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众所周知,虽然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与各行业人才需求的总量相比仍然不足,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却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与农民工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并列,成为困扰我国就业问题的三大问题。 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社会思想和观念的原因,也有来自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原因,更有来自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概括说来,制约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首先,大学生就业日益走向“买方市场①”,大学毕业生同层次间挤占岗位的效应仍将呈增强趋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时代走向“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生就业也由过去的“卖方市场②”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同层次、专业相似但来自不同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同质竞争,导致研究生不断挤占本科生岗位、本科生挤占专科生岗位。而在竞争中处于下风的一部分大学生则不免要陷入与农民工、下岗工同台竞争的尴尬的境地。 其次,大学毕业生人数倍增期与全国性就业高峰期重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据统计,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是106万,2007年则达到495万,7年间翻了两番多。初步统计显示,2009年全国又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而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全国性就业高峰期,农民工、城镇待岗人员、留学回国人员三股劳动大军几乎同时涌入劳动力市场。如此多的就业人员同时涌向一个有限的就业市场,给还不太善于“推销”自己的大学毕业生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第三,随着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启动,几乎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危机开始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中国。 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不少企业减少了新员工的招聘数量,一部分企业通过裁员、缩减规模来应对经济寒冬,更有许多大型企业甚至是全球500强企业正面临着重组和倒闭。在这种大的经济环境影响下,就业难成了普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自然也不能例外。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在今年学校为毕业生举办的就业见面会上,用人单位的需求量较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而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也比去年少了很多。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压力成为当前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除了外部大环境的影响,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变化错位也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很多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而是立足于学校师资条件,在高校招生和专业设置上不是以社会需求为本,不是以学生就业和发展为本,结果就会导致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学以致用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招不到适合的专业人才。 第五,相当比例大学毕业生的择业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存在巨大落差,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内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仍然停留在不切实际的旧思维中,跟不上现实环境的变化,导致毕业生择业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这种不恰当的自我定位,使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出现了“就业不难择业难”的普遍现象,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待业也不愿“屈就”。 最后,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和职业发展规划意识缺乏是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另一重要内因。 主体意识,是指在就业前对自身的定位和审视,即对自身特点和专业水平的理性判断。职业发展规划意识,是指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走向的研究和规划。由于缺乏这两种意识,许多大学生上大学后失去了目标与追求,缺乏个人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不能结合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对大学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就业求职时个人综合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学习成绩、岗位资格要求等方面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造成就业困难。 那么,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大学生如何做,才能从容实现就业呢?我认为,大学生要想从容实现就业,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考量: 一、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兼顾。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很多人才,社会需要决定着求职的环境。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 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 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 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择职业。 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 二 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 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择业时更加重视自我发展机会和职业的前途。在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妙的企业工作,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他们认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能给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前景不佳、缺乏后劲,即使工资收入暂时丰厚,也不能让员工有稳定感。而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大学专业不一定成为你职业选择的方向。我认为,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职业是为了个人生存、生活,获得持续活动的一个必要途径,职业的选择需要在社会上不断地磨练,慢慢选择的。职业内涵是没有高下贵贱,对社会有用的就可以,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审时度势,重视自我发展和职业前途,切忌“病急乱投医”,对待就业问题要更加理性。 三、实力与努力并重。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相应的,大学生就业之路也变得越来越窄。如何能在就业这条窄道上越走越宽?毫无疑问,实力与努力是你成功之路的领头兵。一个人只有实力而不努力,这个人太懒;一个人只会努力而没有实力,这个人太蠢。当一个人实力与努力并重时,成功之路也就离你不远了。 努力的态度至关重要。有些企业,在注重应聘者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应聘者的态度。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不会的东西可以学,但如果态度上不够敬业,那么任何事情都做不好。时下有不少企业宁愿找高中生、中专生甚至初中学历的人,而不愿聘任大学生,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态度问题。 除了努力的态度,便是大学生的能力。大学生要想让自己具备竞争的实力,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校园里学到的东西毕竟有限,真正有用的东西大多数都是从实践中来,从现实中来。因此,大学生需要有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摒弃“象牙塔”里的养尊处优习气和浮躁心情,注意提升自己的“能量”储备。需要从自己和前人应聘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需要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灵活加以运用;需要向那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学习,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储备工作经验;还需要补习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包括人际交往、仪表仪态、语言表达等一切有用的东西。 四、走自主创业之路。 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时下国家的政策也正在向这方面大幅度倾斜。有些大学生之所以毕业后一直不能就业,一方面眼高手低,只把眼光盯在那些跨国公司、中外合资等金领职业身上,一方面又看不起那些蓝领③职业,不肯降低标准到一些小企业去应聘,对于自主创业更是缺乏勇气和胆识。 其实自主创业完全可以看作今后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阳光大道。大学生要看到自己知识和能力上的优势,要相信自己十几年所受的教育,完全可以在社会上找到自己施展的机会。要看清国家在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所作出的努力,抓住机遇,大胆创业,用自身的学识和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天地。 当然,具体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一方面不能心比天高,一心想着做大、做强,要看到创业可能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不能不作研究,盲目跟风。在没有对某一行业有细致而全面的了解之前,不要轻易地一头扎进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