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人生使命的意义
每个人都在不停的思考、奋斗、努力,以期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绝大多数的人却都失望了。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超意识ESP课程指出了问题的所在: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行星地球乃是基于一个缘由,都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找到这个使命,就仿佛启动了内心的核动力,你将充满激情和动力,你将孜孜不倦,你将无悔无怨地做着你所喜欢的事情,你将清晰洞见你的未来,你将知道并深信自己的未来是个健康、富足、快乐、成功的一生,并且每天都享有这种感觉和喜悦,因为你知道它必定属于你。
既然你想成为富有、成功、伟大的人,而且还要毫不费力地(事实上这是惟一的方法)实现这一目标,那么首先你要做一些符合以下条件的事情:你喜欢做这件事(没错,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唯有你发自内心的喜欢,它才是你人生使命的一部分)。做你喜欢做的事情,这符合吸引力法则,符合超意识ESP原则,而且是轻松且快乐实现目标的唯一选择。
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它能让你热血沸腾。
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它能挑战你的创造力。
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它能深深吸引你,激发你的激情,给你带来快乐。
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它的吸引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你不要钱都愿意干。
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它的本身就是全然的喜悦,而其副产品则是人人都期待的财富。
这些条件就是这么简单。假如你有了以上任一感受,就意味着你爱上了自己所做的事情。而一旦你爱上了自己所做的事情,成功就会沿着以下的道路展现出来:如果你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它就不再是一项工作。
你越是喜欢它,你越自愿投入。
投入越多,获得知识越丰富。
知识越丰富,知识的力量就越大。
知识的力量越大,成功就越容易,因为丰富有力的知识是启发思考、 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关键。
有了丰富的知识,你就能迅速识别机会并抓住最佳机会。
但这一切都始于你爱你所做的事情。
经济利益
当你爱上自己所做的事情时,金钱作为副产品会源源不断。
斯鲁利·布洛托尼克对中产阶级各阶层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百万富翁之所以能成为百万富翁,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极为投入。而只有爱你所做的事,你才可能对它极为投入。
做你所爱做的事,有钱可赚。
其他利益
如果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获得的财富将不仅仅是以金钱来衡量。你还会拥有权力和影响,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极其重要贡献的了不起的人。
你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它几乎等同于你的人生使命,而关键在于什么是你喜欢的事情呢?如何找到你喜欢的事情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何不在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就马上思考一下呢,我完全可以想象到当你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会是如何一种无以表述的喜悦和激动,就仿佛我当初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一样,你将完全真实地看到自己的未来,并确切地知道你所期待的结果就在那里 找到生命的使命
找到生命的使命(1)
一生唯一值得追求的财富是生命的使命;它不在别处而在你心中。
——苏格兰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芬孙(1850-1894)
宇宙设计了成功
这是摆在牌面上的事实。上帝明显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得到辉煌的成功,拥有财富、健康和幸福,并且被爱包围着,从而实现他创造我们的最大价值。同样明显的是,他创造了我们每个人。在这个前提下,让我们来研究一下使命这个概念。
我所指的使命并不是工作或职业,因为它们描述的只是人的活动。用它们来定义使命显然是肤浅的。我所说的使命指的是个人的最高目标。在古印度它被称做“dharma”。
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这样的使命,而且上天也慷慨给予每个人实现这一使命的天赋。
使命的价值有两个方面。首先,它是实现个人可能获得的最大成长、成功和幸福的手段。其次,它是个人为整个世界作出最大贡献的途径。
不过使命有个特点是懒人特别珍惜的。那就是,它碰巧也是最容易、阻碍最少,而成效最卓著的道路。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妙?
如何找到你生命的使命
哎呀,这个世界可真是一团糟。大多数人不得不用劳动来谋生。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人都痛苦地生存着。而这些受苦的人又原封不动地将这种无用的生活方式教给年轻一代,说什么努力工作是一项美德,就好像受苦是什么好事似的。具有悲剧色彩的是,这些人甚至不相信自己的生命中存在一个特别的使命,更不会去追寻,去完善这个使命了。
那些不清楚自己生命的使命的人,我想向你们保证找到它并不难,不会让你感到困惑。恰恰相反,寻找的过程极其简单。
我们怎样才能明白自己生命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世界著名神话学学者约瑟夫·坎普贝尔给了我们一句言简意赅的好建议:遵循你的福祗!
