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观词作鉴赏

 我也喜欢蒲公英 2010-09-09


秦观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别号邗沟居
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
读兵书。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次年
作《黄楼赋》,苏轼以为“有屈、宋姿”。元丰八年进
士及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元祐三年(1088),
应制科,进策论,除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
书籍。六年,迁秘书省正字。预修《神宗实录》。时
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亦在京师,观与同游苏轼之门,
人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094),坐元祐党籍,
出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三
年又因写佛书削秩徙郴州(今属湖南)。明年,编管
横州(今广西横县)。元符元年(1098)再贬雷州(今
广东海康)。徽宗即位,复宣德郎,允北归,途中卒
于藤州(今广西藤县),年五十二。《宋史》、《东都事
略》有传。存《淮海集》四十卷,另有《淮海词》单
刻本。其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词属婉约派,
内容多写男女情爱,颇多伤感之作。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
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
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
叹。
“漠漠轻寒上小楼”起调很轻,恍如风送清歌,
悠然而来,让人不知不觉中入境。漠漠者,弥漫、轻
淡也。李白《菩萨蛮》云:“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
一带伤心碧。”韩愈《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
十二舍人》诗云:“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
台。”皆其意。轻寒者,薄寒也,有别于严寒和料峭
春寒。无边的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侵入了小楼,这是
通过居住在楼中的人物感受写出来的,故词虽未正面
写人,而人宛然在兹。时届暮春,冷从何来呢?“晓
阴无赖似穷秋。”原来是一大早起来就阴霾不开,所
以天气冷得象秋天一般。穷秋者,九月也。南朝鲍照
《白歌》云:“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
唐人韩偓《惜春》诗亦云:“节过清明却似秋。”词境
似之。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郁,因诅咒之曰
“无赖”。无赖者,令人讨厌、无可奈何之憎语也。
南朝徐陵《乌栖曲》云:“唯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
落犹争啼。”以无赖喻节序,亦见于杜甫诗,如《绝
句漫兴九首》之一云:“无赖春色到江亭。”此词云景
色“无赖”,正是人物心情无聊之反映。“小楼”,“晓
阴”,时间地点在写景和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交代得清
清楚楚。接下来“淡烟流水画屏幽”一句,则专写室
内之景。词人枯坐小楼,畏寒不出,举目四顾,唯见
画屏上一幅《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楼外天色阴
沉,室内光景清幽,于是一股淡淡的春愁很自然地流
露出来。
从前片意脉来看,主人公在小楼中坐久,不堪寂
寞,于是出而眺望外景。过片“自在飞花轻似梦,无
边丝雨细如愁,写望中所见所感,境界略近唐人崔橹
《过华清宫》诗所写的“湿云如梦雨如尘”。此处作
者以纤细的笔触把不可捉摸的情绪描绘为清幽可感的
艺术境界。今人沈祖棼《宋词赏析》分析这两句时,
说:“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
‘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
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
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
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
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
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
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
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确如此言,这两句用语
奇绝,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
此词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
艺术品。作者善于借助于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
展现人物复杂、细腻的心灵世界,从而使读者通过环
境和心灵的契合,情与景的交融,体味到一种淡淡的
忧伤。

水龙吟
秦观
小楼连苑横空,
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
单衣初试,
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
弄晴微雨,
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
斜阳院落;
红成阵,飞鸳甃。
玉珮丁东别后。
怅佳期、
参差难又。
名韁利锁,
天还知道,
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
柳边深巷,
不堪回首。
念多情、
但有当时皓月,
向人依旧。

此词写一位妇女一整天的相思之情。
上片起首句,写女子登上挨着园林横空而起的小
楼,看见恋人身骑骏马奔驰而去。此二句按景缀情,
在景物描写中缀入女主人公的别情。“朱帘”三句,
承首句“小楼”而言,谓此时楼上佳人正身穿春衣,
卷起朱帘,出神地凝望着远去的情郎。“破暖”三句,
表面上是写微雨欲无还有,似在逗弄晴天,实际上则
缀入女子的思想感情,说它也象当前的天气一样阴晴
不定。以下四句便写这位女子一个人在楼上一直等待
到红日西斜的过程以及当时的情绪。轻风送来的卖花
声清脆悦耳,充满着生活的诱惑力,也容易引起人们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女主人公想去买上一枝插在鬓边;
可是纵有鲜花,谁适为容?故此她没有心思买花,只
好让卖花声过去,直到它过尽。“过尽”二字用得极
妙,从中可以想象得到女主人公谛听的神态、想买又
不愿买的惋惜之情。更为巧妙的是,词人将声音的过
去同时光的流逝结合在一起写,状画出女主人公绵绵
不尽的感情。歇拍二句,则是以景结情。落红成阵,
飞遍鸳甃,景象是美丽的,感情却是悲伤的。花辞故
枝,象征着行人离去,也象征着红颜憔悴,最易使人
伤怀。不言愁而愁自在其中,因而蕴藉含蓄,带有悠
悠不尽的情味。
下片从男方着笔,写别后情怀。“玉珮丁东别后”,
虽嵌入“东玉”二字,然无人工痕迹,且比起首二句
凝炼准确,读后颇有“环珮人归”之感。“怅佳期、
参差难又”,是说再见不易。参差犹差池,即蹉跎、
失误。刚刚言别,马上又担心重逢难再,可见人虽远
去,而留恋之情犹萦回脑际。至“名韁利锁”三句,
始点出不得不与情人分别的原因。为了功名富贵,不
得不抛下情人,词人思想上是矛盾的、痛苦的,因此
发出了诅咒。“和天也瘦”句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
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化来。但以瘦易老,却别
有情味,明王世贞对此极为赞赏,因为它概括了人物
的思想矛盾,突出了相思之苦。“花下”三句,照应
首句,回忆别前欢聚之地。此时他虽策马远去,途中
犹频频回首,瞻望女子所住的“花下重门,柳边深巷”。
着以“不堪”二字,更加刻划出难耐的心情,难言的
痛苦。煞尾三句,颇饶馀韵,写对月怀人情景,颇有
“见月而不见人之憾”(《草堂诗余隽》卷二)。
此词以景起,以景结,而其中一以贯之的则是作
者执着的情愫。对一个沦落风尘的薄命女子,作者竟
钟情若此,这决非为征管逐弦而出入青楼的薄幸子弟

望海潮
秦观
梅英疏淡,
冰凘溶泄,
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
铜驼巷陌,
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
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
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
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
行人渐老,
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
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
暗随流水到天涯。

此词不止于追怀过去的游乐生活,还有政治失意
之慨叹在其中。
有一年早春时节,作者重游洛阳。洛阳这个古代
名城, 是北宋的西京,也是当时繁华的大城市之一。
词人曾经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期,对此地留下了难忘
的记忆。词人旧地重游,人事沧桑给他以深深的触动,
使他油然而生惜旧之情,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
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在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
地来了。“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
人事沧桑、政局变化。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
句思归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实以
“长记”两字领起,“ 误随车”固在“长记”之中,
即前三句所写在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同样
在内。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样作为领起的
字移后了。“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
旧。“长记”之事甚多,而这首词写的只是两年前春
天的那一次游宴。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在洛阳
西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
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每以金谷、铜驼代表
洛阳的名胜古迹。但在本篇里,西晋都城洛阳的金谷
园和铜驼路,却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
琼林苑,而非实指。与下面的西园也非实指曹魏邺都
(在今河北临漳西)曹氏兄弟的游乐之地,而是指金
明池(因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这三句,乃是说前
年上已,适值新晴,游赏幽美的名园,漫步繁华的街
道,缓踏平沙,非常轻快。
因忆及“细履平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
的“误随车”那件事来。“误随车”出韩愈《游城南
十六首》的《嘲少年》:“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
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而李白的《陌上赠美人》:
“白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搴珠
箔,遥指红楼是妾家。”以及张泌的《浣溪沙》:“晚
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则都可作随车的注释。尽管那次“误随车”只是无心
之误,但却也引起了词人温馨的遐思,使他对之长远
地保持着美好的记忆。
“正絮翻蝶舞”四句,写春景。“絮翻蝶舞”、
“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浓春。春天的气息到处洋溢
着,人在这种环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
心情充满着青春的欢乐了。此处“乱”字下得极好,
它将春色无所不在,乱哄哄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
出色地反映了出来。
换头“西园”三句,从美妙的景物写到愉快的饮
宴,时间则由白天到了夜晚,以见当时的尽情欢乐。
西园借指西池。曹植的《公宴》写道:“清夜游西园,
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曹丕《与
吴质书》云:“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
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
吟。”又云:“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
词用二曹诗文中意象,写日间在外面游玩之后,晚间
又到国夫人园中饮酒、听乐。各种花灯都点亮了,使
得明月也失去了她的光辉;许多车子在园中飞驰,也
不管车盖擦损了路旁的花枝。写来使人觉得灯烛辉煌,
车水马龙,如在目前。“碍”字和“妨”字,不但显
出月朗花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
盛况。
把过去写得愈热闹就愈衬出现在的凄凉、寂寞。
“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
点明怀旧之意,与上“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追忆
前游,是事可念,而“重来”旧地,则“是事堪嗟”,
感慨至深。今天酒楼独倚,只见烟暝旗斜,暮色苍茫,
既无飞盖而来的俊侣,也无鸣笳夜饮的豪情,极目所
至,已经看不到絮、蝶、桃、柳这样一些春色,只是
“时见栖鸦”而已。这时候,宦海风波,仕途蹉跌,
也使得词人不得不离开汴京,于是归心也就自然而然
地同时也是无可奈何地涌上心头。
此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其一,结构别具一格,
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
部分贯通上下两片。其二,大量运用对比手法,以昔
衬今,极富感染力。

