变饵料,变钓法,特别要注意三者的配合,一个因素变了,另两个因素也须要随之而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