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小学“大班额”现状及对策建议
(内容摘要)
近两年来,我们在内江、巴中、资阳、达州、遂宁、乐山、眉山、雅安、成都等地调研时,不断听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及家长反映中小学的“大班额”问题。为全面掌握我省“大班额”问题的真实现状,寻找“大班额”的原因以及各地解决大班额问题的经验做法,今年1月至4月,我们又组织开展了一次“大班额”问题的专题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形成此报告,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我省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现状及原因
参照教育部班额标准,一般认为,中小学校46-55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 2006年我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
全省小学班额在4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75026个,占小学教学班总数的43.7%,其中56-65人的超大班额和66人以上的特大班额分别达到24752和19190个,分别占小学教学班总数的14.4%和11.2%。
全省初中班额在4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51987个,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84.8%,其中56-65人的超大班额和66人以上的特大班额分别达到18051和16229个,分别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29.5%%和26.5%。
全省普通高中班额在4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20567个,占高中教学班总数的88.7%;其中56-65人的超大班额和66人以上的特大班额分别达到6855和9024个,分别占高中教学班总数的29.6%和38.9%。
总体上看,全省“大班额”问题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征:
1.从地区分布看,“大班额”问题最突出的是县镇学校,其次是农村学校,最后是城市学校。2006年,全省班额在4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147580个,县镇、农村、城市所占比例分别为53.4%、33.7%、12.8%。
2.从学段看,“大班额”问题最严重的是高中,其次是初中和小学。以超大班和特大班为例,小学和初中超大班和特大班的比例分别为25.6%、56%,而高中达到了68.5%。
3.从学校类别看,优良学校和乡镇中心校的“大班额”比普通学校突出。如巴中市某“重点中学”,校园面积仅40亩,却容纳了7600人,平均班额90人以上,最大的达118人!达州某镇中心校,全校1800余名学生,有20个教学班,平均班额90人,其中有7个班竟在100人以上!
形成“大班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城区学校的规划建设未与城区发展同步。
总体上看,我省的教育投入与教育的实际需求还不相适应,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还存在许多不达标的学校。加之近年来城区建设及发展加快,学校的规划及建设滞后,从而导致了教育资源的紧张,形成了“大班额”的格局。
二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加之历史、地理等因素的限制,学校发展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导致“择校”之风盛行,这是优良学校班额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由于过去的重点学校制度和教育价值的城市中心取向,客观上导致了学校的两极分化,即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分化和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分化。重点学校和城市学校在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师资配备等资源配置上都比非重点学校和农村学校好得多,从而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严重不均衡。
随着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良教育需求的增加,城市学校和优良学校不仅成为城镇家长的首选,农村学生的家长也要把子女送到乡镇学校,甚至县城学校读书。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在乡镇及县城都有不少为子女读书而租房的家长。在与家长座谈时,他们也谈到,“如果不是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差异太大,我们也不至于花这么多钱去择校!”可见,优良教育供给不足是导致一些城区学校和优良学校班额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三是学校布局调整不合理,对生源变化的特点缺乏科学认识
前些年,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一些地方对生源变化的趋势没有科学把握,不恰当地撤并了一批学校,这直接导致了部分乡镇中心校的“大班额”问题。此外,过去的城市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的一些学校由于生源不足或被合并或被撤销,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增多,随父母外出的学龄儿童骤然增多,这些生源差的区域突然火爆起来,直接导致了邻近学校的“大班额”问题。
二、“大班额”对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影响
“大班额”对学校教育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当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不利于新课改理念的推行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班额过大,新课改的一些好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难以贯彻落实。如,新课改倡导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大班额”增加了教师组织的难度。对于低年级学生,更是难上加难。调查时,老师们纷纷反映:年龄小缺乏倾听的能力,别人说过的,老师已经否定了他还继续说,一堂课提问的人多了,根本不知道哪个学生会,哪个学生还不懂。学生人数太多,发言的机会减少,教师对后进生的关爱心有余而力不足,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的难度极大。“大班额”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难度大,教学秩序维持难,学生学习的整体环境较差,难以保证教育质量。所以,现在很多校长和教师的心态就是只要“守着学生不出事就‘阿弥陀佛’”了。
二是造成安全隐患。班额过大,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严重不足,学生活动空间相当有限,这对爱动的学生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是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人多空间小,春天和秋天还可以把窗户打开通风,可是到了冬季,学生尤其小学生受不了寒风,只能关起窗户上课,整个教室空气浑浊。在夏天,散发出来的汗臭味,脚臭味,使室内空气更加浑浊,严重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一旦爆发传染病,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还在一些学校还看到,由于人均面积太小,学生们连喊“起立”都只有坐在座位上了!教室里挤满了课桌,中间没留行道,前后排得太近,学生们连伸脚的地方都困难,一些学生下课上厕所甚至只有从桌上翻过去!一些家长反映,孩子一回到家就喊腰酸、背痛、胳膊痛。这样长期下去,势必严重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