八六子
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
萋萋刬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
水边红袂分时,
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
夜月一帘幽梦,
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
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
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此词写作者与他曾经爱恋的一位歌女之间的离别
相思之情。全词由情切入,突兀而起,其间绘景叙事,
或回溯别前之欢,或追忆离后之苦,或感叹现实之悲,
委婉曲折,道尽心中一个“恨”字。
下片“无端”三句,再进一步追忆当时欢聚之乐。
“无端”是不知何故之意,言老天好没来由,赐予她
一份娉婷之姿,致使我为之神魂颠倒。“夜月”二句
叙写欢聚情况,借用杜牧诗句“娉娉袅袅十三馀,豆
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赠别》含蓄出之无浅露之病。“怎奈向”三句(“怎
奈向”义同“奈何”)叹惋好景不常,倏又离散。“素
弦声断,翠绡香减”,仍是用形象写别离,有幽美凄
清之致。“那堪”二句,忽又写当前景物,以景融情。
“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是凄迷之景,在
怀人的深切愁闷中,观此景更增惆怅,故用“那堪”
二字领起。结尾“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又是融
情入景,有悠然不尽之意。洪迈《容斋四笔》卷十三
云:“秦少游《八六子》词云:‘片片飞花弄晚,蒙蒙
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语句清峭,为
名流推激。予家旧有建本《兰畹曲集》,载杜牧之一
词,但记其末句云:‘正销魂,梧桐又移翠阴。’秦公
盖效之,似差不及也。”洪迈指出秦观词此二句是从
杜牧词中脱化出来。
此词在语言上好用对句,如“柳外水边”、“夜月
春风”、“素琴翠绡”、“飞花残雨”皆是,尤以“夜
月”和“飞花”两联为佳,不仅语言工丽,而且各具
意境。全词情景交融,景语情语难分,可谓感人至深,
独具匠心。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
天连衰草,
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
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
空回首,
烟霭纷纷。
斜阳外,
寒鸦万点,
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
香囊暗解,
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
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
襟袖上,
空惹啼痕。
伤情处,
高城望断,
灯火已黄昏。

这首《满庭芳》是柳永最杰出的词作之一。起拍
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雅俗共赏,只此一个
对句,便足以流芳词史了。一个“抹”字出语新奇,
别有意趣。“抹”字本意,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
了原来的底色之谓。传说,唐德宗在贞元时阅考卷,
遇有词理不通的,他便“浓笔抹之至尾”。至于古代
女流,则时时要“涂脂抹粉”亦即用脂红别色以掩素
面本容之义。
如此说来,“山抹微云”,原即山掩微云。
若直书“山掩微云”四个大字,那就风流顿减,
而意致全无了。词人另有“林梢一抹青如画,知是淮
流转处山。”的名句。这两个“抹”字,一写林外之
山痕,一写山间之云迹,手法俱是诗中之画,画中之
诗,可见作者是有意将绘画笔法写入诗词的。
少游在这个“抹”字上极享盛名,婿在宴席前遭
了冷眼时,便“遽起,叉手而对曰:‘某乃山抹微云
女婿也!’”以至于其虽是笑谈,却也说明了当时人们
对作者炼字之功的赞许。
山抹微云,非写其高,概写其远。它与“天连衰
草”,同是极目天涯的意思:一个山被云遮,便勾勒
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一个衰草连天,便点明了暮
冬景色惨淡的气象。全篇情怀,皆由此八个字里而透
发。
“画角”一句,点明具体时间。古代傍晚,城楼
吹角,所以报时,正如姜白石所谓“正黄昏,清角吹
寒,都在空城”,正写具体时间。“暂停”两句,点出
赋别、饯送之本事。词笔至此,便有回首前尘、低回
往事的三句,稍稍控提,微微唱叹。妙在“烟霭纷纷”
四字,虚实双关,前后相顾。“纷纷”之烟霭,直承
“微云”,脉络清晰,是实写;而昨日前欢,此时却
忆,则也正如烟云暮霭,分明如在,而又迷茫怅惘,
此乃虚写。
接下来只将极目天涯的情怀,放在眼前景色之间,
又引出了那三句使千古读者叹为绝唱的“斜阳外,寒
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于是这三句可参看元人马致
远的名曲《天净沙》:“柘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抓
住典型意象,巧用画笔点染,非大手不能为也。少游
写此,全在神理,谓天色既暮,归禽思宿,却在流水
孤村,如此便将一身微官濩落,去国离群的游子之恨
以“无言”之笔言说得淋漓尽致。
词人此际心情十分痛苦,他不去刻画这一痛苦的
心情,却将它写成了一种极美的境界,难怪令人称奇
叫绝。
下片中“青楼薄幸”亦值得玩味。此是用“杜郎
俊赏”的典故:杜牧之,官满十年,弃而自便,一身
轻净,亦万分感慨,不屑正笔稍涉宦场一字,只借
“闲情”写下了那篇有名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
青楼薄幸名”,其词意怨愤谑尽也。而后人不解,竟
以小杜为“冶游子”。少游之感慨,又过乎牧之之感
慨。
结尾“高城望断”。“望断”这两个字,总收一
笔,轻轻点破题旨,此前笔墨倍添神采。而灯火黄昏,
正由山林微云的傍晚到“纷纷烟霭”的渐重渐晚再到
满城灯火,一步一步,层次递进,井然不紊,而惜别
停杯,流连难舍之意也就尽在其中了。
这首词笔法高超还韵味深长,至情至性而境界超
凡,非用心体味,不能得其妙也。

满庭芳
秦观
晓色云开,
春随人意,
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
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
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
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
珠钿翠盖,
玉辔红缨。
渐酒空金榼,
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
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
寂寞下芜城。

此词当写于绍圣四年(1097)作者初被谪时所写。
词分今昔两层写,在写作上运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往
日光景,再写今日情景,反衬今日的落寞情怀。整首
词语言清丽,形象鲜明,感情丰富。
上片从写景开端,写的是春末的风光。天破晓了,
骤雨刚过,云开天晴,天从人愿,可以外出春游了。
作者从广阔的空间,大笔挥洒,春景的美好,人意的
舒畅,融成一体。作者在园林里游赏,开旷的古台旁,
建筑着临水的楼阁,周围繁花似锦,一片灿烂。飞燕
穿花,把粉红色的红瓣纷纷踢落;榆荚随风飞舞,慢
悠悠地把一片片飞落下来。河中的绿水也已高涨到与
桥相平了。燕舞花飞,绿水盈岸,处处洋溢着迷人的
春光。作者的笔已由辽阔的远景转到了近景。“秋千
外”,最后凝聚到一点,另外开拓出一个境界来。秋
千设置在人家花园内,这里用了一个“外”字,表示
在园处所见。这里点出秋千,由园林景色转入朱门歌
舞。从那柳丝掩映的朱门里,随着温煦的乐风,传出
低按小秦筝的音乐声。至此,一个辨音识曲,盈盈雅
丽的少女形象,呼之欲出。
过片以“多情”承上片的“朱门映柳,低按小秦
筝”,也紧接下片的行乐生活。作者以“珠钿”两句
极写扬州春游之盛。古代女子乘车,男子骑马。她乘
的车,有珠子的嵌金装饰,车盖上还缀有翠羽;他骑
的马,用玉装饰马缰绳,还垂着红色的穗子。“珠钿
翠盖”指车,以代女子;“玉辔红缨”指马,以代男
子。男女共同出游,尽情欢乐,逐渐至酒空人倦,方
才罢休。“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蓬瀛”本仙境,
借指行乐之地,“花”是指同游的女子。下面“豆蔻
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两句一反前意,点出
以上所写,皆属前尘旧梦。两句用杜牧“娉娉袅袅十
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
楼薄幸名”诗意。十年如梦,屈指一算,使人感到心
惊。“堪惊”两字,点破感伤往事的主题。
结语“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由
追忆往日旧游转入抒写今日感情。作者凭栏久立,惟
见傍晚时分薄薄的雾气和淡淡的斜阳向城墙落下。对
比前文的明媚春光,欢娱游事,一种人事全非的怅惘
油然而生。
这首词写今昔景况,但不在换头转换词意,而从
起笔到“花困落蓬瀛”追叙昔日游乐情景,自“豆蔻
梢头”以下写而今落寞情怀。其中描写往日的物态人
情,精细入微。全词章法上对比鲜明,反衬有力,大
起大落,构织绵密。

满庭芳
秦观
碧水惊秋,
黄云凝暮,
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
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
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
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
新欢易失,
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
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
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栏久,金波渐转,
白露点苍苔。

