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 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 A.教科书 B.CAI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 A.延展 B.必要补充 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三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 现象和教育 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 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 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 教育向 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 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 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能力; 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C 7.D 8.C 9.B 10.C 11.D 12.B 13.D 二,填实题 14.社会 认识 15.能动 主导 16.应试 素质 17.各科教学 大自然 18.语言表达 组织管理 三,简答题 19.(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1)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2)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级的形式是( ) A.表象 B.想像 C.意识 D.思维 2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表象 2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人的哪一方面的特征( ) A.生理 B.心理 C.行为 D.心理和行为 26.在性格的A-B-C理论中,认为导致个人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是( ) A.A因素即诱发事件 B.B因素即个人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 C.C因素即由A直接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 D.以上三者都不是 27.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 ) 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智商 28.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 ) A.社会干扰 B.群体影响 C.群体一致性 D.责任扩散 29.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耶克斯和多德森 B.马斯洛 C.韦纳 D.多伊奇 30.听觉中枢位于( )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31.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 A.反映 B.感受性 C.意识 D.感应性 32.下列哪种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 (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33.记忆过程包括(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34.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35.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 )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根据凭借物或形态的不同可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 思维和 思维. 37.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它的反面是 . 38.性格是一个人的稳定 和习惯化的 相结合,表现出来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39.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 智商改为 智商. 40."心静如水","心有余悸"是对人的情绪状态中 的描述.突然发生的紧急状况下所产生的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则是情绪的 状态.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2.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 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43.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D 24.A 25.A 26.B 27.C 28.D 29.C 30.B 31.A 32.C 33.D 34.D 35.B 六,填空题 36.具体形象 抽象逻辑 37.保持 遗忘 38.态度 行为方式 39.年龄(比率) 离差 40.心境 应激 七,简答题 41.(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42.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 转移.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43.(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八,论述题 44.(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同时,配合一定的自信训练,如回顾自己以往成功的经历,翻阅那些见证自己脚踏实地努力过的笔记本等,克服考试焦虑中的担忧成分. ②对重度考试焦虑者,还要针对考试焦虑中的生理成分,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其步骤和方法是:第一步,请当事人列出引起考试焦虑反应的具体刺激情景;第二步,将上述刺激情景按从弱到强的顺序,排成"焦虑等级";第三步,通过放松训练形成松弛反应,使机体处于完全放松状态;第四步,按照焦虑等级,让当事人在大脑想像中循序使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 |
|
来自: 昵称3153189 >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