四是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由于学生多,作业量大,教师不堪重负,抽不出时间从事教学研究,也抽不出时间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仅教学成绩难以提高,而且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另外,班额过大给学校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由于人多校园空间小,做课间操时,不得不分两拨进行;为了避免放学时拥挤伤人事件的发生,各年级还必须分时间段放学。
当然,“大班额”现象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我省教育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得到大幅提高;普通高中教育得到大力发展,国民受教育年限正在延长;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体对教育的需求正处于旺盛阶段等。
三、解决“大班额”问题的对策建议
“大班额”是当前省情下一个不得已的选择,它在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大班额”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我们应当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的治本之策上,充分认识控制“大班额”工作的重大意义,认识到班额控制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群策群力,平稳推进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将“大班额”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并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加强投入,适度超前配置教育资源
“大班额”问题,表现在学校,根子却在政府。各级政府应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真正落实优先发展的战略,加强投入,适当超前配置教育资源,加快城区中小学建设,扩大城镇基础教育规模。在新城区规划时,要根据人口容量和流动人口的数量,科学预测学生人数,作好新建学校的规划。
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落实学校的建设,以满足新建城区居民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需求。建设资金可纳入土地出让金成本或由政府安排专项经费。在旧城区的改造过程中,要根据楼房增多、楼层增高,入住人口增多的实际,并结合流动人口的增长趋势,适度拓宽学校或新建学校,使教育资源能适应学生增长的需要。各级政府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并督促落实,防止因部门利益影响工作或相互推诿扯皮。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好参谋助手,向政府和国土局、规建局等相关部门在规划学校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提请政府按规划执行。这样,才能真正缓解城区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实现按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办学,实现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
此外,政府应积极鼓励并出台更加有利于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教育事业,分担“大班额”的压力。
(二)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从源头上遏制“择校”带来的“大班额”问题
各地政府应从整体上提高基础教育的办学水平,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缩小校际差距。尤其是要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实现城乡学校均衡发展,缓解因优良教育资源不足,家长“择校”而导致的“大班额”问题。
一是要完善农村学校的硬件,按照学校建设配备标准建好农村学校,让农村学校拥有坚固够用的房屋,平整标准的运动场,基本的实验设备和艺体设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需要;在经费的划拨上,实现城乡一样,并向农村学校倾斜,为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二是在教师配备上向农村学校倾斜,根据部分农村学校班额小的实际,打破师生比的限制,实事求是配齐配足教师,特别是艺体、英语、信息技术等缺科教师,落实城区教师到农村工作制度,保证农村学校师资,农村教师的各项待遇与城区教师一致,在评职评优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设立农村教师专项津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同样付出的农村教师有更高的待遇,确保农村教师的稳定,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师德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三是形成联动机制,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互动发展模式,通过互派干部、教师,统一管理,整体考核等措施,实现“资源共享,捆绑发展”,提高农村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通过以上措施,尽快达到城乡教育的均衡,使农村孩子能安心在农村学校上学,减小城区教育资源的矛盾,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此外,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坚决贯彻《义务教育法》的精神,努力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禁止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内部禁止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以缓解择校压力。
(三)加强学校布局调整前的论证研究,实事求是,稳步推进
针对过去学校布局调整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有的地方在工作中存在简单化和“一刀切”情况,脱离当地实际撤销了一些交通不便地区的小学和教学点,造成新的上学难;有的地方盲目追求调整的速度,造成一些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教学质量和师生安全难以保证等。今后,在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时,应做好调整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将现实情况和未来变化的趋势结合起来考虑,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对正处于初中适龄人口高峰期的地方,要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实施布局调整,避免出现由于布局调整造成学校班额过大的问题。尤其要严格防止以布局调整为名减少教育投入,导致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全面紧张的局面。
(四)规范择校行为,严格学籍管理,动态调整教师编制,通过增加教师,减小班额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不招收“择校生”。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应遵守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不扩大择校生人数。对目前城镇中小学班额超标的现有在校各年级教学班,各地和学校应采取多种办法,尽量扩大班数、减小班额,确有困难的,提前做出计划,逐年解决,但不可简单地采取清理学生的办法来降低班额。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学生转学的有关规定,严把转学关口,严格转学的条件和程序。已经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班额上限的中小学或班级,原则上不再接收转学学生。尽量通过采取扩大现有学校办学场地、增添办学设施等措施解决优质学校班额超标问题。