此词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
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明董其冒《评注
便读草堂诗馀》谓此词:“因观景物而思故人,伤往
事且词调洒落,托意高远,佳制也。”
开头三句:“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
阶。”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气袭人,不觉惊叹时
序变迁之速;又有几片黄云在逐渐凝聚,掩没了微弱
的阳光,大地呈现出苍茫的暮色,台阶上堆积着零乱
的黄叶。浓重的衰飒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心
境。“惊”、“凝”二字集中地表现出词人对一片萧瑟
景象的主观感受,加重了所写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
出他的凄苦心情。“黄云”一句,语本于李义山诗“秋
风动地黄云暮”,而着一“凝”字,就比原句显得沉
着有力。“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人静”,而词人
不静,他心思潮涌,在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
入了沉思之中。“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而蕴蓄着很深的感慨。
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
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而对于接连遭
受政治排斥的词人来说,当这种声音清晰地传入他的
耳鼓时,他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时光在一年一年地
消失,而苦恨何时能休!“又是”二字尤极委婉之致;
“催”字,写尽哀痛之切。“西窗下,风摇翠竹,疑
是故人来。”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是全词的
主旨所在。这几句是从唐人李益诗句“开门风动竹,
疑是故人来”化出,易“动”为“摇”,写出了竹影
扶疏的风神,同时也反映出对故人的情意。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几句紧
承上片结句,婉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
和伤离怀旧的情绪。宋哲宗绍圣初年,章等人执政,
以苏轼等为核心的所谓“元祐党人”, 横遭贬斥。险
恶的政治风浪,冲散了的友好亲朋,这中间是没有什
么是非曲直可言的。人情反复,世态炎凉,在贬谪中
不会有什么新欢,即使有,也会很快失去;生平故旧,
或存或亡,即使存者,也天各一方,对于往事还能想
些什么呢?只有怅惘而已。“新欢易失,往事难猜”两
语浓缩了词人的千愁万恨,低回欲绝,不失婉约词风。
菊花,是秋天的花,它的盛开,表明了时序已到了深
秋。“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忽然向花发问,此
问虽奇,但亦有本依,唐人《惜花》诗说:“春光冉
冉归何处?更向尊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
零落为谁开?”大慨是最早的开了问花之风。秦少游
的老师苏东坡,在《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一诗
里说:“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
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足见在诗人眼中花是
有感情的,它可以专为某人而开。东坡又在《述古闻
之明日即至坐上复用前韵同赋》诗里说:“太守问花
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不仅问了花,而且花还
作了回答。秦少游把问春花改为问秋菊,不止是为了
表明时令,和下边几句联系来看,它还有更深刻的意
义。“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是一句久
经苦难的词人的肺腑之言,中间蕴蓄着词人的无限辛
酸。这几句和上边两句初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实际
上是紧密相连。从词人的发问语气里可以判断出他已
无心赏花,无心把盏,因为即使吃醉了酒,也解不了
愁,“酒未醒,愁已先回”。就这样,把黄花与酒以及
解愁与否联系起来,感情跌宕,喷涌而出,步步进逼,
最后说出一句最深挚、最动情的话:酒敌不过愁。这
样的回肠荡气的词境,在婉约词人中很少能够达到。
歇拍三句“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以景
语作结,回旋不尽,产生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全词上片怀旧,以景语开篇,下片伤离,以景语
结情,景语情语,丽雅工致,情韵兼胜;层层铺叙,
步步迫近,委曲婉转,凄切动人。从此词可以看出:
少游词以“情韵兼胜”而为世人传诵。他的“情
韵兼胜”的艺术风格是在景物描写中展现的。少游的
词作,写景而情在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善于融情
入景,既显豁,又含蓄,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这
首《满庭芳》,即鲜明地体现了秦词的艺术特色。

满庭芳
秦观
红蓼花繁,
黄芦叶乱,
夜深玉露初零。
霁天空阔,
云淡楚江清。
独棹孤逢小艇,
悠悠过、烟渚沙汀。
金钩细,丝纶慢卷,
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
清风皓月,
相与忘形。
任人笑生涯,
泛梗飘萍。
饮罢不妨醉卧,
尘劳事、有耳谁听?
江风静,日高未起,
枕上酒微醒。

此词当作于绍圣四年(1097)作者谪处郴州时。
词之上片描绘楚江月夜独钩的情景,下片侧重与楚江
月夜独醉。全词如诗如画,淡素雅洁,清丽恬静,含
蓄蕴藉,耐人寻味。
词的上片如一幅清江月夜独钩图:蓼花红艳繁簇,
芦叶衰黄零乱,夜深了,白露刚刚降下来。作者选取
了三种最能表现秋江夜色的典型景物,透过设色的明
与暗,造境的野而幽,烘托出江边的凄清气氛。
接着再对秋夜江天作大笔的渲染。“霁天空阔,
云淡楚江清”。秋高云淡,水天一色,境界阔大,虽
其间有败芦残苇杂处。开头五句全是写景,但“一切
景语皆情语”,秦观所作的这种景语,与他所要抒发
的感情水乳交融,从而收到借景抒情的艺术效果。
“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转入情事
的抒写。小艇、孤篷,又是独棹—— 船上只有自己一
个人。这样景况应该说够寂寞了吧。可是这位独棹孤
舟的人,却是悠哉悠哉地驶过烟雾迷离的沙岸小洲。
这里词人透过表达特定情境的“独”、“孤”、“小”和
“悠悠”等字,把一件本是江中荡舟的极平常事,不
仅写得摇曳生姿,而且充分表达出此刻他的生活情趣。
不知什么时候,他的“孤篷小艇”停了下来,接着道
“金钩细,细纶慢卷,牵动一潭星”。他垂钩江中,
悬着细钩的丝线,慢慢的从水中拉起,倒映水中的星
星,似乎也被牵动起来了。“慢卷”,表明垂钩时的闲
裕,与“悠悠过”绾合。而收卷钩丝后泛起水面涟漪,
向外扩展,使一派水面上倒映的星光动荡不已,十分
美妙。秦观在《临江仙》词里也有“微波澄不动,冷
浸一天星”之句,写的是夜泊潇湘浦口,月高风定,
秋水澄蓝,水不动,星亦不动,如浸水中,一片静景,
与此词的丝纶垂钩,“牵动一潭星”的以动写静,各
擅其妙,可谓善写水中星影者。上片有景物有情事,
景物和情事的搭配,表现出泛江垂钩者的悠然自得情
趣。
过片三句是上片结尾三句情事的继续,只不过不
再是垂钩,而是吹笛了。“时时横短笛”,看来今天夜
晚,当小船悠悠地在水面漂动时,当“丝纶慢卷”后,
他曾不止一次地吹过短笛。在寂寞秋江之上,当他吹
笛发出悠扬之声的时候,他觉得陪伴着自己的有“清
风皓月”,彼此都脱略形迹,忘却你我的区别,物我
一体。这几句,写出了词人此刻的怡然自得,更写出
了他的恬淡情怀,或者还微微夹杂一些儿感慨吧,所
以逼出来下面似达观似郁结的一句:“ 任人笑生涯,
泛梗飘萍。”秦观早年一度漫游,过的是“泛梗飘萍”
的生涯。不过词人说“任人笑”,表明自己并不在乎;
不仅不在乎,还要“饮罢”而“醉卧”,因为对于世
间烦恼扰心的种种不如意事,有耳朵也不会去听了,
正所谓“尘劳事有耳谁听”。
最后三句,在“饮罢”“醉卧”之后,一枕沉酣,
直到天明。秋江风静,水波不兴,人已忘掉尘世间一
切烦恼,尽管太阳高高升起,他还躺在枕上,酒意刚
醒。
全词先写景,后写人,写景则着意描写特殊环境,
写人则着重描写个性形象。如此层层写来,精心点染,
细致描绘,一个特殊环境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一
幅生动的楚江月夜独钩钓而又独饮醉卧的画面,清楚
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人们感受到词人怡然自得
的恬淡情怀,以及深藏不露的愤闷不平的心情。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
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
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
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
鵷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
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
飞红万点愁如海。