遵循福祗
无比仁慈的上帝让一切都变得很简单。在他的设计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做令自己幸福,会带来最大成功的事。毕竟,我们都是他的子民。又有哪个父亲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挣扎受苦呢?若我们感到幸福,那我们走的路就是正确的。反之,就要变更路线了。
被使命召唤
我开始接触音乐完全是本能所致。我没有选择它,是它选择了我。我从未面对过诸如“我是应该成为数学家、乐师,还是老师”之类的问题。
——美国作曲家爱伦·科普兰德(1900-1990)
使命的价值
当人们从事合适的工作时,工作就会带来欢乐,如同花朵生出鲜艳的花瓣一样。若他们因此而乐于助人,悲天悯人,他们的所有情感便会变得沉稳、深切、永恒,让心灵生机勃勃,如同身体的脉动。
——英国哲学家约翰·拉斯金(1819-1900)
使命有其目标
伟人拥有的是目标,凡人拥有的是希望。
——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1789-1859)
展示你最大的财富
记住,使命不仅仅是你所做的某件事 —— 就像工作或职业那样。使命也是一种展示。你以此表达你是谁,这是你的天性。
使命使你变成你最想成为的那种人。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你的成长而演变。当你追寻自己的使命时,权力和声誉也会接踵而来。你会时时受到启迪,同时也启迪别人。每天的挑战对你来说都是纯粹的乐趣。你正在实现你人生的最高目标。
你知道自己的路走对了,若你所做的工作:
带给你快乐
让你感到自然、舒服和适当
如果你有不同的感受,你应该想一想:
你通常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
什么情况下你能轻松成事
你对哪个领域有激情
什么情况下你的运气看起来不错
你的工作应该:
对你来说很重要
找到生命的使命(2)
令你的生活有意义
使你满怀一种使命感
假如你的工作满足不了以上条件,你应该想想:
什么情况下你高兴付出
什么情况下你觉得自己被需要,自己的存在有价值
然后,在你开始注意到自己有最细微的进步时,用下面这条永恒的智慧箴言来指导你以后的步伐:
趁热打铁!
当你知道自己偏离了正路时
找到并追随自己的使命是容易的,确定自己是否偏离了正路一样容易。现在,我就向你提供免费的社区服务,告诉你什么样的工作不是你的使命:
让你痛苦付出的工作
令你窒息的苦活儿
降低你身份的程序般的工作
单调、枯燥、丑陋的日复一日的劳动
没有成就感、不具挑战性、没有启发性的工作
劳累、费劲、冗长的闷活儿
压得你直不起腰的苦差
毫无意义的劳动
做你不愿做的事情
认为人必须凭劳动来获得成功
遗憾的是,许多人永远都找不到自己的使命,那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打算去找过。他们已泥足深陷,总是努力工作,做别人认为该做的事,以至于他们从未停下来考虑是否有更好的选择。这些人追逐金钱,因而注定一辈子都要辛苦劳作,遭受挫折,自我实现也非常有限。这是极其可悲的,因为他们想要拥有的一切其实很容易得到。只要他们遵循自己的福祗,就能展现出自己的丰采,为全人类做出杰出贡献,轻松地实现辉煌的成功,并且永远都不用再劳作。
但丁的《神曲》
“站在我生命旅途的中央,我发现自己走进了黑森林,迷失了方向。”
13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在这里用迷失在森林里来比喻自己的中年危机,他描述有三头垂涎三尺的野兽正在紧紧地追逐他,要把他变成自己的盘中餐。这三头野兽分别是狮子(野心)、山猫(欲望),还有母狼(贪婪)。
为了逃命,他爬上了一座山坡,但野兽还是追上来了。走投无路之下,但丁开始企求神的佑助。他的祈祷得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魂魄的回应。维吉尔早在一千年以前就已逝去,但是但丁非常膜拜他的诗文。
“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维吉尔的魂魄说,“好消息是有逃生的路。坏消息是这条路要经过地狱。”
经过各重地狱时,他们先是目睹了那些生时没有找到生活目标的鬼魂受苦的惨状。更惨的是那些活着时制造混乱的人,他们给世界带来更多疾病、犯罪和苦难,而这些正是最大的罪恶。
再论罪恶
若你不能实现自己的最大潜力,你就是在欺骗上帝。
—— 美国雕塑家路易斯·内维尔森(1899-1988)
警 言
