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云舫青年时期创作的两首七律

 云在青山8 2010-09-02
钟云舫青年时期创作的两首七律

留别几水书院诸友[1]

    【原序】院长为邑太史[2]某,品学皆无可观,而旧友强余贽见[3],心本不愿也。乃以钱姓仆谗言见拒,遂昮[4]然去。及见诗,命友人来追,余不返矣!此年十八、九时事。

其一
明知遮隔是钱神, 无那相如半世贫[5]。
往事几番同失马[6],此生何故强依人?
天如激励英雄志, 我忍蹉跎困苦身。
一去江干重太息[7],桃花含怨柳含颦[8]。

其二
年来心事与谁期, 行矣梨花泪满枝。
话到更深犹惜别, 多因情重惹相思。
云生渭北春难住[9],梦绕江南日正迟。
三叠阳关悲独听[10],鹧鸪声里雨如丝[11]。

【注释】
[1] 几(yí)水,江津城三面临水,长江自西来流经江津绕城三面,复向东流去,形如几字,故称几水。书院,当时官府设立讲学肆业之所,多为习举业应试而设。
[2] 邑太史:邑,城市,大曰都,小曰邑,这里指县邑。太史,负责修史的官名。
[3] 贽,初见尊长时用的礼品;贽见,以贽相见。
[4] 昮,
[5] 无那,即无奈,王昌龄《从军行》;“更吹横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相如,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而家贫,无以自业。”及至中年与卓文君在临卭“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庐。相如身自著犊鼻褌 (kūn,有裆的裤) ,与保庸杂作,滌器于其中。”因此作者说“相如半世贫”,以自喻也。
[6] 失马,即成语“塞翁失乌,焉知祸福。”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7] 干(gān),岸,水畔;江干,江岸。
[8] 颦(pín),皱眉。《晋书.戴逵传》:“犹美西施而学其颦眉,慕有道而折其角巾。”
[9] 渭北,陕西渭水之北。联系下面“三叠阳关”诗句,可知作者是借用唐王维所写的《渭城曲》(一作《送元二使安西》)。渭城,秦时的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渭水之北。《渭城曲》是写为友人送别,表达惜别之情。
[10] 三叠阳关,即“阳关三叠”,曲调名,又称《渭城曲》。上句所说王维的《渭城曲》云:“渭城朝雨浥轻城,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中说的“阳关”,关名,汉置,当时在玉门关之南,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歌唱诗的结尾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时,反复重叠歌唱,称“阳关三叠”。宋苏轼《东坡志林七》:“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
[11] 丝,原本作“缘”,从校勘攺正。

【简介】
    这是两首七言律诗。第一首是写作者咏在被旧友强其贽见几水书院院长时,因未能用金钱打通仆人,被仆人进谗拒见。及该院长见到作者写的诗后,又命友人来追回,而作者昂然不返。上四句咏事,下四句抒情。全诗表现了青年时代的作者,具有守正不阿,不媚权贵的刚强性格和敢怒敢怨的可贵精神。
    第二首是写告别几水书院诸友。写出了作者虽然未进书院,但与该院的友人却有深厚感情。前四句写深夜惜别之事,后四句写依依惜别之情。全诗通过对春天的梨花带泪,雨中鹧鸪及送行吟唱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的情谊。
这两首律诗在艺术表现上也各有特点。前一首采用了直抒胸臆,铺陈其事的赋的手法,展现了作者鄙用钱贿,不强依人,不畏困苦,拂袖而去的英雄气慨。后一首则侧重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以景托情,见梨花带雨而以为含泪,闻鹧鸪声而悲思绵缈,烘托出作者与友人话别的悲感交集的别情。这两首诗对仗工稳,韵律流畅,使事用典,和谐贴切,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钟云舫,即善于用律诗来叙事抒情的熟练才华和诗人品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