此词为作者在处州(今浙江丽水)为监洒税官时
所写,词中抚今追昔,触景生情,表达了政治上的挫
折与爱情上的失意相互交织而产生的复杂心绪。
据处州府志云,处州城外有大溪,岸边多杨柳。
起首二句即写眼前之景,将时令、地点轻轻点出。春
去春回,引起古代词人几多咏叹。然而少游这里却把
春天的踪迹看得明明白白:“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浅浅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悄悄地退却了。二月
春尚带寒,“春寒退”即三月矣,于是词人写道:“花
影乱,莺声碎。”这两句词从字面上看,好似出自唐
人杜荀鹤《春宫怨》诗“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然而词人把它浓缩为两个三字句,便觉高度凝炼。其
中“碎”字与“乱”字,用得尤工。莺声呖呖,以一
“碎”字概括,已可盈耳;花影摇曳,以一“乱”字
形容,几堪迷目。感于这两句词的妙处,南宋范成大
守处州时建莺花亭以幻之,并题了五首诗。
“飘零”句以下,词情更加伤感。所谓“飘零疏
酒盏”者,谓远谪处州,孑然一身,不复有“殢酒为
花”之情兴也;“离别宽衣带”者,谓离群索居,腰
围瘦损,衣带宽松也。明人沈际飞评曰:“两句是汉
魏诗诗。”(《草堂诗余正集》卷二)少游此词基调本
极哀怨,此处忽然注入汉魏人诗风,故能做到柔而不
靡。歇拍二句进一步抒发离别后的惆怅情怀。所谓
“碧云暮合”,说明词人所待之人,迟迟不来。这一
句是从江淹《拟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佳人
殊未来”化出,表面上似写怨情,而所怨之人又宛似
女性,然细按全篇,却又不似。朦胧暧昧,费人揣摩,
这正是少游词的微妙之处,将政治上的蹭蹬与爱情上
的失意交织起来,于是读来不觉枯燥乏味,而是深感
蕴藉含蓄。
过片转而写昔,因为看到处州城外如许春光,词
人便情不自禁地勾起对昔日西池宴集的回忆。西池,
即金明池,《东京梦华录》卷七谓在汴京城西顺天门
外街北,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
人,略无虚日。《淮海集》卷九《西城宴集》诗注云:
“元祐七年三月上已,诏赐馆阁花酒,以中浣日游金
明池、琼林苑,又会于国夫人园。会者二十有六人。”
这是一次盛大而又愉快的集会,在词人一生中留下了
难忘的印象。“鵷鹭同飞盖”一句,把二十六人同游
西池的盛况作了高度的概括。鵷鹭者,谓朝官之行列
整齐有序,犹如天空中排列飞行的鵷鸟与白鹭。飞盖
者,状车辆之疾行,语本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
园,飞盖相追随。”阳春三月,馆阁同人乘着车辆,
排成长队,驰骋在汴京西城门外通向西池的大道上,
多么欢乐;然而曾几何时,景物依旧,而从游者则贬
官的贬官,远谪的远谪,俱皆风流云散,无一幸免,
又是多么痛心!“携手处,今谁在”,这是发自词人肺
腑的情语,是对元祐党祸痛心疾首的控诉。然而词人
表达这种感情时也是极含蓄委婉之能事。这从“日边”
一联可以看出。“日边清梦”,语本李白《行路难》其
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王琦注
云:“《宋书》:伊挚将应汤命,梦乘船过日月之旁。”
少游将之化而为词,说明自从迁谪以来,他对哲宗皇
帝一直抱有幻想。他时时刻刻梦想回到京城,恢复昔
日供职史馆的生活。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
梦想如同泡影。于是他失望了,感到回到帝京的梦已
不可能实现。着“镜里朱颜改”一句,更联系自身。
无情的岁月,使词人脸上失去红润的颜色。政治理想
的破灭,个人容颜的衰老,由作者曲曲传出,反复缠
绵,宛转凄恻。
开头说“春寒退”,暗示夏之将至;到结拍又说
“春去也”,明点春之即归。两者从时间上或许尚有
些少距离,而从词人心理上则是无甚差别的。盖四序
代谢,功成者退,春至极盛时,敏感的词人便知其将
被取代了。词人从眼前想到往昔,又从往昔想到今后,
深感前路茫茫,人生叵测,一种巨大的痛苦在噬啮他
的心灵,因此不禁发出“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的呼喊。这不仅是说自然界的春天正在逝去,同时也
在暗示生命的春天也将一去不复返了。“飞红”句颇
似从杜甫《曲江对酒》诗中“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
万点正愁人”化来。然以海喻愁,却是作者一个了不
起的创造。从全篇来讲,这一结句也极有力。近人夏
闰庵(孙桐)云:“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
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俞陛云《宋词选释》引)。
这首词以春光流逝、落花飘零的意象,抒写了作
者因政治理想破灭而产生的无以自解的愁苦和悲伤,
读来哀怨凄婉,有一咏三叹之妙。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
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
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
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
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
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
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
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
星星仿佛都在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在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
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
间,近在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在目。
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
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
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
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
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
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
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
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
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
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
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
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
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
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
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
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
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
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
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
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
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
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
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
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
暮暮!”
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
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
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
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
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
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
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
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
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
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
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
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

此为少游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
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
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
恨。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
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
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
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
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
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
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
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
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
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在这地方发生。那时候,
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
野,在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
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
惆怅是深长的。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
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
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
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
就在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
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
它妙就妙在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
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
人沉浸在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
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此词写柳,妙在“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
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
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在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
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
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
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
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
门外马嘶人起。

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于途中
所写。词中通过夜宿驿亭的描写,绘出贬谪途中的情
景,表达了作者旅途中凄凉寂寞的心情和倦于宦游的
情绪。
首句点明时间是夜晚,“遥夜”即长夜,状出了
夜漫漫而难尽的感觉。紧接“沉沉”的叠字,将长夜
难尽的感觉再度强化。一句尤妙在“如水”的譬喻。
是夜长如水,是夜凉如水,还是黑夜深沉如水,作者
不限制在何种性质上相“如”,只说“如水”,让读者
去体味。较之通常用水比夜偏于一义的写法,有所创
新。次句点出地点。“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
者和来往官员憩宿之所,一般都远离城市。驿站到夜
里自是门户关闭,但词句把“风紧”与“驿亭深闭”
联在一起,则有更多的意味。一方面更显得荒野“风
紧”;另一方面也暗示出即使重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
的风声。“驿亭”本易使人联想到荒野景况以及游宦
情怀,而“风紧”更添荒野寒寂之感。作者虽未言情,
但景语中亦见出其情。
“梦破”二字,又流露出多少烦恼情绪。沉沉寒
夜做一好梦,更反衬出氛围的凄清。“梦破”大约与
“鼠”有关,客房点的是油灯,老鼠半夜出来偷油吃,
不免弄出些声响。人一惊梦,鼠也吓咆了,但它还舍
不得已到口边的美味,远远地盯着灯盏。“鼠窥灯”
的“窥”字,用得十分传神。它那目光闪闪,既惶恐,
又贪婪。昏暗灯光之下这一景象,直叫人毛骨悚然,
则整个驿舍设备之简陋、寒伧,可窥见一斑。能否捕
捉富于特征性的细节,往往是创造独特的词境的成败
关键。此句与下句间,有一个从夜深至黎明的时间过
程。下句之“送”字、“侵”字都锤炼极佳。天犹未
明,“晓”的将临是由飞“霜”知道的,而“霜”的
降临又是由“寒”之“侵被”感到的。
“无寐,无寐”的重复,造成感叹语调,再联系
“风紧”、“鼠窥灯”、“霜送晓寒”等等情景,可以体
味出无限的感伤。古时驿站常备官马,以供来往使者、
官员们使用。而“门外马嘶人起”,门外驿马长嘶,
人声嘈杂,正是驿站之晨的光景。这不仅是写景,从
中可以体味到被失眠折腾的人听到马嘶人声时的困怠
情绪。同时,“马嘶人起”,又暗示出旅途跋涉,长路
关山,白昼难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此词不直写心境,而是写一夜难寐的所见、所闻、
所感。词写长夜沉沉,驿亭风紧,饥鼠窥灯,晓寒侵
被,人声嘈杂,驿马长嘶,真实谪徙羁旅的苦境与凄
情。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
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
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
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
过尽飞鸿字字愁。

此词写一女子独处怀人的苦闷情怀。上片写女子
独自凄凉,愁肠欲绝;下片写百无聊赖的女主人公困
倚危楼。全词先着力写内心,再着重写外形,触物兴
感,借物喻情,词采清丽,笔法多变,细致入微地表
现了女主人公深重的离愁,抒写出一种深沉的怨愤激
楚之情。整首词的艺术风格,可谓“体制淡雅,气骨
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张炎《词源》卷下)
“天涯”点明所思远隔,“旧恨”说明分离已久,
四字写出空间、时间的悬隔,为“独知凄凉”张本。
独居高楼,已是凄凉,而这种孤凄的处境与心情,竟
连存问同情的人都没有,就更觉得难堪了。“人”为
泛指,也包括所思念的远人,这两句于伤离嗟独中含
有怨意。如此由情直入起笔颇陡峭。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是说要想了解
她内心的痛苦吗?请看金炉中寸寸断尽的篆香!篆香,
盘香,因其形状回环如篆,故称。盘香的形状恰如人
的回肠百转,这里就近取譬,触物兴感,显得自然浑
成,不露痕迹。“断尽”二字着意,突出了女主人公
柔肠寸断,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强烈感情状态。这两句
在哀怨伤感中寓有沉痛激愤之情。上片前两句直抒怨
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笔法变化有致。
过片“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从内心转
到表情的描写。在人们的意念中,和煦的春风给万物
带来生机,它能吹开含苞的花朵,展开细眉般的柳叶,
似乎也应该吹展人的愁眉,但是这长敛的黛蛾,却是
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
“任是”二字,着意强调,加强了愁恨的分量。这两
句的佳处是无理之妙。
结拍“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两句,点
醒女主人公独处高楼的处境和引起愁恨的原因。高楼
骋望,见怀远情殷,而“困倚”、“过尽”,则骋望之
久,失望之深自见言外。旧有鸿雁传书之说,仰观飞
鸿,自然会想到远人的书信,但“过尽”飞鸿,却盼
不到来自天涯的音书。因此,这排列成行的“雁字”,
在困倚危楼的闺人眼中,便触目成愁了。
此词通体悲凉,可谓断肠之吟,尤其上下片结句,
皆愁极伤极之语。词中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
致,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
感。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
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
凭栏手撚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
此恨谁知。