你的使命不属于别人,只属于你自己。你可以从别人的使命中得到启发,却不能去追随别人的使命。假如你应该做厨师,就不要去想成为什么画家。
奠定美国心理学基石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说过:“一流的汤比二流的画更有价值。”
古印度文学更强调人要追随自己的“dharma”,也即个人独有的使命。若人真心追随自己的“dharma”,物质财富和精神自由都可得到提高,并且保有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追随自己使命的行为则受劝止:
因为人可以实现自己的dharma,故自己的dharma即使看起来比别人的低微,也比追随别人的dharma好。人宁可死于自己的dharma,因为别人的dharma会带来危险。
—— 5000年前的梵文《巴格瓦德·吉塔》第3章第35节
我们的目标 —— 健康和长寿
上帝希望我们找到和追随自己的生命的另外一个证据就是:有研究表明,生活没有目标的人老得更快。这些研究还发现延缓衰老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快乐。
假如你快乐,你就会年轻。假如你生活有目标,你就会长寿。造物主定是以这种温和的方式来告诉你:若你不做自己分内的事情(那就是,追随你的使命并因此而获得幸福和成功),那你就没有必要死乞白赖地活下去。
找到生命的使命(3)
将这一知识和上一章联系起来,我们不难看出,工作开心不仅能带来经济上的利益,而且若你开心又有目标的话,你还能更长久地享受成功的果实。
治愈疾病
在《爱、药物和奇迹》一书中,伯尔尼·西格尔大夫讲了一个年轻人的故事。这个年轻
人的家里给他施加压力,希望他能成为一位律师。但在干律师这一行时,他却被诊断出患了晚期癌症。知道自己所剩的时间已为时不多,这个年轻人决定实现他一生的愿望,开始学习拉小提琴。一年后,他完全康复,从此不再涉足律师这一行。
诺曼·卡森斯在《病理解剖学》一书中讲述了他和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的一次会面。卡萨尔斯当时已年逾八十。由于年高老迈,他行走、穿衣甚至呼吸都比较困难。他的背已经驼了,双手也因肿胀而扭曲。然而每天早餐前他都要弹奏钢琴。一天早晨卡森斯也加入了演奏,他目睹了这样一幅场景:
我没有想到竟会有这样的奇迹发生。他舒展开手指,伸向键盘,如同花朵朝向太阳一样。他的背挺直了,呼吸顺畅了。现在他的手指停留在键盘上。接着就响起了巴赫的前奏……他边弹边哼,然后告诉我说巴赫在和他通话,而他的手正放在巴赫的心上。接着他又弹起了勃拉姆斯的协奏曲。他的手指已变得灵活而有力,急风骤雨般地滑过键盘。他的整个身体仿佛被音乐点燃了,不再僵硬和萎缩,而是灵活的,优雅的,完全不受关节炎的困扰。
——诺曼·卡森斯, 《病理解剖学》
生化构造的福祗
约瑟夫·坎普贝尔鼓励我们遵循福祗的建议,这建议清晰无误地指出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为了证明他的话不只是漂亮的言辞和表面的诗情画意,我们将转而研究传统的经验主义科学。这类与试管打交道的科学向来是以客观严格为其特点的。
科学家们发现大脑会产生一种叫做“内啡因”的神经传感物质。
这种物质和吗啡一样有镇痛舒缓之效。令人惊奇的是,当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正确时,内啡因的功效是吗啡的30~50倍,分泌量也大大提高。
不妨再细想一下,若我们做的是正确的事情,大脑就会分泌造福的内啡因作为奖赏。所以我们自己的生理构造就决定了我们应遵循福祗。正如我曾说过,这是摆在牌面上的事实。
小 结
我们生来即注定要给自己创造这个生命荣耀。假若我们生活得幸福而有目标,就不辱自己做荣耀者的使命。我们也因此青春常驻,长寿安康,享受各种物质利益,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反之,若工作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话,荣耀离我们就有十万八千里。
令生命荣耀的关键就是要找到那吸引你、让你无法抗拒、带给你成就感的独一无二的工作,以致你都无法想像能干别的事。假如你找到了,你就会带给苍生和造物主以快乐,而你自己也就走在成功的康庄大道上,正如你在下一章会发现的那样。
找到属于自己工作的人是受到佑护的人,不要让他们再祈求其他的佑护了。
——苏格兰作家托马斯·卡莱尔(1795-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