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淡泊 少一些私欲

 尚和蒙学教育 2010-09-15

选择淡泊 少一些私欲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作者:常桦

不崇尚、器重贤能的能力,会使人们没有争当贤能的欲望;以难得稀有的财货为贵,会使人们产生偷盗和抢劫的欲望;不用能够引起冲动的事引诱人们,人们的心就不会乱。

因此,圣哲者治理政事所采取的方法是满足民众的温饱,永远使人们的意识保持在无欲望的状态,即使有少数人明白如何去争名夺利、满足私欲,他们也不敢真的去做了。如果能够这样“无为”地去实践,那么天下也就没有不长治久安的了。

这是老子提出的安民政策,接着又给统治者提出了具体的办法:“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许多人认为,老子“常使民无知无欲”的主张是愚民思想。其实不然,事实上老子并不主张去除人的正常欲望,他目的是使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他实际是主张“少私欲,视素保朴”。这一主张对我们的立身处世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人都有欲望,贫穷的人想变得富有,低贱的人想变得富贵,默默无闻的人想变得举世闻名,没有受过赞誉的人想得到荣誉,这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在于欲望和能力之间是必须成正比的。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寻求欲望与能力之间的和谐。在欲望和能力之间产生严重不协调时,或者抑制欲望的膨胀,或者增加自己的能力。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胜数,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其实欲望太多,反而会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呢?选择淡泊,抛弃贪婪吧!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辽阳有一位叫王尔烈的才子,他从小就很会赋诗作文,书法也写得潇洒飘逸,聪明伶俐,才智出众。长大做官以后,清廉不贪,有两袖清风之誉。有一次,王尔烈从江南科考回来,恰逢嘉庆皇帝登基继位,皇帝召见他说:“老爱卿家境如何?”王尔烈回答:“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数间草房,半仓农器半仓书。”嘉庆说:“老爱卿为官清廉,我是知道的,朕现在派你去安徽铜山铸钱,你去上几年,光景就会不错了。”王尔烈到了铜山铸钱,那里有座清朝御制通宝的铸钱炉。他在那里工作了三年,又奉诏回到京城,嘉庆召王尔烈上殿,问:“老爱卿,这一回可以安度晚年了吧?”言外之意是,这一回从钱堆里爬出来,该有不少“收获”吧?王尔烈听了以后,笑了笑:“臣依然是两袖清风,一无所存。”嘉庆说:“不会吧,你再查查看!”王尔烈只好又回手一掏,从袖套里掏出三个铜钱来,只见一个个磨得溜光雪亮,原来是铸钱时用的模子。嘉庆皇帝见王尔烈如此清廉,十分感动地说:“卿真可谓廉洁奉公,两袖清风!”

王尔烈并不富有,而且是很清贫,可他自己过得充实满足。但生活中的许多人并不如此,他们有太多的追求。

许多人不断地追求钱财,其实只是被内在的贪欲推动着,人们似乎觉得只有钱财才能带给自己安全感,所以疯狂地聚敛钱财。这种人把钱财看得比性命还宝贵,为了钱什么事情都敢干,投机行险,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那么等待他的也将是法律的严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