此为春归伤怀词。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从落红
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
写来句句景语、情语,清秀柔美,深美婉约。下片写
伤春之人。换头“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
画面精美,情意深婉。而从“手捻花枝”,接以“放
花无语”,又对“斜晕”,委婉含蓄,哀怨动人。全词
充分体现了少游词出于心性之本质的纤柔婉约的特点。
开端“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
悴杜鹃啼”三句,从所见所闻之春归的景物写起,不
用重笔,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
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虽
用了“憔悴”二字,明写出春光之迟暮,然而在“憔
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敛的意致。所以下一句虽明写出
“春归”二字,但也只是一种“无奈”之情,而并没
有断肠长恨的呼号。这样就见出一种纤柔婉丽之美。
下片,则由写景而转为写人。过片“柳外画楼独
上,凭栏于撚花枝”两句,情致更是柔婉动人。试想
“柳外画楼”是何等精致美丽的所在;“独上”“凭
栏”而更“手撚花枝”,又是何等幽微深婉的情意。
紧接着又写下一句“放花无语对斜晕”,真是神
来之笔。因为一般人写到对花的爱赏多只不过是“看
花”、“插花”、“折花”、“簪花”,都是把对花的爱赏
之情,变成了带有某种目的性的一种理性之处理了。
可是秦观这首词所写的从“手撚花枝”到“放花无语”,
却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
禁,而全出于内心中一种敏锐深微的感动。当其“撚
着花枝时,是何等爱花的深情,当其“放”却花枝时,
又是何等惜花的无奈。而“放花”之下,乃继之以
“无语”,便正因为此种深微细致的由爱花惜花而引
起的内心中的一种幽微的感动,原不是粗糙的语言所
能够表达的。而又继之以“对斜晖”三个字,便更增
加了一种伤春无奈之情。上片既已经写了“落红铺径”
与“无奈春归”,可见花既将残,春亦将尽,而今面
对“斜晖”,则一日又复将终。“放花无语对斜晖”一
句在表达极深切的伤春之悲感时只是极为含蓄地写了
一个“放花无语”的轻微的动作,和“对斜晖”的凝
立的姿态,但却隐然有一缕极深幽的哀感袭人而来。
所以继之以“此恨谁知”,才会使读者感到其中之心
果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幽微之深恨。
全词所写的,是由于春归之景色所引起的一片单
纯锐感的柔情。描写精美的春归之景,以惜春之怀,
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可谓这首词的显著
特点。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贬谪郴州时在旅店
所写。词中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
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
了词人谪居郴州登高怅望时的所见和谪居的环境,但
景中有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的情怀。下
片以抒情为主,写他谪居生活中的无限哀愁,他偶尔
也情中带景。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写
夜雾笼罩一切的凄凄迷迷的世界:楼台在茫茫大雾中
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那当年陶渊明笔下
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障,无处可寻了。当然,这是作
者意想中的景象,因为紧接着的两句是“可堪孤馆闭
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词人闭居孤馆,只有在想
象中才能看得到“津渡”。而从时间上来看,上句写
的是雾濛濛的月夜,下句时间又倒退到残阳如血的黄
昏时刻。由此可见,这两句是实写诗人不堪客馆寂寞,
而头三句则是虚构之景了。这里词人运用因情造景的
手法,景为情而设,意味深长。“楼台”,令人联想到
的是一种巍峨美好的形象,而如今被漫天的雾吞噬了;
“津渡”,可以使人产生指引道路、走出困境的联想,
而如今在朦胧夜色中迷失不见了;“桃源”,令人联想
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片乐土,而如今在人间
再也找不到了。开头三句,分别下了“失”、“迷”、
“无”三个否定词,接连写出三种曾经存在过或在人
们的想象中存在过的事物的消失,表现了一个屡遭贬
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
则开始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
活。一个“馆”字,已暗示羁旅之愁。说“孤馆”则
进一步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而这座“孤馆”
又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间的词人其心情之凄
苦就可想而知了。此时此刻,又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
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这景象益发逗引起词人无
穷的愁绪。杜鹃鸣声,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游子归
思的意象。以少游一个羁旅之身,所居住的是寂寞孤
馆,所感受的是料峭春寒,所听到的是杜鹃啼血,所
见到的是日暮斜阳,此情此境,只能以“可堪”道之。
“可堪”者,岂堪也,词人在这重重凄厉的气围中,
又怎能忍受得了呢?王国维评价这两句词说:“少游
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则变为凄厉矣。”
过片“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乡怀旧之情。“驿
寄梅花”,见于《荆州记》记载;“鱼传尺素”,是用古
乐府《饮马长城窟》诗意,意指书信往来。少游是贬谪
之人,北归无望,亲友们的来书和馈赠,实际上并不能
给他带来丝毫慰藉, 而只能徒然增加他别恨离愁而已。
因此,书信和馈赠越多,离恨也积得越多,无数“梅花”
和“尺素”,仿佛堆砌成了“无重数”的恨。词人这种
感受是很深切的,而这种感受又很难表现,故词人手法
创新,只说“砌成此恨无重数”。有这一“砌”字,那
一封封书信,一束束梅花,便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
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这种写法,不
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象词人
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沉重坚实而又无法消解。
在如此深重难排的苦恨中,迸发出最后二句:“郴
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从表面上看,这
两句似乎是即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抒发远望怀
乡之思。郴江,发源于湖南省郴县黄岭山,即词中所
写的“郴山”。郴江出山后,向北流入耒水,又北经
耒阳县,至衡阳而东流入潇水湘江。但实际上,一经
词人点化,那山山水水都仿佛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
感情。这两句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
个字,无情的山水似乎也能听懂人语,词人在痴痴问
询郴江:你本来生活在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欢聚在一
起,究竟为了谁而竟自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呢?
实际上是词人面对着郴江自怨自艾,慨叹自己好端端
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怎知到如
今竟被卷入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去呢?词人笔下的
郴江之水,已经注入了作者对自己离乡远谪的深长怨
恨,富有象征性,故而这结尾两句的意蕴就更深长丰
富了。
此词表达了失意者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
对现实政治一定程度的不满。在写作上,词人善用对
句写景抒情。上片开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
霭与月色对举,造成一种朦胧的意境,笼罩全词;下
片开头亦用对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虽然表现
的都是朋友的信息和寄赠这同一内容,却能造成书信
往来频频不断的气势,与“砌成此恨无重数”相照应。
总之,此词以新颖细腻、委婉含蓄的手法描写了
作者在特点环境中的特定心绪,抒发了内心不能直言
的深曲幽微的贬徒之悲,寄托了深沉哀婉的身世之感,
使用写实、象征的手法营造凄迷幽怨、含蓄深厚的词
境,充分体现了作者身为北宋婉约派大家的卓越艺术
才能。

南乡子
秦观
妙手写徽真,
水剪双眸点绛唇。
疑是昔年窥宋玉,
东邻;
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
谁记当年翠黛颦?
尽道有些堪恨处,
无情;
任是无情也动人!

这是一首题画词。
首句为“妙手写徽真”,点出所题者即是高明肖
像画师手画的崔徽像。“徽真”即崔徽的写真像。崔
徽真的来历,据元稹《崔徽歌》题下注云:“崔徽,
河中府娼也。裴敬中以兴元幕使蒲州,与徽相从累月。
敬中使还,崔以不得从为恨,因而成疾。有丘夏善写
人形,徽托写真寄敬中曰:‘崔徽一旦不及画中人,
且为郎死。’发狂卒。”《歌》中云:“有客有客重丘
夏,善写仪容得恣把。”此即“妙手写徽真”所指。
苏东坡曾有题为《章质夫寄崔徽真》的诗,诗中
写画中崔徽形象是“玉钗半脱云(发)垂耳,亭亭芙
蓉在秋水”,十四个字只作大略形容。对此,少游仅
在这首词的第二句用“水剪双眸点绛唇”七个字概括,
写她的眼睛和嘴唇,给人的印象便自不同,如工笔画
之于剪影,精细得多了。由此可见,诗词在表达上的
不同。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江淹《咏
美人春游》诗“明珠点绛唇”,是其用语所本。眼睛
和嘴唇是最能显示美人神采和情韵的部位。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继续实现这幅写真的画面,透露出所画的是半身像,
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一段文字来增加情趣。《赋》
中说,宋玉东邻的女子私慕他,登墙偷望他有三年之
久。这个情节自然与崔徽本事无关,不过是由于画像
是半身的而想到邻女窥宋,墙头半遮玉体的形象。“疑
是”者,非是而似是也。“似是”言二美姿色之近。
《赋》中如“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
肌如白雪”云云,宋玉所借以盛称邻女之美色者,也
不妨加之于崔徽,以补充上句的不足。
“谁记当年翠颦”,颦眉承上“酸辛”,绝非写美
人的套语,而是反映了画面上的真实。崔徽画像上的
神态可不是如宋玉东邻女那样的巧笑迷人,而是眉黛
含颦。这是由于崔徽请画师丘夏写真时正怀着悲苦的
心事,画师又作了精确的反映。“往事已酸辛”一句,
与东坡《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中的“当时薄命一酸
辛”,辞意皆合。这两句词把崔徽的身世遭逢作一提
挈。她的一段辛酸史既成往事,谁复省记,唯有这一
幅写真留下,言下之意,感慨无穷尽。
最后词人笔锋一转,写赏鉴了画像后的感受:“尽
道有些堪恨处,无情”。面对如此美艳绝伦的人物,
如此高妙传神的画笔,观赏之后还有什么“堪恨处”
呢?“无情”云者,盖即是如东坡前题诗中所谓“丹
青不解语”,谓画上美人,虽是极妍尽态,可惜不是
真人,不通情愫吧。紧接着,词人以拗折之笔挽转一
句,说“任是无情也动人”!全用晚唐罗隐《牡丹花》
诗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不解
语”的牡丹花,“少口气儿”的美人图,都是“无情
也动人”。
全词以“妙手写徽真”破题,以下都是从画上真
容著笔。词中借用前人诗句,抒自己的感受,点化之
妙,是见词人功力。

