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仁怀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背靠历史名城遵义,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辐员面积1788平方公里,辖12个镇、6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149个村委会、2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0万人。现有耕地27713.3公顷,其中田9921公顷,土17792.2公顷。现有农业人口近50万人,有耕地42万亩,农民人均耕地0.81亩,粮、油、畜、烟是我市传统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现正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传统粗放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特别是村镇环境“脏、乱、差”、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以及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突出问题,使农村环境质量逐渐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仁怀市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农村是我市重要的社会区域,全市83%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仁怀市农村环境系统是由乡镇企业、农业、小城镇、乡、镇、村所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组成的,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我市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乡镇企业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小城镇建设产生的环境污染。 1、乡镇企业发展产生环境污染 我市乡镇企业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社队企业”,是在农村手工业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一直处于缓慢、曲折的发展阶段。1979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乡镇企业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在乡镇企业快速的发展同时,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随之产生,这段时期由于环保工作机制不健全,环保工作开展滞后,农村环境保护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导致农村环境质量逐年恶化,“小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买单”成为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同时,由于茅台酒的带动,以酿造为支撑的酱香型白酒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加之环境治理设施滞后,致使小酒厂、小造纸对农村水域的污染,小水泥、小沙石厂对农村大气环境的污染,小煤矿、小砖厂对农村耕地的污染破坏显得十分突出。 仁怀市现有乡镇企业140多个,相当一部分企业技术层次低、污染重,生产工艺落后,未修建污染治理设施。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污染企业加速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加大了农村环境压力。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尤为严重。如中枢城区苍头坝村近年来建有个体酿酒企业38家,其中只有5家办理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其余33家均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其酿造包装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向环境排放。茅台镇观音寺至春树村、观音寺至上坪村沿线及茅习公路沿线国酒基地核心区内近年来建有个体酿酒作坊41家,这41家酒厂均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其酿造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赤水河,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2、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①、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一是土壤流失与退化严重。由于我市自然条件较差,加之人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对陡坡地的开垦,水土流失严重,我市水土流失总比例已超过60%。在一九九七年治理前水土流失面积为102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7.7%,其中耕地流失面积共55.78万亩,占流失面积的36.17%,占耕地面积的64.9%;非耕地流失面积98.44万亩,占流失面积63.8%,占非耕地面积的54%,长期掠夺式的经营,只用“不养”,使土壤中的有机物,矿物质含量明显减少。 二是森林减少。森林是陆生生态系统的主体,农业的生态屏障。我市森林覆盖率不高,生态功能退化,资料记载我市林灌覆盖率仅为33.65%,加之冬季我市农村有砍柴取暖的现象,虽然我市采取扎实措施加强退耕还林(竹)、种草、封禁治理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市森林覆盖率,但我市的生态功能环境恶化趋势依然十分严峻。 三是水资源矛盾日益突出。首先是供水不足。全市的耕地灌溉面积逐年减少,中枢城区缺水日趋严重,部分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其次是洪涝、旱灾频繁,冰雹时有发生。我市农业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越来越重,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口急剧增加和对水土资源资源不合理的利用。对生态环境掠夺式的破坏使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功能退化,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②、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一是施用化肥引起土壤污染。我市2006年化肥施用量为6000吨,平均利用率只有30%至50%,其中氮肥与磷肥损失率高,过量的施用化肥呈现出一种“过量施用化肥→流失污染环境→土壤结构恶化、地力下降→追加化肥施用量”的恶性循环,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济济损失,而且产生了严重的土壤污染。 二是农药污染。由于种种原因,在目前情况下,我市抵抗农作物病虫害及污染危害发生的有效手段仍然是靠大量的施用农药。据市农业局提供的数据,我市2006年农药施用量为40吨。施用农药杀死了大量的病虫及杂草,但也引发了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农药微粒和蒸气散发空中,污染地球,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也很普遍,农药在土壤中长期残留累计,污染农作物,污染土壤。 3、小城镇建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经调查,我市大多数村镇建在河溪旁,没有建立完整的排放系统;全年产生农村生活垃圾1697万吨,相当部分未经处置,一些地方呈现垃圾“围村、塞河、堵门”之势;每年产生农村生活污水10多亿吨,大多直排河湖。 (一)当前我国小城镇环境问题突出 小城镇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城镇建设缺少环保意识,规划布局不当,基础建设设施滞后,致使小城镇建设中环保欠账普遍,综合环境质量较低;②一些小城镇环境管理相对滞后,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垃圾、废物随意倾倒,废气、烟尘无组织大量排放,加剧了小城镇及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③乡镇工业污染不断加剧;④城镇周边农村及农业污染严重,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及农膜产生的“白色污染”,村镇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规模化养殖及水产养殖污染等,已经对小城镇及周边农村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和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小城镇环境问题的相关因素 1.人口密度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调查表明,目前我市小城镇人口密度相当于中等城市人口密度。但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这些小城镇与环境质量有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表现滞后。特别是对废水和垃圾的处理能力弱、处理率低。 2.机动车辆发展很快,道路建设滞后 各种机动车辆既是农民致富的重要工具,又是农民富裕的重要表征。特别是摩托车的增长速度更快,在小城镇中,道路建设大大滞后于汽车、摩托车的发展,因此,由机动车带来了普遍性的小城镇的噪声污染、尾气污染、二次扬尘污染,其严重程度与日俱增。 农村环境状况恶化直接导致了四个方面的后果:一是农村水环境和土壤环境严重退化;二是农产品品质下降;三是农民健康受损,环境污染成为农民疾病发生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四是社会稳定受到影响,我市在受理的信访投诉案件农村在增加趋势。 4、其他污染 一是畜禽养殖污染,经调查,我市农村建设的畜禽养殖场,多数未建设环保治理设施,畜禽养殖排放的废渣、污水、恶臭气体等对水体等环境直接造成危害和破坏。有关资料表明,我市2006年养殖畜禽COD排放量为2.98万吨,氨氮排放量为0.6万吨,已逐渐成为农村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二是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在我市农村,暂时没有找到处理利用秸秆的方法的前提下,误认为秸秆焚烧可以变成肥料还田,每年农村大量的秸秆直接焚烧,造成了局部地区严重的大气污染。 三是“白色污染”。我市在农副业生产过程中用过的塑料地膜,生活中用过的各种塑料制品乱扔乱倒,这些地膜长期残留在农田里,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长期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