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期报载:一个在家备受疼爱的小学生,只因要吃几粒进口糖,而堂姐则让他留几粒给父母吃,于是就觉得大受打击,而上吊自杀;一名14岁的中学生只 因早上睡懒觉被父亲批评了几句,一怒之下而跳楼自杀;某重点中学一位保送生——— 连年三好生,因老师一句批评,先割腕后跳楼;某大学一名女生,因在一次联欢晚会上唱歌走了调,引起观众哄笑,竟于当晚跳楼自杀!…… 这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的血的教训屡屡见诸报端,不得不令我们思考:这些孩子的心灵是否太脆弱了?我们的孩子究竟怎么了?从小学生、中学生一直到 大学生,为什么这么脆弱,这么不堪一击?这里头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从小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都没经受过挫折教育,他们吃不 起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痛苦,生存能力差也就必然如此了。 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是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他们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长的道路可谓一路“绿灯”、一路平 坦。探手可得的安乐和幸福让他们觉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太懂得珍惜和感恩,缺乏风雨的洗礼和困难的磨砺,使他们的心灵变得过分脆弱,难 以从容面对挫折的考验。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过度爱护,使之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丝一毫的风霜雨雪,稍有不如意,就大吵大闹离家出走甚至寻死觅活。这是 谁之过?责任当然在家长。这是家长在用“最爱”之心为孩子设置了将来立足于社会的障碍,扼杀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的过度保护和包办,使得孩子的 多种能力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也难以培养起来。这样,当孩子真正面对现实生活,面对竞争,不能处处得到满足时,他们自然会产生强 烈的挫折感。可见,不适当的家庭教育给孩子所营造的成长氛围,与孩子在家庭之外的真实经历之间的强烈反差,是孩子难以面对现实、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重要原 因。 从心理学角度讲,孩子需要挫折教育。受点儿挫折、受点儿误解对孩子不是坏事,甚至拒绝孩子一些需要也是合理的,对孩子就是不能百依百顺。国外形象地把NO称作维生素N,这是一个孩子成长必要的营养元素之一。挫折教育甚至是孩子成才的必修课,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山东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孙汀兰说,挫折教育实际就是“抗挫折教育”,在物质条件相对丰厚的今天,挫折教育更多体现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上。“挫折教育” 的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家长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就是要孩子自己能够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失败了不气馁, 成功了也不沾沾自喜。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认为,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重要的是应在日常生活中“高起点上做父母”,不能凡事包办,适当 地让孩子参加劳动,做做家务,该放手时就放手,及时抓住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挫折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孩子一次测验成绩不理想产生失落感,看到人家生活条件 优越产生自卑感,乃至升学未果产生无助感等等,这些其实都是进行挫折教育的内容和良机。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帮助孩子为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做好准备。父母在把握一种大方向或原则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 己的喜恶去强求一致,父母也应该清醒认识到不可能一辈子呵护孩子,孩子总要到社会上去打拼,所以孩子的选择有时候哪怕是痛苦的,但正因为他们经历过,方可 从中“悟”出点道理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孩子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孩子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向 孩子揭示出这样的道理:对任何成功都不应仅仅羡慕而更应敬佩和学习,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家长就要注意以身作则。当你自己面对挫折时,就要从容对待,让 孩子感受到你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你不妨当着孩子的面说一些给自己打气的话,别小看这几句自我鼓励哦,孩子从你身上能学到自我鼓励和平和的心态。 现代社会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人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明智的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不要 一味给孩子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坚持一些体育锻炼,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让孩子适当参与家务劳动等活动,远比说教更 能有效地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能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怎么做”,而是启发和引导他们“该如何做”,经过他自己不懈地努 力将挫折和困难战胜后,孩子就有一种成就感。当孩子从挫折的阴影中昂首走出,他的心灵就得到一次锻炼。挫折是孩子成长的阶梯,一个孩子从小承受挫折的能力 有多强,他日后成功的机会就会有多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