阮郎归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
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
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此词当作于绍圣三年(1096)除夕,作者由谪徙
郴州时,为淮海词中情调最为凄婉的之一。全词于浅
语、淡语中蕴有深远意味,抒写了无比哀伤的情感,
寄托了沉重的身世感慨。
起首二句,词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了一个寂静幽
深的环境。满天风雨冲破了南方的严寒,似乎呼唤着
春天的到来。然而词人枯寂的心房,却毫无复苏的希
望。环顾所居的庭院,深沉而又空虚,人世间除旧岁、
迎新年的节日气象一点也看不到。自“湘天”至“庭
院虚”,寥寥十二个字,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而
且描写了一个巨大的空间:从寥廓的湖南南部的天空,
到蜗居一室的狭小的贬所尽包其中。而在凄凉孤寂的
氛围中,隐然寓有他人的欢娱,因为除夕是中国的传
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围炉守岁,个中意味,耐
人琢磨。
“丽谯”二句是写词人数尽更筹,等待着天明。
丽谯,指城门楼,语出《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
盛鹤列于丽谯之间”。《小单于》是唐代大角曲名,诗
人李益有《听晓角》诗云:“无数塞鸿飞不度,秋风
卷入《小单于》。”除夕之夜,人们是阖家守岁,而此
时此地的词人却独居在与世隔绝的“深沉庭院”之中,
耳中听到的只是风声、雨声,以及凄楚的从城门楼上
传过来的画角声。这种种声音,仿佛是利箭,是乱石,
不断地刺激着、敲打着词人的心灵。在这种情况下,
词人是怎样熬过“一夜长如岁”的除夕,可以想见。
“迢迢”二字,极言夜之长;加一“清”字,则突出
了夜之静谧,心之凄凉。而一个“徂”字,则把时间
的流逝写得很慢,很慢。然而到了过片,词人却以快
速的节奏发出“乡梦断,旅魂孤”的咏叹。自从贬谪
以来,离开家乡已经四年了,这个“乡”字当是广义,
包括京都和家乡。词人日日夜夜盼望着回乡,可是如
今却象游魂一样,孑然一身,远谪南州。当此风雨之
夕,即使他想在梦中回到家乡,也因角声盈耳,进不
了梦境。“乡梦断,旅魂孤”,这六个字凝聚着无比深
沉的感情。至“峥嵘岁又除”一句,词人始正面点除
夕。峥嵘,喻不寻常,此言岁月之艰难。然而着一
“ 又”字,却表明了其中蕴有多少次点燃了复又熄灭
的希望之火。言外之意是:一个又一个除夕到来了,
接着又消逝了,词人依旧流徙在外。
词的结尾意思是说,在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
而自己贬在衡阳以南几百里的郴阳,连雁也看不到了,
何能带来书信呢?写离乡日远,音讯久疏,连用二事,
贴切而又自然。鸿雁传书的典故出于《汉书·苏武传》,
本来是汉朝使臣诈骗匈奴单于的话,后人却把它当事
实引用。据说“南地极燠,雁望衡山而止”(见陆佃
《埤雅》)。
此词写除夕之夜难眠的冷寂环境和孤凄心情,以
及被贬日远和音信久疏的痛楚。全词笔触精致,用典
贴切,景语、情语、浅语、淡语融为一体,含蓄巧妙,
意味深长,正如清人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所言:“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致,
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

桃源忆故人
秦观
玉楼深锁薄情种,
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
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
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
听彻《梅花弄》。

这首词描写思妇长夜孤苦难耐、夜不能寐的情状,
当为作者前期作品。词的上片侧重写思妇的室内生活,
下片侧重于写思妇的室外见闻。
“玉楼深锁薄情种”,意谓词中女子被薄情郎深
锁于玉楼之中。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一般称男子为薄
情郎或薄倖,这里“薄情种”概指女子夫婿。古代女
子藏于深闺之中,与外界极少接触,遇到夫婿外出,
自有被深锁玉楼之感了。
“清夜”句以情语抒写长夜难眠的心境。“清夜”,
写夜间的清冷岑寂;“悠悠”,状夜晚的漫长。悠悠清
夜,闺人独处,倍觉凄凉。而着以“谁共”二字,则
更加突出了人物孤栖之苦。又以问句出之,便渐渐逗
出相思之意。此时她唯见一床绣有鸳鸯的锦被、一双
绣有凤凰的枕头。凤凰鸳鸯,皆为偶禽,而如今伊人
独对旧物,形成强烈的对比,辛辣的讽剌。因此词中
说是“羞见”。羞,犹怕也。这“羞见”二字用得特
别好,既通俗,又准确。以“羞见枕衾鸳凤”烘托人
物的内心活动,也极为贴切。歇拍“闷则和衣拥”,
清人彭孙遹《金粟词话》评曰:“词人用语助入词者
甚多,入艳词者绝少。惟秦少游‘闷则和衣拥’,新
奇之甚。用‘则’字亦仅见此词。”他说的是用“则”
字这个语助词写艳词,以少游最为新奇。“则”是俚
语,少游这里用了,就显得真挚、贴切,富有生活气
息。“闷”字在这里更具深意,主人翁因为被玉楼深
锁,因为无人共度长夜,更怕见到成双作对的“枕衾
鸳凤”而更感孤单,所以心头感到很闷。闷而无可排
解,只得和衣拥衾而卧。
下片开始二句“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说主人公刚刚入梦,就被城门楼上传来的画角声惊醒
了。从语言上看,这两句与上片风格有异,因为它并
不俚俗,而略带雅丽。“惊破一番新梦”,意境类李清
照《念妈娇》词中的“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
起。”梦醒之后又如何呢?词人宕开一笔,从室内写
到室外。室外的景象,同样写得很清冷,但语言却变
得更为雅丽一些。此刻已到深夜,月亮洒下一片清光,
地上铺着浓重的白霜。月冷霜寒,境界何其凄清!在
此境界中,刚听罢严城中传来的凄厉画角声的主人公
又听到一阵哀怨的乐曲。“梅花弄”,即《梅花三弄》,
汉横吹曲名,本属笛中曲,后为琴曲,凡三叠,故称
《梅花三弄》。着一“彻”字,说明从头至尾听到最
后一遍,其耿耿不寐,可以想见。这结尾二句,紧承
“梦破”句意,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刻画主人公长夜
不眠的情景,语言清丽,情致雅逸。
此词细致地刻画了思妇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有心神
情怀。全词先写室内,再写室外,传神地描写了思发
长夜孤若难寐的情景。整首词层次分明,宕而有致,
俗雅并胜,别具韵味,情致雅丽。

调笑令
莺莺
秦观
春梦,神仙洞。
冉冉拂墙花影动。
西厢待月知谁共?
更觉玉人情重。
红娘深夜行云送,
困亸钗横金凤。

《调笑令》,是北宋元祐年间在教坊艺人影响下
面所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当时也叫《调笑转踏》。
“转踏”当是一种舞蹈的名称。这种《调笑转踏》,
是宋词向戏曲过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秦观
有《调笑令》十首,分咏古代十个美女,每首之前冠
以一首七言短诗,一般称之为“致语”。
这首词是秦观十首《调笑令》中的第七首,词前
有诗曰:“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桥
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张生一见春情重,明
月拂墙花影动。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
诗词配合,将唐元稹《会真记》中莺莺张生月下私期
的一段故事重新演绎,成为当时教坊曲中的名段。
这首词主要选取《会真记》中最精采的待月西厢
一节,约略相当于后世元杂剧《西厢记》的第三本第
二折。开头两个短语,一句一韵,表现了张生来到花
园外边的急迫心情。“拂墙花影动”,本是《会真记》
《明月三五夜》一诗中的成句,前面著以“冉冉”二
字,便加强了花影在微风中微微摆动的动态感。这三
句写景绘情,是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中特定心态的微妙
象征。用“春梦”、“花影动”这样的语言将一个古代
书生初次去赴一个女子约会的心情刻画得活灵活现。
“西厢”二句,写张生冷静下来,于是想到他所
日夜思念的玉人在西厢等待月儿上升,一天清露,花
园寂寂,有谁在陪伴着呢?词中不写张生对莺莺情深,
而偏说玉人对他情重,从对方立意,尤觉爱之深,恋
之切。结尾二句,虽也抒情,但叙事成分较多。在张
生热切期待的时刻,好心的红娘“敛衾拥枕而至”了。
“行云送”一辞,用宋玉《高唐赋》中“旦为朝云,
暮为行雨”的典实,暗喻莺莺前来幽会。下面“困亸
钗横金凤”一句,则是以象征手法表现幽会后女子的
慵怠情态,此句虽为艳语,但终有品格”(王国维《人
间词话》),并没有赤裸裸地描写色情。“钗横金凤”一
辞亦有所本,李商隐《偶题二首》之一云:“水文簟
上琥珀枕,傍有堕钗双翠翘”,也富于象征性、暗示
性。少游化用其意,使艳情蒙上一层纱幕。
这首词既抒情,又叙事,在抒情的时候用第一人
称,在叙述时,则用第三人称。以短短一首小词,讲
述一段复杂的爱情故事,且能做到有情有致,证明了
少游言情的才华。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
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迴,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
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此词运用新巧别致的比喻手法,表现了怀才不遇、
伤春惜别的主题。词人用细腻的笔墨,精心刻绘出完
整的形象来作比喻。词的上片写仙桃,下片写美人,
以仙桃比喻美人,而美人又是作者寄托身世、用以自
况的对象。
首句化用晚唐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句,只是把“种”改为“栽”,
并稍易语序。再言“不是凡花数”,以赞美花的仙品,
说它象天上和露栽种的碧桃,不是凡花俗卉一般。
接下来“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两句却突作转折,极力一抑,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
所。乱山深处,见处地之荒僻,因此,它尽管具有仙
品高格,在萦迴盘绕的溪边显得盈盈如画,却没有人
来欣赏。
过片“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两句,
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词人的惜春的
情绪。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
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约束也约束
不住。花的含情无限之美和青春难驻的命运在这里构
成无法解决的矛盾。
结句“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说的是因为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更同情花的青春难
驻,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
君,这里指花。“只怕”二字一转,又折出新意,说
是想到酒醒以后,面对的将是春残花落的情景,岂不
更令人肠断?这一转折,将惜花伤春之意更深一层地
表达了出来。
此词通过仙桃这一美的形象,来寄托作者怀才不
遇、美而不被赏识的身世感慨。作者善于利用转折突
变的方式表达感情,先充分描写桃的非凡、美丽,下
面突然转写它生非其地,强调它的身世悲哀;先写春
光多情,让人惬意,然后笔墨一转,叹惜其不由人意。
在这种转折变化中,造成一种情绪上的迭宕起落,收
到了百转千回、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