此外,应当把控制“大班额”工作与中小学编制核定和管理工作相结合。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批准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内,调控中小学班额和班级数,科学确定中小学教职工工作量,采取在校学生人数、标准班额、班级数、每班教师定员等指标,区别学校层次和地域分布,计算并分配中小学校编制数额。要根据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的情况,合理调剂学校之间编制余缺,按规定增加缺编教师。
(四)条件成熟时,制定控制“大班额”的工作意见,加强对控制“大班额”工作的领导和督导评估
“大班额”是全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不少省市将控制“大班额”作为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的目标任务来抓,初步建立起了控制“大班额”的制度体系,有的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河南省在2007年1月正式下发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要求,到2010年,将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和“大班额”现象。山东省政府2007年1月29日出台的《关于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努力解决中小学“大班额”的现象,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中学不超过50人。同时要保证中小学生有充足的睡眠和体育锻炼时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省教育厅早在2005年6月就控制“大班额制”定了专门文件,出台了《关于推进城镇中小学、幼儿园班额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意见》,为全省范围内消除“大班额”现象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行动指南。
我省部分市州在解决“大班额”问题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一些市还将消除“大班额”现象列入了政府工作目标。成都市2006年6月出台的《关于大力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就明确规定,“十一五”期间,将合理配置基础教育公共资源,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省教育厅在《关于做好2007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意见》中也要求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避免出现超“大班额”,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大班额”,对暂时还存在的“大班额”要加强管理,落实责任,预防各类疾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这表明了我省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态度和决心。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在条件成熟时,由省政府出台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文件,为我省解决“大班额”问题提供政策及制度保障。当前,建议在部份地区试点实行班额控制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切实解决好“大班额”问题作为考核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要求市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推进城镇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县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具体方案。同时,加强对中小学控制班额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评优、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对于班额控制工作做得好的地区或学校,要予以奖励。
(五)缓解“大班额”压力,当前学校应该做好的几项工作
在“大班额”压力短期无法缓解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正视现实,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克服困难,促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1.探索“大班额”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组织方式
“大班额”给学校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个别地方已经出现了教育质量下滑的趋势。为了稳定教学质量,一些学校通过加强研究,积极探索“大班额”环境下的新教学策略和组织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宣汉县东乡镇第一小学的“单式复教”、宣汉县五宝镇中学的“山区学校超级大班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研究”、仁寿县高家镇中心小学的“小学“大班额”条件下合作学习研究”等。这些研究对“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提高“大班额”条件的教育质量大有益处。
2.加强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确保学生的生命健康
“大班额”已成为影响当前学校安全工作的一个重大隐患。各个学校应该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细处。如,宣汉县胡家中学的《楼道通行管理制度》规定:“集会、做操的开始和结束,学生上、下楼道时,相关楼梯间的值班教师必须到场督促学生疏散”;“每天下晚自习后,由各班任课教师负责督促学生下楼疏散,教师不得提前离开”;此外,对于上、下楼道的顺序也做了具体规定。非常注重在细节上下功夫,有效地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学校人数增多,给学校卫生工作也带来新的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把为学生营造卫生安全的学习环境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以对学生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精神,配合相关部门切实抓好食品卫生、传染病预防等工作。
3.组织和开展好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大班额”环境下,学校师生活动场所和活动时间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各校应努力克服困难,认真执行《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八条规定》、《四川省教育厅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十条意见》、《四川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外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好学校课外活动,让学生健康愉快地度过课余时间,弥补“大班额”环境下学生活动空间、时间不足的问题。
参与本报告调研及撰写的人员有:曾宁波、赖长春、贾贵洲、申福建;审稿:吴德辉。
内江、资阳、达州、巴中、遂宁、眉山、乐山、雅安、成都等市教育局、教科所及其区县教育局、教研室参与了调研,并提供了相关素材,在此表示感谢!
欢迎各地提供教育热点信息。
联系地址:成都市航空港黄荆路11号 四川省教科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邮政编码:610225
联系电话:028-85876193;85876194;85876190
Email:fagaishi@126.com
|
|
来自: 乐山老杨 > 《参政议政提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