南歌子
秦观
香墨弯弯画,
燕脂淡淡匀。
揉蓝衫子杏黄裙,
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
花飞半掩门。
乱山何处觅行云?
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此词当为词人前期作品。词中先写女子盛妆与待
人的情景,再写她待人与失望的情怀。
上片工笔重彩,写女子晓妆或午妆。“香墨弯弯
画,燕脂淡淡匀”,虽未直说是画眉、搽脸,但可以
从“画”且“弯弯”,和“匀”与“燕脂”中体会得
出。“画”与“匀”都运用得精当,而“弯弯”与
“淡淡”叠字从音情、形色又配合恰好。由于口红只
是圆圆地涂在唇上,故只消着一“点”字便妙。“揉
蓝衫子杏黄裙”一句却不用一个动词,不仅省炼,而
且还能传达一种仔细上下打量的神情。这里运用了一
连串的颜色:“香墨”、“燕脂”、“ 揉蓝”、“杏黄”、“檀”
等,将画面渲染得浓丽鲜妍。运用动词,巧妙设色,
不但显出作者绝妙文采,而且写出梳妆者的精心着意。
接下来“独倚”一句使这幅美人图获得画图难足
的意态。既然是“独”,却用心打扮,不知她“谁适
为容”,可见画外分明还有一个人在。“独倚玉阑”的
女子看来是在等待,“无语”二字意味深长,这一位
盛妆的佳人仍存一线希望,虽然盛妆掩饰不住她内心
的空虚。
过片好象一幅写意的暮春黄昏图景,上片已露端
倪的情事,在这里处处有发展,有关合。“人去”二
字紧连上文,可见那人的确是远走了。阑外空有“流
水”,流水悠悠长逝,似乎象征那人的薄幸。风扬“花
飞”,是残春光景,又给人以美人迟暮的暗示。门儿
“半掩”而不深闭,似乎为谁半开着,又恰是女子不
能断念的心情的一个写照。由于心烦意乱,移情于物,
群山便成“乱山”。水流,花飞,云行,真见得风流
云散。这几句俱有比兴意味,而末句则直赋眼前景:
“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看似用笔直写,实则字字
叹息。“又是”二字道出这样的等待、这样的失望远
不止是一次,怨情溢于言表。
这首词移情于景,情景惨淡,微怨尽在不言中。
全词写人亦写景,写景亦写人,上下连贯,意脉相通,
浓墨重彩地表现了女子期待、焦虑、失望的心态。

南歌子
秦观
玉漏迢迢尽,
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
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
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
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此词以清新优的格调和情致,描写情人晨起离别
的情景。
起两句写别离的时间:黎明时分,夜漏将尽。着
“迢迢”二字,透出此夜时间之长。银潢,即银河。
天亮前银河逐渐暗淡西斜,故说“淡淡横”。两句写
别前之景,都暗暗传出离人对长夜已尽、别离在即的
特定时间的心理感受,虽是景语,但情致自出。
“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两
句补叙,说明前两句所写的情景是梦回时所见所闻。
因为伤离惜别,夜来借酒遣愁。清晨为邻鸡催醒时,
宿酒尚未全醒,朦胧中听到漏声迢递、看到银河西斜,
不免有“怕天明”之感。“怕”字贯串整个上片,点
醒伤离者的特殊心态。离别的人最怕别时的到来,而
邻鸡并不解离别者的心理,照旧天未明即啼鸣,这在
离人听来,便不免觉得它叫得特别早,而带有催人起
程之意了。“未”、“已”二字,开合相应,巧传离人
心曲。
过片“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两句接上“梦
回”,从残妆在臂、宿泪盈襟写出夜来伤离的情景。
而晨起看到昨夜伤离的泪痕,触绪伤怀之情可想。这
是从今晨所见写出昨宵,又从昨宵暗示出今晨的惜别。
结拍“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两句,写临行时所见,镜头由室内转向室外:水边沙
上,早起的行人已经三三两两地打着灯笼火把在匆匆
赶路,天宇之上,繁星已经隐没,只有一钩残月带着
三星寂寥地点缀着这黎明时分的苍穹,照映着早行的
人们。这两句写景清疏明丽,宛如图画,而且带有晨
起征行所特具的情调气氛。前一句写离别的人眼中所
见的早起征行情景,其中既隐隐透出自己即将启程的
迫促感,又带有对征行的某种新鲜感,感情并不沉重。
后一句所描绘的景物虽带有清寥意味,但景物本身又
带有一种清疏明洁的美,语调也显得比较轻快。
全篇写景抒情,虽有感伤,但并不沉重,充分体
现了作者情致清新、格调明快的独特风格。

点绛唇
秦观
醉漾轻舟,
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
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
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
乱红如雨,
不记来时路。

此词当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词中借刘义庆《幽
明录》载刘晨、阮肇入天台故事,隐寓向往仙境而天
涯无路的苦境。
首二句本自《桃花源记》的开篇:“醉漾轻舟,
信流引到花深处”,把人带到一个优美的境界,这儿
几似乎是桃源的入口。人在醉乡,且是信流而行,这
眼前一片春花烂漫的世界当是个偶然发现。一种愉悦
的心情也就见于如此平淡的语言之外,而同时却又有
一阵深切的遗憾:“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尘缘”
自是相对灵境而同时而言的,然而联系到作者的坎坷
身世,可见此中另有所寄托。此处只说“尘缘相误”,
隐去尘缘的具体内容,便觉空灵蕴藉,词情摇曳生姿。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却钩勒出一幅“斜阳
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一般的黄
昏景象。“千里”、“茫茫”尤给人天涯飘泊之感。紧
接一句“山无数”,与“烟水茫茫”呼应,构成“山
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这就与上片“尘缘相误”二
句有了内在的联络,上下片意脉不断。值此迷惘之
际,忽然风起茫落,只见“乱红如雨”。一句一景,
蝉联而下,音节急促,恰状出人情之危苦。合起来,
这几句又造成一个山重水复、风起花落、春归酒醒、
日暮途远的浑成完整的意境。虽然没有明写欲归之字,
而欲归之意在在皆是。结句却又出人意外转折出欲归
不得之意:“不记来时路。”只说“不记”,却使人感
到其情蕴深,因为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备受压抑而不能
自解的悲愁。
词之上片起笔寓情于景,境界清丽,接着忽而转
折,情辞悲苦,下片先承上深入,浑化无迹,景色惨
淡,继又景语淡出,情辞凄楚。全词以轻柔优美的笔
调开端,以景语情语的笔法收篇,写来寓情于景,情
蕴意深,委曲含蓄,耐人寻味。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
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
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
菜花黄。
远远围墙,
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
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
燕儿舞,蝶儿忙。

此词以朴实、生动、清新、通俗的语言和明快的
节奏、轻松的情致,极富动感地描绘了作者乘兴徜徉
所见的朴质、自然的村野田园风光,达的词的节奏和
词人的情感之间和谐的统一。
上片以“小园”为中心,写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开头两句,先从整个村庄着笔:层层绿树,环绕着村
庄;一泓绿水,涨满了陂塘。这正是春天来到农家的
标志,也是词人行近村庄的第一印象。接下来“倚东
风、豪兴徜徉。”两句,出现游春的主人公。“东风”
点时令,“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则显示词人
只是信步闲游,并没有固定的目标与路线。这两句写
出词人怡然自得的神态。“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
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在信步徜徉的过程中,
词人的目光忽然被眼前一所色彩缤纷、春意盎然的小
园所吸引,不知不觉停住了脚步:这里有红艳的桃花,
雪白的李花,金黄的菜花。色彩鲜明,香味浓郁,只
用清新明快的几个短语道出,偏写尽了无限春光。
下片移步换形,从眼前的小园转向远处的茅堂小
桥。远处是一带逶迤缭绕的围墙,墙内隐现出茅草覆
顶的小屋,在小桥流水近旁,飘扬着乡村小酒店的青
旗。这几句不但动静相间,风光如画,而且那隐现的
茅堂和掩映的青旗又因其本身的富于含蕴而引起游人
的遐想,自具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偶然乘兴,步过
东冈。”这两句叙事,插在前后的写景句子中间,使
文情稍作顿挫,别具一种萧散自得的意趣。“正莺儿
啼,燕儿舞,蝶儿忙。”这是步过东边的小山冈以后
展现在眼前的另一派春光。和上片结尾写不同色彩的
花儿不同,这三句写的是春天最活跃的三种虫鸟,以
集中表现春的生命活力。词人用“啼”、“舞”、“ 忙”
三个字准确地概括了三种虫鸟的特性,与上片结尾对
映,进一步强化了生机无限的春光。
在唐、五代和北宋的词苑中,描绘农村田园风物
的词并不多见。从这一意义上说,秦观的这首《行香
子》,在词境的开拓方面,起了比较大的作用,堪与
苏轼的五首《浣溪沙》相提并论。在秦观的作品中,
格调如此轻松、欢快的作品也是不多见的。

临江仙
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口,
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
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
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此词当为作者于元符元年(1098)由郴州贬徙横
州途中所作。词中描写了泊舟之地—— 潇湘浦的夜色,
以及作者独倚船桅的凄清心绪。起两句总叙:千里潇
湘江上,浦口水色似揉蓝。桡,船桨。兰桡代指木兰
舟,这是对舟船的美称。《楚辞·九歌·湘君》:“桂
棹兮兰枻。”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有寄》有“骚
人遥驻木兰舟”之句。这首词中的“兰桡”即指骚人
屈原所乘的舟船。这一带正是当年诗人的兰舟曾经经
过的地方。首句写眼前景,却从“千里潇湘”的广阔
范围带起。次句由眼前景引出“昔日”楚国旧事,显
现出朦胧的历史图景,暗示自己如今正步当年诗人的
足迹,在千里潇湘之上走着迁谪的行程。
接下来“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
天星。”三句续写泊舟潇湘浦所见:夜深了,月轮高
挂中天,风已经停息下来,清莹的露水开始凝结。眼
前的潇湘浦口,微波不兴,澄碧的水面荡漾着一股寒
气,满天星斗正静静地浸在水中。这境界,于高洁清
莹中透出寂寥幽冷,显示出词人贬谪南州途中的心境。
风定露清,波平水静,一切都似乎处于凝固不动之中,
但词人的思绪并不平静。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说在这清
寂的深夜,词人泊舟浦口,独倚高樯,内心正流动着
无穷的忧思,隐约中,似乎听到远处传来清泠的瑟声。
此处用舜妃娥皇、女英之典。“遥闻妃瑟泠泠”是特
定的地点和清泠的现境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并由
此产生一种若有所闻、似幻似真的错觉,这潇湘深夜
的泠泠瑟声都曲折地透露了词人自己凄凉寂寞的心声。
“新声含尽古今情”写作者对江上瑟声的感受,
说词人与湘灵一样,有着无穷的幽怨。瑟中所奏的
“新声”,包含了古人和今人的共同感情。古,指湘
灵;今,指词人自己。
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全用钱起《省
试湘灵鼓瑟》成句,如同己出,活化出作者在曲终之
后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也透露了词人高洁的性格。
全词渗透着楚骚情韵,通篇写景寄情,情景交融,
运笔细腻,意境幽深,委婉蕴藉,韵味无穷。

好事近
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
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
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舞龙蛇,
夭矫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
了不知南北。

此词名扬于时。苏轼有题跋云:“供奉官莫君沔
官湖南,喜从迁客游..诵少游事甚详,为予道此词
至流涕。乃录本使藏之。”黄庭坚跋此词云:“少游醉
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
惟有贺方回。”全词题为“梦中作”,系写梦境,先写
出中漫游,再写飞云空中变幻和醉卧出藤阴下。整首
词出语奇警,意境幽绝。
起首二句,写春路、春雨、春花、春山、春色,
环环相扣,宛转相生。春路上下了一场春雨,给人以
浥尽轻尘的快感;春雨过后,春花盛开,给人以无比
绚烂的印象;而春花一动,整个山间又出现一片明媚
的春光,遂使人目迷五色,如入仙境。作者仅用寥寥
十一字就写出了一个带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奇特境
界,为全词定下了基调。三、四两句,紧承前意。“行
到”一句,与首句“春路”相应,点明方才的一切乃
词人的梦魂在春路上行走所见,而这条春路,傍临小
溪,曲径通幽,越走越深,境界越是奇丽。“有黄鹂
千百”,则把这种奇丽的景象充分地渲染出来。“小溪
深处”,应是一个静谧的所在,黄鹂或许正在树上栖
息。词人的突然来到,打破了一片岑寂,无数黄鹂立
刻喧腾起来。上有黄鹂飞鸣,下有溪水潺湲,再加上
满山鲜花烘托,境界何其优美。
过片二句,镜头移向天空,只见飞云变幻着各种
形态,竟象龙蛇一样,在碧空中飞舞。“夭矫”二字,
写出龙蛇盘曲而又伸展的动态,极富于形象性。“空
碧”即碧空,因押韵而句法倒装。碧空万里,龙蛇飞
舞,这个景象煞是壮观。它象征着词人在梦境中获得
了一刹那的精神解放。对作者用语和造境之奇特,清
人陆云龙评曰“奇峭”(《词菁》卷二),陈廷焯评曰
“笔势飞舞”(《词则·别调集》)。所谓“奇峭”者,
当是指景象奇伟,格调峻峭,非一般绮靡之作可比,
也与少游其他作品不同。所谓“笔势飞舞”,是形容
词笔纵横捭阖,笔端带有感情,落纸如龙蛇飞动,奔
逸超迈,运转自如。
“醉卧”二句,由动至静,在静的状态中,创造
了一种无我之境,反映出词人消极出世的思想。在古
藤浓阴的覆盖下,词人酣然入睡,置一切于不顾,似
乎很超脱,达到了无我之境,实际上这是对黑暗现实
一种消极的反抗,亦即明人沈际飞所云“白眼看世之
态”( 《草堂诗余续集》卷上)。此处写得静谧幽绝,
有不食人间烟火之妙。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冷斋夜话》云:
“秦少游在处州,梦中作长短句曰:‘山路雨添花..’
后南迁,久之,北归,逗留于藤州,遂终于瘴江之上
光华亭。时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饮,笑视之而化。”
据此,此词当为秦观于绍圣二年春所作,离去世有五
年之久。因结语有“醉卧古藤州阴下”之句,后人遂
以为其死于藤州之谶,实属一种迷信说法。
全词所写,皆淡语、景语、致语、丽语、奇语,
景致奇丽,意境深微,借优丽的梦境,隐托痛绝的情
怀,确乎“如鬼如仙”,“高举远慕,有遗世之意,充
满浪漫、奇诡的色彩。

画堂春
秦观
东风吹柳日初长,
雨余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燕泥香,
睡损红妆。
宝篆烟销龙凤,
画屏云锁潇湘。
夜寒微透薄罗裳,
无限思量。

杨湜《古今词话》、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今之唐圭璋《全宋词》均录此篇为秦观词,不以之为
山谷作品。词之上片写美人春睡,下片写美人春情。
全词融情于物,婉丽柔媚,悱恻深沉。词写美人白日
红妆春睡,夜晚枕畔难眠,笔力精工,色彩绚丽,意
境优美,含蓄深挚,为春情困扰的心理,尽在不言之
中。起首二句铺叙春睡前景色:春雨初霁,春日渐长,
东风吹拂柳条,斜阳映照芳草,正是困人天气。这就
为春睡渲染了气氛。以下二句是全词最精采之处。王
国维说:“温飞卿《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
香’,少游之‘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虽
自此脱胎,而实有出蓝之妙。”(《人间词话》附录)
这个评语极为精当,因为他将好几层意思浓缩为一个
完整的意境。杏花本当令之景,却偏雨后零落,又复
堕地沾泥,泥沾落花,尤带有香气,而燕啄此泥筑巢,
巢亦有香。词人将如许含义凝为一句,只取首尾而中
间不言而喻,语言优美而意味隽永,审美价值极高。
由于词人把环境写得如此婉美昵人,故“睡损红妆”
一语,契合此景,仿佛令人看到一幅美人春睡图。
过片写美人夜间不眠时所见之景象。“ 宝篆”
盖今之盘香。宋洪刍《香谱》云:“近世尚奇者作香,
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而已。”
此处用以表明美人已经很长时间失眠,直到篆香销尽。
“画屏云锁潇湘”,是指屏风上所画的云雾潇湘图。
此以潇湘喻指思念之人所在,从柳浑诗“潇湘逢故人”
化出,“ 云锁”则迷不可见。点出苦想不眠的原因。
这种手法不妨说它是融情入景。结尾二句承上意脉,
具体描写夜寒袭人,美人无法再入梦乡,于是思前想
后,辗转反侧。这样以情语作结,有含蓄深情之致。
宋杨湜《古今词话评此词》云:“少游《画堂春》
‘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之句,善于状景
物。至于‘香篆暗消鸾凤,画屏萦绕潇湘’二句,便
含蓄无限思量意思,此其有感而作也。”这一评论,对
于赏析此词或有帮助。作者善于渲染环境,以白昼与
黑夜的对照来表现美人春睡中的姿态与心绪,可谓匠
心独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